
【柳岸·見證】【柳岸】初夏又憶親人心(散文)
窗外的風徐徐的吹著,樹葉越來越茂盛了。偶爾,會看見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鳥在枝上飛舞。
此刻,空氣是如此的清新,路上,滿面笑容的人一邊走著一邊在觀賞著這地上仰著頭的和樹之上低著仰著頭的鮮花。他們說著,笑著,觀賞著,任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慢慢浸入鼻息之中。
偶爾,會有一些愛自拍或愛發(fā)短視頻的人們拿出手機,拍個美美的自拍照??粗麄兪悄敲吹挠崎e愜意,我的心情開始走進了一個復雜的狀態(tài)之中。
因為就在去年或以前,在如此美好的日子里,我和父親總會在美景呼喚中走出屋子,那時,我也時常會和父親照個合影,無論是照片還是短視頻,我都會迫不及待的把那些作品朋友圈、視頻號、抖音或快手,當然我自己的公眾號里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今年,如此的幸福卻是我望塵莫及的事了,因為我的父親已經(jīng)離開我們了。
時間走的依然如故,季節(jié)輪替依然如故,而我的身邊再也沒有了父親的身影。想到此時,我的眼淚就會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去年8月25日的下午,父親的生命終止在了八十六歲。
因為太過突然,以致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父親的離開,甚至直到今天。偶爾遇到父親曾經(jīng)比較相熟的人,還會問起我的父親是否安好之類的話。
每當他們聽到父親離開的消息,就會有一系列的感嘆及因為生命的感慨之語說上半天。更多的則是關于父親曾經(jīng)的舊事。在他們說的那些故事里,有些我知道,也有很多我不知道。那時,我的記憶也會跟著他們的話語、事件飛速的運轉(zhuǎn)。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思維在極力的發(fā)散著、尋覓著,仿佛這樣的思維搜索可以感受到父親曾經(jīng)的樣子似的。當和他們說到舊屋翻建的時候,我就會想到我們家曾經(jīng)翻建舊屋的故事。
那樣的回憶,讓我想到了一次和老爸聊天的故事。那是談到了家庭、父母、孩子與責任。因此也說起一個家庭的生活。那時自然而然的就談到了翻房,父親說“房雖然不是越豪華越好,但是如果真的特別低矮,甚至明顯的跟不上周圍的基本步伐的時候,孩子看到他和周圍的生活有著明顯的距離的時候,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因此,作為爹媽在孩子長大后,需要一些外在條件為孩子維護顏面的時候,父母就要替孩子想想?!?br />
其實,我和老弟小的時候我的老爹是沒怎么管的。當聽到老爸分析身為父母和別人家的孩子心里的時候,我就會想“我的老爹呀,您對別人的那份心,要是留給我們——多好?!?br />
時間并不會因為人的改變而改變什么,我的老爸依然如故的做著自己,依然對別人的事很關心,依然對我們很寬松,至于我們做什么老爸是從來不限制的。現(xiàn)在想想,也許時我的老爸當初就知道我和弟弟不會做壞事吧。
可是到了今天,每次我獨自坐在自己的屋子里的時候,就會想起那些令人記憶猶新的往事。再次細品我家蓋房的事,應該也算父輩的身教吧。
記得我們家曾經(jīng)住在兩間土坯房里,外間是廚房加餐廳,里間是臥室。當時我們一家四口一切的日常都擠在這兩間屋子里完成。
我的家里就有我和弟弟兩個孩子,父親到了天命之際時是一名泥瓦匠,每天和幾個伯伯一起去為別人家蓋房忙活著。母親已過不惑,雖然是一名知青,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她不能上班,而是在家做了一名家庭婦女。我十七、八歲,每天看著一些個閑書。弟弟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整天琢磨掙錢的問題。
我家因為父親一個人掙錢,生活是一種比較拮據(jù)的狀態(tài)。但是,看著我和弟弟都漸漸長大了,舊屋翻建還是被提到了日程上來。
那時我們單純、簡單,村里人也都把情義都看得很重,父老鄉(xiāng)親之間更是有股自然的親切感。自家的親人更是如此,都是發(fā)自心底的溫暖著彼此。因而,我們的心里總是被幸福填的滿滿的。
記得當年我們家剛說蓋房,親人們就都不約而同的來了。
因為春節(jié)剛過,村里的磚廠還沒有開工,磚是四伯跑東到西給借的。三姑媽和三姑父找的是表哥的朋友,那個人很實誠,一聽給我們家?guī)兔烷_著拖拉機來了。他給我家?guī)土撕脦滋斓拿?,拉土、拉磚……此后,就再也沒有見過他。今天,他的名字我都已經(jīng)忘記了。
我清楚的記得一切工作準備就緒,抽起的日子就定在了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七號的那天。那一天,所有能來的親人們都到齊了,五伯和表姐夫都有自己的建筑隊。因此壘墻這種事更是義不容辭的落到了他們的肩上。就這樣他們各帶一隊人馬趕來了。五伯和表姐夫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兩山的主力。
那一天,一共來了二十多人,分別干著自己的事情,和泥、推土、供磚、砌墻……都是人力完成的年代,二十多人一起蓋房的陣勢,直到今天還是能感覺到那種浩大的場面的。
說起那個時代蓋房,人還是真的很辛苦。畢竟是三十幾年以前啊。那時村里還有很多大坑小塘,水質(zhì)清晰可見,四月河已經(jīng)大開了,看著那輕輕的流水,偶爾還會有幾條小魚流動。我們蓋房的時候,我們家后面的那個坑塘便成了用水的唯一去處。那時的我十七八歲,個子也不矮,到坑塘里挑水就成了我的主要任務,因為蓋房是個不小的工程,比我大兩歲的姐姐也成了挑水的人之一。
記得那些天我和三姐都挑著一對水桶,從大坑里往我家挑水,好在只是走出胡同口,過一條馬路的路程。那時的我們想不起來累的感覺。也許是只一天時間,一起干活的又不止我和三姐的關系吧。那時,我們想不起,抽個蘆葦心,擱上一截蚯蚓在坑里釣魚的樂趣。
整整一天,我和三姐還有幾個忘記名字的人來來回回挑了多少次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下午五點多,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座新的五間大瓦房就立了起來。
那天的晚飯,是在三嬸和嬸子大媽的幫助下在三嬸家完成的,也是在三嬸家吃的。至今我還記得那天傍晚,那些幫忙的親朋好友從房上下來了,從房子的周圍聚攏到一起,陸陸續(xù)續(xù)的排成一隊,浩浩蕩蕩的走進了三嬸家,我清楚的記得,那些給我家?guī)兔ιw房的人在三嬸家的炕上、地下坐了滿滿一屋子的人。姐姐們幫著炒菜的炒菜、盛飯的盛飯、端茶倒水的端茶倒水忙成了一團,好不熱鬧。
就這樣,三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媽媽離開了,爸爸離開了,那個曾經(jīng)和我一起跳水的三姐也離開了,就連弟弟也搬離了那里。
真快呀,今天再次想起這三十幾年的日子,真是彷如昨日一般。那個為我家蓋房用水立了大功的大坑早已被填平了。再想想那些離去的親人們,不覺間淚水再次模糊了雙眼。
生活就是這樣,慢慢的身邊的親人越來越少,問候作者!祝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