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過往】母親節(jié):廚房里的想念(散文)
都說女人只有經(jīng)歷了分娩之痛,自己成為了母親,才會真正懂得母親這一身份所承載的艱辛。對我來說,確實如此。記得當年在腹痛難忍中誕下女兒——那一刻,眼淚滾落,心里涌動的并不只是初為人母的欣喜,隨之在心底翻涌的還有對母親的萬千感慨:“媽媽,您受苦了!”
隨著女兒的日漸長大,分娩的疼痛早已被歲月沖淡。女兒給我?guī)砹藷o盡的快樂與幸福,
而那份對母親的深深感恩再不復曾經(jīng)那般強烈。或者說,是因為我的重心都轉(zhuǎn)移到了女兒身上和自己的小家庭以及工作上,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對母親的情感除了依舊遵循著傳統(tǒng)孝道,履行著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外,似乎已無暇感受并感恩母親給予我的一切。
直到退休后,我才真正成為一個家庭煮婦的角色,就像當年的母親一樣,未進廳堂,先進廚房,每天系著圍裙,站在這三尺灶臺,不懼油煙,無畏炎熱。
若對付自己的一日三餐尚可,但凡家里有客人來吃飯,我就撐不起場子了,只能多花點錢去外面吃。即便平時女兒他們一家過來吃飯,也總是讓我手忙腳亂的,從買菜、擇菜、洗菜,到切菜、炒菜,做完這個做那個,準備工作怎么都得忙乎半天。
幸好現(xiàn)在廚房電器一大堆,燉湯的,煮飯的,蒸菜的,不愁一口鍋子炒不來。但即便如此,每次忙完一頓飯,沾一身油煙味不說,人還是感到幾分疲累的——就在這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瑣碎日常中,我無數(shù)次在心底想起母親,想她當年在廚房是何等辛苦啊,又豈是我所能完全體會的呢!
那時候,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和大部分家庭一樣,廚房里沒有任何電器的影子。炒菜也好,煮飯也罷,全靠灶臺上的那口大鐵鍋完成。母親一個人忙前忙后,灶里時不時要添一把柴火,鍋里又要不停地翻炒。
無論廚房里如何熱氣騰騰,煙熏火燎的,母親都得受著。特別是在爆炒辣椒時,廚房里那個嗆啊,嗆得人咳個不停,又是眼淚又是涕流的。可我們在吃飯時,還要挑三揀四,說母親這個菜太咸,那個菜太淡,這個菜炒焦了,那個菜辣椒放多了。
而我們并不知道,光是每天吃什么菜,就夠讓母親愁的。我們住得那么偏僻,想儲備點干菜,必須多日前就得去十五六公里的集鎮(zhèn)上買來。否則,碰到園里沒有菜,一家人只能吃干飯了。想必,母親必定精打細地在操持著這一日三餐。
這個最辛苦、最受累的人,往往又是最后一個坐上飯桌,吃著剩菜殘羹,沒有半句抱怨,仿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后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母親的廚房里也陸續(xù)添置了電飯煲、壓力鍋,燒水壺等電器,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天未亮就起床,花半天時間去燒開水、用飯甑蒸飯了。然而歲月不饒人,母親的身體出現(xiàn)了許多毛病,做廚房里的活大不如從前麻利了。
每次,我們姐妹幾個去看望母親,她非得弄一桌子的菜。我們要幫忙,她卻說只會給她添亂,寧可一個人在廚房顫顫巍巍忙活半天。我們要她少炒幾個菜,她說,“這是我的心意。你們沒吃完的,反正我和你爸兩人會吃呢,又不會浪費。”
可母親畢竟年紀大了,一頓忙下來,她不說累得沒胃口,只說是早上吃多了,所以她捧著碗坐在桌邊,自己很少動筷子,眼睛卻始終望著我們??吹轿覀兂缘糜凶逃形?,她的眼眸里頓時閃爍著慈愛的光,臉上滿是欣慰與滿足……
這就是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下廚房,方寸之地,卻見證著母親們一生的忙碌。她們的愛,皆是世間最無私、最恒久的奉獻!
母親離開我已近二十年了,我常想起她,不是在寂靜的夜晚,是踏入廚房,連呼吸都帶著煙火味的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