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心靈之約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靈】鬧春荒(散文)

編輯推薦 【心靈】鬧春荒(散文)


作者:周明金 秀才,1022.4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08發(fā)表時間:2025-05-11 21:28:38
摘要:雪、雨連續(xù)下了十多天,看天氣預報,還將繼續(xù)。 年后,人們閑著沒事可做,年輕人約在一起喝酒,打麻將、玩撲克。老年人湊在一起依偎在火盆邊烤火、拉家常、敘閑話,話題漫無邊際,自然離不開家長里短,離不開衣食住行,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老了,愛懷舊,敘著聊著,就回到了從前。   “哎,這天氣擱在從前,又鬧春荒了!”張老漢不無感慨的說。


   雪、雨連續(xù)下了十多天,看天氣預報,還將繼續(xù)。
   年后,人們閑著沒事可做,年輕人約在一起喝酒,打麻將、玩撲克。老年人湊在一起依偎在火盆邊烤火、拉家常、敘閑話,話題漫無邊際,自然離不開家長里短,離不開衣食住行,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人老了,愛懷舊,敘著聊著,就回到了從前。
   “哎,這天氣擱在從前,又鬧春荒了!”張老漢不無感慨的說。
   鬧春荒,對于50后、60后、70后并不陌生。那時的科技不發(fā)達,糧食產(chǎn)量不高,儲備技術也跟不上,更要命的是農(nóng)業(yè)是看天吃飯,遇到風調(diào)雨順的年景,糧食大豐收的時候,大家能湊乎吃飽飯;遇到災年,糧食歉收,就要餓肚子,而漫長的春天,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時常鬧春荒。
   大部分人家,雖然麥秋兩季分了糧食就計算著吃,囤口省,缸底攢,可是不到過年的時候糧食就吃緊了?!岸汉糜暄?,冰天雪地的,人們不用出工做農(nóng)活,閑在家里,吃的方面只能節(jié)省再節(jié)省,開啟一日兩頓飯的模式。上午八九十來點吃頓飯,下午三四點吃頓飯。飯后沒事可做,就早早地鉆進被窩。老人們說:“人是一盤磨,躺下就不餓!”其實,咋能不餓?自欺欺人而已。
   人省了一頓飯,豬啊,羊啊,雞啊,鴨啊,省不了,它們餓了,就鬧。豬“哼哼唧唧”,搖著尾巴在豬圈里轉圈子,不時地拱拱豬圈門子,以示抗議。訓斥、打罵也沒用,它們需求并不高,哪怕一盆潲水,撒些稻糠、麩皮,哄飽肚皮就行。羊吃草,食量小,它的食料好準備,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都可以縻在野地里,嫩草、老草,它都能吃個肚兒圓,牽到水邊飲飲,滿足了,臥在干凈舒爽的羊圈里,慢慢地倒沫。雨雪天氣之前,早已給羊們備足了食料,不用擔心它們餓著。雞、鴨沒有吃的,天黑也不進圈,上飛下跳,圍在門口“咯咯”直叫喚,驅趕一通,遠離一會兒,轉身又來了。白天雞打野覓食,鴨子在水里撈些麻蝦、小魚、小螺絲之類的活食充饑,上宿前必須吃頓晚餐,撒些癟稻、癟麥之類的糧食下腳料,吃飽吃不飽,應付過去才是上策!
   最不好應付的是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才不管你春荒不春荒,肚子餓了,就哭鬧;吃不飽也哭鬧!其實母親早給他們準備了吃的,用煨罐子煨在灶膛里。早飯后或午飯后,把事先留的少量的米飯加水放進還有余火的灶膛里。等孩子們哭著鬧著喊餓的時候,端出來,已經(jīng)煨成了米粥或米糊糊。煨罐子煨飯,最特別之處是罐底的那層鍋巴,比現(xiàn)在的餅干等零食不知要好吃多少倍。孩子多的人家,小的吃米糊糊、米粥,大的搶著撬鍋巴,撬斷筷子是常事,撬破煨罐子也是常事。爭搶打架是常事,搶不到的哭鬧也是常事。十歲八歲的孩子,閑不住,餓的快。為著一口吃的,常常鬧得雞飛狗跳。人爭氣,肚子不爭氣!
   大人們并不是“躺下就不餓”,當家才知柴米貴!是在以毅力和煎熬度過每一個饑餓的夜晚,總不能圖一時的飽腹,吃光所有的糧食!寅吃卯糧,是不現(xiàn)實的——寅時沒糧吃,卯時也不會好過哪里去!借,更不現(xiàn)實,家家都在鬧饑荒,誰有糧食外借?只有一省再省。晚上睡覺前,實在餓的扛不住了,從囤子里摸兩塊紅薯干或從茅包里摳出幾個留作來年種子的花生,嚼吧嚼吧,抵擋一時。連睡夢里都能為著有了心儀的飯菜激動得大叫著醒來。
  
   二
   春荒最厲害的是家中孩子多的人家,勞動力少,掙工分少,分糧食分柴草少?!鞍霕?,飯倉”——半大不小的孩子似乎特別能吃。有一年是災荒年景,牛金家大小10張嘴,省著省著,年后還是要斷炊。眼看著揭不開鍋了,肚子都干癟得前腔貼著后墻,鍋里,狗舔的一樣干凈。昨天一天煙囪里只冒了一次煙,今天冒一次煙的指望也沒有了。
   老婆佘銀花本來肚子里鴿子發(fā)情似的“咕咕咕”地叫個不停,幾個尖嘴猴腮,涕涎滴流,仿佛餓死鬼托生的孩子:“娘啊,我餓!”“娘啊,我餓!”……叫魂般的不住聲地喊。佘銀花氣不打一處來,照著蔫頭巴腦,正蹲在門檻上曬暖的牛金狠踢一腳:“窩囊廢!大人孩子都快餓飛了,你他娘的縮頭烏龜樣,連個屁也不放?。课夷妮呑忧纺愕模扛四?,算是倒了八輩子霉了……”
   肚里蛔蟲餓得亂搖頭的牛金欠欠身,縮縮頭,裹了裹大窟窿小眼睛的破棉襖,瞇著眼依舊歪靠在門方上,想還有什么可以吃的東西:人口多,勞力少,掙的工分少,分的糧食少,10張?zhí)畈粷M的嘴,一頓能吃十二印鍋。泥巴囤子早見了底;房前屋后的榆樹皮都剝吃光了;菜園比鍋臺還干凈;連枕頭里棉籽也烀吃了……
   生產(chǎn)隊隊長郎來文打著飽嗝,剔著牙路過牛金門前:“兄弟,真會享受??!晌午又吃啥好吃的了?”
   牛金在肚里罵:“娘的,飽漢不知餓漢饑的鱉孫,吃飽喝足羊倒沫。我肚里蛔蟲都在斗爭,還吃啥好吃的呢?真會取笑人!”乜眼瞅了瞅郎來文,連話也沒力氣說,縮縮頭繼續(xù)想。
   “是不是又斷吃的了?沒吃的,咋不叫銀花到俺家弄幾瓢米來呢?”邊說邊踱著方步到隔壁劉寡婦家逗樂去了。
   “也只能這樣了。”眼睛一亮的牛金,像抓住救命稻草。扭過頭,沖著屋里正抹眼淚的佘銀花喊:“還不快去?”
   “去哪?”
   “去郎來文家借米?!?br />   “你咋不去?”
   “我去他能給嗎?!”
   “你不知道他是啥人哪?好去,我早就去了。”
   “唉!管不了那么多了。去吧——”
   郎來文從劉寡婦家出來。手里拿一塊熥得焦黃的鍋巴,“咯嘣咯嘣”嚼著,又踅了過來。幾個孩子一見郎來文手里鍋巴,蒼蠅逐腥般的攆了出來。郎來文把吃剩下巴掌大的一塊隨手遞給牛金最小的兒子狗子,沖佘銀花笑笑:“走了!”
   狗子嚼鍋巴“咔嚓咔嚓”聲引得哥哥姐姐涎水滴老長。大一歲的哥哥驢子忍不住動手去搶狗子手中的鍋巴,狗子一邊拼命地奪,一邊狠勁咬了他一口,疼得驢子殺豬般地嚎叫。佘銀花抹把眼淚,拿起鞋笸籮出去了。
   佘銀花先來到劉寡婦家,“嫂子,有米借一碗吧!一連兩頓沒燒鍋了,孩子餓得直哭!”
   劉寡婦手擺的大水淹的一樣:“沒有,沒有,俺也要斷頓了!哎?剛才不是聽郎隊長讓你去他家弄嗎?”說罷,狡黠一笑。
   佘銀花心“咯噔”一下,臉漲得通紅通紅。轉過身不爭氣地眼淚嘩嘩地涌出來。
   佘銀花拿著空鞋笸籮腿像灌了鉛:一個生產(chǎn)隊能借的都借遍了,只有隊長和劉寡婦家沒張過嘴,今天在劉寡婦家碰了個軟釘子。只有剛死了女人的郎隊長家沒去了。郎隊長家真的不想去。一想到郎隊長看她的眼神心里就發(fā)怵。
   佘銀花悻悻地往回走,孩子們一見她空著鞋笸籮回來,又叫魂似的:“娘,我餓!”“娘,我餓??!”……牛金抬頭瞟了一眼,失望地“唉”了一聲,頭又縮了縮。
   “一群逼命鬼——”佘銀花只覺得兩眼一陣一陣發(fā)黑。只好硬著頭皮,胳肢窩里夾著鞋笸籮又邁出家門。
   支走孩子的郎來文站在門口正朝這邊看,一見佘銀花,滿臉堆笑:“我正準備給你送點米去,你就來了。這就對了,你沒有,我有。別見外,只管來弄就是了……銀花——”邊說便把佘銀花讓進屋里,進了屋,郎隊長反手把門關上,饑餓人見了面包一樣,撲過來抱住佘銀花,佘銀花一邊掙扎,一邊央求:“隊長,使不得!我是有丈夫的人!我來借米,不是來偷情……”
   郎隊長哈哈笑起來:“丈夫?一丈之內(nèi)是你夫,一丈之外,你就不屬于他了!他能給你什么?米?面?一天三頓飯都保障不了,還丈夫呢?從了我,我保證你從此每天三頓不斷炊!”
   大約一頓飯工夫,佘銀花紅著眼圈,端著堆尖一鞋笸籮白花花的大米回來了……
  
   三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外出討飯是沒辦法的辦法。起初,受自尊心影響,遲遲邁不出第一步。幾番思想斗爭,才下定決心。早上天不亮就夾著袋子、拉著準備好的打狗棍出門,天黑了,約摸村莊上的人都睡了,才悄悄的摸回來。討飯,討飯,討要的都是與吃的有關:紅薯、紅薯干、雜面饃,很少有米面。事先準備好大布袋、小布袋、小小布袋,分門別類盛著。一天的討要,一家人三五天不再鬧饑荒。
   為了避開熟人或親戚,走的越遠越好,忽南忽北,忽東忽西。容易討到的地方隔三差五去一趟。漸漸地討飯的隊伍壯大了,都是為了一家老小度過春荒不得已而為之。討飯的有男也有女,老年人居多,一是容易被同情,二是干不動農(nóng)活了,閑著也是閑著。
   從早春正二月到麥收前,這是一個漫長的季節(jié)?!按粯渚U纂(椿樹發(fā)芽),餓的翻眼”,越是接近麥收時節(jié),饑荒越嚴重。各種野菜、干紅薯葉子、榆錢、榆樹嫩葉、榆樹皮、構樹花、槐樹花、棉籽、平時積攢的干菜,兌吧著麥麩子、紅薯干、高粱面、蕎麥面、玉米糝子……只要能吃的東西,悉數(shù)都作了充饑之物,還是解決不了漫長春季的一日兩餐。
   鄰居劉長有討飯有一手,一個莊子上很多討飯的都得到他的真?zhèn)?。他會戳朵:為了討要,一手端墨水,一手持筆,到討要人家門兩邊的墻上寫字或作畫,書畫內(nèi)容豐富多彩,大多因居家特點而異:孩子多的,他們題上字謎“哥倆差點都當兵——打二字(乒乓)”;門前掛有“軍屬光榮”牌匾的,他們會題上“千里相逢——打一字(重)”;醫(yī)生的門上,他們能題很多中藥謎、字謎:“上有一株靈芝草,太白中間把詩作;青紅二絲分左右,老先生坐在樟木閣——打一字(“藥”字的繁寫);“半夜歸來不點燈,買張白紙糊窗欞;丈夫外出三年整,一封家書半字空——打四味中藥(熟地、防風、當歸、白芷(紙))。
   普通人家,大多寫的是勸慰、警示的詩謎、聯(lián)語:如“張飛因醉失徐州(酒),呂布董卓結怨仇(色),魯肅他把荊州賣(財),周瑜巴丘一命休(氣)”;“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剮骨鋼刀,財是索命無常,氣是惹禍根苗?!薄霸里w大戰(zhàn)牛頭山(忠),王祥臥冰驚動天(孝),哭倒長城孟姜女(節(jié)),三人結拜在桃園(義)”……
   他會說快板:竹板一打響叮當,恭喜發(fā)財又健康。今日上門來討飯,東家出手真大方(祝福加奉承)。東家大嫂真有福,兩個辮子一般粗。生了一群胖娃娃,還喂一頭大肥豬(見啥唱啥)。大娘好,大爺善,可憐可憐俺這個窮光蛋。要是不窮誰要飯?給個饃,給口湯,俺祝您長壽又健康(哭窮)。那門走,這門挪,大方(人)不跟小氣(鬼)學。老鼠盜不窮,要飯的要不窮,多少給點行不行(激將法)?……
   他會吹笛子、拉弦子。雖然每個曲子只會個皮毛,但比門邊一靠,只會說:“行行好,給點吧!”討要的容易些。
   他討飯走的遠,打一槍換個地方。如果遇到某個村莊上人善良,有同情心,他便先戳朵,回頭再換一幅行頭說快板,再換一幅行頭吹笛子或拉弦子。其實他并沒有幾幅行頭,只是兩個褂子里面換外面,外面換里面,反著穿。別人要是識破了,他就說剛才那個是他雙胞胎哥哥。人家并不在意哥哥還是弟弟,哪天不來幾個討飯的?施舍些吃的就打發(fā)了。嘗到甜頭,便互相傳遞信息。一撥討要過去,一撥又來了。
   要飯不為孬,扔了棍一般高。討飯靠的是博得別人的同情得到施舍,比偷搶扒拿強。
  
   四
   家家糧食吃緊,春荒告急,層層反映,根據(jù)各家各戶不同情況,申請上級救濟糧。救濟,救急不救窮。救濟糧是年年在吃,可年年都吃不飽。有時一年就有兩三批調(diào)拔下來,說是一批接一批的糧食分到了生產(chǎn)隊,可到了一家一戶就顯少了,少得可憐。人多粥少,生產(chǎn)隊長每次都很為難。為了公平起見,各生產(chǎn)隊都會出現(xiàn)“評”救濟糧的事。生產(chǎn)隊長先解讀上級救濟政策,接著由各戶的家庭代言人陳述申請救濟的理由,最后是大家評定,當然最終還是由隊長和群眾代表說了算。隊長和群眾代表是大家信得過的人,他們本著一碗水基本端平的原則,根據(jù)家庭人口、家庭困難的程度,通過反復醞釀、討論,最后評定享受救濟的等級,每戶多者上百斤,少的幾十斤。雨露均沾,也有幾斤的。
   那時購糧證多是石印,簡單、粗糙。各生產(chǎn)隊會計,根據(jù)分解的數(shù)字,填好一家一戶的信息,再交到大隊會計審核,然后統(tǒng)一到糧食管理部門蓋章。只有糧食管理部門蓋了公章才能生效。當購糧證拿到手的時候,家家的生活都充滿了希望,至少短時間內(nèi)不會鬧饑荒。
   救濟糧分為粗糧和細糧。粗糧包括玉米、小米、高粱、大麥、蕎麥等,細糧主要是大米、白面。按照規(guī)定:粗糧一斤實際供應一斤或一斤二兩、一斤半;細糧一斤實際供應七兩或八兩。所以大家都選擇粗糧,目的就是多購些糧食。
   購糧證印制的簡單、粗糙,給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有個生產(chǎn)大隊,每次救濟糧領取數(shù)都超過分配數(shù),引起糧管部門領導的注意,通過明察暗訪,發(fā)現(xiàn)有人造假。一個領取救濟糧數(shù)字較大的社員被扣留談話,他本是個忠厚人,如果不是孩子多,饑荒鬧得厲害,咋也不敢用假購糧證。一聽說冒領救濟糧犯法,害怕到了極點,老實交代,供出造假者。造假者不光有石印技術,經(jīng)常幫各生產(chǎn)隊印制工分票及其他票證,還會篆刻,購糧證上的公章就是他用木頭刻的。制假技術,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最后司法介入,通過走訪得知,他印制的假購糧證都給了那些家庭孩子多,嚴重缺糧的街坊鄰居,并且沒收取任何費用。遂沒收了他的制假工具。念其造假完全出于扶貧濟困,也沒有給政府造成太大損失,批評教育之后,責令其寫出保證,沒有追究其法律責任。
  
   五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如今,生活條件好上了天,吃不愁,穿不愁,天天生活像過年,你和孩子們說‘鬧春荒’,誰信?”李大爺被劈柴火烤得正舒服,昏昏欲睡,聽張老漢又開始談古,接上話茬說,“鬧饑荒、一天吃兩頓飯、討飯,只有我們這輩人經(jīng)歷過,我們這些過慣了苦日子的,大都是耄耋之年了,現(xiàn)在盡享天倫之樂,安度幸福晚年。那些野菜啊,粗糧啊,現(xiàn)在都成了餐桌上的寶貝!還別說,過去吃怕了的東西,現(xiàn)在偶爾吃一次,感覺還特別香!”

共 5359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一篇散文將我們帶到了過去的歲月中。作品以主人公張老漢的感嘆為引,憶起了那個特別年代里的事情,那個時候,糧食產(chǎn)量很低,在青黃不接的日子里,很容易鬧春荒。為了應對,平安度過這段日子,人們想盡了辦法。作品描述了鬧春荒的真實圖景:怎么省糧,孩童因饑餓而搶食,外出借糧又受辱,不得已而去逃荒。作者筆下的故事生動且真實,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出了我們曾經(jīng)走過的艱難日子,烘托出當下的幸福來之不易。作品中有“人是一盤磨,躺下就不餓”的自我寬,也有“半樁飯倉”的真實窘迫,還有劉長有討飯時的生存智慧。如今,那時的生活情景早就成了往事,但過去是不容忘卻的,只有牢記過去,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一篇佳作,點贊推薦?!揪庉嫞和该髑镎Z】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透明秋語        2025-05-11 21:29:55
  拜讀了,很好的作品,點贊。
在這里相逢是我們的緣分!
2 樓        文友:透明秋語        2025-05-11 21:32:31
  江山文學網(wǎng)從去年七月開始,就不再發(fā)表非首發(fā)作品,包括在手機今日頭條上發(fā)表過的作品都不能在江山發(fā)表。請一定多加注意。首發(fā)作品請在摘要中注明【原創(chuàng)首發(fā)】的字樣,并對真實性負責。以便及時處理。謝謝理解。
在這里相逢是我們的緣分!
3 樓        文友:透明秋語        2025-05-11 21:33:31
  恭祝創(chuàng)作快樂!
在這里相逢是我們的緣分!
4 樓        文友:周明金        2025-05-12 14:22:12
  謝謝‘透明秋語’老師的推薦發(fā)表!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