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墳前祭母(散文)

精品 【柳岸】墳前祭母(散文)


作者:歲月零零柒 布衣,215.8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67發(fā)表時間:2025-05-13 10:02:53
摘要:母親的回憶

【柳岸】墳前祭母(散文)
   我家有一個藍色的瓷爐,專家說藍色是古代用來祭祖器物。每年的清明祭祀的時候,先人都慣用藍色香爐去給已故長輩上墳,爐上面要焚香,還有祭藍釉的盤兒,上面擺貢品。我記得母親去世的第一年清明,去給母親上墳,燒完紙燒完香以后,我告訴兒子先走,我想自己單獨再坐一會兒。我倚坐在父母的墳前,本想躺著再靠一會兒,可是北方的清明還是很冷,枯黃雜草的土地上,冰涼冰涼的。母親和父親已經失去了往日身上的溫暖,我方知道我已經永遠的失去了在這世上對我最愛的人。
   我站起來撲落身上的土,望著已經走遠了兒子,慢慢往回走去,這時眼淚已經控制不住流下來。母親再也不會給我溫暖了,禁不住往事涌上心頭。
   母親一生很苦,母親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姥姥無法把一個十幾歲大的女兒和一個三歲大的兒子養(yǎng)大,就把母親嫁給人家做童養(yǎng)媳,帶著三歲舅舅闖了關東。母親在做童養(yǎng)媳的時候也是苦樂各半,苦的是當時那個差一點成了我父親的人才五歲,常常尿炕,母親就會遭到婆婆的責罵,可是母親不會再為吃不上飯發(fā)愁。母親十六歲的時候,山東解放了,母親從此也擺脫了童養(yǎng)媳的生活,到武裝部的部長家當保姆。后來父親打萊蕪戰(zhàn)役受傷,轉業(yè)到地方武裝部任助理。武裝部長做介紹人,母親就嫁給了父親。剛剛解放的山東生活還是很苦,饑餓常事。父母為了生活離開家鄉(xiāng),帶著僅有的一兩雙碗筷兒,兩副鋪蓋,抱著我大姐闖關東找我姥姥。東北稍微比山東要好一些,有時吃不飽,最起碼能吃半飽。后來有一個下放的機會,我們家就搬到了我出生的屯子黃家屯。母親和我說,她來黃家屯,就再也不想走了。母親說她第一次一秋天就能在地里撿夠一年吃的糧食,備足一年的燒柴。那時候,黃家屯兒人少地多,地里落下很多玉米棒,谷穗,土豆和滿地的秸稈。母親在山東看不到這些糧食和燒柴。母親從此在黃家屯兒扎下了根兒,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母親來到黃家屯兒的時候,那時候還很年輕,剛二十幾歲。母親在我的記憶當中,她是一個最勤勞的母親,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母親有一句口頭禪,讓我至今難以忘記,就是“手是好漢,眼是賴蛋”,母親常常用句話來鼓勵我。比如春天首先是叉園子,母親就領著我去叉園子。我們家把村頭,那大園子很大,有兩畝地那么大一個園子,母親得用叉子一叉一叉的泥,把墻叉到1米高。然后再插上樹枝。因為我不愿意給母親打下手,母親就常用這句話來鼓勵我,說“手是好漢,眼是賴蛋”。果然沒幾天母親就把園子叉起來了。叉完園子,母親又領著我翻園子,翻園子得用鐵鍬洋叉挖,把那土挖起來,翻過來,這樣把土翻宣了,然后再背上一根一根的攏,再一顆一顆種上種子,澆上水。母親這時就高興地說“等著好嚼咕馬上就長出來了”,果然轉眼小苗就逐漸的長起來了,滿園的綠色的時候,那心里說不出的那種高興勁兒??墒前だ鄣幕钣謥砹耍褪晴P地。母親不僅僅鏟一個園兒的地,還有自留地,自留地家家都有,每家每人都有幾分地。我們姊妹八個,十個人可能就分到三畝地左右,自留地可以自己種上自己喜歡吃的,有土豆、黃瓜、茄子、豆角、胡蘿卜、角瓜、窩窩……自己家喜歡吃什么就可以種什么。我望著長長的壟,常常杵著鋤頭嘆氣,母親就還用“眼是賴蛋,手是好漢”鼓勵我。那時候母親鏟兩根壟,我鏟一根壟還跟不上,母親常常兩根壟到頭了,回頭再鏟一根。母親忙完自留地,還得到屯子里跟勞力一起勞動掙工分,農村要靠著公分分錢。有了公分還能多分糧。按照公分分糧,然后再按人口分糧,兩種糧加在一起,就是一家人的全年口糧。
   夏天,母親領著我們哥幾個給玉米一棵一棵追肥,莊稼長高了,不能動鋤,我們只能在一米多高的玉米地薅草,玉米葉子割的臉和手臂生疼。園子小秧硌開始間苗,簡完苗不幾天,小秧硌就開始結果了,黃瓜扭,角瓜扭,茄子扭……一個賽一個開始瘋漲,若趕上兩場雨,或者澆兩遍水,就開始吃了。母親會把黃瓜摘下來扔到水缸里,大熱天吃上一根井拔涼水泡完的黃瓜,甭提多舒服了。
   秋天,白天母親到生產隊扒苞米,收秋糧掙工分,找空閑時間領著我們脫扒炕坯,脫坯雖然是男人干的活,因為我父親放羊在草原。母親就領著我們和泥,先是翻土,澆水,用二齒子倒好泥,然后她挽起褲腳,兩腳站在泥里,一叉一叉往上扔泥。把坯脫好,曬干之后把坯搬回來,母親就利用晚上空閑時間領著我們扒抗,扒炕是埋汰活,母親弄得滿臉是灰,我們則高興地躺到用麥秸鋪得宣騰騰的地鋪上睡覺,母親為了犒勞我們給她打下手,會在炕洞里給我們燒土豆,烤苞米。秋天的時候活多,扒炕抹墻收拾莊家。農民都知道,三春不如一秋忙。每年秋天,母親都會讓糧倉塞得滿滿的,她望著房前房后滿滿的豐收,就會莫名其妙地笑。冬天要來了,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儲備一些過冬的柴草,母親就給我們一每人一根繩子,領著我們去在地里撿柴火,那個時候玉米秸兒是最多的,玉米桿放了一冬天,第二年春天就能燒火。然后到樹林帶去摟樹葉,把樹葉摟成一堆一堆的,用麻袋一袋一袋往家背,每年我家園子里都會堆一大堆樹葉,留到冬天燒炕,甭提炕多暖和了。母親看著挨累換回來的一家快樂,她看著眼前一幫兒女,心里美滋滋的。母親不僅僅有優(yōu)良的勤勞品質,她持家更勤儉。
  
   二
   勤儉持家方面,母親最有發(fā)言權。春天時候,母親就領我們就去地里挖野菜,那個時候野菜很多,最主要是苣荬菜,婆婆丁。苣荬菜,婆婆丁小的時候人吃,苣荬菜,婆婆丁長大了之后就挖回來喂小雞,小鴨和小鵝,開春農村家家都要有養(yǎng)一些小雞,小鵝、小鴨。榆樹開花了(榆樹錢),母親就讓我上樹摘榆樹錢吃。母親把那些榆樹錢兒擼下來,嫩嫩的榆樹錢兒,再撒上一碗玉米面兒放點鹽,用籠屜一蒸,甭提多好吃。新鮮勁過了我們感覺不太好吃,但是吃它也是養(yǎng)家糊口無奈的辦法,榆樹錢就是我們春天美味野菜。春天缺菜,母親總能想出辦法給家里弄點菜,她把豬毛菜,豬芽菜嫩葉一擼,回家用鹽一拌,就是一盤好菜。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夏天,母親領著我們去采蘑菇,蘑菇用醬一頓,那個香。生產隊割完小麥,有些麥穗兒落在地里頭,在翻麥地之前,母親就領著我們上麥地一根一根撿麥穗。麥頭放在袋子里,有麥稈的我們就把它扎成一匝一匝的抱回來。每年都能打個一斗二斗的小麥磨成面給我們改善伙食。秋天撿秋,什么玉米、高梁、土豆、黃豆都往回撿。在母親心里,一定往家多撿一些,仍在地里白瞎了。
   母親做飯也是有講的,那時候生產隊種的有谷子、高粱,玉米,糜子,大豆。小麥,糜子主要是過年或者節(jié)日吃,母親一般是早晨做小米飯,中午偶爾撈小米飯,除非玉米面兒不夠吃了,一般都是貼大餅,因為干活的家人下午還要勞動,吃大餅子格外扛餓。像我們上學的就只能貼大餅子第一頓可以吃,第二頓有大餅蒸了也是給干活的人吃。晚上母親基本做的都是粥,玉米面兒粥,小米粥,可能有大餅子,遛一遛也是給干活的家人吃。母親每年每天在心里都有做飯的計劃,不像現(xiàn)在吃的什么都有。那時候就這些糧,早晨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都要計劃好,計劃不好就可能斷頓,借糧。
   母親為了把這個家操持好,每年都養(yǎng)一些小雞,小鴨,小鵝,豬。開春我家炕上就熱鬧了,小家伙經常你踩我我踩你,母親要給他們拉架。一個月以后小雞小鴨小鵝就滿地跑了。母親每年都多孵出一窩小雞,因為父親在草原上放羊,母親送到父親那里二十幾只小雞,一個老鴇子。草原上到處都是螞蚱,小雞兒在草原上長得快,它們專門抓螞蚱吃。小雞兒也不用喂。幾十里沒人,所以也不用管,只要防黃鼠狼就可以了。每年冬天,我家都會比別的人家多殺幾只小雞過年。每年春天,母親也會和鄰居一樣,抓兩頭小豬崽,到夏天我就和母親拿著鐮刀,麻袋到地頭壕邊割豬食菜,到了冬天,賣一頭交國家任務,留一頭自己家吃。說是自己家吃一頭豬,只是名聲好聽,其實大部分都拿去賣了,就是頭蹄下水吃個全。冬夜我們常常一邊伴著母親在煤油燈下納鞋底的呲呲聲,一邊嗑瓜子,吃爆米花……那時家里來了親戚,母親總是讓我們等親戚吃完了飯再讓我們上桌,我們有時急著上學,就在廚房簡單扒拉一口飯,就往學校跑。
  
   三
   母親不僅僅的是勤勞持家,而且他的性格非常溫順,在鄰里處世當中,滿屯子人都夸,從來沒和鄰居吵過架,她是屯子義務接生員,趕上誰家二半夜生孩子時候她二話不說,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就走,一邊走一邊問臨生前狀況,全屯子大街上奔跑的孩子都是她用一雙手迎接到人世間來的。母親每次接生回來總是講一講張家媳婦真有剛,一聲不吭。李家媳婦那個作啊,不停地罵男人。孫家媳婦這個痛快,像下豬羔子似地禿溜一下就生了。還會講一下亮亮孩子一出生這個響亮,將來一定大嗓門,像他媽。狗剩這孩子剛生下來臉憋的紫老蒿青,被她打了好幾下才哭出聲來。常栓這孩子一出生嘴里就含一個東西,被她摳出來后才哭出聲……一幕一幕她記憶猶新。
   每一個孩子都像她自己的孩子一樣,護著他們一天天長大,盼著他們成才。因為我經常和鄰居孩子打架,母親不管我有理沒理,總是先挨母親一頓髫箸旮瘩。我家鄰居有一個叫埋汰神的,渾身嘎巴,她常常把不干不凈吃了沒病掛在嘴邊,全屯子都硌應她,可是母親從不討厭她,母親說埋汰神挺能的,兒子說不上媳婦,搬到青岡一下子就給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她卻成了母親的好朋友,心里有一點事都掏給母親。還有一個姓付的鄰居,她家人出門時門都不鎖,告訴母親一聲人就走了,母親就像看自己家一樣盯著。隨著母親年齡大了,都管母親叫大娘,奶奶。母親升到這輩的時候,就更加得到了屯里人敬重。常常有很多鄰居鬧意見,都來找母親給他們評理。母親是常常用她的老方法,沒理的要數(shù)落一頓,有理的也要數(shù)落一頓。母親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母親有三個弟弟,兩個妹妹。除了大舅,其他兩個舅舅和兩個姨是姥姥到黑龍江再婚生的。母親對待其他兩個舅舅和兩個姨和大舅一樣,舅舅舅媽,姨姨姨父每次來都大姐大姐喊母親,舅舅家表哥表妹也都結伙來我家走親戚,一齊喊母親姑姑喊父親姑父。姨姨家表弟表妹也是大姨大姨夫地叫的親切。鄰居多年之后才好奇地問母親,你的弟弟妹妹咋兩個姓,聽了母親解釋后才長出一口氣,原來不是一個父親的,沒看出來呢。
   父親有一個妹妹,六七十年代山東困難,姑姑家五哥為了掙錢說媳婦來到我家,由于家里炕太小,母親讓父親在南炕對面蓋一個北炕,給五哥,大哥和我住,五哥便無憂無慮在我家住下,在生產隊干活,母親把五哥兩年掙的錢攢到一起給五哥拿回家說媳婦去了,第三年開春,果然五哥就領回一個表嫂。五哥真的領回一個嫂子,母親高興地把北炕收拾一下,給五哥做了新房。隨后父親向生產隊給五哥申請房基地,秋天母親去找大舅,給五哥買了當時最好的檁木山楊木,在我家后院東北方向給五哥蓋了兩間嶄新的土坯房,比我家老房子漂亮多了。姑姑知道黑龍江吃得好,還能背靠大慶掙到錢,就相繼打發(fā)表姐,表妹,四哥也來了,最后干脆姑姑姑父也都搬來了,住在了表姐夫家的后屯霍家屯。母親說來了東北感覺孤單,現(xiàn)在好了,娘家婆家人都湊齊了,每年過年就熱鬧起來,她要準備正月親戚來的嚼咕。
   改革開放了,山東老家日子好起來,姑姑和姑父帶著表哥表妹相繼回到山東,父親去世后,我?guī)赣H回過一次山東老家,母親很是興奮,我知道她沒有待夠,由于我有工作,不得不來去匆匆。臨走表哥給母親拿了二十斤蘋果,我示意不拿,這么遠的路不好拿,可是母親始終不吱聲,我只好一路扛著。我知道母親不差那口吃的,她帶回來是給屯臨和親戚看的,是表哥在蘋果里埋下的情意。那次回老家是母親離開山東五十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四
   母親在教育我們子女方面,沒啥大道理,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聽老師話,好好學習。參加工作時就囑咐我們,好好工作,勤快點,聽領導的話。我們這八個兒女從來沒有給母親惹過大麻煩。
   大姐是家里的老大,又是唯一父母在山東生的孩子,跟父母闖過關東的人就是不一樣,除了父母,她在家里里里外外一把手,代理父母管理我們幾個。六七歲就在父母上工時在家做飯,父親常常笑談大姐當時做的大餅子還有小手指印,說大姐是踩著小板凳才能夠著鍋沿。可惜當時教育不普及,他只讀了三年書。二姐有大姐罩著,自然是家里老二,可是她徒有虛名。
   大哥是家里第三個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個男孩當然受寵,后來有了我,二姐的徒有虛名馬上就表現(xiàn)出來了,父母決定讓她輟學在家看我。姐姐妹妹出嫁前,她總是千叮嚀萬囑咐,姐姐妹妹在婆家也是受人尊重。大姐嫁到婆家之后,婆家都是以他為中心。二姐也一樣,勤儉持家,把家里過得都非常幸福和美滿,她的婆婆一百多歲了還和她開玩笑。由于家里貧困,大哥二十多了還沒說上媳婦,那時候老人都盼兒子早結婚生子。山東老家親戚就急著給大哥介紹對象,那時有糧吃飽飯就行。母親首先想到是認她干娘的干兒子,她說成子(大哥乳名)才二十,給他干哥介紹吧。
   母親后來又給我又生了一個妹妹三個弟弟。那時老舅老舅媽家沒兒女,親戚都勸母親把老弟過繼給老舅,家里人多缺吃少穿,母親無奈和家里人合計,最后母親和大哥沒有同意,老弟也就沒有到老舅家享福。母親教育我們八個兒女的兒女也依然本本分分的生活,不管是掙多掙少,都靠自己的辛苦。
   母親近九十了,不能再去地里勞動,就幫孫子帶孩子。以前她帶孩子都是一邊干活一邊就帶了,現(xiàn)在專門帶孩子,又是重孫子,她一下也恢復了童年童趣,和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孩子和她形影不離,吃住都在一起。我們八個孩子都健康的長大了,只有我一個人,遠離家鄉(xiāng)讀書,最后雖然有了一份工作,也沒有成才,母親去世那年92歲,有人說這老太太真有福,有病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沒遭啥罪,其實她吃遍了苦,辛勞了一生。今天就借此清明祭祀的機會對母親說一聲,老娘,啥時候回來再叨咕叨咕,我們想您了。
  

共 5488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墳前祭母》是作者利用清明節(jié)給母親上墳,聯(lián)想起了母親生前諸多的點滴往事。文章著重追憶了母親當童養(yǎng)媳、母親的勤勞、給玉米施肥、母親的勤儉持家、母親當接生婆的情形以及母親教育子女、帶重孫等方面。母親的一生是勤勞善良的一生,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一生,是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一生,是令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黨交口稱贊的一生。這樣的母親以92歲的高齡壽終正寢,給后人留下了最為寶貴額精神財富!文章層次分明,充滿真情實感,將農村闖山東的母親形象塑造得立體感人,讀之令人動容!推薦共賞!【編輯:紀昀清】【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F202505220001】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紀昀清        2025-05-13 10:05:04
  欣賞佳作!祝好!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篇連載《砥礪人生》
2 樓        文友:紀昀清        2025-05-13 10:05:24
  歡迎賜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篇連載《砥礪人生》
3 樓        文友:歲月零零柒        2025-05-13 10:50:05
  謝謝紀老師點評
4 樓        文友:老百        2025-05-13 11:25:49
  佳作欣賞推薦,已向江山精品審核組申報!
柳岸花明社團歡迎各位文友 聯(lián)系群QQ:858852421
回復4 樓        文友:歲月零零柒        2025-05-13 12:41:28
  謝謝社長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