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過往】一碗面一個蛋(散文)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總愛說“窮家富路”。在我們老何家,出門餃子回家面是鐵打的規(guī)矩。那碗臥著荷包蛋的手搟面,是我們何家人,出門在外歸家一刻享受的待遇。
那時候,我很是羨慕出門在外進家就能吃上面和雞蛋的人,但也只能是遠遠看著。因為家里條件不怎么好,吃粗糧又比較多,做面也只是夠一碗就好,可丁可卯。我上高中的時候開始住校,我成了家里“重點關(guān)照對象”,從此也有了這種待遇。每次我從學?;貋?,推開吱呀呀作響的木門,母親總會掐著時間把面搟好,然后如變戲法似的端出一碗冒著熱氣的手搟面,上面還會臥著一個雞蛋。母親的圍裙還沾著面粉,對我笑呵呵地說道:“閨女,趁熱吃面!”
母親不光包餃子好吃,做手搟面也拿手,面勁道,還不渾湯,再加上一些青菜一勺雞蛋醬,吃面喝湯別有一番風味。連湯帶面吸溜下肚,額頭沁出細汗時,連書包都來不及放的哥總會湊過來:“給我留口湯唄?”
每次學校放假回家是我最開心的事,全家人仿佛有種夾道歡迎的架勢,讓我感覺到家一刻,心很踏實。一碗面吃得肚子鼓鼓的,頓時什么學習的煩惱,舟車的勞頓也頓時消失了。也理解了奶奶經(jīng)常說的:“在外大魚大肉不如回家一碗熱湯面。”那時候的我真的會感到滿足,是幸福的。
后來母親工作忙了,學校放假回家雖然見不到母親,奶奶也會給我端上一碗面一個蛋。高中三年我享受了家里最優(yōu)厚的待遇,那時我愿意回家,只要有假期,我都會提前給家里打電話,玩命往家趕。
“老何家的規(guī)矩絕不能破!”這是奶奶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奶奶做手搟面講究儀式感,面搟好了不煮,等我進家盤腿上炕后,逼我喝下一杯開水,她說壓壓外面的涼氣,她才去廚房煮面。面煮好后,奶奶會喊一嗓子:“大軍,給你妹妹端面!”哥把面端上來,我還不能吃,等奶奶在廚房里走出來,她也盤腿坐上炕,她先吃上一口,嘗嘗咸淡然后會說句:大孫女開吃吧!”我才能吃。
奶奶搟面的手藝也不差,再說中午母親也會盡早趕回來給我做飯。閨女回來了嘛,母親高興呀!有時母親會買一小塊肉回來,給家里炒一頓帶肉的菜。即使肉很少,但比白水燉豆腐好吃多了。最重要的還能見到母親,還能讓母親抱抱,那種幸福至今想想都很溫暖。
如愿考上大學后,離家遠了,回家一次不那么容易了。但趕上周六日休息,我就周五坐一宿夜車趕回承德。早五點下火車,哥會騎著個鄰居家借的三驢蹦子接我。一路上哥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回家好呀!你回家咱家一家人都能吃上父親給咱們做的手搟面了,我還能借光吃一個雞蛋。”
聽哥說父親給我搟面,就知道母親一定又四點去工地了,我心里有了些許的失落。我就問哥:“家里你也干了臨時工,大姑大學也畢業(yè)了,東北家人也用不著再給他們打錢了呀!媽咋還早出晚歸呀?”
從哥嘴里我得知,那年大姑考上醫(yī)學院,奶奶不同意她去上大學,讓她盡快嫁給我們東北村里的村主任的兒子。人家也說了,我大姑結(jié)婚能給一筆豐厚的彩禮錢以外,另外也不白嫁,即使大姑出嫁了,每月還會給奶奶一筆錢,屬于奶奶和爺爺?shù)酿B(yǎng)老錢。村主任也說過了,誰家養(yǎng)個閨女也不容易,咋也不能忘記父母養(yǎng)育恩吧!雖然嫁人了,即使何家有困難也會幫助的。奶奶徹底被村主任這番話感動了。奶奶不是嫌貧愛富的人,就沖村主任這番話,她就同意閨女嫁給他們兒子。奶奶說,這樣善解人意的父母,兒子也錯不了!再說都在一個村住,知根知底的,奶奶也放心呀。村主任家里就這一個兒子,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一家外企工作。比大姑大八歲。大姑長得漂亮,人家說了就喜歡大姑的臉蛋。無論大姑有沒有工作,人家也不嫌。村主任的兒子憨厚老實,懂禮貌。每次來家里,都爭著搶著幫忙做家務(wù),還口口聲聲喊奶奶一聲“娘”。
其實一開始大姑也喜歡他,只是大姑非要上學,她說等她回來就嫁給他。但人能等她嗎?奶奶不同意不給出上學錢,她就鬧絕食,后來母親做通了奶奶的工作,說她給出這筆錢,奶奶才勉強同意。
大姑輕松地去上學了,因此家里背了許多的債務(wù)。母親每天如陀螺般的開始玩命工作,大姑大學的幾年里,母親為了供大姑,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大姑好容易大學畢業(yè)了,她應(yīng)該給家里掙錢管一家人了吧。結(jié)果不然,她突然有一天失蹤了,說是和班里的一個男同學私奔了,據(jù)說去了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偏遠山區(qū)。
大姑失蹤幾天后回來了,她領(lǐng)回一個穿著樸素長相還算帥氣的男人。告訴奶奶她要和男人結(jié)婚。她倆剛從男人家里回來,是來回家拿戶口本和男人辦結(jié)婚手續(xù)的。母親那天特意給做了手搟面,大姑盤腿上炕,還沒等吃自己面前那碗面呢,男人已經(jīng)端起碗把自己那碗吐嚕嚕干掉了,就像幾輩子沒吃過飯一樣。母親一共就做了兩碗面,大姑知道男人是餓急了,就硬逼著男人把自己那碗面也給他吃了。奶奶見狀臉黑得像鍋底,一氣之下,揮起搟面杖如趕牲口一樣把男人趕了出去。奶奶說,就這樣不知道疼媳婦的男人,以后能對我閨女好嗎?
大姑看奶奶把男人趕出去了,她對奶奶發(fā)了火,告訴奶奶,男人一天都沒吃飯了,一路上她倆買的兩個面包都給大姑吃了?;丶覍に汲钥跓岷醯?,奶奶還對男人那樣。大姑越說越生氣,摔了門就要跟男人走。大姑大老遠回家還沒吃面呢,奶奶才不會讓她走呢,奶奶狠狠喊了一嗓子:“不許走!吃碗面再走!”奶奶憋著心里一肚子氣,給大姑搟了面,碗上面沒見荷包蛋,在碗底卻藏了兩個。大姑吃過了,她才放大姑跟著男人一起走了。臨走大姑說,她愛男人,愿意和男人同甘共苦。男人去哪她去哪!
奶奶不知道大姑為啥鐵了心和自己選的男人,我們一家人也不明白。但是那天,母親還是把大姑和男人送到火車站,還給大姑塞了一些錢,又給大姑和男人,買了兩盒餃子帶上了車。
母親回來,就和奶奶講了大姑和男人的一些事情。原來這個男人家是河南一個偏遠山區(qū)的。男人的母親是個殘疾人,而父親智力低下,姥姥和姥爺一家人和他們一起生活。母親雖然是個殘疾人,但人很樂觀。每天在家做手工活,主持大局。男人的父親則出外打工,供他上學,他的姥姥和姥爺在家種地撿破爛。他也算爭氣,從小學到高中學習都很好,高考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和大姑考上了醫(yī)學院。他之所以要學醫(yī),他是想做了醫(yī)生后,能用自己的醫(yī)學知識能給自己母親和父親治病。在學校里,大姑知道了他家里情況,從一開始的同情到最后的喜歡。不幸的是大學剛畢業(yè)不久,他母親卻突然病逝了,他回家奔喪,大姑也跟著去了。處理完他母親后事,大姑做了決定,決定和他一起回他家養(yǎng)他家人和父親。大姑就和他一起回家準備把證先領(lǐng)了,即使不舉辦婚禮,這樣兩個人也有個合法手續(xù)。
后來大姑來信說,她和男人在村里的一個診所工作。雖然苦些但男人一家人對她很好。三年后,那個診所遷移到了別處,村里人也都走得差不多了。大姑就和男人的領(lǐng)著一家人回到東北。她倆應(yīng)聘在一家三甲醫(yī)院找了工作,后來還買了房子。大姑領(lǐng)著男人一家人來過承德兩次,每次來都是母親和父親領(lǐng)著我和哥去接站,奶奶在家親自給大姑一家人搟面。奶奶說,上次大姑第一次領(lǐng)著男人來家里,她對自己的姑爺太過于暴力了,還沒讓人吃飽,這次她要親自搟面表示誠意……
大姑說她從小到大就喜歡吃奶奶給她搟的面!是啊,誰不喜歡自己媽給自己做的面呀?還記得最后一次見母親搟面,是我大二的一次回家。母親站在案板前,面團在她掌心里轉(zhuǎn)著圈,面煮熟,母親端給我。她突然說:“記著,往后回家媽都會給你搟面?!被疖國Q笛時,她追著車窗塞給我飯盒,隔著玻璃,我看見她鬢角還沾著面粉,我想幫她擦去,這一刻火車卻啟動了……
本以為這輩子我都會吃到母親給自己做的面,結(jié)果那次分別后不久,母親卻突然去世了。
如今超市里能買到各種面,可再沒有一碗會在我推開家門時,冒著熱氣的面端到跟前的人。在這個世上,我再也聽不到那聲熟悉的:“閨女,趁熱吃面。”
……
在我心里,這世上最好吃的面,永遠都是母親站在灶臺前搟的那碗面!母親那年的面不僅有家的味道,還有揉進去的牽掛和親情,更有等不及說出口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