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楓】衛(wèi)輝紀行(散文)
5月25日,正值周末,應邀陪文友鄭乃謙老師去了趟新鄉(xiāng)市衛(wèi)輝,拜訪修武縣政協(xié)老領導毛成身先生。
記得四天前的晚上,鄭老師打來電話問我,跟縣政協(xié)的老領導毛成身熟不熟?我想了想,回復道不太熟。畢竟,他退休二十多年了,又遠在衛(wèi)輝居住,我來修武較晚,和他基本上沒有交集。不過,自己作為《百家?guī)r》公眾號的編輯,曾多次編輯過他的文章,僅此而已。鄭老師說,這兩天他想前去拜訪,言外之意讓我去認識一下老領導。我思索了一下,沒有明確回復。第二天早上,我給鄭老師發(fā)消息稱,如果周末,可以陪同仁兄前往拜訪毛先生,見賢思齊!當天晚上我們約定周日。兩天后的下午,鄭老師又發(fā)來微信消息,聯(lián)系過了,明天衛(wèi)輝。于是,促成了這次衛(wèi)輝之行。
周末當天早上七時許,我乘早班公交車前往方莊,鄭老師則從西村下來,我們說好了在方莊轉盤會合。七點四十左右,我們踏上了衛(wèi)輝之旅。那天開車的是鄭老師的兒子家峰,同行還有毛成身先生老伴的表妹,她與鄭老師同村。
一路上,跟鄭老師聊得最多的是文史資料創(chuàng)作。2017年4月縣政協(xié)換屆后,鄭老師受聘為縣政協(xié)文史撰稿員,可以說是文史資料讓我倆相識相知。近年來,他立足家鄉(xiāng)西村,挖掘整理了許多紅色文史資料,在縣政協(xié)公眾號《史海拾貝》推送的同時,也在《百家?guī)r》推出,并先后在《焦作晚報》發(fā)表,社會反響很好,極大地提高了修武老區(qū)的知名度。
2018年3月14日,毛成身先生在寫給修武政協(xié)文史資料編輯部的信中,提到鄭老師的文史資料《蕩氣回腸創(chuàng)業(yè)歌》,很是感慨。他寫道:“讀了《修武政協(xié)文史資料》第33輯,欣喜異常,總結一句話,就是:好得很!不僅撰稿人員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新面孔,且稿件的廣度、深度和精度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尤其是《蕩氣回腸創(chuàng)業(yè)歌》一文,反復研讀,越讀越感到那氣壯山河的場景就在自己眼前。如此驚天地、泣鬼神,堪與林縣紅旗渠媲美的英雄壯舉、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修武卻幾乎很少有人知曉。應該感謝鄭乃謙先生,用流暢的筆觸,把此宏偉畫卷全景式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我個人認為,此文的史料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不僅為本輯之冠,且回憶檢索此前1-32輯《修武文史資料》所載之千篇左右之文,也罕有能與之比肩的。誠懇希望鄭先生能寫出更多更好的文史資料來?!?br />
四年前,鄭老師還曾出版《山門河畔》文集,同樣受到了毛成身先生的肯定,并提出了中肯建議。為此,鄭老師一直念念不忘,2019年9月曾前往衛(wèi)輝請教過毛老先生,并求書《百衲集》。之前,深耕攝影二十多年的鄭老師長期以來跋山涉水,走過家鄉(xiāng)的每個角落,自費辦攝影展,不遺余力堅持用鏡頭宣傳家鄉(xiāng),并為青龍峽的開發(f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尤其是近年來在宣傳黑巖、磨石坡、大南坡等紅色文化中積極奔走,得到了當?shù)厝罕姷囊恢潞迷u,被譽為新時代的鄉(xiāng)賢。
路上,鄭老師還向我透露個小秘密,他說自首次衛(wèi)輝行之后,由于距離較遠,見面不便,他幾乎每個月都要與老先生通一次電話,接受指導。還聲稱自己是在讀“電大”,即電話大學,教授就是毛成身老先生。我心想,鄭老師身為一個山區(qū)農民,卻與縣級領導成為忘年之交,且友情深厚,不由得讓我嘖嘖稱贊。兩個小時后,我們順利抵達衛(wèi)輝市。衛(wèi)輝以前叫汲縣,明為衛(wèi)輝府,府治汲縣(今衛(wèi)輝市衛(wèi)輝古城內),在明初設立,它與懷慶府、彰德府被稱為豫北三府。說真的,這是自己第一次到衛(wèi)輝,心情還是很激動的。
由于事先提前聯(lián)系過,我們終于見到了老領導毛成身先生。在路上得知,老先生今年已91歲高齡,沒想到他的精神這么好。
簡單寒暄后,我們坐定,鄭老師與老先生親切交談。我環(huán)顧客廳一周,感覺室內布置簡單,卻不失整潔大方。沙發(fā)對面墻上掛著一幅國畫《三清圖》,蒼勁的松樹、傲雪的梅花和挺俊的竹子,古樸而莊重,也表明主人品格高雅。沙發(fā)背后的墻上也有一幅梅花濃放的國畫,點點梅花,欣欣向榮,一派生機。畫的左側題有“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款識,宋人陳亮的《梅花》詩。原來是別人贈送女主人慧芳女士六十大壽時的慶賀作品,想必是當?shù)卮蠹业氖止P。隱隱聽到室內傳來低緩的梵音,溫馨的客廳一股書香氣息油然而生。老先生的老伴慈眉善目,一臉和氣,見到老家人很親切,不顧身體不好忙前忙后,隨后與表妹低聲聊天。之前聽鄭老師說過,慧芳女士年輕時在縣劇團唱過豫劇,跟隨縣劇團經常上山下鄉(xiāng)到村里演出,鄉(xiāng)親們都知道劇團名演員喬慧芳老師原籍西村公社,和村子里還有親戚。
聆聽鄭老師他們的交談中得知,毛成身先生自1952年就到修武縣工作,先后從事新聞宣傳、地方史志等工作。1982年參加修武縣志編纂工作,擔任副主編。修武縣政協(xié)政協(xié)成立后,他擔任縣政協(xié)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積極參與《修武文史資料》創(chuàng)辦。直至退休一直在修武工作,對這片土地特別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在他心底都割舍不掉,再加上老伴是修武人,簡直把修武當作他的第二故鄉(xiāng)。這些年,雖然退休身在家鄉(xiāng)衛(wèi)輝,但還關心修武的發(fā)展,一有機會,不忘詢問修武的情況,還惦記著當年的老朋友、老伙計。老先生的故土情懷令一旁的我肅然起敬。隨后,有備而來的鄭老師拿出帶來的相機,為老先生和家人拍照留念??粗轮鴺闼兀┵┒劦睦舷壬?,讓我有些吃驚,沒想到耄耋之年的他說話思路竟然如此清晰。由于年齡大的緣故,他的視力大不如以前,說話時常瞇著眼,他右眉邊一顆痣,格外顯眼。鄭老師見狀開玩笑說,這是貴人痣。
拍完照后,我同老先生簡單交流了幾句。我們聊起了修武政協(xié)的一些情況,聊起了他的老朋友趙家夏、毛彥普、鄧少英,雖然時隔多年,但老先生記憶毫厘不爽,對他經歷的往事如數(shù)家珍,讓自己自愧不如。當我告訴他昨天《百家?guī)r》公眾號推送了他的舊作《懷念父親》時,他聽了微微點頭,意味深長地說,這些作品在多年前曾發(fā)給修武縣政協(xié)的王保成,他跟保成還是遠門的親戚,可能是保成重新整理投稿的吧,有的文章因寫作時間太早了,現(xiàn)在推送出來有點不合適。我笑著對他說,您的文字功底厚,許多人都愛看。當鄭老師替我向老先生求他的《百衲集》書時,老先生不無遺憾地說,他的作品集只印了一百本,早沒了。我聽后頓感失落,沒辦法,有些東西可遇而不可求,看來自己沒有眼福了。隨后,主人在小區(qū)附近的吉祥飯店熱情招待了我們一行,為不影響老先生和家人休息,飯后我們送主人回到家便告辭了。
臨返回前,我們慕名尋訪了當?shù)氐拿麆偻呛捅雀蓮R。望京樓即崇本書樓,系明穆宗第四子朱翊鏐所建。當時是萬歷年,朱翊鏐被封為潞王,在衛(wèi)輝的時候。建臺的起因是潞王想念他在北京的母親,遂向著北平的方向建筑起這座樓來,暇時登臨北望,以慰思親之念,今僅臺基矗存。仰視望京樓,不由得想起了睢縣北湖的望母臺。熟悉歷史的人或許都知道,比干作為商朝的重臣,因直言進諫而被剖心而死,其清廉和忠誠的形象,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日久彌新、經久不衰。在《封神演義》中,比干被封為“文曲星”,列入“北斗星官”,民間奉他為文財神。據(jù)了解,坐落于衛(wèi)輝的比干廟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建筑,有3000余年歷史?,F(xiàn)存建筑群為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存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64通,孔子劍刻碑被稱為“天下第一碑”,相傳是孔子留世的唯一真跡。參訪比干廟,加深了對愛國諫臣、赤膽忠心--殷商太師比干的了解。盡管行程匆忙,但也近距離感受了衛(wèi)輝的厚重歷史。
返回的路上,鄭老師又提及了他與老先生的約定。在午飯期間他向老先生鄭重提出,五年后再來衛(wèi)輝看望拜訪他。其實,自己從內心要感謝鄭老師,感恩之心致此衛(wèi)輝之行,不僅很榮幸當面聆聽了老領導毛成身先生的教誨,而且游覽了衛(wèi)輝的兩處名勝古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衛(wèi)輝之行,不虛此行。
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