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風】狼祭(雜文)
在皖南的丘陵地帶,那片我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山巒起伏,樹木蔥蘢,柴草茂盛,野生動物們在這片天地間繁衍生息。我的童年,便在這充滿野性與生機的環(huán)境中悄然流淌。
父親是個閑不住的人,農(nóng)閑時,他常常獨自一人上山打獵。那時的我,雖年幼,卻也盼望著父親歸來,因為那意味著能有野兔、野雞這些平日里難得一見的美味端上餐桌。偶爾,運氣好的時候,還能嘗到麂子和野豬的肉,那獨特的鮮香,至今仍讓我回味無窮。然而,這山林的寧靜與美好背后,卻隱藏著一絲令人不安的氣息。
夜幕降臨,山間便傳來陣陣狼嚎。那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亢,穿透寂靜的夜空,直擊人心。大人們常講起小孩被狼叼走的恐怖故事,使得每當夜深人靜,聽到狼嚎時,我便瑟瑟發(fā)抖,緊緊依偎在父母身旁。那些故事并非全是虛構(gòu),就在我家后面的村子里,曾發(fā)生過令人痛心的悲劇。在一個黃昏,一戶人家的孩子在自家門口玩耍,竟被狼叼走了。家長在后面拼命追趕,大聲呼救,村民們聞訊趕來,卻終究沒能追回那無辜的生命。三天后,孩子殘缺的遺體和衣物、鞋子在山上的灌木叢中被發(fā)現(xiàn),那一刻,整個村子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與恐懼之中。
還有一次,一個十一歲的男孩在野外遭遇了狼的攻擊。他手里拿著一個竹筐,一邊呼喊,一邊與狼奮力搏斗。幸運的是,聞訊趕來的村民們及時將他救下,但男孩的手上、身上卻留下了深深的狼爪疤痕,那是他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見證,也是狼的兇殘在我們心中刻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
然而,聽老人們說,狼并非總是這般兇殘。在山上有足夠食物的時候,它們一般不會冒險下山尋找食物,因為那風險實在太大。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有自己的領(lǐng)地與尊嚴,只是當生存受到威脅時,它們才會被迫做出一些無奈的選擇。
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口的增長帶來了對山林的過度砍伐與開荒種地。那時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都不發(fā)達,人們只能向山林和土地無節(jié)制的索取。那曾經(jīng)郁郁蔥蔥的山林逐漸變得稀疏,野生動物們的棲息之地不斷被蠶食,它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捕獵者也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們在雙重壓力下,數(shù)量急劇減少。狼的嚎叫聲,也漸漸從我們的夜空中消失。
有一年麥苗抽穗的季節(jié),天剛蒙蒙亮,一聲聲急促的呼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這兒有條狼,快來打狼呀!”村民們聞聲而動,拿著鋤頭、釘耙,蜂擁而至。在麥田埂上,一條像老狗一樣的動物映入眼簾。它步履蹣跚,腹部癟塌塌的,顯然是多日未進食,虛弱得幾乎行走都艱難。它被村民們團團圍住,驚恐地發(fā)出哀嚎,那是一種絕望的求生信號,然而,在村民們的眼中,它只是一個威脅,一個需要被清除的禍害。最終,它被村民們用鋤頭、釘耙打死,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各家分得一塊狼肉,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狼肉竟成了人們眼中的美味??烧l又能想到,這背后是一個物種在這片土地上逐漸走向絕跡的開始。
從那以后,狼的嚎叫聲徹底從我們的夜晚消失,再也沒有發(fā)生過狼攻擊人及家畜的事情。狼,從此與我們的生活再無交集。
時光流轉(zhuǎn),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這片土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衣食豐足,燒飯也用上了燃氣和電能。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森林、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不再砍伐樹木。森林覆蓋率逐步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漸好轉(zhuǎn),那久違的碧水藍天又回到了我們的視野。許多瀕臨絕跡的野生動物也漸漸多了起來,它們在這片重新煥發(fā)生機的土地上又找到了家園。甚至少數(shù)野生動物已經(jīng)多到泛濫,例如野豬,在個別地方由于野豬泛濫,大量毀壞農(nóng)作物,給當?shù)氐霓r(nóng)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當?shù)卣坏貌簧暾埐稓?,以控制野豬的數(shù)量來減輕農(nóng)民的損失。只是,狼,卻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狼,仿佛真的絕跡了。這讓我感到深深的遺憾。狼的消失,不僅意味著一個物種的滅絕,更意味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的平衡因素的缺失。
我常常回想起那個麥苗抽穗的清晨,那條饑餓的老狼,它步履蹣跚,絕望地哀嚎。它的眼神中,似乎有著對生命的不舍,也有著對這片土地的眷戀。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狼的無奈與悲涼。
狼的消失,是這片土地的損失,也是我們?nèi)祟惖膿p失。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銘記那些曾經(jīng)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命,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加珍惜大自然,與萬物和諧共生,讓這片土地再次成為所有生命的樂園?;蛟S有一天,狼的嚎叫聲,能再次回蕩在這片山林之間,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