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云水】又見枇杷黃(散文)
一
“外公,快來吃枇杷?!倍宋绻?jié)一大早,小外孫開心像只歡快的小鳥蹦跳著來到書房喚我。他拉著我的手走進客廳一看,原來女兒買回一籃黃澄澄的枇杷,果皮光滑細膩,上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絨毛,泛著溫潤的光澤。瞬間,它像一把鑰匙,“咔嗒”一聲,打開了記憶深處的大門,把我拽回到童年的時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地處貴州山區(qū)的老家貧窮落后,生活艱難,我們這些農(nóng)村小孩兒一年到頭沒啥零食可吃,只能靠寨里人家房前屋后或土里種的水果解解嘴饞,因此對寨里的果樹了如指掌,眼睛總是盯住那些果樹不放。當時,記得整個寨里不到十棵枇杷。為了吃上它,我與之發(fā)生了不少危險的事件。至今回想起來,仍讓人心驚肉跳,好生后怕。
我五歲那年的一天清晨,陽光明媚,起床去老家豬圈旁的廁所方便時,忽然看見豬圈旁邊石桿上那棵枇杷樹上的枇杷已經(jīng)變黃,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讓人垂涎欲滴,就立馬約上隔壁堂嫂家的大女兒小金菊,去摘枇杷吃。那棵枇杷樹如茶壺般粗,靠石桿處的樹莖頭約有一尺多長成彎狀,然后向上,整體看去,活脫脫像一把黃色的巨傘。到樹下后,我倆約定,由我爬上樹去,用竹桿把成熟了的枇杷果奪下來,小金菊在樹下?lián)靵矶逊藕?,之后我倆平分。
沒想到我從樹上下來,見小金菊把好的枇杷撿來揣在自己的衣兜里,地上僅然剩下一些未成熟的青果,我叫她把兜里的分我一點,她卻用手死死按著衣兜,說啥也不愿意。我想這枇杷是我好不容易從樹上奪下來的,她怎能獨占,就伸手從她衣兜里硬搶,一拉一扯中,小金菊退到石坎邊,一不小心,滾了下去。那石坎有一丈多高,下面種著包谷。我見她滾下坎后,大哭大喊,嚇壞了,轉(zhuǎn)身跑回家中。
不一會兒,小金菊媽媽帶著她來到家中,說我把她家女兒推下石坎,造成她女兒手和臉被拆傷。幸好下面的土軟,沒啥大礙,要不然,就出大事了。母親聽后,趕快給堂嫂說好話,賠禮道歉。隨后,母親問明事由,嚴厲地對我說,你這小屁孩,真不知天高地厚,那石坎多高啊,萬一把她摔嚴重了咋辦。再說她比你小,又是你侄女,你應(yīng)讓她才對。以后做事小心點,不許再有類似的事情發(fā)生。我趕忙點頭,表示記住了。
又一回,我和三叔家二兒子小會放牛時,看見寨子邊李大叔家門前不遠的一棵枇杷成熟了,就趁著月色去偷摘枇杷。我爬上樹,正摘得起勁時,突然聽到小會驚叫一聲:“蛇,有蛇!”話音未落,他一下子從樹上滾落在地上,我順聲一看,一條秤桿般粗的蛇正揚著頭,順著樹桿往上爬,我被嚇著了,一下子從樹上跳了下來。小會滾下樹后,左腳被下面的石塊劃傷,鮮血直流,痛得大叫,我跳下后右腳崴了,也痛得不能動彈。
這時,李大叔家的黃狗聽到響聲,跑到樹下“汪汪……”叫了起來,大叔聽到狗叫聲,來到樹下一看,發(fā)現(xiàn)我倆摔傷了,趕忙將我們送回家中。性格溫和的父親一邊用白酒給我揉捏摔傷的腳,一邊對我說,你倆再想吃枇杷也不能去偷人家的呀,這樣做很不對。你從小就應(yīng)該養(yǎng)成好品德,長大才會成為有用的人。今后一定要做到吃一塹,長一智,從中吸取教訓,知錯即改。我聽了父親言之有理的話,知道自己錯了,表示今后一定改正。
二
小時候,我身體虛弱,時常生病。有一天,寨里來了一個能掐會算的八字先生,母親心想,兒子看了不少醫(yī)生,也吃了不少藥,病仍不見好轉(zhuǎn),何不來個“神藥兩攻”。然后,母親就去找這算命先生。他是一位中年男子,雙目失明,待媽媽報出我的生辰八字后,沉默了一會兒,對媽媽說,只要給我找一個保爹,身體就會慢慢好起來。媽媽回到家里,心里暗暗許愿,明早誰先來我家,誰就是我兒子的保爹。
巧了,第二天一大早,離家不遠剛結(jié)婚成家的江正舉來找父親辦事,按輩分我稱他江大叔。母親給他說了這事后,他滿口答應(yīng)。說來也怪,自從有了保爹后,我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印象最深的是保爹家門前有兩棵枇杷樹,有水桶般粗壯,樹桿筆直,結(jié)的枇杷果大味甜。保爹保娘對我可好了,每到枇杷成熟后,就會用一根長長的竹桿,把熟透的枇杷奪下來,讓我吃個夠。保爹上過小學,是寨里有名的“土秀才”,心里裝著不少的故事。記得我上小學一年級時,五月的一天,枇杷成熟了,他一邊摘枇杷給我吃,一邊給我講起了枇杷的來歷和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十分孝順的小伙子,名叫阿祥,他母親患上了百日咳病,成天不停咳嗽,有時咳得上氣不接下氣,看上去非常痛苦。阿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成天四處尋找藥方給母親治病,可母親病情仍不見好轉(zhuǎn)。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中得到一位白胡子老頭兒的指引,前往超山尋找能止咳治病的“黃金果”。阿祥歷經(jīng)艱辛,終于在超山峽谷中找到了一棵長滿金黃果子的樹。阿祥將果子摘下來帶回家中,讓母親吃了果子,并用這樹的葉子煎湯讓母親服用,沒想到母親的病奇跡般痊愈。消息傳開后,這個小村莊家家戶戶都種上了這種“黃金果”樹,后來人們見其樹葉像琵琶,便把這種樹取命叫“枇杷”。
還有一個傳說,講的是隋朝末年,福建莆田萩蘆一帶瘟疫泛濫,癆病成災(zāi),百姓痛苦不堪。一位名叫吳林的年青人,心地善良,天生聰慧,他為給患病的父母親治病,不顧艱難,前去“崇圣宮”求醫(yī)問卦。他走在半路上,被一個美麗女子帶到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孤島上。這個女子稱自己叫比巴女,告訴他島上的橙黃色奇果吃后能治病,并讓吳林摘一竹籮筐回去救雙親。吳林照做后,父母果然康復(fù)如初。隨后,他將這種奇果的種籽種于山上,患病的百姓們服用后病痛消除。為紀念女子,吳林稱此果為“比巴果”。飲水不忘挖井人,村民們?yōu)楦卸鲄橇?,把“林”字拆開,置于比巴兩個字前,“枇杷”因此而得名。
講到這里,保爹停了一下,又接著對我說,有關(guān)枇杷傳說故事的版本很多,內(nèi)容不一樣,但這些故事中,都集中反映了枇杷能夠潤肺止咳、祛痰,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你看,去年冬天你受涼感冒了,你保娘用枇杷花和蜂塘蒸水給你喝,服用兩天,你就不再咳嗽了。
三
時間來到2015年的寒冬,患腦梗臥床不起的母親因天氣寒冷,受涼感冒,咳嗽不止,氣喘痰多。當時,我在貴陽市花溪區(qū)交通局工作,看見單位門口的花園里栽著一棵枇杷樹,正開著花,想到小時候保娘用枇杷花和蜂糖蒸水給我止咳的事,便立馬摘下幾朵花拿回家中,又從街上買來蜂糖,叫妻子用水蒸給母親服用。小小單方治大病,母親堅持服用三天后,咳嗽逐漸好轉(zhuǎn)。打那起,我對枇杷又有了新的認識,對它更為喜愛。
2017年3月,我下鄉(xiāng)去花溪高坡鄉(xiāng)枇林村開展包村扶貧工作,看到貴州省農(nóng)技部門在該村培育了一大片科技枇杷苗。當時,我想起老家有一片荒地適宜種植枇杷,又時值果樹栽種時節(jié),就立馬購買了十多株帶回家中?;丶液?,已退休在家的大哥看見這些枇杷苗根好苗壯,立馬和我扛著鋤頭,來到家里承包的荒坡上。
我和大哥先用鋤頭在地上挖出寬八寸,深一尺的一個個土坑,每個土坑間隔約四米,在坑底里放入松軟肥沃的泥土。然后,小心翼翼地將枇杷樹苗放入坑中扶正,就好比扶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接著,用雙手輕輕將泥土填入坑中,一邊填一邊用腳踩實,讓樹苗的根系與泥土緊密結(jié)合,仿佛在為它建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栽種完畢,我立馬用膠桶從水窖里提水,將枇杷苗澆一遍。
接下來,細心勤快的大哥時常關(guān)心枇杷樹的成長,及時給它們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隨著時間的推移,枇杷樹漸漸長高長大,枝繁葉茂,嫩綠的葉子變得更加濃密,層層疊疊交織在一起。第五年初春時,我回到家中,聽大哥說枇杷樹開花了,我迫不及待跑去一看,哇,一棵棵綠色的枇杷樹葉中,綻放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ò隄嵃兹缪ㄈ锝瘘S如蜜,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引來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好生熱鬧。五月,終于到了枇杷成熟,我和妻子回到家中,大哥端出一盤金黃黃的枇杷,說昨天才從樹上摘回來的,味道又甜又香,好極了,和過去老枇杷相比,簡直大不一樣。不過,你們還可去地里邊摘邊吃,那味道更新鮮更香甜。
聽大哥這樣一說,我趕忙來到地里,看見一個個黃黃的枇杷果掛滿枝頭,就像一顆顆金色的寶石,鑲嵌在翠綠的枝葉間。我伸手摘下一個又大又黃的枇杷,輕輕將皮剝開,金黃的果肉泛著誘人的光澤,輕咬一口,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綻放,正如大哥所說,那味道香甜,鮮嫩可口。我一邊吃一邊聽大哥說,寨里很多人家的荒坡上都種上了枇杷、核桃等果樹。還說上面也把我家未種的荒坡地作了統(tǒng)計,來年開春發(fā)果苗下來,統(tǒng)一栽種。以后,家家戶戶都會栽種枇杷、核桃等水果,到時吃水果就更加方便了。
前幾天,我回到老家,看見一片片荒坡上,一棵棵枇杷樹的枝頭掛滿了果實,又見枇杷黃了,好生歡喜。在我心里,這小小枇杷,早已超越了水果本身,飽含著我對故土的眷戀,對時光的追憶,是蘊藏在我記憶深處最溫暖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