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野】破 俗·(小說)·
李家和張家的兩家子,家業(yè)興旺,福祉滿滿,子孫滿堂,并未靈驗傳統(tǒng)世俗所預(yù)卜那樣發(fā)生不祥現(xiàn)象。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驚世駭俗的故事,發(fā)生在群山環(huán)繞、翠綠掩映的小村莊里,泥土與稻谷的芬芳交織在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寧靜而質(zhì)樸的氣息。這里不僅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更有著鄰里和諧、互幫互助的淳樸民風(fēng)。村民們?nèi)缤患胰税阆嗵?,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這種和諧的生活方式,讓小村莊宛如世外桃源,遠離了外界的喧囂與紛爭。
一個清晨,一陣哀樂聲打破了村莊的寧靜。村東頭的李家傳來噩耗,王大娘突然離世。王大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古道熱腸的人,平日里總是樂呵呵地幫鄰里照看孩子、縫補衣物,她的離世讓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王大娘的子女們從外地匆匆趕回,按照當(dāng)?shù)氐牧?xí)俗,開始籌備喪事。他們請來了村里最有經(jīng)驗的風(fēng)水先生,選定了一個黃道吉日來舉行葬禮。親朋好友們紛紛前來吊唁,院子里擺滿了花圈,哀樂聲在空氣中回蕩,整個村莊都籠罩在一片沉重的氛圍之中。
與此同時,村西頭的張家卻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張家的獨生子小張要結(jié)婚了,早早地就開始籌備婚禮,貼紅對聯(lián)、掛紅燈籠,院子里堆滿了準備宴請賓客的食材。親朋好友們也紛紛前來幫忙。新娘子的家人也帶著嫁妝來到了張家,整個院子洋溢著幸福和喜悅的氣氛。
這里的民俗傳統(tǒng)深厚而嚴格,紅白事不可同時進行的規(guī)矩代代相傳。村民們認為,紅事象征著喜慶和希望,白事則代表著哀傷和離別,兩者同時進行會沖撞氣場,給村子帶來不祥之兆。這種觀念深入人心,成為村民們行事的重要準則。在過去的歲月里,這一民俗從未被打破,每當(dāng)遇到類似的情況,村民們都會自覺地遵循傳統(tǒng),推遲其中一方的儀式,以維護村莊的和諧與安寧。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困境,李家和張家都陷入了兩難糾結(jié)之中。按照當(dāng)?shù)氐拿袼祝t白事不能同時進行,這可怎么辦呢?雙雙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李家的子女們認為,母親一生勤勞善良,為家庭和鄰里付出了太多,她的喪事必須按照傳統(tǒng)習(xí)俗隆重辦理,不能有任何的馬虎和延遲。他們堅持要在選定的黃道吉日舉行葬禮,認為這是對母親的尊重和孝道的體現(xiàn)。而張家則覺得,小張的婚事是家族多年來的期盼,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婚禮的籌備已經(jīng)進行了很長時間,親朋好友也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如果推遲婚禮,不僅會讓大家失望,還會給家族帶來不好的影響。雙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堅持己見,誰也不肯讓步。
“歷來死者為大,紅事為白事讓道又何妨?!”李家有人憤憤不平地說。
“誰說婚事是小事?這是終身大事!白事推遲讓紅事理所應(yīng)當(dāng)?!睆埣矣腥朔瘩g道。
雙方的僵持愈演愈烈。李家的院子里,哀樂聲不斷,前來吊唁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而張家的院子里,紅燈籠高掛,喜慶的氛圍依然濃厚。兩個家庭的成員在各自的院子里忙碌著,卻都心事重重,不時地互相投去焦慮的目光。村里的其他村民們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們既同情李家的人,又不忍心看到張家的婚事受到影響,整個村莊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和壓抑。
面對村莊中前所未有的僵局,往常遇到類似狀況大多是白事讓紅事,也有很少先白后紅的,但這次……村長坐不住了。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物,村民們遇到大事小情都習(xí)慣找他商量。他意識到這次紅白事沖突的嚴重性,如果不及時解決,不僅會影響兩個家庭,還可能破壞整個村莊的和諧氛圍。
村長首先分別找到李家的子女和張家的長輩,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顧慮。李家的子女們情緒激動,他們認為母親的喪事不能有任何的延遲,這是對長輩的尊重;而張家的長輩則無奈地表示,婚禮已經(jīng)籌備了許久,親朋好友都來了,推遲婚禮實在難以交代。村長理解雙方的難處,但他也清楚,傳統(tǒng)民俗在村民心中的分量。
在這種情況下,村民們紛紛出面調(diào)解,但都不能達成共識,均以無果而告終。村長有史以來第一次感覺無計可施,束手無策。
就在村民們?yōu)榧t白事的沖突焦頭爛額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年輕人走進了李家的院子。他靜靜地站在角落里,默默地聽著子女們的訴說。隨后,他又來到了張家,同樣沒有多言,只是靜靜地觀察著張家人忙碌的身影。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剛上任的大學(xué)生書記。他明察暗訪后,竟作出了一大膽決定:紅白喜事同時辦!他認為,傳統(tǒng)民俗也應(yīng)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有所改變,紅白事不能同時進行的規(guī)定已經(jīng)過時了,應(yīng)該允許兩個家庭同時進行各自的儀式。村莊的和諧不應(yīng)該建立在壓抑個人情感和家庭利益的基礎(chǔ)上。這一觀點引發(fā)了村里的激烈討論,村民們分成兩派,多數(shù)人認為大逆不道,這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匙!當(dāng)事人雙方默默無聞不置可否。
“在喪事的葬禮上,由新郎新娘親自獻上一束鮮花,表達對逝者的敬意;而在婚禮上,新郎新娘則邀請逝者的家人一起參加,共同分享這份喜悅。這樣一來,既沒有違背傳統(tǒng)民俗,又讓兩個家庭都得到了尊重。”最終,大學(xué)生書記提出的這一方案,得到了兩家的默認,盡管有些想法,卻按此照辦了。
兩家被書記的誠意和智慧所打動,從而意識到尊重傳統(tǒng)并不意味著要固守成規(guī),而是要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尋找新的解決辦法。后來他們覺得這個決策非常合理,既能保留婚禮的喜慶氛圍,又能表達對逝者的尊重。
這一舉措如同一縷春風(fēng),吹散了村莊上空的陰霾。這種巧妙的安排,既尊重了傳統(tǒng)民俗,又讓兩個家庭都得到了滿足。喪事不再是一味的悲傷,婚事也不再是一味的喜慶,兩者在相互尊重中融合,展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和諧與美好。村民們紛紛前來觀看,他們?yōu)檫@種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式點贊,也為兩個家庭的包容與理解感到欣慰。
在王大娘的葬禮上,小張和新娘身著素色服裝,手捧鮮花,緩緩走向靈堂。他們神情莊重,將鮮花輕輕放在王大娘的遺像前,深深鞠躬,表達對這位善良老人的敬意。這一舉動讓王大娘的子女們感動不已,他們的眼中閃爍著淚光,心中也充滿了溫暖。
而在張家的婚禮上,王大娘的子女們受邀坐在賓客席的顯眼位置。婚禮現(xiàn)場布置得既喜慶又莊重,紅燈籠與白花相映成趣。新郎新娘在婚禮進行到一半時,邀請王大娘的子女上臺,向他們贈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幅王大娘的畫像。畫像中的王大娘笑容滿面,仿佛在祝福著這對新人。王大娘的子女們接過畫像,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現(xiàn)場的氣氛也變得更加溫馨和感人。
村民們在這場紅白喜事的融合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積極參與了兩個家庭的儀式,還主動幫忙協(xié)調(diào)各種細節(jié)。在王大娘的葬禮上,村民們幫忙布置靈堂,維持秩序;在張家的婚禮上,他們幫忙準備喜宴,布置場地。他們的熱情和友善,讓兩個家庭都感受到了鄰里之間的溫暖和力量。
村里的孩子們也參與其中,他們在兩個家庭的院子里跑來跑去,幫忙傳遞信息,遞送物品。他們的天真無邪和活潑可愛,為這場特殊的紅白喜事增添了一份歡樂和生機。村民們的支持和參與,讓兩個家庭感受到了整個村莊的力量,也讓這場紅白喜事的融合變得更加順利和完美。
在村民們共同的努力下,王大娘的喪事和張家的婚事都順利結(jié)束。兩個家庭的成員們緊緊握住彼此的手,口口聲聲感謝村民們的支持和幫助。村莊再次恢復(fù)了往日的寧靜與和諧,而這場紅白喜事的融合,也成為了村民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