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夢想】草原行(散文)
在我的臆想中,內(nèi)蒙除了城市之外,應該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墒?,到了內(nèi)蒙才知道,草原并不多,只是有數(shù)的幾塊。最東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最好的草原,水草豐美,牛羊也最雄壯;敕勒川草原,就是《敕勒歌》中所寫的大草原,相對更原始古樸;商業(yè)旅游開發(fā)最好的是希拉穆仁草原,一般旅行社都會選擇這里。草原的減少,其實是經(jīng)濟杠桿在起作用。牧民們生活辛苦,收益又不多,還不如種植糧食,所以很多地方的畜牧業(yè)都改成了糧食種植業(yè),除了那些只能長牧草的地區(qū),還有就是開發(fā)成旅游項目的地區(qū)才保留了草原。而且,現(xiàn)在的草原上已經(jīng)基本看不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因為牛羊?qū)嶋H上只吃嫩草,也就是貼著地皮長的小草,那些長得有牛羊高的草,牛羊是不吃的。以前的草原,牧民不會刻意選擇種植,所以到處都是天生的水草,長得很高,當牛羊穿過一片片草叢去尋找自己喜歡吃的草料時,微風襲來,草被吹彎,牛羊若隱若現(xiàn),從而出現(xiàn)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如今的草原,當然是為了避免浪費,長的都是牧民選擇過的能讓牛羊吃的草皮,都不高。真的可惜,古典詩詞中最具草原特色的美景可能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當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物品,很多場景都已經(jīng)成為歷史,這是人力所無法挽回的。換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社會的進步,所以無需遺憾。
汽車直接將我們送到希拉穆仁大草原的最深處,也是最高處。剛下車,我們就被草原的美景震撼了,映入腦中的只有四個字“藍天白云”。確實,就這最普通的四個字,除此沒有任何別的詞匯可以形容。仰頭看去,天上就是藍藍的一片,是我們從未見過的藍天;藍天上飄著的一片片白云,正是藍色幕布上繡出的一朵朵白花,就那樣靜靜展示在那里,沒有任何渲染,沒有任何做作,但就是讓人感到震撼。等過了一段時間再抬起頭,卻不知道什么時候,天空又換了一幅圖畫,白色的花朵又換了一個造型。你想看著白云的運動,目不轉(zhuǎn)睛卻怎么也發(fā)現(xiàn)不了;不經(jīng)意間抬頭,卻是不同的畫面。這就是動與靜的辯證法,也是人讀書、鍛煉、修行的最高境界:我們每天讀書或者鍛煉,不會感到今天和昨天有什么區(qū)別,但過段時間,卻陡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全然不同。在草原上放眼遠眺,可以看到天地相接,但又有著明顯界限。不知道是地勢原因還是視覺效果,總感覺腳下最高,周圍的草原向四處平鋪開來,越來越低,就這樣鋪向世界的盡頭;天空也是如此,頭頂處最高,越遠越低,成了一個弧形,完美包住了整個世界。一瞬間,我想到了“天似穹廬,籠罩四野”這句詩,是那樣的貼切,那樣的無可替代。我相信,沒有到過草原的人,不會明白這句詩的妙處,而來到草原以后就會知道,沒有比這句詩更貼切的描述。作為一個接受過科學教育的現(xiàn)代人,我當然知道天是虛空,可這時的我卻更相信地心說,相信地球就是蛋黃,天是蛋殼,整個包裹住地球,天地之間的空氣就是蛋清,因為只有這個理論,才能完美解釋我眼前看到的場景。茫茫的大草原,一片綠色展現(xiàn)在藍天白云之下,色彩對比如此鮮明強烈,整個世界成了一幅立體畫卷。隨意修建的道路橫亙草原當中,給這件漂亮的華服穿上美麗的束帶,更顯利落精神。偶爾在路上穿梭而過的汽車,像個小盒子,才讓我感覺到那些道路離我竟然是那么遙遠。草原是那么遼闊,遼闊到我們已經(jīng)感受不到時間和空間,感覺一切都是靜止的,天地之間就是自然造化隨意繪就的一幅巨圖。草原近處沒有牛羊,遠處倒是有一群馬,不多,大概十多匹,就在那低頭悠閑的吃著草皮。如果將草原比作大海,那群馬就是野渡無人自橫的小舟。天地寧謐,微風拂面,陽光也只是溫柔的撫摸著我們的面龐,這就是讓人心曠神怡的草原!信馬由韁,牛羊自得其樂,天地間的所有生物,沒有世俗的羈絆,沒有事物的纏身,多么愜意的草原生活!
我曾經(jīng)在海邊住過幾天,為了感受大海的遼闊心胸,也為了品嘗海鮮。當我們感到海鮮的美味,感到海邊生活的美好時,真正的漁民卻在吐槽生活的艱辛,吐槽海鮮的寡淡。其實,我明白,當我們羨慕草原生活的悠閑自得時,真正的牧民也會吐槽生活的無奈。真正的牧民,一家一大片草場,一大群牛羊,一個蒙古包,鄰居可能在幾公里或者十幾公里開外。他們的這種生活狀態(tài),造成了蒙族人民的幾個特征:其一,打招呼靠喊,所以他們說話嗓門很大,也間接培養(yǎng)出了蒙族人民的好嗓子。其二,由于長期遇不到同類,他們內(nèi)心都是孤獨的,非常渴望和人交流,所以蒙族人都是好客的,只要有人路過,必定好酒好肉招待,你若愿意住下,他們更是求之不得。其三,蒙族人的婚姻是穩(wěn)定的,據(jù)統(tǒng)計,內(nèi)蒙的離婚率全國最低。原因很容易理解,當夫妻吵架時,妻子想回娘家,騎馬在如此開闊的草原上走了一圈,氣就消了,想想娘家那么遠,干脆還是回家算了。還有,草原人沒有鄰居,沒有隔壁老王,想出軌都沒機會。當然,這樣的婚姻其實是低端的穩(wěn)定,不一定是好事,因為蒙族人和東北老爺們一樣,都是有著大男子主義的,對妻子不夠溫柔體貼,所以夫妻關(guān)系一般不會太好。這種狀況下的妻子,一般也很彪悍,那是被大老爺們逼出來的。東三省的離婚率很高,就是因為他們有蒙古大老爺們的毛病,又沒有內(nèi)蒙穩(wěn)定的婚姻環(huán)境,換句話說,如果內(nèi)蒙的草原夫妻搬到城市,大概率離婚率要上升不止一星半點。當然,家庭生活的幸福與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是無法評價的。草原,鑄就了草原人的性格,也鑄就了草原人的生活方式,這是歷史傳承,也是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
草原上最吸引人的項目,當然是騎馬。我們是一群人一起出發(fā),各自騎著一匹馬,有一個馬倌陪同。我以前騎過馬,知道用腳踢馬肚子就是催馬前進,單手拉韁繩就是要馬拐彎,雙手一起拉韁繩就是要馬停下??僧斘易€(wěn)了,用腳踢馬肚子時,那匹黃驃馬依然不緊不慢的走著,壓根不聽我使喚。后來我明白了,這群馬中有個頭馬,它規(guī)定了這群馬的速度,所有的馬都要跟著頭馬的節(jié)奏走。大團體中必然會產(chǎn)生小團體,這群馬中肯定也有夫妻朋友什么的,就是這匹馬和那匹馬更親,像我的馬就一直貼著一個有斑點花紋的白馬行走。既然已經(jīng)開發(fā)成旅游項目,馬走的路線就是固定的,當然我們不知道。在馬群走到一條小水溝時,頭馬不知何故掉頭了,于是所有馬跟著一起掉頭。那個陪同的馬倌急了,大聲呵斥著頭馬,還很不客氣的跟頭馬的騎手說:“你怎么騎的,怎么讓馬掉頭了?!蹦莻€騎手頗為無語,心里肯定在想,我本來就不會騎,你的馬不聽話,關(guān)我什么事。終于,在馬倌的呵斥下,頭馬跨過了水溝,于是這群馬也跟著跨過水溝。這時候,我倒是感到了內(nèi)蒙人的質(zhì)樸,其實如果那時候就回頭,我們也不知道少走了路,但人家還是沒有偷懶,沒有偷工減料?;仡^時馬走快了些,我的馬要趕上去,也小跑了一段,于是開始了顛簸模式,我的屁股都顛得疼。我不禁感慨,自己坐著厚厚的馬鞍,馬的速度又不快,還覺得難受,古代那些騎兵,馬鞍可能沒那么厚,速度更是飛快,還要在馬上拼個你死我活,真了不起。看似簡單卻艱辛,騎馬如此,世間萬事大概如此,都是有技巧的,都要經(jīng)過刻苦的練習才能掌握,不是聽過一遍就能了解拿捏的,天生奇才畢竟是少數(shù)。在回去的路上還發(fā)生了趣事,一個游客的手機被顛得掉下來了,我們一起大喊“誰的手機掉了”,喊醒了她,可她又下不來馬,馬兒只管不緊不慢的走著,壓根不理會她的煩惱。她急的都快哭了,好在馬倌告訴她沒關(guān)系,后面會有專門的人拾。果不其然,我們剛到目的地,就有人把手機拾起,甚至幾乎和我們同時到達了終點??磥?,這種事情并不少見,組織者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
希拉穆仁草原還有一個游樂場,專門開展了一些游樂項目:
換裝拍照,就是換成蒙古族傳統(tǒng)服飾,拍照留念。裝扮成蒙古人,在草原上拍照,幻象下自己變成異域他人,自然有很多人喜歡。我們就是我們,不會變成別人,但我們可以在文學作品或者影視劇中,感受別人的悲或喜;也可以在旅途中,感受下不一樣的風土民情,體會下不一樣的生活。
蒙古用具展,就是一個蒙古包,里面陳設了蒙古族人常用的一些生活用具,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頭琴。蒙古人似乎沒有其他樂器,無論唱歌跳舞都只有一個琴師抱著馬頭琴在伴奏。馬頭琴只有兩弦,一只手在拉弓,音樂節(jié)奏的關(guān)鍵應該在另一只手,會按著琴弦的不同位置,從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馬頭琴的聲音古樸蒼涼,倒是挺符合蒙古人的氣質(zhì)。
馬奶茶。這幾天在內(nèi)蒙,其實已經(jīng)喝過馬奶茶和酥油茶,馬奶茶口感和牛奶差不多,酥油茶并不油,而是有點咸。導游告訴我們,酥油茶其實不是單喝的,要加各種調(diào)料什么的一起喝,咸的方便調(diào)味。
射箭,射箭是蒙族人常見的技藝,據(jù)說蒙族男青年為了獲得女子的芳心而相互比賽,比賽的項目就是騎馬、射箭、摔跤。確實,在草原,文化知識再好也是沒用的,這三項技能優(yōu)秀才能適應草原生活。其他地方的景點,也經(jīng)常會有射箭項目,一般都是要花錢的,這里買門票后就免費了,可以盡情的射,但我射了幾箭后就明白了,射箭不但有技巧,還需要有力量支持,和我們扣動扳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所以戰(zhàn)場上能連續(xù)箭無虛發(fā)的神射手絕對了不起,體力和智力都很了得。
滑草。其實就是我們玩的滑滑梯,但這里更高,速度自然也更快,那是年輕人玩的項目了。我們團有個朋友開始不知道驚悚,下滑時幾乎全程都在大叫,我相信她那時的感覺肯定是上了賊船,恨不得立刻下來,可已經(jīng)晚了。這項目,確實需要心理承受能力。
卡丁車??ǘ≤嚤臼浅R娪螛讽椖浚诓菰媳捡Y一圈,看到草飛快從身邊后退,感覺是不一樣的。在大草原上風馳電掣,感受到的就是灑脫和自由,可以想見,真正在草原上縱馬狂奔,那是何等的狂放瀟灑。路途中,還看到有人停下卡丁車,在路邊拍照,我其實感到?jīng)]必要,草原美景到處都是,這個項目本來就是感受草原上飛速前行,停下多煞風景。當然,個人喜好不同罷了。
歌舞表演。這是常規(guī)項目了,藏族和蒙古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據(jù)說他們能說話就能唱歌,能跑路就能跳舞,所以有這個表演完全正常。
晚上,我們體驗了蒙古族的詐馬宴。詐馬宴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時期,是他為款待蒙古王公而舉辦的宴會,是蒙族人最高規(guī)格的宴會,有點類似滿族的滿漢全席。詐馬宴開始前,游客是要換成蒙古族服飾的,只是參加的游客太多,早去的人才能換到服裝。我們有幸換到了,穿上以后,和朋友相視而笑,想想我們真是不虛此行,剛剛才是騎馬的英國紳士,現(xiàn)在又搖身一變成為蒙古王公了。宴會是分餐制,兩人一個小餐桌,各自享用各自的美食。有點奇怪的是,席上提供的不是一道道大餐,反而是類似于江南小點心一樣的奶制品,用一只只小碟盛裝,讓我感覺完全不像蒙古文化?;蛟S是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后,更喜歡江南糕點的精致小巧,或者有意向蒙古王公們推薦江南的精細文明,從而有意將草原產(chǎn)品做成江南小吃形狀?如果真是如此,那詐馬宴就成為文化融合的象征了。詐馬宴最重要的大餐是烤全羊,羊并不大,也許是因為乳羊好吃,所以烤的是乳羊吧。將初生動物制成美味,我總覺得于心不忍,一個幼小的生命,還沒經(jīng)歷過歲月的洗禮,就成為人們口腹之欲的犧牲品,讓我直接想到了過去荒年的易子而食,那是何等慘烈的人間悲??!說實話,當肉端上來時,我也沒覺得有多好吃,當然也有可能只是主辦方的幌子,并沒有提供真正的烤乳羊。詐馬宴用的酒是水酒,就是度數(shù)低的米酒,本以為像我們這十度以下的米甜酒,可喝了還是覺得挺辣,看了度數(shù),竟然也有三十度,那完全就是我們這的低度酒啊,蒙族人的酒量可見一斑。毫無疑問,在我們大快朵頤的同時,演員們穿著蒙古族服飾,載歌載舞,共享升平。想當年,忽必烈宴請王公時,自然也是少不了美女歌舞助興的。
詐馬宴之后,是篝火晚會。晚會安排在晚上九點半,起初我們覺得太晚,到了晚上才知道,原來草原上晚上到了八點以后太陽才開始落山,難怪如此安排。想象中的篝火晚會,就是中間點一團火,很多人手拉著手形成一圈,圍著篝火唱歌跳舞,聽說還有摔跤等蒙古競技表演。真正的晚會并不如此,首先是點火儀式,因為點火實際是祭拜長生天,那是薩滿崇拜的遺留,是蒙古人深入骨子里的信仰,所以還是很隆重的。遺憾的是,主辦方邀請觀眾參與點火,卻是要收費的,讓我不自禁覺得,如此神圣的儀式,居然沾染了銅臭氣息,未免有點讓金錢玷污了文化,玷污了信仰。篝火點燃以后,還是歌舞表演,并沒有競技。也許是因為觀看的人太多,根本沒有拉成圈的可能,所以,演員只是在場地中央跳舞。有的中老年婦女在邊上也隨著音樂跳起舞來,儼然將晚會變成了廣場舞的聚會。群眾參與,樂在其中,倒也頗得旅游神韻——說到底,旅游不就圖個樂子嘛。當天有個某旅行社老總贊助了不少禮花鞭炮,于是有了煙花秀。煙花秀是挺漂亮,但主持人也許是為了調(diào)動觀眾興趣,還拿了一些煙花給觀眾自己放,這些拿到煙花的觀眾手舞足蹈,自己是快樂了,殊不知火星四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很多觀眾都嚇得離場了。不知道這是偶然加入的項目還是一貫就有,如果一貫如此,那組織者應該要好好考慮下安全問題,哪能如此草率,煙花畢竟是危險品。當然,如果是偶然增加的項目,那是瑕不掩瑜,畢竟我們還觀賞了一出漂亮的煙花秀。
晚上,入住蒙古包。真正草原上的蒙古包,應該像帳篷一樣,方便搭建和拆卸的,因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是要經(jīng)常流動的。所以,我們設想出了蒙古包的種種不便,比如蚊蟲多,比如洗澡不方便等等。實際上,這里的蒙古包徒具其行,是景區(qū)組織者用水泥磚塊砌成蒙古包形狀,和旅館差不多,比真正的蒙古包要舒適多了。其實,還可以更舒適,和旅館相媲美。只是內(nèi)蒙古文旅部門也考慮過,如果太過舒適,反而失去了蒙古包的特色了。蒙古族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東西,叫敖包。早聽過敖包相會,一直以為敖包是蒙古包的一種,可能具有公共職能,就像中原地區(qū)的祠堂。有情的男女在敖包中私會,所以叫敖包相會,進而產(chǎn)生美好纏綿的愛情故事。真到了蒙古包,知道了,不是這回事。蒙古包是可拆卸的,當蒙族人離開某個地方,將蒙古包拆下收好準備出發(fā),一些搭建用的石頭會留下,一來笨重不方便帶走,二來也是作為標志以便再來時可做指引。這些石頭就叫敖包。敖包相會確實是男女私下相會,草原茫茫,兩人總要找個大家都知道的標志地點,于是就順理成章約在敖包那了。敖包除了作為標志之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將眾多敖包集中在一起,可以作為祭臺。確實,原始人出行前都要祭祀,古蒙古人離開此地奔赴茫茫草原的下一站時,自然也需要薩滿占卜吉兇。這時候,敖包就神圣化了,有了靈性,相信也能帶給相會的男女青年好運。
草原之行,雖然沒能感受到想象中的塞北西風,但還是感受到了草原文化,更感受到了草原的樂趣和美。
草原之行,雖無塞北西風,卻有草原的樂趣和美!
------吳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