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浪花詩語 >> 短篇 >> 作品賞析 >> 【浪花·夢想】豪放的婉約詞宗(賞析)

精品 【浪花·夢想】豪放的婉約詞宗(賞析) ——讀李清照《漁家傲》


作者:吳需榮 舉人,3943.4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03發(fā)表時間:2025-06-25 11:25:41

李清照和辛棄疾是南宋詞壇的雙璧。中國文學史上就是有這樣的奇跡,文學高峰能夠成對出現(xiàn),比如李白和杜甫。李辛二人出生于同一時代,巧合的是,兩人居然都出生在山東濟南,而且在金兵到來時都選擇了南渡。李清照號易安,辛棄疾字幼安,稱呼上都有個“安”字。當然,正如李杜是不同的高峰一樣,李清照是婉約派的高峰,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高峰。又當然,正如辛棄疾有婉約的詞作,李清照也有豪放的詞作。本詞就是李清照的豪放詞。
   李清照早年生活優(yōu)渥,又嫁了個如意郎君,所以作品中有很多是表現(xiàn)少女情趣和快樂生活的。靖康之變改變了這一切,李清照成了難民,不得不離開故鄉(xiāng),南逃至長江以南。本詞就作于她南逃途中。她在大海中乘著船,遠離了以往的幸福,不得不奔向未知的將來,故而胸中懷著憤懣,情緒甚是激昂。她那首著名的《夏日絕句》也是作于此時,從“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兩句就可以看出,她根本瞧不起無能偏安的南宋朝廷,只是自己無可奈何,不得不承受這世道的不公和黑暗。本詞是:“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一句是實景,是李清照乘船在大海中看到的水天一色的雄渾。古人都認為天和地是相連的,而大海的盡頭就是天界,所以乘浮槎于海,就可以走到海邊,到達天界。這是神話傳說,更是古人看到大海水天相連的直接感受。李清照如今在大海中,她看到早上霧氣還沒散盡,天上的云已經(jīng)像波濤一樣翻滾;星河還沒有落下,千萬條船在競相飛舞。天上海中的景物似乎已經(jīng)連為一體,這是李清照的實際感受,也是古人發(fā)揮想象的最好空間。于是,我乘著船,似乎不是要去南宋,而是要到天帝那兒,而且天帝還很殷勤的問我要去哪。在從屈原開始的浪漫主義詩人眼中,天帝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自己平等的主體,提到天帝時從來沒有唯唯諾諾謹小慎微的害怕,而總是大大方方的去做客,去毫不避諱的說出心中所想,一騁自己的胸中郁磊,而天帝從來都是對詩人殷勤備至。這實際上是作者通過這種方式,既顯示自己的主體意識,更表達對現(xiàn)實權(quán)貴的不滿。我對天帝都不去逢迎,又怎會逢迎人間的君主,而天帝都知道我德才兼?zhèn)涠鴮ξ铱涂蜌鈿猓浪椎木鯀s對我熟視無睹,自然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那些人有眼無珠。敢這樣寫的人,一般都是屈原、李白這些放曠之人,而李清照作為一個婉約派的女子詞人,居然也敢這樣寫,足見她的豪氣滿懷。李清照這首詞,完全就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寫法,是典型的以詩入詞,這是蘇軾等豪放派詞人開始的傳統(tǒng)。所以,古今的評論家都認為,這首詞是易安居士的另類作品,也是她巾幗不讓須眉的鐵證。
   下片開始,作者開始直抒胸臆?!奥烽L”和“日暮”,完全是化用《離騷》中句子?!峨x騷》表達的本就是屈原對現(xiàn)實君王不滿,于是想象神界的各位天神對他種種重視,而他終究愛著凡間的國家和百姓,最終投河自盡。李清照這里明顯借助屈原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對南宋皇帝的不滿,我也像屈原一樣愛著國家和百姓,一樣遇到昏庸的皇帝放棄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百姓。我也想上下求索,可已經(jīng)日暮途窮,沒有辦法了。在家國大業(yè)上,一個文人能有什么用?“學詩謾有驚人句”,已經(jīng)不止是在說自己,更是說千百年來,空有壯志豪情的愛國文人,滿懷激烈意氣的熱血男兒,這些人詩詞寫的再好,話說的再有道理,可君王不聽,又能如何!這是中國文人永遠的悲哀,滿懷著報國的豪情和本領(lǐng),又生逢亂世,有了成就大業(yè)的機會,可終究還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只能飲恨終生,將滿腔的不忿和忠烈寄托在詩文中。我想,辛棄疾如果讀到這句詩,一定會引為知己。下一句,九萬里風,正是扶持大鵬扶搖直上的好機會,就是說現(xiàn)在正是報國安民建功立業(yè)的好時機,我們應該乘此好風,大鵬展翅一展宏圖,將金人趕出國境,重整河山,建立不世殊勛??墒?,想到現(xiàn)實,不由得作者心灰意冷,還是算了吧,這么好的風,干脆把我吹到神仙洞府中去吧,吹到海外仙山中去吧,我實在是不想再到那個屈辱的南宋小朝廷了。無奈的是,李清照可以憤恨朝廷的無能,可她終究沒有成為沉江的屈原,更不可能真正到達海外的仙山,她只能黯然到達那個她壓根就瞧不起的南宋小朝廷,開始自己下半輩子屈辱的茍安生活。
   靖康之變,改變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像李清照,本來是個生活幸福的女子,有才有貌,家世顯赫,夫妻相得,幾乎達到了幸福女子的所有標準,但中年遇到靖康之難,不得不成為難民南渡,從此飄零一生。尤為悲慘的是,她南渡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想再婚又所遇非人,從而晚景十分悲慘凄涼。這是她個人的不幸,但卻是中國文學史的大幸,她晚年的詞作悲涼哀婉,和早期的歡快活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達到了南宋婉約派詞人的頂峰。她寫這首詞時,剛剛南渡,還未認命,還在發(fā)出自己的吶喊,這也是她生命旅途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這個時候的李清照,完全就是一個愛國愛家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男兒,既不是以前嗅花賭書的閨中少婦,也不是后來凄凄慘慘的白發(fā)老嫗。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她本質(zhì)上真實豪邁,想到什么就去表達什么,絕沒有世俗女子的矯揉造作,而真實才會感人,才會到達詩詞的巔峰。這首詞,讓我們知道了李清照的又一面,她是有學識有文化有觀點有膽略的奇女子,也是有著家國情懷的古典文人,絕不僅僅是一個只知道悲悲戚戚的婉約詞宗。
   一曲《漁家傲》,記登北固山觀長江有感:晝夜大江流今古,英雄總被風吹去。甘露孫劉扛北虜,船火舉,功績鼎定三家主。泥馬康王天佑渡,卻成鼠膽金為父??蓢@遺民烽火誤。思項羽,孤身陷陣誰回顧。

共 2250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李清照和辛棄疾是南宋詞壇的雙璧,李清照是婉約派的高峰。作者一篇《漁家傲》的賞析文章,便凸顯了作者的詞作風格,詞人的品行格調(diào),這也是李清照豪放的詞作,具有代表性。這個時候的李清照,完全就是一個愛國愛家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男兒,既不是以前嗅花賭書的閨中少婦,也不是后來凄凄慘慘的白發(fā)老嫗。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是中國文人永遠的悲哀,滿懷著報國的豪情和本領(lǐng),又生逢亂世,有了成就大業(yè)的機會,可終究還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只能飲恨終生,將滿腔的不忿和忠烈寄托在詩文中。我們跟隨作者學習了李清照的一首詞作,我們也更深入到字里行間了解了李清照這位詞人的人生和命運。在國破家亡的亂世中,文人們很難駕馭自己的命運,只能在風浪中任由沉浮,讓人隨作者一樣萬分傷感。作者的賞析文章總是給人閱讀的高度,讓人有所領(lǐng)悟。感謝來稿,祝寫作快樂!【浪花編輯:美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6250009】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共 0 條 0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