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我就是父母種下的一棵垂柳(散文)
1
人的生活,往往會在不經(jīng)意間改變許多,以往常常在眼前浮現(xiàn)的花紅柳綠,總會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段加工成一些異想天開。浮想聯(lián)翩,或許,這就是一種改變。不自覺的,一個詞就跳了出來:返老還童。我不是很老,雖說一只手就可以數(shù)清退休的時間,但那與老還是有著較遠的距離。當下,流行這樣一句話:有一種青春叫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想,這樣做一個比較,那個“返老”,我還是扔掉吧,僅僅保留“還童”二字。“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想想這樣的詩句,我的心就年輕了許多。
“舉一隅而三隅反,則不復也?!笔强鬃咏榻B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于怎樣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舉,而是啟發(fā)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如果教育走上這樣的路,那我寧可“還童”。甚至,我認為舉一反三不僅僅是教育該遵循的原則,此刻我站在316國道上,看人來車往,看朝陽過頂,看一樹樹綴滿綠色的垂柳在夏日的陽光下流淌天樞。那種迎風蕩漾,那份怡然自得,那份坦蕩蕩,那份無憂無慮,那份陰雨狂暴烈日下的冷靜??偸悄前愕脑诼愤?,站立一樹風景。風吹柳動,風停柳止。有時會招來幾只螞蟻,披著黑褐色的裝束,沿著垂柳開裂的樹皮裂縫,旋轉(zhuǎn),攀爬。小小的足跡,總是那樣輕盈,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突然停下來,抬起頭,那對觸角高高地擎著,像是要舉起垂落的柳枝。
我每天要在316國道站立四個時段,其中三個時段里,往往是頂著烈日炎炎。但身后的那棵柳樹,總會適時地遮住陽光,我在柳樹的庇護下也不是那么辛苦,有時還有一點小小的驕傲:天佑我也。這種滿足,像極了小時候餓慌了,從書包里取出一塊拳頭般的窩窩頭,僦著一瓢涼水,巴扎巴扎地填飽肚子。而后,又蝴蝶一樣地飛了。
站在316國道上,就是簡單地組織孩子們過路。這兒有一條新增設的斑馬線,我站在斑馬線上,也有著傲視群雄的資本。理所當然地在身邊攢簇著五六個孩子了,左右看看,在人流車流稀疏的時候,學著上駕校那會學會的幾個交警指揮車輛的動作,有模有樣地揮臂,在車輛減速時招呼孩子們走過斑馬。雖然,有時也有一二車輛,嘴里嘀咕著從我身邊繞過。我知道,那一定是在詛咒我多管閑事。必定是走了,并沒有停下來,沒有在地上畫圈。孩子們飛過斑馬,那就應該笑靨如花。
忽然間,我有種想法,我應該感謝這個社會,因為在校門口架了一座橋,我才有了站在316國道的資格,也有了機會指揮千軍萬馬過馬路。依次衍生的是我的心性,那種得以改變的心性,“還童”在此刻是最偉大最溫馨的詞語。我和孩子們站在一起,就是兒童,一點不老。
2
我是一名十足的文化粗淺者,僅僅讀了十二年的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小學到高中。仔細回想。如果讓我和一名高中生比學識,那我一定是墊底。我不懂微積分也不懂立體幾何,更沒有學過牛頓的幾個定律,對于物體的運動和物質(zhì)的成分,一竅不通。在讀師范的那四年內(nèi),我們的主要精力是學做人、寫好字,學習做一名老師所具備的教學教法,當然還有必備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知識,但僅僅是關于幾歲到十一二歲孩子方面的,不成體系。鳳毛麟角的知識都是按部就班接觸,其間將近一年的時間就是實習,學會怎樣做一名老師。時代在限制著我的大腦,但時代又舉起了我的臂膀。這不是一種矛盾體,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給予我的一種考題,需要經(jīng)歷來解答。理所當然,我對于柳樹的了解也僅僅留存在認識這就是一種樹,高級一點來說,還是能吟一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句。倒也值得我生活的海洋蕩漾幾片柳葉的自豪,算是一點知足吧。
現(xiàn)在忽然就有了去認識柳樹的心思了,并非一時的沖動,我想應該就是每天能看見柳樹的原因。
知識的缺陷并不可怕,與其生理缺陷相比,可以用“毛毛雨”來說。我坐在鍵盤前,自然就要敲擊幾下,這活可以活動活動手指。網(wǎng)上說:柳樹是中國的原生樹種,據(jù)考證,在第三紀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屬。柳樹也是我國被記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圍最廣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現(xiàn)“柳”字。中國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蜀魚鳧王封樹定界。魚鳧王以魚鳧故都(今成都市溫江區(qū))土地上種植地域最廣,易成活,易識別,好看且獨具風格的柳樹作為魚鳧古城的疆界。我最喜歡其中“易成活”三個字,那簡直就是對我本人的一種認可,沒有任何歧視的認可。
記得小時候,自己就經(jīng)歷過許多的事情,從樹上摔下來,劃傷胳膊劃傷腿,就在傷口上貼一些自家找的山野的幾株草藥,便也愈合了傷口。從棚上掉下來,腦袋摔個洞,血汩汩地往外冒,差點嚇死母親,慌忙的母親在嘴里嚼幾棵小草,按在傷口上止住血流,十幾分鐘后慢慢醒過來,“哇”的一聲哭,讓母親的心落盡胸腔。高燒四十度,昏昏沉沉地從學校走回來,喝幾碗柴胡水燈芯草藥湯,燒就退了。一個冬季,穿的鞋總會有逃離三界的腳趾跑到空氣里?,F(xiàn)在想想,自己就是父母種下的一棵柳樹,易成活。亦有點“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我想這路,必須是兒時自己的曲折經(jīng)歷,這村,就是現(xiàn)在的生活境地吧。
3
易成活,的確是柳樹的最大特點,詩云“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足以佐證柳樹的易成活特點。但也表明了另一現(xiàn)象,那就是刻意與順其自然之間的一種心理區(qū)別。我不是心理學家,更不是史學家,自然鑒別不出其中的內(nèi)涵。而這句話所流露的醞釀效應,還是值得我們?nèi)テ穱L。于一種哲思的范疇理解,或許還真的“成蔭”。是佛祖留給世人的一套哲學,是有志者的一種目光,是“志當存高遠”的表達。
我每天就站在316國道上,站久了,感覺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株?!拔寰帕?,沿河看柳”,這個季節(jié),正當春寒料峭,可柳樹義無反顧,在寒風里吐出嫩黃的細葉,雖顯得嬌柔,弱不禁風,甚至會遭到寒風無情的撕扯。柳樹就是那樣,迎著寒風嘶吼而醒,成為春天的使者,成為風信子。因為他是最先在初春吐出嫩芽,給寒冷了一個冬天的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所以在古人嘴里就稱之為“柳信”。柳條在乍暖還寒的的時令里隨風搖曳,舞出春天最早的華爾茲。尤其在河道,柳樹吮吸著春天的甘霖,柳枝輕盈素雅地飄擺于河面,當行人路過時,留下淡淡的嫩黃裝點人們的眼眸,輕搖著“吹面不寒楊柳風”感覺。
在地質(zhì)歷史上,柳樹是第三紀中新世的植物,大約在2500萬年前就已存在,早于龍骨坡的人類太久了許多?;谝环N古老,柳樹更加溫柔堅毅。
小時候,我們都在貧寒中,沒有什么可供玩耍的玩具。放學后,三五成群,趕著牛到山坡去,一旦碰到柳樹,總要從其樹枝上取下幾節(jié)柳枝,沿著平展展的位置用鐮刀畫兩個圈,輕輕地拍打圈住的枝條,用手擰下一段柳枝皮。然后做成柳笛,鼓起腮幫拼命地吹,便會發(fā)出清脆、嘹亮、悅耳的笛聲。滴滴答答地吹一個下午。在這滴滴答答聲中,牛兒鼓起肚皮,小鳥回家了,夕陽也在柳笛的悅耳聲中從山梁上慢慢地沉下去,一切都會醉在笛聲里。有時我們相互比賽,看誰吹得花樣多,吹得好聽,于是那一聲聲舒緩有致清脆入耳的柳笛聲便伴隨著我們陣陣歡笑彌漫著村莊的整個上空,那笛聲中飽含著對播種著希望的春天的美好祝愿,也滿含著對秋天豐碩收獲的殷殷期盼。童稚的心靈被這動人心弦的笛聲陶醉,聽不出柳笛聲的音符,但我懂得在這種聲音里前行的主題。
上初中的時候,學校大門外就是一條帶子一樣的大馬路,沿著馬路逆行一百多米,有一條小路直入河道。河水在寬綽的河道里流淌,馬路下面有幾百米沙地,躺著細細軟軟的沙子。沙地上這兒一簇那兒一簇的就是綠色的柳枝。柳枝是一簇簇的,高不過兩米,但每一簇都有十幾平米的面積。陽光炎炎的日子里,我們?nèi)宄扇旱囟氵M柳樹叢,散漫地翻著書本。仿佛那一粒粒漢字與柳樹有緣,竟快樂地進入腦海,真的記得住。有時折一些柳枝,挽一個圈,戴在頭上,就是一頂十足的自然涼帽。讀書累了,竟然會靠在柔軟的枝條上睡一覺。總覺得,這一簇簇的柳叢,不是為了點綴沙地的,而是專門在這里守護我們十二三歲的這些孩童,那一片片深綠的葉片就是從書本上躍出的文字,串成串兒在輕撫我們的臉龐。
4
柳樹,打小就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是后來長大了,在離家?guī)资锏氐牡胤焦ぷ?,只是在?jié)假日回幾趟家,對于柳樹的眼緣也漸漸地淺了。四季輪回,如今我再次以柳為伴,共同守望這一段學生上學下學的路。柳樹站立成風景,而我,以堅守的姿態(tài)站立著。雖然其目的和意義不同,終究海是處于同一時空。
有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站在陽臺上,側(cè)身靜靜地矚目著看大門外燈光下的一排排垂柳,感覺到心底的深情隨著一曲遙遠悠揚的曲調(diào)和兒時記憶的童謠在碰撞,那美妙的旋律在綠色的樹枝上滾動,在天地間回蕩,那一輪落日在笛聲的陶醉里慢慢沉下去。大門外的垂柳,在夜幕的燈光里色彩各異,有的嫩黃嬌羞,有的翠色流淌,有的黃綠相間,自是美不勝收。我發(fā)現(xiàn)了柳樹的虔誠,謙遜,因為它總是低著頭。低垂著柳枝,樹葉一縷向著泥土。仿佛又讓我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一群滿身童稚氣的小孩奔跑在家鄉(xiāng)的田野,拽著牛尾巴沿著山梁繞彎。一起吹著柳笛無憂無慮地呼喊著,那笛聲中裝滿了我們的夢想和生命中醇醇的味道,盡情地揮灑著我們的童年歲月,揮灑著山梁一樣蜿蜒盤旋的夢想,伴著裊裊炊煙漫舞在小村的周圍。是啊,時間已遠去了四十多年,我早已告別了童稚的時代,童年的記憶已經(jīng)變得模糊和久遠了,甚至記不清當年的那些面孔??勺钭屛译y忘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柳樹,最難割舍的仍是那翠綠玲瓏悠揚悅耳的柳笛,它的聲音在我心靈深處扎下了根,而且刻骨銘心,讓我魂牽夢繞,讓我癡心無悔。有時回到家鄉(xiāng),也會在回憶中做一只柳笛,卻怎么也吹不出稚童的那份悠揚和歡欣,更吹不醒沉睡的山梁和站在枝頭的小鳥??每么謮训牧鴺?,還有那細細的柳笛,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帶給我堅強的信念,把純美和甘甜溶合在奮斗的苦樂和沸騰的生活里。那悠揚活潑的笛聲成了我童年時最美好的記憶,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會自然地想起。
常常會早早地到達316國道,癡癡地守望著一排排的柳樹,兒時的快樂就是記憶中刀刻的座右銘,根深蒂固。孩子的笑聲來了,我急匆匆,三步并作兩步,站在那份獨一無二的樹蔭下,看車來人往,組織孩子們過馬路。仿佛那一個個從斑馬線上飛躍而過的孩子,就是我兒時柳笛中飄蕩的音符,活潑、爛漫、無拘無束、悠揚而嘹亮。無意間,我的嘴角擎起一抹笑容,癡癡地。我覺得,此刻的笑容并非全部是為了孩子們,更多的是那蕩漾在家鄉(xiāng)村落上空飄蕩的柳笛聲。
5
孩子們走完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316國道,但那一樹樹的垂柳一樣站在路邊,低垂著柳枝,柳樹把自己當作的真正的風景。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垂柳和其他的樹木有著不同。垂柳不像別的樹木,光是想著自身一味地趾高氣揚地向上生長,只顧自身的粗壯高大,從不想著別的樹木。就像我老家池塘邊密密麻麻植滿的槐樹,一棵棵都筆直高挺,在和自己的同伴無時不休地爭搶著陽光,在春末的季節(jié)里,開放一樹樹、一串串能夠吸引蜜蜂蝴蝶的槐花。而垂柳卻是一邊快速茁壯成長著,一邊讓柳條謙遜地下垂。平時,在沒有吐綠的寒冬,也是那樣低垂著枝條,像正立的士兵那樣端莊威嚴。剛一吐出新枝嫩芽,最先想到的就是顧盼著腳下的泥土,樹干長得越粗越高,樹枝就垂得越低,甚至可以拂著地面。我感悟到了:那是因為垂柳知道自己是因為扎根泥土吮吸大地母親的乳汁才長得如此漾灑飄逸秀美迷人,它不停地隨風擺動舞蹈,是在表達一種情懷,是真誠地向大地母親的哺育之情表達著那份獨有的眷戀,更是對大地的感恩和回報啊!
垂柳是多情的。每當和風送暖流水淙淙的春季,垂柳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抑郁了一冬的喜悅,便忙著梳洗打扮,把細長的柳條不停地在水中拂蕩,嬌小的柳鶯婉轉(zhuǎn)地鳴于枝頭,唱起春的贊歌和夏的序曲。在垂柳吐綠的時候,那河道里一棵棵的水桃,也隨之而抒情,總是在寒風漸暖中挑起幾點紅暈,為柳葉的低垂擊打著顏色的鼓樂。垂柳是無私的。夏季,烈日炎炎,垂柳以其博大的情懷扯起一道翠綠屏障,為過往行人送去無盡的清爽,我就是在垂柳的庇佑下站立為堅守。盡管秋天的柳樹給人以凄涼之感,但它也有其獨特的美,依然努力保持著綠色,與其他落葉樹種形成鮮明對比,展現(xiàn)出一種韌性和生命力。垂柳是堅韌的。每到北風卷地,大雪漫天的時候,垂柳以剛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挺立著那飽經(jīng)風霜、寧折不彎的軀干,毫無懼色地迎著嚴寒的肆虐,默默忍受,悄無聲息。就在這無聲的沉默中她又孕育著無限生機,當冰雪消融,大地復蘇時,垂柳依舊萌發(fā)、吐翠,裝點自然,綠染世界。垂柳的堅毅還表現(xiàn)在干旱的季節(jié),大地龜裂,站立的垂柳,盡力收攏那一樹細葉,依然在風中搖曳著一樹脆染,無聲無息地為大地披綠裝灑陰涼。尤其在我的家鄉(xiāng),每逢收麥時節(jié),如果麥地邊有一棵柳樹,那一定會有幾塊早就被屁股磨得錚亮的石板,在柳樹的涼蔭下靜靜地等候。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這是不是對柳樹的又一種贊美?我想,柳樹早就在《詩經(jīng)》里纏綿過,歷經(jīng)唐詩宋詞的打磨,早就堅毅成一種禪意?!帮L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何嘗又不是一種豪放呢!既然自己就是父母種下的一棵垂柳,何嘗不學習垂柳的那種精神,低垂葉柳,向著土地而生?!傲鴹l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边@是詩意,也是精神,我愿如柳一樣,年年“還童”,老而有春,春催新生。
我喜歡這樣的自喻,可以向著土地而生,沿著泥土而行。
哲學和詩學,可能都問到一個問題——我是什么?我是父母誕下的一棵柳樹,守在歡樂的岸邊,聽著孩子們的聲音,想老都不行。
原創(chuàng)于201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