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東籬】小上海(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東籬】小上海(散文)


作者:韓格拉圖 舉人,4715.73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19發(fā)表時間:2025-07-06 06:42:53


   聽說這些年周浦變化很大,我再也按耐不住要去看看的沖動。初夏一日,我乘公交車,去了周浦。
   以前來過幾次,但沒有好好走走看看。這次,我沒有等到鎮(zhèn)中心,就在公交站37廠站下了車,決定步行,瞅得仔細點。這條路原稱新馬路,現(xiàn)叫康沈路。這是上海一些道路名字的典型命名方法之一,周浦鎮(zhèn)夾在康橋鎮(zhèn)和沈莊村之間。其實就是一段老滬南路,原來的上海南匯縣(后變作南匯區(qū),再后來劃歸浦東新區(qū))通往上海市中心的必經(jīng)之路。是周浦鎮(zhèn)最喧囂熱鬧繁忙的一條縱向主路,原來一根爛麻繩般的路,坑坑洼洼,狹窄逼仄,現(xiàn)早已改造成雙向四車道的柏油馬路。當然,在周浦鎮(zhèn)西側(cè),又新建了一條新滬南路,用于客運車輛以外的車輛快速通行。新老滬南路進入周浦前,像一截樹枝分杈。很顯然,人、車輛、時光,一進入老鎮(zhèn),自然就慢了下來。所謂的37廠即上海國棉第37廠,當年上國棉一共就37個廠,這個廠排名最后一個。1993年初冬,我來上海面試,這里就是我最后一站下車的地方。當時,還有賣甘蔗的人,將甘蔗靠在車站旁的圍墻上叫賣。那時,包括37廠在內(nèi),上海的棉紡行業(yè)規(guī)模宏大,全國領先。在周浦,提到這個廠,很少有人不知道。后來,經(jīng)歷一段棉紡行業(yè)的蕭條和沉寂后,整個上海國棉進行了整合,這里變成了第7國棉廠區(qū),去掉個“小3”,關系理順,這個廠又滿血復活,振奮前行。
   這個公交站以南,有一條東西方向的馬路,與康沈路垂直交叉,名曰繁榮路,因這條路的西段旁,1994年建成了繁榮工業(yè)區(qū),有數(shù)家工廠落戶于此。十年后,工業(yè)區(qū)被國家相關部委清理撤銷,附近的地塊又建設了周浦都市型工業(yè)園。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得益于上海的輻射,一個鎮(zhèn)的制造業(yè)競顯現(xiàn)出勃勃生機。當然,名氣最響的是在工業(yè)園之外,改革開放后德資建廠的“上海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和由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而成的“匯麗集團”,前者我還投遞過簡歷,后者,我的一個好朋友在那里工作。這叫我想到了四季寒涼的東北家鄉(xiāng),因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原因,直到今天,招商引資仍然非常困難。上海,占盡地利,誰看誰羨慕。
   沿著康沈路,我邊走邊看,周浦確實變化很大。路兩邊建了幾個大型的小區(qū),高樓密密匝匝,各種便民服務的鮮食商店、點心店、小型超市穿插其間。到了鎮(zhèn)中心,我先來到了澧溪小廣場,這個廣場真的小,目測下,兩千平方左右,像是誰家的大院。澧溪是周浦的別稱,其他別稱都已失傳。廣場靠近康沈路一側(cè),立著一座金色鯉魚雕塑,一簇浪花之上,托舉著一條碩大的錦鯉。鯉魚有力地擺尾,胸鰭腹鰭仿佛登踏如足,背鰭展開如旗獵獵,魚嘴張開,仰天一嘯,似要完成驚天一跳。這姿態(tài),象征富貴繁榮幸福,充滿活力。黑色大理石梯形底座上,正面鐫刻著三個鎏金大字“小上?!?,這是近代以來人們對周浦的美譽?!捌謻|十八鎮(zhèn),周浦第一鎮(zhèn)”。周浦,本名為何叫周浦,最可靠釋義,當?shù)厮闹芏际呛恿鳎ㄆ郑?。南方多河,帶“浦”字的地名多如牛毛。周浦何故又叫澧溪?翻出自己珍藏的《周浦?zhèn)志》,上面引用《光緒南匯縣志》記載:“周浦俗名澧溪,殊無出處?!碑吘埂爸芷宙?zhèn)地區(qū)成村的初期,居民大多是從外地為謀生而遷來在此定居的”,澧溪是否與湖南的澧水和河南的澧河名字有關,這里面或許流淌著鄉(xiāng)愁,我就不做無端的猜測了。石碑右側(cè)面上寫著“周道至廣、浦匯澧溪”,體現(xiàn)周浦對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這八個鎏金大字,正對著一條叫年家浜東西向馬路,和康沈路斜向交叉,構成周浦鎮(zhèn)鎮(zhèn)區(qū)最基本的骨架。現(xiàn)在,早已蝶變?yōu)閸湫碌摹叭嗣翊蟮馈绷?。唯獨路旁的人行道,保留了曾?jīng)的“擁擠”,讓我難以從往事里抽身。
   沿著年家浜路向西行百米,是澧溪幼兒園,它和周浦鎮(zhèn)政府緊緊挨在一起。幼兒園像一朵花,被全鎮(zhèn)人民捧在掌心。幼兒園依舊,外墻都畫上了各種彩畫,那仿佛是孩子們的涂鴉,那是他們憧憬的未來,鮮艷奪目卻不具象。我站在馬路對面,對著幼兒園一番瘋狂拍照。當年,為了兒子能進這所全鎮(zhèn)最好的幼兒園,我找過園長。漂亮的女園長,與其說最終答應了我這個執(zhí)著的家長的請求,不如說是答應了兒子一雙大眼睛忽閃的渴望。如今,我看著自動伸縮的大門代替了過去兩扇高大的鐵門,只有感慨,時間能鉆過所有的縫隙,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走出這個大門后,再也沒能歸來。
  
   二
   下一步,我毫不猶豫地去了步行街。在一個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大張旗鼓地開辟了一條步行街,算得上新潮。當然,這條位于周浦鎮(zhèn)中心,起于康沈路,終于周市路的小馬路,本來也進不來什么車。在我的印象中,原來路兩側(cè)都是一些店鋪,偶爾有運貨卸貨的小型車輛進入。倒是一些三輪車、黃魚車在這里如魚得水,在行人之間游“輪”有余?,F(xiàn)在正式命名“步行街”,讓走路更有格調(diào)和派頭。當然,也決不排除有將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縮寫在這里的想法。
   我一邊進入“小上海步行街”大門,一邊打量著矗立于街口仿建的“小上海旅游文化城”,非常逼真,簡直就是上海豫園的沙盤版,神似形似,小巧精致。這樣的模擬有沒有意義,似乎沒人去討論,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自然和步行街一起被當作了“小上?!钡牡貥?。銘牌上列有店名,里面有黃金首飾以及小商品的店面多家。實話實說,我不喜歡這些東西,曾經(jīng)買過一個珍珠手鏈,說戴在手腕上吉祥,保平安,如今被我不知丟向了哪里。我不喜歡束縛手腳,鞋子于我,都是鐐銬。有了這些想法,就放過自己,三過“旅游文化城”而不入了。
   這條步行街,原名中大街,實際寬不過20米。但這條街上掩藏著大大小小的商鋪有幾十家。就像現(xiàn)在的很多古鎮(zhèn)一樣,打開一扇窗,也能開個店面。而扎根我記憶深處的只有一家理發(fā)店和藥店。理發(fā)店的名字我忘記了,只記得那是一家集體企業(yè),好像不急于追求時尚,改成美發(fā)店,去干洗、燙頭等賺錢,只規(guī)規(guī)矩矩從事理發(fā)、刮胡須的基本理發(fā)項目,但顧客盈門。里面的師傅大都是老者,所以,一位年輕的師傅非常扎眼。當時,他和我差不多的年紀,大眼睛,皮膚白皙,短頭發(fā),講話脆生生的。當?shù)厝酥?,他的普通話算是突出的,這讓我覺得親切。他幾乎成了我和兒子的專職理發(fā)師,每次,我寧愿等上一會兒也愿意把頭交給他。可惜,這家店面不見了。我還記得,他說我的頭發(fā)很硬,最好燙燙。真想告訴他,如今老了,頭發(fā)還是不服軟。向前再走一段,那家“華泰”藥店竟然還在,店面還是老樣子,幾乎沒裝修過。在藥店比超市還多的年代,它竟然還能生存下來,一定有什么“靈丹妙藥”。走到這里,長約500米的步行街就快到頭了。我來的時間不對,所以,步行街上舉辦的各種活動比如小上海民俗文化節(jié)表演等等我無緣看到,留下遺憾。
   沿著周市路南行,我找到了一家“老街羊肉”。雖然剛剛11點鐘,店內(nèi)已經(jīng)有客人吃飯了。走路消耗熱量,我也亟需補充卡路里。周浦的羊肉,在浦東新區(qū)乃至上海都小有名氣,和崇明羊肉、莊行羊肉、七寶羊肉齊名,制作技藝已被列入浦東新區(qū)非遺名錄。這里羊肉的吃法主要以白切為主,最火爆的是三伏天。三十年前我剛來周浦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八仙桌上,圍坐一圈,有幾人聚餐的,有一個人用餐的,面前擺著羊肉、糟毛豆以及黃酒和茶水,經(jīng)常是一大早就開始了,酷似兩廣地區(qū)吃早茶的場景。有的吃肉喝酒,再喝茶,茶是用來解酒的,有的只是吃肉喝茶,也有的只深愛著一碗紅燒羊肉面。羊肉貴了,目前已飆升至100元一斤。我從沒在周浦的店里吃過,這次才真正注意到,老板是用兩張白紙包著切好的肉片,小心翼翼地擺到我面前的,好像包的不是羊肉,而是包著一團火。兩杯黃酒下肚,忽然覺得酒勁上沖,趕緊作罷,便又要了一碗羊肉清湯面,禿嚕起來,努力讓老板聽到這聲音。
  
   三
   飯后,我繼續(xù)沿著周市路南行,本想越過那座石橋去看看我曾經(jīng)多次買菜的一個農(nóng)貿(mào)市場,但到了橋堍處,便被一座蒼黃色的廟宇吸引。來到門前,見是“巽龍禪院”。這座建于清朝雍正年間的建筑,不知何故,此刻閉門謝客。如果能進去多好,我真想燒上幾炷香,拜拜佛,為我的親人朋友,祈福請安。廟宇前是周浦著名的咸塘港,我扶欄望著流水,如今不再是污濁不堪,新聞上講,這河流不只是跑駁船了,已經(jīng)開始籌備周浦首屆龍舟邀請賽了。猶豫片刻,我沒有走過石橋,石橋勾起我的傷痛。石橋那邊曾經(jīng)住著我在老廠時的一位同事老鄉(xiāng),吉林人,比我小十多歲,可惜的是,一次出差無錫,他在睡夢中去了那邊的世界。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難過得一時說不出話。掉頭往回走吧,走上一條通往我“家”的文康路,其實,走了一會兒我有點后悔,是不是過了橋,我還會遇見我的兄弟,他變了模樣不要緊,我能認出他。
   恰巧路過周浦小學,我在校門前停留很久,拍照,向里面張望,正是上課期間,操場上闃無一人。這里是兒子的母校,兒子的母校,其實就是我的母校。我多次和許多家長一樣,來開過多次家長會,兒子的課桌就是我的座位。晚上放學前等在門口,接孩子回家。三年級開始,就不接送了,自己走。一個孩子,敢于過沒有紅綠燈的馬路了,說明他已經(jīng)長大。只是,三年級下半學期,因搬入新房,兒子轉(zhuǎn)學了。必須說明的是,這所小學,出過一個名人,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傅雷。他自幼居住周浦鎮(zhèn)北大街,就讀于周浦鎮(zhèn)小學。為紀念他,周浦后來新建了“上海市傅雷中學”、“浦東新區(qū)傅雷小學”,新建了“傅雷圖書館”,圖書館前,傅雷先生的雕像巍然屹立,栩栩如生。為兒子有這樣的校友感到無比自豪。我想進校園看看,但大門緊鎖,就揮揮手,和它話別。這時,我才看見原來的老教學樓后面,拔地而起一座嶄新的教學大樓,已經(jīng)進入封頂階段,又感慨,又欣慰。
   向前走,再拐兩個彎,終于走到了我位于川周路上的老“家”。現(xiàn)代人往往把房子理解成家,我那時沒有自己的房子,我的房子是租住的,一家民房的三樓,但我一直認為那是我的家。每月200元房租,購得做夢的權利,每晚我都睡得踏實,心安即是家,家和房產(chǎn)證無關。在這間不足50平方的房子里,我經(jīng)歷了平生的第一次3級地震,那晚,我還沒有入睡的時候,傳來了門框窗框被擠壓嘎嘎作響的聲音,傳來了鄰居碗和盤子滾落的聲音。兒子依舊睡得香甜,我卻整晚做著準備,準備時刻逃離這間老宅。我經(jīng)常站在陽臺上,望著房前那棵粗壯的水杉樹,看它葉榮葉枯,看鳥兒飛來飛去。這棟樓里還住著其他鄰居,彼此見面,不大說話,只點下頭,大家仿佛都在守著這棵大樹,默默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最讓我感激的,是底樓租戶,一對老夫妻。我買了助動車后,每天下班后都要搬進底樓,擠壓了他們的使用空間。但老兩口從不埋怨,有時見我風里來雨里去,還笑瞇瞇地問候我,說我好辛苦。如今,他們在哪兒?他們還在嗎?這么好的人,一定還活著。
   該返回了,不知不覺,已是下午兩點多鐘。這個鎮(zhèn),原來鎮(zhèn)區(qū)不足2平方公里,現(xiàn)在從衛(wèi)星云圖看下來,遠不止這個數(shù)字了,如果將它的幾十條街道走遍,那沒有十天八天是不可能的。周浦變得越來越新,而我這次是來懷念的,在店鋪林立、人流如織、市井喧囂中,和神色慌張的“舊”接頭,我從容地做到了。請原諒我的不合時宜吧。老的周浦八景現(xiàn)存無幾,但新的周浦美景必將層出不窮。只能留待以后,再去轉(zhuǎn)轉(zhuǎn)那新建的萬達廣場、周浦體育中心、周浦公園、周浦花海了。我1994年到來時,周浦只有幾萬人,現(xiàn)在,加上流動人口已達30多萬人,單從這個視角看,周浦發(fā)展之快速度驚人。這個距市中心人民廣場只有20多公里的小鎮(zhèn),顯然不會滿足于造幾個商業(yè)中心、修建幾條大馬路、建設一些大型社區(qū)、設立幾個工業(yè)園區(qū)。已經(jīng)開通的地鐵16號線、18號線,更是將它和上海浦東浦西緊密相連。從2025年上半年鎮(zhèn)政府工作報告看,它的各項經(jīng)濟指標同比持續(xù)增長,經(jīng)濟運行向上向好。它必將不會滿足于“小上?!钡拿雷u,而是借勢發(fā)力,像小河流入黃浦江最后匯入大海那樣,終將融入大上海蓬勃發(fā)展的宏偉前景之中??梢则湴恋卣f,我的命運和它也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回首自己的經(jīng)歷,我正是從“小上?!弊呦颉按笊虾!钡?。我時時祝福它,時常想念它,我還會再回來的。不,準確地說,周浦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從未離開過它的懷抱。
  

共 4802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大上海里藏著精致的小上海。上海,成了一個套娃。游覽一座古鎮(zhèn),如果是新來的游客,可能就要選擇可觀的風景和事件了,而作者曾經(jīng)生活的古鎮(zhèn),再往就有了別樣的感受。周浦,一個和水結下緣分的名字,一個37廠的數(shù)字,去掉了“小3”,又煥發(fā)了生機。一條繁榮路,直接點明了小上海的主題。那個錦鯉雕塑,展示著魚躍瀚海的寓意,那條澧溪,名字特別,讓人生出訓詁之意。那座幼兒園,曾經(jīng)是作者兒子入駐的學校,曾經(jīng)的情境,還歷歷在目。古鎮(zhèn)新生,也有了步行街,那些小車穿行其間,是第二個南京路。小上海旅游文化城,復活了上海的豫園。曾經(jīng)街邊的店鋪,還保留著一些舊貌,那家理發(fā)店,那個藥店,還有生存空間,或許是人們的戀舊情緒成為留下來的理由。在“老街羊肉”吃上曾經(jīng)熟悉的味道,感受老板的熱情??上ФU院閉門,但也不耽擱作者來一番懷想??上]有過橋,不然或許可以更深切地懷念已經(jīng)故去的老友。盡管作者沒有就讀周浦小學,但開過家長會,也算一個老學生,依然萌生了母校情結。尤其是學者傅雷曾經(jīng)就讀過這所學校,多么想進入翻翻傅雷的家書。曾經(jīng)居住的“家”,安居了曾經(jīng)的身心,依然值得懷念,尤其是那對曾經(jīng)問過話的老夫妻,成了這個家的一抹溫暖。曾經(jīng)的小上海,太小,如今在變大,人口增多,馬路變寬,地鐵線有了編號,政府工作報告不斷描繪著美好的前景。雖然已經(jīng)離開周浦,但周浦依然是可愛的家,因為作者的情感已經(jīng)被周浦擁抱,再也不是曾經(jīng)的棲居地,是異鄉(xiāng)。這篇游記散文,顯示了作者的一貫風格,總是對風物有著獨特的感受,曾經(jīng)的事件,都在風景里印上影子,對一處風景的愛,不是看他描摹的多么獨特精致,而是看風景風物曾經(jīng)寄托了多少往事和人生。走過的都是財富。作者的眼光開闊,在文章里深切表達了今昔之變的歡喜。上海,小上海,已經(jīng)成為作者的家,于是注入鄉(xiāng)愁,加入情感,就非常自然了。這篇散文的參與感極強,同時告訴我們怎樣熱愛自己住過的地方。如果在一個地方,不堪回首,或者情感的空白的,也是人生的失敗。這篇散文的文化特色非常濃厚,無論地名,不論廠房店鋪,無不沾染著地域文化色彩,尤其是曾經(jīng)的故事寫在這里,朝花夕拾的美感,更讓讀者覺得可愛。作者的悟性極美,讀韓格拉圖的散文,必須關注這一點,如,沒有在周浦小學上過學,但參加過家長會,坐在兒子的座位上,就已經(jīng)認同這所學校,成為一個編外生,但情感卻不是編外。記敘線索清晰,移步換景,取材謹慎,每一景都關情,可以說,作者游周浦是步步生情,目目如釘,進入了周浦深層。力薦佳作,賞讀為快?!緰|籬編輯:懷才抱器】【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7060019】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6 06:51:22
  周浦,是上海的一個縮影,叫小上海,相比大上海,小巧而精致,作者到上海打拼,最初就落腳在周浦,可以說,周浦是作者的重新出發(fā)的起幸運地。如今,過去這么多年了,周浦還是老樣子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周浦留下了什么?這是一篇重游第二故鄉(xiāng)的散文,作者以敏銳眼光,捕捉那些風景,折返到曾經(jīng),到底是做一只什么樣的復雜情感?小人物,大格局,書寫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力量。行筆有趣,觀察驚喜,感悟精當,完全可以說是寫重游的佳作。我特別喜歡作者的那份特別的感悟,親切,幽默,率真,正能。感謝投稿東籬,希望精彩不斷,謹祝創(chuàng)作快樂。
懷才抱器
回復1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6 08:59:44
  感謝老師辛苦的編輯,這么快就將拙文發(fā)了出來。編按精彩,讓小文因此生輝。周浦,是我來上海的第一個落腳點,住了近8年,感情非常深厚。以前也回去過幾次,但都沒有好好走走看看,這次看的認真些,徒步兜了一個大圈。變化很大,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萬幸的是,我住過的地方還在,還沒有動遷。一直想寫點什么,但苦于古鎮(zhèn)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知道怎樣下手好。后來決定,還是懷懷舊吧,在新舊對比中,寫寫小上海的新變化。文筆粗淺,感謝老師精美的潤色和熱情鼓勵,順祝編創(chuàng)愉快,寫作大豐!
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7-06 06:59:21
  上海,到底是大還是小?大上海的稱謂來自民國政府曾經(jīng)制訂的《大上海計劃》,但真正的大上海還在新中國的懷抱里,得以蓬勃發(fā)展。逛一逛大上海,可能眼力真的不足,作者選擇小上海相比,以小見大,展現(xiàn)上海的市容市貌,民情風情,精彩變化,文筆老到,創(chuàng)意特別。跟隨作者腳步,去闖一闖小上海吧。
懷才抱器
回復2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6 09:04:47
  這個小上海,在上海尤其浦東很有名氣,現(xiàn)在,已經(jīng)融入浦東新區(qū)的發(fā)展步伐中。但它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仍在,挖掘出來,別有一番風味。當年,它真的是一個附近居民向往的商業(yè)中心,街道上,人來車往,好不熱鬧。很多外地朋友來上海,都被南京路外灘吸引,其實,上海有很多古鎮(zhèn)值得一游,走走看看。老師編輯辛苦了,非常感謝!
3 樓        文友:楓樺        2025-07-06 09:11:52
  老師足夠厲害!最近兩篇寫上海的文章,有豐富的閱感,也有深遠的寬度!把上海的歷史描寫得頗具姿態(tài)!大上海盈縮于筆端,有信手拈來的感覺!真真的好文!大贊!
回復3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6 09:54:46
  感謝老師關注拙文!這個“小上海”,是我來上海的第一落腳點,準確的說,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這里面留下了我許許多多幸福的回憶??上ВP力還是疲軟,感覺很多東西都寫不出來。感謝老師熱情的贊譽,寫文,我還是要向各位老師多多學習。順祝夏日愉快!
4 樓        文友:金剛狼        2025-07-06 09:12:41
  小上海,說的就是周浦,是自己打拼時的第一站,也是自己的人生在大上海的第一站。從文中,我僅此理解為是對其的一種思念。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或許這一看,就看到了一座不夜城的發(fā)展史,也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這份情感的抒發(fā)是深情的,也是自豪的。問候老師開心,祝夏安吉祥。拜讀佳作。
回復4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6 10:13:16
  周浦這個古鎮(zhèn),當時是浦東十八鎮(zhèn)之首,里面深藏著很多故事,只是我感覺只寫出了點皮毛。當然,得益于大上海的輻射,它已今非昔比了,我兜了一大圈,勉強找到了一點過去的痕跡,以資回憶吧。在新舊對比中,我對它的未來寄予祝福。平常小文,感謝熱情的鼓勵,順祝夏安,筆??!
5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7-06 09:52:04
  沒去過上海,讀老師的文,了解上海的一個小角,也覺欣慰。周浦,小上海,那是大上海的縮影,精致小巧。老師能在大上海站穩(wěn)腳跟,也是非常不錯了。美文佳作,學習點贊,祝老師健康快樂!
回復5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6 10:19:29
  其實來上海,除了看看外灘南京路等等,可以到周浦這樣的古鎮(zhèn)看看,有很多,能看到老上海發(fā)展的軌跡,那里的居民,才是上海的土著。而城市里的所謂上海人,大都是移民。歡迎來上海。感謝熱情鼓勵,順祝夏安,筆??!
6 樓        文友:鄭德友        2025-07-06 11:48:31
  僅去過一次大上海。在東方明珠逗留了一會兒,去了黃浦江乘坐了游輪,現(xiàn)在看來,連一個小側(cè)影都算不上。今跟著老師的筆,游覽的僅為小上海,竟是如此之宏闊,可見大上海的格局之大,令人咋舌 。老師祖籍東北,對上海之地如數(shù)家珍。足可看出融入第二故鄉(xiāng)的深度及對其熱愛的程度。非常精彩的一篇佳作!拜讀學習!謹祝夏安、創(chuàng)豐。
回復6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6 14:07:41
  老師如果再來上海,可以去下面的古鎮(zhèn)看看,別有韻味,上海的發(fā)展歷史,在這些小鎮(zhèn),也留下了自己的軌跡。遺憾的是,現(xiàn)在的上海小鎮(zhèn)發(fā)展太快了,有些古跡,已淹沒在高樓大廈之中。我這篇小文,既有對其未來的展望,也有對其過去的緬懷,在過去的歲月里,找一找自己留下的足跡??上ЧP力不足,文太粗淺了。謝謝老師熱情鼓勵,順祝夏日愉快,寫作大豐!
7 樓        文友:羅蓮香        2025-07-06 21:41:35
  韓格老師寫小上海,寫的是周浦,以小見大,周浦的變化映射著大上海的變化。時代的巨變,被作者濃縮在文字里,字字懷舊,句句溫婉。周浦,是作者來上海的落腳點,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親切,又是那么的陌生。那些零星的故事散落在時光里,那些迷人的風景烙印在記憶里。作者且行且憶,欣喜地相逢滿眼的繁華,不禁感慨萬千!好文,筆法細膩、幽默,讀之趣味盎然,盛贊才思,問候韓格老師,盛夏清涼!
回復7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7 09:59:41
  這個周浦,是我來上海時的第一落腳點,一住就是八年,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現(xiàn)在變化很大,一直想寫點什么,但始終感覺找不到抓手。后來,還是在懷舊中,以新老對比,來反映古鎮(zhèn)的變化。其實,來上海,南京路外灘固然要去,有機會多走走上海的一些古鎮(zhèn),同樣會有不凡的收獲。文的線條粗淺了些。感謝老師一如既往的熱情鼓勵,順祝夏日愉快,寫作大豐!
8 樓        文友:天方夜譚        2025-07-07 10:14:10
  老師和我都在一線城市,曾有過類似的打工經(jīng)歷,三十年城市的發(fā)展,變化太大了,從一個小的視角,熟悉的味道開始動筆,寫出屬于自己的感受,是我學習的地方。我爭取寫寫我的“周浦”。拜讀老師佳作,點贊學習!
回復8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7 14:53:25
  謝謝老師關注拙文!的確,我的初衷就是通過小視角寫寫上海的變化,當然,那個小鎮(zhèn)有我許多難忘的回憶。老師也有心中的“周浦”,不妨寫寫,期待早日看到老師的大作。謝謝老師的熱情鼓勵,順祝夏日安好,寫作愉快!
9 樓        文友:明鏡亦非臺        2025-07-07 21:00:52
  字里行間,細細的發(fā)展史。
文學愛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許多文學網(wǎng)站發(fā)文交流,樂在其中。
回復9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7-08 09:05:15
  謝謝老師關注拙文!夏安,筆?。?
共 9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