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夢回于都(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夢回于都(散文)


作者:土木禾刀 童生,904.3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57發(fā)表時間:2025-07-07 20:00:03

題記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是中央蘇區(qū)時期中共贛南省委、贛南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fā)地,中央蘇區(qū)最后一塊根據(jù)地,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起源地,長征精神的發(fā)源地,中央蘇區(qū)全紅縣之一,蘇區(qū)精神的形成地之一。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十六位共和國將軍,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且于都山清水秀,風景甚美,民風淳樸,底蘊極深。有感于此,遂作此文。
   北上,北上。為了人民的革命,為了國家的解放,我穿著草鞋,握著鋼槍,離開了家鄉(xiāng)。步履鏗鏘,走向遠方;又頻頻回望,硝煙彌漫的村莊。別了,我放牧牛羊的山崗。那被子彈射中的野茶樹和沉水樟,站在高處淚水汪汪。別了,我捕捉魚蝦的池塘。那被炊煙染過的荷葉和葦蕩,站在村口揮手遙望。再不能,吃一碗妻子做的大蔸菜;再不能,嘗一嘗母親曬的柿子餅。
   遠行遠行,遠征遠征。為了革命的火種,燃燒成熊熊的烈火,燃燒成燦爛的星河;我必須征服五嶺的逶迤,烏蒙的磅礴。大渡河等著我,赤水河等著我。泥濘的草地和茫茫的雪山,等著一顆顆紅星璀璨,等著一桿桿紅旗鮮艷。延安就在前面,希望就在前面,勝利就在前面。穿越戰(zhàn)火和硝煙,我們的熱血已把紅旗浸染,已把朝霞點燃。
   那昏黃的孤燈,搖曳著妻子的身影;那裊裊的炊煙,散發(fā)著母親的溫情。竹林里挖筍的孩童,稻田里插秧的老農。割不斷的鄉(xiāng)情,在溪水中流動;望不穿的山峰,在淚水中朦朧。故鄉(xiāng)啊,原諒我去得匆匆。為了爭取更大的光明,我必須跟著黨前行,視死如生,向著炮火沖鋒。
   故鄉(xiāng)啊,不要悲傷;母親啊,不要淚水流淌。我們的中央還駐扎在井塘,我們的部隊還戰(zhàn)斗在山崗。項英同志,還守護在我們的身旁;陳毅同志,還保衛(wèi)著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鋼槍依然閃亮,我們的紅旗依然飄揚。紅米飯和南瓜湯滋養(yǎng)的戰(zhàn)士,依然猛虎一般健壯。那青瓦土墻的老屋,巍然屹立在山坡上,懸山的房頂,一進三橫兩堂。屋前流水清澈,屋后竹林蒼蒼。那翠竹,就像革命者的腰桿。那革命的隊伍,就像雨后的竹筍一般。我的心像竹根一樣綿延,默默守護著于都的山巒。
   在六盤山的高峰上,我南望自己的故鄉(xiāng),南望于都的井塘。在延安的窯洞里,我依稀聽見客家的嗩吶高亢激昂,聲聲嘹亮。在北京的老城墻上,我隱約嗅到擂茶的芳香,在小巷里飄蕩,在舌尖上回蕩?!凹壹依薏杪暎瑧魬舨栾h香;擂茶食中寶,勝過人參湯。”那古老的歌謠,是否還有人吟唱。我衰老的爹娘,是否還能用油茶木研磨茶漿。
   打過長江,打過長江。百萬雄師浩浩蕩蕩,萬桿紅旗迎風飄揚。打回故鄉(xiāng),打回故鄉(xiāng)。將紅旗插在巍巍雩山上,插在中共贛南省委的舊址上。抱一抱妻子,淚濕衣裳。跪一跪爹娘,額頭貼在故鄉(xiāng)的大地上。父親搓的擂茶,還是那么滾燙。妻子做的眉公酥,依然那么芳香。
   再回故鄉(xiāng),再回故鄉(xiāng)。我夢中的于都,已變了模樣,再不是以前那落后的地方。大陸通暢,百業(yè)興旺。九十萬兒女,守護著九鎮(zhèn)十四鄉(xiāng)。激情似革命的紅旗飄揚,汗水似滾滾的貢水流淌。臍橙若黃金熠熠閃光,稻米若白銀積滿廩倉。不見牛車踟躇彷徨,但見汽車飛馳,一輛又一輛。大橋通南北東西,高樓頂蒼天大地。水杉茂密,時見錦雞。荷香濃郁,鴛鴦嬉戲。伯勞、黃鸝飛于天際,金、銀、鎢、錫藏于地里。
   這熟悉的土地,這朝思暮想的故里。你之所以如此繁華,是因烈士的英靈守護著你。你之所以如此深沉,是因英雄的鮮血染紅過你。嗩吶聲聲里,珍珠粉潔白滑膩,青梅酒香氣四溢。羅田巖的石刻,依稀又清晰。青瓦白墻,蘇維埃政府的舊址巋然屹立。革命紀念館里,那床舊被單、那口行軍鍋,好似在輕輕訴說著,訴說著崢嶸歲月的艱苦坎坷,訴說著革命英烈們的殷殷囑托。
   是什么,換來了這歲月的平和;是什么,創(chuàng)造了這幸福的生活。飽經滄桑的于都,怎么能忘記呢!貢水長流,群山巍峨。于都,我回來了,一位戰(zhàn)火中錘煉出的革命者。

共 1539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文章以深情的筆墨,描繪了革命老區(qū)江西于都的光榮歷史與時代新貌。文章通過一位紅軍戰(zhàn)士的視角,將個人命運與家國情懷交織,展現(xiàn)了長征精神的壯烈與蘇區(qū)人民的堅韌。從離鄉(xiāng)遠征的決絕,到戰(zhàn)火硝煙中的信念;從延安窯洞的遙望,到勝利歸來的感慨,全文飽含對故土的眷戀與對革命的忠誠。于都,這片浸染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既是紅軍長征的起點,也是蘇區(qū)精神的象征。作者以詩化的語言,刻畫了戰(zhàn)火中的離別、行軍路上的豪情,以及新時代的繁榮景象,凸顯了革命老區(qū)在歷史洪流中的蛻變。臍橙金黃、稻米滿倉,大橋飛架、高樓林立,今日于都的輝煌,正是先烈用生命鑄就的豐碑。文章情感真摯,意象豐富,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時代的蓬勃朝氣,是一曲獻給革命老區(qū)的深情贊歌,亦是對長征精神與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佳作力薦,感謝賜稿。 【編輯:陌小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陌小雨        2025-07-07 20:00:23
  拜讀老師佳作,問好老師!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2 樓        文友:陌小雨        2025-07-07 20:00:34
  不錯的文章,學習欣賞!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回復2 樓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7-08 09:28:58
  多謝老師編輯發(fā)表,遙問夏安。
3 樓        文友:江山編輯部        2025-07-08 19:58:33
  經檢測,該作品疑似AI生成內容占比:64.89%
   自2025年3月1日開始,疑是AI生成內容的占比超過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編輯部
回復3 樓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7-09 15:04:36
  如果AI說得都是真理,那這世界上就會謊話連篇。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