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粘豆包(散文)
我幼時住在吉林扶余,每到臘月,家家戶戶都要蒸上幾鍋粘豆包,凍在外面的大缸里,能吃到來年開春。
記得那時節(jié),母親總要提前幾日泡上大黃米。黃米粒兒小小的,浸了水,便漸漸飽滿起來,顯出幾分可愛。泡好的米要磨成面,石磨“吱呀吱呀”地轉(zhuǎn),母親一圈圈地推,面漿便從磨縫里緩緩流出,白中泛黃,散發(fā)著淡淡的米香。
豆餡是早就備下的。秋天收的紅小豆,煮得爛熟,搗成泥,拌入紅糖,團成一個個小球,整齊地碼在盆里。包豆包時,揪一塊黃米面,在掌心按扁,放入團好的豆沙餡,手指靈活地轉(zhuǎn)動,不多時,一個圓滾滾的粘豆包就成型了。母親包粘豆包時,我常蹲在一旁看,覺得母親的手真是神奇,幾下就能變出這么好看的東西來。母親包的粘豆包是極小那種,只有一個酒盅大小。蒸出來的粘豆包黃燦燦的,就如一件漂亮的藝術(shù)品。
蒸豆包的日子,往往是選在極冷的清晨。天還未亮,灶間的燈就亮了。大鐵鍋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滾,籠屜上鋪著蘇子葉,排滿豆包。水汽氤氳中,母親的身影顯得格外忙碌。
我和哥圍在灶臺邊,烤著爐火,看著冒著大鐵鍋一股股冒出的熱氣,想象著豆包嚼在嘴里的香甜,肚子里開始嘰里咕嚕叫起來。
“你倆饞了吧,一會就好了。”母親安慰著我和哥。
熱騰騰的豆包出鍋時是金黃油亮的,帶著蘇子葉的清香,別有一番風(fēng)味。母親揀出兩個,放在碗里,遞給我和哥說道:“去沾一些白糖吃吧?!蔽医舆^碗,放了糖,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黃米的粘糯與豆餡的香甜在口中交融,燙得直呵氣,卻舍不得吐出來。
“慢點吃,多著呢?!蹦赣H笑著,又去忙著蒸下一鍋了。
左鄰右舍蒸豆包的日子都差不多,那些日子,整個村子里都顯得異常熱鬧,而且都飄著相似的香氣。誰家蒸粘豆包人手不夠,村里人都會自發(fā)地去他家?guī)兔?,誰家蒸好了粘豆包,都會端著各家各戶送。村里的人們用豆包傳遞著情誼。雖不值什么錢,卻暖了人心。
我家包的粘豆包,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吃。母親包粘豆包的關(guān)鍵在于黃米磨得細,而且豆餡甜到了恰到好處。她包豆包時,舍得放餡,每個面皮都會被撐得鼓鼓的。咬第一口,豆沙便冒了出來。村里的孩子們都愛吃我家的粘豆包,每每蒸好了,總有幾個孩子趴在院門口張望。
“進來吧,剛出鍋的?!蹦赣H熱情地招呼著他們。
孩子們便會一窩蜂地涌進來,圍在鍋臺前,眼巴巴地等著。母親每人分一個,看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眼里滿是笑意。
“慢點吃,別噎著?!?br />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照在孩子們沾著豆餡的臉上,照在母親疲憊卻滿足的面容上,也照在那一個個金黃的粘豆包上。那一刻,貧窮的鄉(xiāng)下生活,似乎也變得富足起來。
后來我們一家來到承德,母親依然會包粘豆包。那時我們住的這個家屬院的鄰居,對東北的粘豆包似乎還很陌生,母親每次蒸了粘豆包都會給左鄰右舍挨家挨戶送。還記得他們第一次見到母親送的粘豆包,都睜大雙眼驚訝地說道:“這,這粘豆包也太袖珍了吧!”他們似乎對于一口就能干掉多半個的粘豆包還覺得新奇。而且他們吃后豆齊聲夸贊好吃!母親后來就教會了他們蒸粘豆包
后來我進城讀書,工作了,吃的東西也多了,但我卻總忘不了那年母親包的粘豆包。母親是在我大二時去世的,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吃過母親親手包的粘豆包?,F(xiàn)在城里的超市也有賣粘豆包的,各種餡的都有,五花八門的,而且包裝也很精美,價格也不菲。買來一嘗,卻總覺得少了些什么。不是米不夠香,就是豆甜得不是味兒。再不然就是太過規(guī)整,失了手工制作的那份拙樸。
去年的冬天,我回鄉(xiāng)探望老嬸。她居然還記著我愛吃粘豆包。
“知道你回來,我特意泡了黃米?!彼f。
其實老嬸包粘豆包的手藝也是和母親學(xué)的,她是青海市人,認識老叔后,就隨老叔來到東北。剛開始她來我家時,挑剔的奶奶把她攔在門外問她:“你這么瘦小能干農(nóng)活嗎?你會做家務(wù)嗎?你會包粘豆包嗎?”
老嬸回答奶奶道:“我雖然是城里人,但我不怕吃苦。你說的這些,我以后都會學(xué)著干的,而且會干得很好!”
她和母親成了妯娌后,母親除了教會她干農(nóng)活一些家務(wù)活,還手把手教會了她包粘豆包……
老嬸看到我來了,急忙放下手里的活計,準備給我包粘豆包。我勸她不要忙活了,她卻執(zhí)意要包,說買的哪有自己做的好。于是,我又看到了過去的熟悉的一幕:她如母親一樣佝僂著身子推著石磨,熟練地包著豆包,熟悉的模樣讓我瞬間濕了眼眶。
蒸好的粘豆包端上桌,我咬了一口,忽然眼眶發(fā)熱——還是那年母親蒸的那個味道,一點沒變。老嬸坐在對面,期待地看著我:“怎么樣?”
“好吃?!蔽液蹨I使勁點頭,生怕她看不出我的喜歡。
她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那就多吃幾個,凍了一鍋在冰箱里,走的時候帶上?!?br />
我回承德那天,老嬸早早起床了,她把凍硬的豆包一個個裝進塑料袋里,然后放進泡沫箱里加了幾個冰塊。我接過來感覺沉甸甸的。
為了帶這些粘豆包,我特意坐的是直飛承德的飛機。回到家后急忙打開包裝箱,還好的是那些粘豆包還硬梆梆的。我那天急忙拿著粘豆包,就去了單位分給了科室的同事。他們一邊吃一邊夸贊好吃并一個勁說:“還是東北的粘豆包好吃呀!”看他們津津有味地搶著吃,我由衷感嘆:在這個外賣充斥的時代,能吃到家人親手做的食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前一段時間,老嬸從東北打來視頻,說她的腰病又犯了,怕是包不了粘豆包了。我聽后,心里酸酸的。是啊,老屋已經(jīng)老得破爛不堪了,特別是趕上陰雨天氣,好幾個房間都開始漏雨。老嬸有嚴重的風(fēng)濕病,但老嬸卻一直舍不得離開那些留守兒童,她說她是教師她不能不管村里的孩子。何況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吃她包的粘豆包……
我惦記著老嬸,因此特意請了年假,飛回了東北。在東北的那些日子,我為老嬸按摩腰部,背她去醫(yī)院扎針,給她熬制中藥。并且在老嬸的手把手傳授下,泡米、煮豆,學(xué)會了包粘豆包。
“你包的粘豆包,雖然樣子不好看,但吃的味道還算純正?!崩蠇鹉樕下冻鰸M意的表情。
我包的粘豆包蒸出來大的大小的小,很不像樣子,有的還露了餡,有的沒熟透,但老嬸吃得很香,還不停地鼓勵我。我知道,她是高興我學(xué)會了這門手藝。
如今,我一有時間都會包一鍋粘豆包。每次揉著黃米面團,都會想起小時候蹲在灶臺邊,等待粘豆包出鍋一刻的幸福時光,朦朧的煙氣中,我會看到母親清晰微笑的臉龐。那種既簡單又快樂的溫暖的記憶,讓我心生暖意。
粘豆包作為一種美食,讓我喜歡讓我溫暖。它承載著是一種鄉(xiāng)愁,承載著母愛,還承載著那些永遠都回不去的舊時光。在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里,它固執(zhí)地保持著最初的模樣,提醒著我們:有些滋味,永遠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