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丁香文學 >> 短篇 >> 江山征文 >> 【丁香·最美】苗寨的花包舞(散文)

編輯推薦 【丁香·最美】苗寨的花包舞(散文)


作者:陳俊義 白丁,76.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66發(fā)表時間:2025-07-08 21:41:14
摘要:文章寫的是貴州烏蒙山苗寨趕花場的熱鬧場景。描繪了苗家人準備花包(用彩布縫制、填蕎麥殼)、跳花包(隨蘆笙起舞,年輕人以花包傳情)、對歌(男女以歌聲互訴情意)、擺長桌宴(有酸肉、酸湯魚等美食)、品米酒唱酒歌等畫面,融入了苗族服飾(銀飾、百褶裙)、民俗(以花包、煙荷包傳情)等風情,展現(xiàn)了苗寨歡快的生活氣息與民族傳統(tǒng)。這是一篇鄉(xiāng)土散文,以寫實筆觸勾勒苗寨風情,字里行間滿是對民族文化與生活的熱愛。


   烏蒙山的秋陽是暖烘烘的,把苗寨的木樓曬得發(fā)亮。今天是趕花場的日子,寨子里的人從凌晨就忙活起來——女人在靛藍布里縫花包,男人往長桌上擺米酒壇,孩子們追著馱蘆笙的馬跑,連后山的楓葉都像聽懂了熱鬧,紅得比往年更艷。
   花包是苗家人的寶貝。用八塊方布縫成六面體,紅的是刺梨花染的,藍的是靛草泡的,黃的是向日葵桿煮的,里面塞著曬干的蕎麥殼,沉甸甸的,扔起來帶著“沙沙”響。阿姐們坐在吊腳樓的走廊上,手里飛著針線,針腳走得比山路還曲折,最后在角上墜個彩穗,晃一晃,像把春天別在了布上。
   花場設在寨子中間的曬谷坪,坪邊的老楓樹上掛著彩布,風一吹,嘩啦啦響得像鼓掌。日頭爬到竹梢高時,外寨的人順著石板路來了,男人穿藏青對襟衫,腰上系著繡花腰帶;女人的百褶裙掃過石板,銀飾叮當作響,像把星星穿在了身上。阿爸背著米酒壇,壇口用紅布塞著,走幾步就和相熟的人碰個肩:“今年的包谷燒,夠勁!”
   跳花包要等蘆笙響。寨里最老的楊老爹抱著蘆笙坐在石臺上,銀須飄在胸前,手指一按,調(diào)子就像山泉水淌出來。先是慢的,像春蠶食桑葉;慢慢快起來,成了急流;最后“咚”一聲重音,穿百褶裙的姑娘們先動了,手里的花包往空中一拋,彩穗劃出弧線,腳底下踩著鼓點,百褶裙轉(zhuǎn)成了一朵朵花。
   小伙子們也不含糊,瞅準了心儀的姑娘,花包就往她腳邊落。接住的姑娘臉一紅,把花包往小伙子懷里扔回去,扔得重了,是說“待見你”;扔得輕了,腳底下還得故意踩對方的影子——這是苗家的暗號,比說情話實在。我隔壁的阿表哥,去年就是靠扔花包把外寨的阿蓮姐“砸”成了媳婦,今天他扔得更起勁,花包在人群里飛,像只彩蝴蝶。
   對歌是花場的重頭戲。姑娘們站在楓樹下,聲音脆得像山雀:“阿哥砍柴砍得高,砍斷藤子跌一跤——”對面的小伙子們立馬接:“跌進阿妹花裙邊,爬起來時心發(fā)飄!”唱得姑娘們捂著臉笑,銀飾晃得人眼花。有膽大的,捧著花包走到對方面前唱,眼睛亮得像夜里的火把,唱到情濃處,小伙子會摘下腰間的煙荷包,偷偷塞給姑娘,煙荷包上繡著鴛鴦,針腳密得能藏住話。
   日頭偏西時,長桌宴擺開了。幾十張木桌拼在一起,從曬谷坪一直鋪到石板路盡頭,像條長龍。桌上的碗里堆著酸肉、灰豆腐、臘肉炒蕨菜,最惹眼的是中間的酸湯魚,紅亮亮的湯里浮著木姜子,香得人直咂嘴。阿婆端著土碗給客人倒酒,酒是自家釀的包谷燒,裝在粗陶碗里,黃澄澄的,抿一口,辣勁從舌頭竄到喉嚨,跟著又回出點甜,像山里的日子,先苦后甘。
   喝酒要唱酒歌。穿藍布衫的老漢端著碗站起來,聲音粗得像磨盤:“一碗酒,敬山神,風調(diào)雨順谷滿倉——”滿桌人跟著唱,碗碰在一起,“哐當”響得像打銅鈴。有外鄉(xiāng)來的客人不會唱,阿姐就捏著他的手腕,教他跟著調(diào)子哼,酒灑在桌上,濺起的酒星子都帶著香。孩子們不管這些,捧著糯米飯團,跑到坪邊搶花包,被大人笑罵著“饞嘴貓”,也不惱,抹把油嘴又跑開。
   月亮爬上楓樹梢時,花包還在飛。蘆笙調(diào)子變得軟了,像月光浸過的水。姑娘小伙們跳得更歡,百褶裙轉(zhuǎn)成的圓圈里,銀飾的光和月光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銀片。有幾對悄悄溜到坪邊的竹林里,花包扔得慢了,話卻密了,竹影在他們身上晃,像蓋了層會動的紗。
   楊老爹的蘆笙歇了,他掏出煙桿,在鞋底上磕了磕:“年輕時,我就是在這花場,用個刺梨花包砸中了你楊阿媽?!睙熷伬锏幕鹦敲鳒?,映著他眼角的皺紋,“那時候她的百褶裙,比現(xiàn)在的姑娘還艷?!?br />   我坐在長桌邊,手里捏著個沒扔完的花包,蕎麥殼在里面輕輕晃。風吹過曬谷坪,帶來米酒的香、酸湯的辣、還有姑娘們銀飾的叮當聲。遠處的梯田在月光下泛著白,像苗家人鋪展開的日子,一層疊著一層,扎實又亮堂。
   散場時,有人把花包帶回家,說要掛在床頭,沾沾喜氣;有人把沒喝完的米酒倒進竹筒,說要帶給家里的娃娃嘗嘗。石板路上的腳步聲雜沓,混著笑鬧和余酒的香,一直飄到后山的竹林里。
   阿爸說,跳花包不只是熱鬧,是讓山連著山,寨挨著寨。你看那飛在空中的花包,接住了,就是緣分;扔出去,就是念想。就像這烏蒙山的苗家人,住在石頭縫里,卻把日子過成了花包上的彩線,纏纏繞繞,都是暖的。
   月亮越升越高,曬谷坪上的彩布還在飄,像誰把白天的歡歌,裁成了片,掛在了天上。

共 171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意象,將苗寨趕花場的熱鬧場景、文化習俗與情感互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過“花包舞”這一民族符號,串聯(lián)起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婚戀傳統(tǒng)與節(jié)日歡慶,既有畫面感,又充滿文化厚重感。語言風格靈動活潑,比喻與擬人化手法運用得當,讀來如身臨其境。文章堪稱一篇“流動的民族志”,既有民俗風情的生動還原,又不失文學性與感染力。若能在文化解讀、情感表達與結(jié)構(gòu)完整性上再下功夫,將成為一部兼具美感與深度的民族文化散文佳作。期待作者繼續(xù)深耕這一題材,為讀者打開更廣闊的苗族文化畫卷。 【丁香編輯:仇育富】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仇育富        2025-07-08 22:02:09
  作者的文章寫得不錯,繼續(xù)努力,多出精品。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