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韻】洞仙歌·魚山音樂采風(fēng)記(十闕古韻))
(依《詞律》正格,雙調(diào)八十三字,上片六句三仄韻,下片七句三仄韻)
其一 溯源
岱宗余脈,孕魚山靈秀。古剎深藏白云岫。
記阿難、貝葉初譯梵音,傳法處,風(fēng)送蓮花漏。
千年鐘磬里,佛樂初萌,一點禪心破塵垢。
看澗水鳴弦,松韻和歌,皆化作、天花垂覆。
更誰解、幽蹊隱真如,任歲月消磨,慧燈長晝。
其二 梵唄初成
摩騰西至,與竺法蘭遇。共譯經(jīng)文駐煙樹。
向空庭、試按宮商調(diào),融漢韻、翻作魚山金句。
清聲穿霧靄,繞殿縈梁,恰似慈航渡迷津。
漸律呂分明,悲智雙圓,驚四座、凡心頓悟。
至今聽、殘碑記前蹤,正落日熔金,晚鐘催暮。
其三 山骨含禪
嶙峋石骨,自太古來臥。不惹塵埃不隨波。
有老松、盤屈如證菩提,經(jīng)劫火,猶抱冰心一顆。
禪房窺冷月,影落寒潭,萬象澄明鏡中過。
任苔痕上階,蘚暈侵碑,終不改、梵音輪廓。
待夜深、風(fēng)定鳥棲枝,恰古調(diào)重彈,韻流空壑。
其四 樂傳千載
魚山一曲,竟播天涯路。法脈綿延未曾誤。
自隋唐、詩客遙和清吟,到宋明、畫里猶存煙樹。
弦歌今未歇,古譜新翻,佛樂堂前聚鷗鷺。
看稚子學(xué)腔,老衲扶筇,都入了、斜陽畫譜。
問誰續(xù)、薪火照昏衢,正玉磬敲殘,月華如注。
其五 禪意天成
空林人寂,有流泉鳴佩。松影橫窗印禪味。
望孤峰、如臥彌勒慈容,云聚散,不著些兒俗累。
忽聞鐘鼓起,梵唄悠揚,直上青冥接天籟。
漸心與空齊,意逐云飛,渾忘了、人間興廢。
算唯有、青山識初心,伴香火年年,歲華同醉。
其六 碑刻留痕
殘碑苔蝕,記昔時繁華。梵唄曾驚帝王駕。
想蕭梁帝、駐蹕聽經(jīng)時,風(fēng)滿袖,吹動袈裟香帕。
而今碑尚在,字跡模糊,猶辨“魚山”舊題跋。
任風(fēng)雨消磨,歲月更迭,終不泯、法音余價。
待憑欄、長憶六朝事,正晚照披襟,梵聲初罷。
其七 藝脈相承
丹青難畫,這空靈境界。詩客登臨屢留墨。
有琴僧、松下漫理冰弦,歌梵唄、引得山禽相和。
傳承憑慧力,古調(diào)新聲,融盡東西意無那。
看學(xué)子臨池,匠石營庵,皆守著、初心一顆。
問何年、真賞遇知音,對冷月疏星,共參真如。
其八 秋山聽梵
秋深林薄,見丹楓燃岫。古寺疏鐘落寒甃。
趁西風(fēng)、攜得竹杖來游,聽梵唄、恍入琉璃世界。
一聲清磬徹,萬籟俱寧,唯有禪心映秋水。
漸暮色沉山,燈火星明,僧舍里、重翻貝葉。
算此境、人間幾處逢,任世網(wǎng)牽纏,暫忘塵味。
其九 慧燈不滅
兵燹經(jīng)慣,剩斷垣殘甃。猶有香煙接云竇。
賴師徒、續(xù)火傳燈不懈,終使得、古樂重輝宇宙。
法音非外鑠,本自心源,一點靈光透關(guān)楗。
看稚語學(xué)吟,老叟隨腔,都成了、蓮臺清供。
更何懼、滄桑變須臾,信佛性恒常,與山同久。
其十 歸思
采風(fēng)將返,帶一身清露?;厥佐~山隔煙浦。
念此行、識得梵唄真源,禪意里、萬物皆含妙趣。
傳承非易事,薪火相延,須仗丹心繼前步。
待他日重來,再叩山門,應(yīng)仍是、松風(fēng)如故。
且攜取、靈韻入新篇,讓古調(diào)今聲,共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