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詩韻中華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詩韻】洞仙歌·魚山音樂采風(fēng)記(十闕古韻))

編輯推薦 【詩韻】洞仙歌·魚山音樂采風(fēng)記(十闕古韻))


作者:陳俊義 白丁,84.0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00發(fā)表時間:2025-07-14 15:44:19
摘要:【原創(chuàng)首發(fā)】主要寫了;第一首說魚山是泰山余脈,藏著古寺,傳阿難曾在此譯經(jīng),佛樂從這萌芽,歲月再久,智慧之光不滅。 第二首寫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經(jīng),融合漢韻創(chuàng)梵唄,聲音能渡人醒悟,殘碑記著過往,晚鐘催黃昏。 第三首講山石古老,松樹經(jīng)劫火仍存禪心,冷月寒潭映萬物,夜深古調(diào)在空谷流蕩。 第四首說魚山樂傳千年,從隋唐到宋明,今仍有人學(xué)唱,盼有人續(xù)傳火種,月光灑落。 第五首寫山林空寂,流水松影含禪,梵唄接天籟,讓人忘塵世興衰,青山伴香火。 第六首講殘碑記繁華,曾驚動帝王,字跡雖模糊,梵音價值不滅,晚照里梵聲停。 第七首說難畫其空靈,琴僧唱梵唄引山禽,新老傳承,盼遇知音共悟真理。 第八首寫秋山紅楓,鐘聲落,聽梵唄如入凈界,暫忘塵俗。 第九首說魚山經(jīng)戰(zhàn)亂,靠師徒傳火,古樂重輝,佛性如青山永恒。 第十首是采風(fēng)歸,懂梵唄源頭,感傳承不易,盼古調(diào)今聲共傳。 十首各有側(cè)重,從歷史到當(dāng)下,融佛樂、禪意與傳承,格律嚴(yán),顯魚山韻味。

(依《詞律》正格,雙調(diào)八十三字,上片六句三仄韻,下片七句三仄韻)
  
   其一 溯源
  
   岱宗余脈,孕魚山靈秀。古剎深藏白云岫。
   記阿難、貝葉初譯梵音,傳法處,風(fēng)送蓮花漏。
   千年鐘磬里,佛樂初萌,一點禪心破塵垢。
   看澗水鳴弦,松韻和歌,皆化作、天花垂覆。
   更誰解、幽蹊隱真如,任歲月消磨,慧燈長晝。
  
   其二 梵唄初成
  
   摩騰西至,與竺法蘭遇。共譯經(jīng)文駐煙樹。
   向空庭、試按宮商調(diào),融漢韻、翻作魚山金句。
   清聲穿霧靄,繞殿縈梁,恰似慈航渡迷津。
   漸律呂分明,悲智雙圓,驚四座、凡心頓悟。
   至今聽、殘碑記前蹤,正落日熔金,晚鐘催暮。
  
   其三 山骨含禪
  
   嶙峋石骨,自太古來臥。不惹塵埃不隨波。
   有老松、盤屈如證菩提,經(jīng)劫火,猶抱冰心一顆。
   禪房窺冷月,影落寒潭,萬象澄明鏡中過。
   任苔痕上階,蘚暈侵碑,終不改、梵音輪廓。
   待夜深、風(fēng)定鳥棲枝,恰古調(diào)重彈,韻流空壑。
  
   其四 樂傳千載
  
   魚山一曲,竟播天涯路。法脈綿延未曾誤。
   自隋唐、詩客遙和清吟,到宋明、畫里猶存煙樹。
   弦歌今未歇,古譜新翻,佛樂堂前聚鷗鷺。
   看稚子學(xué)腔,老衲扶筇,都入了、斜陽畫譜。
   問誰續(xù)、薪火照昏衢,正玉磬敲殘,月華如注。
  
   其五 禪意天成
  
   空林人寂,有流泉鳴佩。松影橫窗印禪味。
   望孤峰、如臥彌勒慈容,云聚散,不著些兒俗累。
   忽聞鐘鼓起,梵唄悠揚,直上青冥接天籟。
   漸心與空齊,意逐云飛,渾忘了、人間興廢。
   算唯有、青山識初心,伴香火年年,歲華同醉。
  
   其六 碑刻留痕
  
   殘碑苔蝕,記昔時繁華。梵唄曾驚帝王駕。
   想蕭梁帝、駐蹕聽經(jīng)時,風(fēng)滿袖,吹動袈裟香帕。
   而今碑尚在,字跡模糊,猶辨“魚山”舊題跋。
   任風(fēng)雨消磨,歲月更迭,終不泯、法音余價。
   待憑欄、長憶六朝事,正晚照披襟,梵聲初罷。
  
   其七 藝脈相承
  
   丹青難畫,這空靈境界。詩客登臨屢留墨。
   有琴僧、松下漫理冰弦,歌梵唄、引得山禽相和。
   傳承憑慧力,古調(diào)新聲,融盡東西意無那。
   看學(xué)子臨池,匠石營庵,皆守著、初心一顆。
   問何年、真賞遇知音,對冷月疏星,共參真如。
  
   其八 秋山聽梵
  
   秋深林薄,見丹楓燃岫。古寺疏鐘落寒甃。
   趁西風(fēng)、攜得竹杖來游,聽梵唄、恍入琉璃世界。
   一聲清磬徹,萬籟俱寧,唯有禪心映秋水。
   漸暮色沉山,燈火星明,僧舍里、重翻貝葉。
   算此境、人間幾處逢,任世網(wǎng)牽纏,暫忘塵味。
  
   其九 慧燈不滅
  
   兵燹經(jīng)慣,剩斷垣殘甃。猶有香煙接云竇。
   賴師徒、續(xù)火傳燈不懈,終使得、古樂重輝宇宙。
   法音非外鑠,本自心源,一點靈光透關(guān)楗。
   看稚語學(xué)吟,老叟隨腔,都成了、蓮臺清供。
   更何懼、滄桑變須臾,信佛性恒常,與山同久。
  
   其十 歸思
  
   采風(fēng)將返,帶一身清露?;厥佐~山隔煙浦。
   念此行、識得梵唄真源,禪意里、萬物皆含妙趣。
   傳承非易事,薪火相延,須仗丹心繼前步。
   待他日重來,再叩山門,應(yīng)仍是、松風(fēng)如故。
   且攜取、靈韻入新篇,讓古調(diào)今聲,共傳千古。

共 1208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作者的這十首詞以 “魚山梵唄” 為核心,從溯源、成形到傳承、感悟,層層鋪展,如一幅立體的文化長卷,既見歷史厚度,又含禪意溫度。每首各有側(cè)重,卻又血脈相連,共同勾勒出魚山梵唄的前世今生與精神內(nèi)核?!镀湟?溯源》從 “靈秀” 到 “慧燈”,叩響源頭?!镀涠?梵唄初成》漢梵相融,聲渡迷津?!镀淙?山骨含禪》山即禪境,石載梵音。《其四 樂傳千載》古今相續(xù),弦歌不輟?!镀湮?禪意天成》天地同禪,梵音自現(xiàn)?!镀淞?碑刻留痕》殘碑載史,法音不滅?!镀淦?藝脈相承》詩畫與共,古今同參?!镀浒?秋山聽梵》當(dāng)下體驗,塵外之境?!镀渚?慧燈不滅》劫后重生,佛性恒常?!镀涫?歸思》別后余韻,傳承之諾。這組詞堪稱 “魚山梵唄文化史詩”,脈絡(luò)清晰,意象統(tǒng)一,古今對話,以小見大。讀罷這十首詞,如親歷魚山千年,見古剎藏云,聞梵音穿霧,感慧燈不滅。這不僅是對一種文化的記錄,更是對 “傳承” 二字最詩意的注解 —— 所謂永恒,不過是代代人以丹心,續(xù)一盞燈、傳一首歌。學(xué)習(xí)點贊,感謝賜玉,佳作推薦共賞?!揪庉嫞簭垖幦拾病?/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張寧仁安        2025-07-14 15:45:36
  品賞佳作美韻 感受意境情懷 學(xué)習(xí)欣賞詩筆 佳作推薦共賞
2 樓        文友:貴州王先生        2025-07-14 16:00:50
  欣賞詩友佳作,感佩才情,問好詩友,祝愉悅筆豐!?。?
3 樓        文友:楓葉飄零        2025-07-14 16:30:29
  欣賞一組佳作感佩才情!遙祝筆豐!
四季盡蔥蘢,渾身節(jié)氣濃。人生當(dāng)效竹,不做扁平庸!
4 樓        文友:墨海        2025-07-14 17:58:21
  欣賞佳作,感受情懷,祝好筆豐!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