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丁香文學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仙中記(江山散文)

編輯推薦 【丁香】仙中記(江山散文) ——柴門筆記之那年那月


作者:柴門石道 白丁,5.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01發(fā)表時間:2025-07-15 10:02:01
摘要:本文是作者對在仙居中學一年任教經歷的深情回顧,字里行間滿是歲月沉淀的感慨。

1983年6月,我滿懷憧憬地邁出了師專的校門;金秋八月,被分配到仙居中學,正式開啟了人生職業(yè)之旅。
   在師專的最后一段時光里,我與同窗Z懷揣滿腔熱情與崇高理想,立志遠赴新疆支教,為那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奉獻我們的青春與熱血。然而,這一決定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父親、舅舅、姨夫專程來到學校,苦口婆心地勸說我。最終,我難以違抗家人的意愿,不得不放棄了新疆的支教,與Z一同被分配到了仙居,我在仙居中學,她在仙居三中。
   父親告訴我,為了讓我和Z都能順利分配到縣城工作,他特意找了當年在臺州招生辦工作的鄉(xiāng)鄰胡育梅;我的姨夫朱支球,專門去找在師專擔任學生科科長的李茂珍。在胡育梅、李茂珍的幫助下,我倆才得以被分配到仙居縣城內的兩所學校。
   仙居中學座位于縣城西北光明山腳,是仙居縣最好的中學。我初來乍到,滿懷激情地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然而,學校的安排卻讓我大失所望。我本是中文專業(yè)出身,卻被安排擔任初一、初二的政治老師,并兼任初一(4)班的班主任。對于這樣的安排,我雖然服從,但內心充滿了忐忑與不安,擔心自己無法勝任。
   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并非多余。初二的政治課是辯證唯物主義,我尚能勉強應對;但初一的政治課名為《青少年修養(yǎng)》,內容抽象且枯燥。盡管我盡力將枯燥的內容講得生動形象,卻依然難以激發(fā)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此外,由于基礎不夠扎實,操著一口“臨海普通話”,常常被學生嘲笑,甚至有些同學在背后戲稱我為“修養(yǎng)老師”。在學校,政治課被視為副課,而我又教得不好,這讓我感到非常自卑和沮喪,仿佛自己成了全校最差的老師。
   初入職場,即便是初二、初一的學生,與我年齡差距也僅六七歲。我積極嘗試與他們建立友誼,特別是對兼任班主任的初一(4)班學生,通過家訪深入了解他們的背景、經歷、性格與興趣,實施個性化教學,效果不錯。然而,總有些“頑皮”學生,對我的努力不以為然,甚至唱著反調,面對他們,我頗感無奈。其中,張某春同學尤為突出,他身材高大,坐在教室后排,常聯(lián)合男同學欺負女同學。一次課上批評他時,他竟公然頂撞,我一時失控,以書本擊其面頰。一兩天后,校長王繼森找我談話,我本以為會受到嚴厲批評,但他卻未提及此事。王校長是南下干部后代,身形瘦削,戴著厚重的近視眼鏡,畢業(yè)于文革前的山東大學。他以濃重的山東口音,與我深入交流工作、思想,并傳授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秘訣,強調“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倡導對學生要“情感交融,以情動人,以理服人”。這次校長約談,讓我在內疚中深刻反省。后來得知,張某春竟是王校長的外甥。
   我所在的仙中與Z任教的三中,僅一二里之隔,卻因各自忙碌而鮮少相聚。初為人師,我們都懷有成為好老師的夢想。盡管外界都知曉我們的戀情,但工作之后,我們更多是在探討工作、規(guī)劃人生,而非沉溺于兒女情長。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冬日里的一個周末,我們共赴學校后方的光明山,躺在溫暖的草地上,沐浴著暖陽,分享著彼此的工作、人生感悟。Z第一次詳盡地向我講述了她的成長故事。原來,她的成長之路也布滿荊棘,與我有著相似的苦難經歷。然而,這次交談之后不久,Z卻向我提出分手,我雖努力挽救,但全無效果。家人紛紛指責于我,父親與舅舅更是專程趕到仙居,嚴厲批評并要求我向她道歉。我深刻而誠懇地反省自身不足,懇請她的諒解,但她分手之心已決。此后,我無數次反思,雖然分手并非我主動,但原因確在我。那時,我不懂愛情,對愛情的理解太過稚嫩,缺乏良好表現(xiàn)。
   與Z分手后,我在工作之余,沉浸在對文學的熱愛之中。那時,我深深迷戀于李耕、劉湛秋等散文詩人的作品,同時對賈平凹獨特的語言風格情有獨鐘。于是,我嘗試著學習散文、散文詩創(chuàng)作,投稿至多家刊物。學校門口的傳達室,成了我退稿信的聚集地,每周如期而至。
   幸運的是,經過不懈努力,一組以春天與小草為主題的作品,終于在貴州省的文學刊物《花溪》上發(fā)表。這是我的作品首次出現(xiàn)在文學刊物上,那一刻的喜悅與自豪讓我激動了許久,也再次點燃了我內心深處對文學的熊熊熱情。
   仙居縣文聯(lián)當年辦有《仙居文藝》,主編是金烈芳老師,1984年春,我曾斗膽拜訪,他向我熱情介紹了寫詩的王柳江、應夏等,并贈寄我《仙居文藝》。在這張文學小報上,我頻繁地讀到王柳江、應夏的詩作,他們的詩歌輕靈飄逸,意境深遠,令我著迷。5月28日,我寫信約見王柳江,初次見面就商議共同發(fā)起組建一個文學社。當時,他還推薦應夏作為共同發(fā)起人,但應夏是個女的,多有不便,也就作罷。不久之后,柳江兄提供了一份縣內文學愛好者的通訊錄。隨后,我倆向這些文學愛好者發(fā)出了一封創(chuàng)立文學社的倡議信,出乎意料的是,這封信得到了熱烈的響應。陶靈芳、華友國、葉堅明、朱岳戀、楊斌、應利康等十余人,成為了文學社的首批會員。而陶靈芳,就是應夏。
   以上的事情讓我記憶到具體日期,要感謝柳江兄。他非常有心地保留著當年我寫給他的信,字里行間,讓我想起當初的許多細節(jié)。
   仙居縣城邊上的南峰山,因擁有仙居八大景之一的南峰釣艇而聞名。文學社創(chuàng)立大會,便在這座充滿靈氣的山上舉行。會上,我們一致決定將文學社命名為“南峰文學社”,而我則有幸被推選為首屆社長。隨后的幾年里,南峰文學社如日中天,吸引了眾多仙居的文學愛好者加入,成為了當地最為活躍的文學社團。在這里,我不僅收獲了文學上的成長與進步,更收獲了珍貴的友情與愛情。幾年后,文學社中的才女詩人陶靈芳,成為了我的伴侶。
   在仙居中學任教的時光雖然只有短短一年,但這段經歷卻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第二年,我因工作調動離開了仙居中學,到縣教育局上班。此后,在填寫各類表格時,“工作經歷”一欄中,仙居中學始終占據著我職業(yè)生涯的第一站。這不僅因為它是我人生眾多“第一”中的一個,更因為那段時光是如此的真實與難忘。盡管任教時間短暫,與當年的同事和學生逐漸失去了聯(lián)系,但他們的音容笑貌依然時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今年春節(jié)時,我接到一個寧波號段的陌生電話,電話那頭是當年初一(4)班的朱羅珍,她告訴我,她在寧波工作,春節(jié)回家時與班上幾位同學聚會,多位同學提到了我,經過一番周折,終于找到了我的聯(lián)系方式。她代表全班同學熱情地邀請我前往仙居相聚。當我抵達時,眼前是十幾位原初一(4)班學生的列隊歡迎。歲月如梭,我們都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但那份純真的師生情誼卻未曾改變。朱羅珍依然是那個可愛的“小調皮”,她興奮地指著一個個同學,讓我叫出他們的名字。令我驚訝的是,我?guī)缀跞拷袑Γ踔吝€能清晰地回憶起他們當年的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況。同學們紛紛夸贊我的記憶力,但我想,這并非因為我有過人的記憶力,而是因為當年我是真心實意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雖然當年我并不是一名出色的老師,但我曾經以一顆真摯的心關愛過他們。

共 2752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作者這篇文章以自傳體形式,記錄了1983年從師專畢業(yè)到仙居中學任教初期的經歷。圍繞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職業(yè)初期的挫折與成長、家庭干預與個人選擇、教育體制與師生關系等展開。通過具體事件(支教理想受阻、教學安排不如預期、課堂管理困境、校長指導)串聯(lián)起個人成長軌跡,展現(xiàn)了80年代教育工作者的真實境遇。整篇文章以時間為軸,從畢業(yè)分配、教學安排、課堂困境、學生沖突到校長談話,層層遞進,結構緊湊。每個事件銜接自然,為讀者呈現(xiàn)了完整的職業(yè)初期圖景。細節(jié)真實,場景生動,對父親、校長、學生等人物描寫雖簡練,但特征鮮明。文章真實反映了80年代教師分配制度(親友托關系、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差異)、中學課程設置(政治課的地位)、方言對教學的影響等,具有歷史社會學價值。文章在記錄個人經歷的同時,折射出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困境與希望,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丁香編輯:仇育富】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仇育富        2025-07-15 10:02:41
  若能在心理描寫、結構節(jié)奏和主題深度上進一步打磨,將更具文學感染力與思想深度。
2 樓        文友:柴門石道        2025-07-15 11:49:34
  仇老師點評到位,謝謝了!
回復2 樓        文友:柴門石道        2025-07-15 11:50:16
  老師所言極是,謝謝!
3 樓        文友:藍色光影        2025-07-15 20:51:25
  文章真實感人,表達了作者對仙中任教生活的懷念,師生真摯情感的珍視!
回復3 樓        文友:柴門石道        2025-07-15 21:53:39
  感謝老師評論鼓勵@!
4 樓        文友:德年黃土地        2025-07-16 19:40:34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回復4 樓        文友:柴門石道        2025-07-16 21:27:15
  謝謝賞評@
5 樓        文友:江山編輯部        2025-07-19 14:02:53
  經檢測,該作品疑似AI生成內容占比:100%
   自2025年3月1日開始,疑是AI生成內容的占比超過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編輯部
回復5 樓        文友:柴門石道        2025-07-19 23:09:22
  謝謝老師的認真態(tài)度!但我以人格保證,此文百分之是我親筆寫成,不知道AI是怎樣檢測的!
共 5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