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寧靜】江山頌(散文十章)
一、江山秤
站在壺口瀑布邊,腳下的石頭被黃河水啃得坑坑洼洼,像老天爺用了幾千年的秤砣。導游說,當年成吉思汗帶著鐵騎從這兒過,望著這水,說要把江山當塊肥肉,一口一口吞下。結果呢?他的馬蹄印早被泥沙埋了,就像秤盤上的刻度,再深也經(jīng)不住歲月磨。
毛主席寫“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時候,怕也是站在類似的地方。他眼里的黃河,大概不是秤,是條鞭子,抽著中國人往前跑。你看那水,跌下去又涌上來,跟咱打仗那會兒似的,再難也沒斷過流。旁邊有個老漢在賣酸棗,說這山這水,成吉思汗來的時候是這模樣,毛主席來的時候也沒變,變的是人——以前人怕水吞了家,現(xiàn)在人學著跟水做朋友,修了大壩,讓水乖乖發(fā)電。
神話里說,大禹治水不是硬堵,是順著水的性子開道。這道理,成吉思汗大概沒琢磨透,他光想著搶,卻不知道江山這東西,攥太緊反而漏得快。毛主席懂,他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像這黃河,你對它好,它就養(yǎng)你;你糟踐它,它就翻臉。
傍晚的太陽把河水染成金的,老漢收攤時哼著小調(diào):“黃河水,向東流,流過秦漢流到秋?!蔽颐凰驖竦氖^,涼絲絲的,像摸著江山的脈搏——這秤啊,從來不是稱土地多廣,是稱人心向背。誰把秤砣往百姓這邊挪挪,江山就穩(wěn)當幾分。
二、長城磚
八達嶺的長城磚,每塊都帶著股子倔勁兒。有的磚上有箭孔,導游說是康熙年間打仗留下的;有的磚缺了角,據(jù)說是當年修長城時,民夫累得沒力氣,失手掉地上磕的。
我蹲下來摸一塊磚,冰涼冰涼的,像摸著古人的骨頭。旁邊有個戴眼鏡的老先生說,秦始皇修長城,想把江山圈起來,結果長城還沒長滿青苔,他的王朝就塌了。倒是成吉思汗,壓根不把長城當回事,騎著馬就從關口沖進來,可他的子孫守江山時,照樣得靠這墻擋擋北邊的風。
毛主席登長城時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這話聽著就提氣。他不是來懷古的,是來瞅這江山的筋骨——長城再硬,也得有人站在上面才算數(shù)。你看那些城磚,壘得再結實,要是背后沒人撐腰,跟堆泥巴沒啥兩樣。
傳說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這故事聽著心酸。其實哪是哭倒的?是民心散了,墻就撐不住了。康熙爺明白這個理,他在位時沒少修長城,可更忙著安撫百姓,他說“民心悅則邦本得”,這話比磚石靠譜。
傍晚的風刮過城垛,嗚嗚的像誰在嘆氣。磚縫里長出的野草,順著風向北邊歪,好像在說:江山這東西,從來不是一道墻能圈住的。秦始皇的磚、康熙的箭孔、毛主席的腳印,都在這兒摞著,最沉的那塊,永遠刻著“人心”兩字。
三、洞庭月
洞庭湖的月亮,一到夜里就掉進水里,撈都撈不上來。湖邊的老漁民說,當年舜帝南巡,死在這附近,他的兩個妃子哭啊哭,眼淚把竹子都染成了斑竹——現(xiàn)在湖邊還有這竹子,竹皮上的斑點,像沒擦干凈的淚痕。
毛主席年輕時在這兒游泳,寫下“洞庭波涌連天雪”,那氣勢,比湖里的浪頭還大。他眼里的洞庭湖,不是傷心地,是個大舞臺,能裝下漁船,也能跑開大船。漁民說,以前湖里的魚多,后來人貪心,網(wǎng)越織越密,魚快沒了,這幾年管得嚴,才又慢慢多起來。這就像康熙爺說的“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江山再大,也經(jīng)不住瞎折騰。
站在岳陽樓往下看,湖水浩渺得能吞了天。范仲淹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其實不光文人憂,成吉思汗當年打到江南,站在湖邊也得犯嘀咕:這么軟的水,怎么養(yǎng)出那么硬的骨頭?他大概沒明白,江山不是靠馬刀劃出來的,是靠百姓的船槳撐起來的。
夜里的漁船亮著燈,像撒在水里的星星。老漁民搖著櫓說:“舜帝的妃子哭錯了,這湖啊,不愛看眼淚,愛看笑臉?!币彩?,毛主席在這兒游泳時笑了,康熙爺看著漕運船過時笑了,現(xiàn)在漁民捕著大魚時也笑了——江山的月亮,就愛照這些笑臉。
四、秦嶺道
秦嶺的路,彎得像腸子。司機師傅說,當年劉邦從這兒偷偷摸摸進了關中,成就了大漢江山;后來成吉思汗的鐵騎想從這兒過,被山擋了路,繞了老遠才進去。這山啊,認理不認人。
山腳下有座道觀,道士說秦嶺是“天下之脊”,左邊是黃河,右邊是長江,就像江山的脊梁骨。毛澤東長征時沒走這條路,但他寫的“雄關漫道真如鐵”,放在這兒正合適。秦嶺的關隘,哪座不是鐵打的?可再硬的關,也擋不住順民心的隊伍。
傳說太上老君在秦嶺煉丹,煉出的丹藥能治百病。其實哪有什么丹藥?真正能治江山的藥,是康熙爺說的“勤政愛民”,是毛主席說的“為人民服務”。你看山間的溪水,順著地勢走,從不跟石頭較勁,可幾百年下來,再硬的石頭也能沖出坑——民心就像這水,看著軟,其實最有勁兒。
半山腰的農(nóng)戶在曬玉米,金黃的棒子堆成小山。老農(nóng)說:“這山,誰對它好,它就給誰長莊稼?!眲疃@個,所以他約法三章;毛主席懂這個,所以他說“自力更生”。成吉思汗當年沒弄明白,光想著搶,結果秦嶺的樹沒給他結過一顆果子。
夕陽把山路染成紅的,像條血路。司機師傅說:“走秦嶺得慢慢開,急了就翻車。”江山這道題,大概也得這么答——別想著抄近路,一步一步踩實了,比啥都強。
五、紫禁根
故宮的地磚,光腳踩上去能感覺到?jīng)鰵?,從腳底直竄天靈蓋。導游說這叫“金磚”,不是金子做的,是用特殊的土燒的,敲著跟敲銅似的。當年康熙在這兒上朝,腳下踩的就是這磚;后來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目光也從這些磚上掃過。
太和殿前的銅鶴,脖子都快被游人摸亮了。傳說朱棣建故宮時,想讓江山像這鶴一樣長壽,可明朝也就撐了二百多年。倒是那些不起眼的地磚,被無數(shù)雙鞋磨了六百年,還牢牢地趴在地上——原來江山的根,不在金鑾殿的龍椅上,在這些扎實的磚縫里。
御花園里的連理枝,兩棵樹的枝丫纏在一起,像對老夫妻。導游說這是乾隆爺親手栽的,他盼著天下太平,百姓和睦??烧嬲屘煜潞湍赖?,不是樹,是毛主席說的“為人民謀幸福”。你看現(xiàn)在的故宮,不再是皇帝的私宅,誰都能進來逛,這才是江山該有的樣子——不是某個人的,是大家伙兒的。
墻角的草從磚縫里鉆出來,綠得扎眼。保潔阿姨說:“這些草拔了又長,跟老百姓的日子似的,野著呢。”朱棣當年想把江山圈起來,結果圈不住草;康熙爺明白,與其堵,不如疏,所以他修水利、減賦稅。毛主席更直接,把江山交到百姓手里,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傍晚的陽光斜斜地照進來,給金磚鍍了層金邊。我摸著磚上的凹痕,那是幾百年的腳印磨出來的——原來江山的根,就藏在這些腳印里,誰的腳印深,誰就能站得穩(wěn)。
六、壺口魂
黃河在壺口這兒,突然收了性子,擠在窄窄的石槽里,像頭被捆住的野驢,嗷嗷叫著往下跳。旁邊的老漢說,當年大禹治水到這兒,站了三天三夜,終于想明白:水這東西,不能硬擋,得給它找條出路。
成吉思汗的大軍路過時,他在岸邊喝了碗黃河水,說要讓這水跟著他的鐵騎流到歐洲去。結果呢?他的子孫連長江都沒守住。倒是毛主席,在延安時經(jīng)??袋S河,他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不是要征服它,是要跟著它學——學它的韌勁,學它的包容。
岸邊的石碑上刻著“民族魂”三個大字,紅得像血。老漢說:“這水,見過的朝代多了去了。秦磚漢瓦、唐宗宋祖,都在這兒翻過年頭。可真正讓它佩服的,是那些跟它較勁又懂它的人?!贝笥矶运柰ê拥?;毛主席懂,所以他說“發(fā)揚蹈厲,奮發(fā)圖強”。
有個小孩在岸邊扔石頭,石頭剛碰到水面就被卷走了。他爹說:“別扔了,這水不吃硬的?!笨刹皇锹?,秦始皇修長城擋匈奴,結果亡于內(nèi)亂;康熙爺不搞閉關鎖國,反倒讓江山更穩(wěn)。黃河教給人的,從來不是硬碰硬,是剛?cè)嵯酀?br />
傍晚的水霧里,能看見彩虹,一頭扎在水里,一頭拴在天上。老漢收拾東西準備回家,說:“這水明天還會來,跟咱老百姓過日子一樣,天天有奔頭?!蔽彝堑啦屎纾蝗幻靼祝航降幕?,不在帝王的碑上,在這奔涌的水里,在老百姓的日子里——只要這水不停,江山就永遠活著。
七、戈壁燈
戈壁灘的星星,亮得能照見自己的影子。鉆井隊的老張說,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就沿著這星星的方向走,渴了喝露水,餓了啃干餅,硬是走出了條絲綢之路。
遠處的抽油機,一上一下像個老驢拉磨,在黑夜里閃著紅光。老張說這叫“磕頭機”,給國家磕出石油來。成吉思汗當年打到這兒,大概沒看上這破地方,除了沙子就是石頭??擅飨贿@么想,他說“開發(fā)大西北”,于是一群人帶著帳篷來了,在戈壁灘上種起了“鋼鐵莊稼”。
傳說西王母住在昆侖山,手里的玉簪一劃,就劃出了這條戈壁。其實哪有什么神仙?真正的神仙是那些鉆井工人,他們把井架戳在沙子里,像插在戈壁上的蠟燭,照亮了江山的邊角??滴鯛敭斈昶蕉矢翣枺康牟还馐潜鴱婑R壯,更是懂得“守江山得守邊”——邊地穩(wěn)了,中原才能安。
隊里的伙房飄出香味,是燉羊肉。老張說:“以前張騫在這兒,能喝口熱湯就不錯了?,F(xiàn)在咱有肉吃,有暖氣烤,得感謝那些拓荒的人?!彼傅氖俏迨甏鷣淼牡谝慌凸と?,住地窩子,喝苦咸水,硬是把戈壁灘鑿出了油花。這像極了毛主席說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江山的硬氣,都是這么干出來的。
夜里的風刮過井架,嗚嗚的像唱歌。老張指著天邊的啟明星說:“你看那星星,總在最黑的時候亮。江山也是這樣,越是難的地方,越能長出硬骨頭。”我裹緊大衣,覺得這戈壁灘其實不冷——那么多“磕頭機”在干活,那么多燈火在閃爍,像一群醒著的眼睛,守著江山的夢。
八、稻田畫
袁隆平院士的試驗田,稻子長得比人還高,風一吹,浪頭能沒過腳踝。旁邊的研究員說,這片田里藏著“禾下乘涼夢”,稻穗能長到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田埂上的石碑刻著“雜交水稻發(fā)源地”,陽光一照,字縫里都透著金。成吉思汗大概沒見過這么好的稻子,他的鐵騎踏過的地方,能長草就不錯了??擅飨娺^饑荒,所以他說“農(nóng)業(yè)是基礎”,袁院士聽進去了,一輩子跟稻子較勁,讓江山的飯碗里多了幾碗飯。
傳說神農(nóng)氏嘗百草,在稻田里找到了稻種。其實哪有什么一蹴而就?袁院士的試驗田,當年不知廢了多少秧苗,才長出現(xiàn)在的稻子。這像康熙爺說的“凡事豫則立”,種莊稼得提前盤算,守江山也得想著百姓的肚子——肚子填不飽,啥都是白搭。
農(nóng)民在田里收割,收割機一過,稻穗就成了金豆子。老農(nóng)說:“以前地主家的稻子,哪有這么密?現(xiàn)在托袁院士的福,一畝地能多收幾百斤?!边@話實在,江山這東西,說到底是種出來的——種稻子得澆水施肥,種江山得給百姓實惠。毛主席說“為人民服務”,袁院士說“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其實是一個理。
傍晚的霞光落在稻穗上,每顆米粒都閃著光。研究員說:“袁院士生前總來這兒,蹲在田里看稻子,跟看自己的孩子似的?!蔽颐恋榈榈牡舅?,突然明白:江山的底色,從來不是金鑾殿的琉璃瓦,是這稻田里的金黃。誰把百姓的“飯碗”捧在手里,誰就能在江山的賬本上,寫下最厚實的一筆。
九、海峽潮
廈門鼓浪嶼的海邊,浪頭拍著礁石,跟敲鼓似的。賣魚丸的阿婆說,鄭成功當年就在這兒練兵,戰(zhàn)船停滿了港灣,船頭對著臺灣島,喊一聲能驚起一群海鷗。
對岸的金門島,在霧里若隱隱現(xiàn),像塊沒撈上來的玉。阿婆說,漲潮的時候,海水能漫過海峽中間的暗礁,好像想把兩邊的岸粘在一起。毛主席說“一定要解放臺灣”,不是要動刀動槍,是盼著一家人團圓——就像這潮水,分久了總得合。
傳說媽祖在海峽上護航,保佑漁船平安。其實哪用得著神仙?兩岸的漁民,打漁時碰見了,會互相扔包煙;臺風來了,會互相通報消息??滴鯛斀y(tǒng)一臺灣后,沒少搞兩岸貿(mào)易,他知道“打斷骨頭連著筋”,血脈這東西,不是海峽能隔開的。
沙灘上有個小孩在畫地圖,把臺灣島畫得離大陸緊緊的。他爸爸說:“對,就該這么畫,本來就是一家人。”可不是嘛,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怕外人搶了自家的地;現(xiàn)在兩岸通航,是想讓日子過得更紅火。成吉思汗當年不懂這些,他只知道搶,卻不知道守江山靠的是“和”——家和才能萬事興。
潮水退了,沙灘上留下好多貝殼,阿婆撿了兩個,一個給我,一個自己拿著:“你看這貝殼,殼不一樣,肉都是咸的?!蔽野沿悮べN在耳邊,聽見嗚嗚的聲,像海峽在嘆氣,又像在笑。原來江山的團圓,就像這潮水,不管退得多遠,總會漲回來——因為根,早就連在一起了。
十、文會宴
江南的園林里,擺了幾十張桌子,紅綢子在風里飄,像條沒寫完的對子。這是“江山文學賽”的會場,來的都是愛寫東西的人,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先生,也有背著書包的學生娃。
主持人說,當年王羲之他們在蘭亭搞雅集,寫《蘭亭集序》;今天咱們在這兒,寫的是新時代的江山。這話聽著提氣。角落里有個穿長衫的老先生,正對著一池荷花琢磨詩句,他說要學李白,“筆落驚風雨”;旁邊的小伙子敲著筆記本電腦,說要寫篇關于扶貧的小說,學杜甫“朱門酒肉臭”的勁兒,不過得換個調(diào)子,寫老百姓怎么富起來的。
上菜了,一盤“東坡肉”油光锃亮,相傳是蘇東坡在杭州時發(fā)明的。他當年不光會寫詞,還會修蘇堤,真正把“江山”二字寫進了日子里?,F(xiàn)在桌上的菜,有陜北的小米粥,有廣東的燒臘,就像來的這些人,操著不同的口音,寫著不同的故事,心里想的都是同一個詞:江山。
有個姑娘上臺朗誦,寫的是壺口瀑布,說“黃河的浪里,泡著大禹的腳印,也泡著鉆井工人的汗珠”。臺下掌聲雷動,老先生說這才是好文章——既懂典故,又接地氣。毛主席說“百花齊放”,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牡丹能開,野草也能長,這樣江山才熱鬧。
傍晚的陽光透過花窗,在地上投下碎銀子似的光。大家舉杯的時候,有人提議為江山干杯,有人說為筆干杯,其實都一樣——筆桿子也是江山的骨頭,寫得真,寫得實,江山就多了幾分精氣神。就像康熙爺重視編《古今圖書集成》,毛主席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說到底,江山不光要靠人守,更要靠人寫,寫得越鮮活,江山就越長久。
散場時,有人在墻上題字:“文如江山,江山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