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人間至味汪曾祺(散文)
“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這篇文章題為《高郵的咸鴨蛋》,入選初中語文課本,作者汪曾祺,更是為人所熟知。
提起汪曾祺,人們會有個共識,那就是汪曾祺絕對稱得上是文人中的異數(shù)。他既有傳統(tǒng)士大夫的儒雅風骨,又帶著市井百姓的煙火氣息。這種將高雅與通俗完美融合的獨特氣質,讓他成為中國文壇一道不可復制的風景。
在他筆下,一碗咸菜茨菇湯能品出人生百味,一枚咸鴨蛋可窺見天地大美。這種化平凡為神奇的能力,正是汪曾祺文學魅力的核心所在。
咱們再看一段文字:“老竹床橫陳天井,人們隨意躺臥,燥熱在閑適中悄然消散。仰望星空,月華流轉,晶瑩的光暈變幻莫測?!毕囊钩藳龅膱鼍?,經(jīng)他妙筆點染便躍然紙上。我相信如此細膩傳神的描寫,會讓0、80后的讀者講到這里眼前立馬會呈現(xiàn)出記憶中的童年夏夜:母親輕搖的蒲扇,涼涼的竹席,此起彼伏的蛙鳴,還有那永遠數(shù)不清的滿天繁星。
這就是汪曾祺。他的的文字似乎天生帶有一種魔力,能將最普通的日常場景升華為永恒的記憶圖景。
“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蹦毶鷦拥奈淖?,短短幾句便勾勒出一代人集體的記憶:炎炎酷暑,井水浸過的西瓜,被母親一刀劈開,吃一品,從口里一直沁涼到心底。老人們說,這涼氣是從井底帶上來的,帶著地脈的冷意。想來絕對不假。
如今能夠吃上冰鎮(zhèn)西瓜,已經(jīng)很尋常。可是吃起來又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可能因為冰箱里的涼是呆板的,是僵硬的,是沒有靈魂的。而井水冰過的瓜,那個涼才是透的,才是活的,才是有著能鉆進你血管里靈氣的。
這位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的作家,從不刻意追求宏大敘事。在他眼中,真正的詩意就藏在市井煙火里。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萬千鄉(xiāng)愁,盡在舌尖味蕾之間。
汪曾祺的文學觀啟示我們:生活的真諦不在遠方,而在眼前的一粥一飯之間。就是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才讓每一天都有滋有味,才讓平凡的生活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蓖粼髯鳛槊朗臣遥谋磉@番飲食之道,絕對是處世箴言。這不免又讓我們想起魯迅先生的名言:“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比绱丝磥恚瑑晌淮髱煹奈淖钟挟惽ぶ?,都道出了兼容并蓄的人生智慧。
所以,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說,汪曾祺通過飲食談人生,已經(jīng)告訴了我們:保持多元化的思維,是領略生活豐富多彩的要訣。
汪老的書信里經(jīng)常談到庖廚之事,總是興致勃勃地與友人分享新創(chuàng)菜式。有一次他詳細描述如何將肉末塞入油條炸至焦脆,“嚼之聲動十里人”。童真爛漫盡顯,讀后令人忍俊不禁。
讀他的文字,仿佛能聽見油鍋里的滋滋聲響,聞到食材交融的馥郁香氣。每次讀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記到通過美食現(xiàn)出的這種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就會讓我有一種沖動: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書,跑到廚房親自試試他老人家的新創(chuàng)菜式。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汪曾祺的文字恰似一盅文火慢燉的老湯,需要靜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汪曾祺先生總是用最質樸的語言,道出最深刻的生活哲理。
他的文字,既能讓我們品出文化底蘊,又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真趣。以最尋常的食材,烹制最動人的精神盛宴。這或許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盡管人世多喧囂,畢竟還有靜心處。當我們閑下來,聽春日花開的聲音,品杯中溫潤的香茗,賞人間帶著晨露的繁花,便如同走過汪曾祺先生書中一樣。是的,只有放慢腳步,才能細細品味生活的本真滋味。
這位可愛的老頭教會我們:真正的文人,不必遠庖廚;至味的生活,就在一粥一飯之間。
汪曾祺的文字,又如同一場舌尖上的盛筵,對我們進行著飲食文化的禮,也是帶給我們的最撫凡人心的煙火皈依。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愿生活中的你我,都能如汪曾祺一樣,在煙火人間中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于尋常日子里發(fā)現(xiàn)非凡詩意,做最本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