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芳華】緣結(jié)紅石峽(散文)

精品 【金文·芳華】緣結(jié)紅石峽(散文)


作者:王金啟 舉人,3837.4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10發(fā)表時間:2025-07-16 18:12:33

山因為巖石的堅硬而有了風骨,河因為水的溫柔而有了深情。我常常神游于山水之間,總想在大山深處尋覓更幽深的風景,總想在源源不斷的流水間尋覓更深厚的柔情。無論是連綿的群山還是奔流的河水,只能因為有緣才能相遇。因此我常常凝望著這個“緣”字,感受著它的神秘,敬畏于它的奧秘,試圖破解其中的密碼,渴望著掌握緣分的走向。但是最終我卻總是滿懷期待與憧憬,將這種緣分歸結(jié)到上天注定的機遇。也許所有的答案早已確定,也許所有的緣分都來自修行。緣分,如絲綢的經(jīng)緯一般互相交織,又如爬滿青藤的山坡一般郁郁蔥蔥。有緣,無論何時,都會不期而遇;無緣,雖然心中萬千牽掛,最終也會擦肩而過,對面難逢。我和紅石峽最初的緣分就屬于不期而遇。
   五年前的一天,和單位一位姓白的同事前往榆林辦事。在榆林古城一條街吃飯的時候,我很偶然地說起來紅石峽是我向往的一個地方。這位同事說:“我都去過很多次了,既不神奇,也不神秘?!蔽艺f:“那是在你眼中。而對我來說,不僅神奇,也很神秘?!彼驼f:“如果你想去,咱們現(xiàn)在就走?!蔽艺f:“這真是我向往已久的事情?!庇谑沁@位姓白的同事立即開車,帶著我前往紅石峽了。
   紅石峽位于榆林市北部3公里處。我們第一次前往是沿著彎曲的公路下坡之后,看到了紅石峽的大門。大門位于紅石峽西部北端,這是一座兩層樓的仿古建筑,樣子就像一座古長城遺址上的烽火臺。在二層樓上有一副匾額,上面題寫著三個紅色大字“紅石峽”,是一位大學問家王森然老先生于89歲高齡題寫的。進入大門之后,一眼就可以望見有一座橫跨紅石峽的大橋。站在橋上,可以縱覽紅石峽的全部風景。上面是藍天白云,下面是碧水蕩漾,向北是紅石峽未曾開發(fā)的山巒與河流,向南則是懸崖峭壁的紅石峽峽谷,谷底是榆溪河,河邊野草閑花,楊柳依依。據(jù)資料記載:紅石峽峽谷長約350米,是古代水流沖刷和人工開鑿而形成。紅石峽分為南北兩段,東西兩壁。北峽兩壁中分,上有天然湖泊,下有飛流瀑布,水石相擊,石壩橫截,北水南流,穿東壁石刻而下。南峽兩壁對峙,險峻瑰麗。東西數(shù)百米高、千米長的懸崖峭壁上建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大小40余處石窟廟殿,崖壁上復道飛檐、樓、閣、亭相望。東崖高11.5米、長約307米,西崖高約13米、長約333米。榆溪河穿峽而過,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古稱帝源水,源頭是遠在二百多公里的內(nèi)蒙河套地區(qū)。
   普渡橋跨越榆溪河飛架東西。我走在普渡橋上,內(nèi)心滿是驚喜和感恩,驚嘆天地造化如此神奇的紅石峽,感恩我與紅石峽的緣分。今日的與紅石峽一遇,真是三生有幸的事情。
   我的那位白同事,一邊走一邊為我拍照,一邊也給我介紹他所知道的紅石峽的知識。我站在普渡橋上的時候,已久被紅石峽的神奇風景所融化,更不用說跨過大橋所見到的奇妙之處了。
   走過這座橋,我們就到了紅石峽的東邊,所有的山巖只能仰視,小路彎曲,路邊鮮花盛開,植被茂盛,特別是榆溪河岸邊的楊柳不僅高大,而且碧綠,微風輕拂,恰如美人一般風姿綽約長發(fā)飄飄。沿著山路向前,不斷看到石壁上雕刻著一些古廟神像,爬上石階,瞻仰這些神像,不僅敬仰古人做事的匠心獨運,更加敬仰這神像的莊嚴威儀。站在峭壁之下,仰望石峽,恰如斧劈刀削,直上直下,令人驚掉下巴。山頂偶然有野草古藤垂下,讓人頓生詩意。我深感這紅石峽的獨特的美麗與魅力,深感生命的活力與堅韌。
   榆溪河就像一位多情的少女,輕盈清晰而且碧綠。在淺水的區(qū)域,可以看到河水清澈見底,水底的石頭和水草、沙子都一清二楚映入眼簾。岸邊的沙灘平坦而舒適,走在上面,非常愜意。很多游客駐足這里,有些少男少女在水中游玩嬉戲,更增添了榆溪河的的迷人風韻。我站在沙灘之上,一邊欣賞著這里的風景,一邊聆聽榆溪河水的聲音。輕輕的流水聲,恰如一曲悠揚的草原牧歌,讓我陶醉。
   站在東邊,隔河相望,就可以看見西邊石壁上的許多石刻。這些石刻,雖經(jīng)歲月風雨侵襲,依然保持著最初的風骨和神韻,不僅蒼勁有力,而且富有張力與活力。
   將近到達紅石峽的東南方向的大門時,有指示牌標識著繼續(xù)游覽的方向,也可以從這座大門出去或者進來。我們從紅石峽的最南端的一座小橋上走過,到達紅石峽的西邊最南端。從這里一直游覽,盡頭就是普渡橋的西端,也就是我們最初登上普渡橋的地方。
   紅石峽西岸的石壁更加險峻,石刻更加多樣,不僅有題字,還有石像,還有石洞,石洞內(nèi)還有房間,房間里供奉著石刻神像。紅石峽最負盛名的是其琳瑯滿目的摩崖石刻。峽東西兩崖題刻達160多塊,字大者丈余,小者寸許,篆、隸、楷、行、草齊全,諸家書體薈萃,筆力雄健、挺勁,更有罕見的蒙文題刻,堪屬一絕,是全國少有的石刻書法寶庫,被稱為“塞上碑林”。題刻有贊頌紅石峽獨具一格的,如“中華天柱”“天外奇峰”“潮海蓬萊”“天開圖畫”“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軍事地位險要的,如“大漠金湯”“長天鐵垛”“天邊鎖鑰”“雄鎮(zhèn)三秦”“榆關(guān)雄山”“威震九邊”等;還有歌頌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的,如“中外一統(tǒng)”“蒙漢一家”等。在這160多幅題刻中,有晚清名將左宗棠所題的“榆溪勝地”及對聯(lián)“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有抗日將領(lǐng)馬占山奮筆疾書的“還我河山”,有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杜斌丞先生領(lǐng)導榆林中學丁級畢業(yè)生共刻的“力挽狂瀾”。紅石峽摩崖石刻是我國罕見的一處大型摩崖石刻群,被世人所矚目。當我瞻仰這些摩崖石刻的時候,我的心里充滿了虔誠的敬畏和真誠的感恩。所有的歷史都是前人留下的腳步,所有的奇跡全部都是前人的汗水和熱血凝成。關(guān)于紅石峽的起源,《榆林府志》說:宋朝時,榆林一帶歸西夏國管轄。當時榆林紅山有泉水涌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渡橋東側(cè)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于此?!蹦壳按吮驯粴?,再無蹤跡。另一種說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綏巡撫都御使,準備修長城。當時,榆林紅山北邊,清水河的水聚成了個大海子(大湖),海子中間的水寨中住著一伙搶奪當?shù)匕傩张Q?、糧食、衣物的強盜。為消滅這伙強盜,余子俊便派人在此鑿石為渠,引海子之水從榆林城西南流入無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軍消滅了這股強盜。當時,把鑿開的石峽叫紅石峽,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兩岸鑿修的灌溉水渠叫廣澤渠。
   在紅石峽游覽,最為神奇的就是榆溪河兩岸的摩崖石刻,這些石刻,有些在半山腰上,有些在懸崖峭壁,有些需要鉆崎嶇山洞才能到達,有些需要攀援山巖才能仰視,有些雕刻巧奪天工,有些石像出神入化,有些險境曲徑通幽,有些仙境讓人豁然開朗,有些石梯恰如登天步云,有些洞府讓人難以想象。紅石峽面積并不大,但每一處都讓人深感獨特的魅力,每一處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我喜歡登臨最險要的地方,我也喜歡探尋每一處美景的幽深之處。
   第一次的機緣奇遇帶給我的全部是驚喜和震撼,我對紅石峽的風景和石刻戀戀不舍。
   三年前的夏日,我去古城榆林取自學考試的文憑。取回來后,時間尚早,而和我同行的周智慧取參加了一個工業(yè)博覽會。司機和我對工業(yè)展覽不感興趣,就決定沿著古城中心花園欣賞花園風景。也是偶然,這位司機說從來沒有去過紅石峽。我說這有什么,紅石峽就在不遠處,咱們一起去!于是我們這次是從紅石峽的東門進入,我第二次游覽了紅石峽。我喜歡紅石峽的驚險奇特,我欣賞紅石峽的文化內(nèi)涵;我喜歡榆溪河的碧水蕩漾,我癡迷紅石峽的精美石刻。愛它因為它是一種歲月的見證,愛它是因為它是一種文化和追求的堅守。我喜歡“緣”這個字,我與紅石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深情。
   紅石峽在我心中,早已經(jīng)不是一種風景,而是一位散發(fā)著文墨書香的古典少女,是一串熠熠生輝的珍珠項鏈,是古城榆林的一處精神寶庫,是我常常神游夢想的一處溫柔港灣。
  

共 315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游記絕非簡單的山水記游,而是以山河為經(jīng)、文脈為緯編織的精神圖譜。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從“水脈詩心、地脈奇觀、文脈長河”三個方面勾勒了紅石峽,成功將自然景觀轉(zhuǎn)化為文化圖騰。這座被時光雕琢的天然碑林,既是自然造化的奇跡,更是文明交融的見證。作者通過對紅石峽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穿插了對“緣分”的思考。對緣分的感悟,使得文章超越了單純的景物描寫,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文章中不乏對紅石峽歷史背景、文化內(nèi)涵的深入挖掘,如提到紅石峽的峽谷長度、形成原因、石窟廟殿的分布、摩崖石刻的題刻等。這些細節(jié)不僅增加了文章的知識性,也展現(xiàn)了作者對文化的尊重與熱愛和對地域文化的熟悉與敬仰。同時引領(lǐng)出“所有的歷史都是前人留下的腳步,所有的奇跡全部是前人的汗水和熱血凝成”的深刻感悟。全文語言如丹青妙手:既有“青藤郁郁”的生機盎然,又見“巖層年輪”的滄桑厚重。如“緣分,如絲綢的經(jīng)緯一般互相交織,又如爬滿青藤的山坡一般郁郁蔥蔥”,既形象又富有詩意,讓人感受到“山水有靈,緣起絲路”的感悟。推薦共賞!【金文編輯:紫衣沐月】【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7180017】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晚秋楓葉        2025-07-16 20:49:24
  王社長的游記,洋溢著對文化的尊重與熱愛,情景交融,生動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回復1 樓        文友:王金啟        2025-07-16 22:09:28
  感謝老師鼓勵,向老師學習!
回復1 樓        文友:王金啟        2025-07-16 22:18:50
  感謝老師鼓勵,祝福老師愉快
2 樓        文友:晚秋楓葉        2025-07-16 20:51:13
  感謝紫衣沐月社長傾情編輯,編按精準到位,很有內(nèi)涵。辛苦了!敬茶夏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 樓        文友:王金啟        2025-07-16 22:07:49
  感謝紫衣沐月老師辛苦編輯,特別致敬老師!
4 樓        文友:王金啟        2025-07-16 22:08:45
  紫衣沐月老師的文筆優(yōu)美,才華橫溢,向老師致敬學習!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