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云水禪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云水】山坡甘蔗綠(散文)

精品 【江山·見證】【云水】山坡甘蔗綠(散文)


作者:軒潔 童生,957.84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47發(fā)表時間:2025-07-17 09:06:41
摘要:甘蔗之所以甜,一生與光陰賽跑,狠狠地將光能轉(zhuǎn)化成化學能儲存在體內(nèi),奮力拔節(jié)前行。甘蔗將一生饋贈給人類,就如父母總想最好的東西給予我們一樣。

積雪融化、溪水叮咚、土地松軟……幾卷夾帶寒意的春風,幾場纏纏綿綿的細雨,花兒朵兒悄悄爬上枝頭,嫩芽舉起拳頭宣誓,要盡情演繹芳華,要等待一場花事,好迎接春天的故事。
   春,總在不經(jīng)意間到來,山坡在眼皮子底下漸漸添綠。雖說我早已知曉山坡種的是甘蔗,但看到新苗長出的那一刻還是心生歡喜。
   一段段切碎的甘蔗莖,土壤偎依又孕育一冬,莖節(jié)處長出胖乎乎的芽,不緊不慢鉆出地面,突破薄膜抽枝長葉,在期待中漸漸變綠,霸占一個個山坡。一抹抹新綠,總讓人憧憬著對甘蔗林的幻想,最終遮住覆蓋地表的白色膜衣,連土地的色澤一并吞噬。
   學校位于郊區(qū),用我們王校長的話說是在山里,四面山坡環(huán)繞,遠離人家,山坳里通一條路到校。周邊甘蔗均不知曉冬天哪一日栽種,闖入眼簾便是白茫茫一片。凹凸不平,實在是不太平整規(guī)范。小土堆宛如用塑料袋裝著泥土,均勻擺滿地表,誤以為人家如我弟弟一樣放農(nóng)藥改良土壤。我每次看到都如此想著。一次同事問起時,我還如此回答。直到有一天,好奇心驅(qū)使下,晴朗的冬日午后,約同事帶兩顆探秘心親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周邊丟有不曾栽種的甘蔗嫩莖,明白薄膜下、土壤里埋著的是什么。從那一刻起,我就期待著甘蔗長成片、長成林,讓這個遠離人家的學校更富有生機活力,讓朗朗書聲有傾聽者,見證著學子們的努力與拼搏。
   幻想過無數(shù)次,栽種甘蔗的山坡變得郁郁蔥蔥的景象,我卻忽略植物生長的習性和節(jié)奏。一株株小小幼苗要長成“森林”,需要四季輪回,需要光陰這位公平裁判。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貧如洗,每到過年前幾天,家父都要兩頭摸黑去離家很遠的地方扛回甘蔗,問及就告知遠遠的花山、健康,我一頭霧水,摸摸頭遺憾離開。即使多問幾句,可我還是不懂,估量不了距離,也不會懂得甘蔗生長的模樣。
   家父扛回家的甘蔗很粗、很高、很直,吃起來也很甜。我每次回想起來都會流口水,巴不得回到小時候,守在家父身邊,做他的貼身小棉襖。我們家的人彼此牽掛,吃甘蔗都是統(tǒng)一時間,由長輩一段一段分好給我們選,我和弟弟總喜歡選靠近尖端那段。因為那段稍長,為存余糧,吃一半留一半,東藏藏,西挪挪。甚是有趣,讓長輩們哭笑不得。俗話說,半大小娃半大雞,大胃王的我們總食不果腹,家母外出有玉米稈季,總砍些回來給我們當甘蔗吃。她的背篼里總裝有吃食,或地里現(xiàn)摘,或他人相送,有黃瓜、八月瓜、野葡萄,甚至是菜苔,滿足著兩雙渴望吃飽的眼神。
   當我上下班看見白嫩嫩的芽,如雨后春筍般陸續(xù)鉆出地面,拔節(jié)、長葉,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每次路過都要多看幾眼,仿佛能為我解除疲勞,驅(qū)散一天的陰霾。
   機緣巧合,某天傍晚學校門口遇到一個知情人士告知,學校附近栽種的甘蔗,是一位大老板投資。說如今的糖是越來越貴,在周邊試種成功,就大批量栽種。
   關(guān)于甘蔗,我過去是只小饞貓只知道吃,全然不知長相。村里人家養(yǎng)牛種象草,我看到后思索半晌,問家父是不是甘蔗。結(jié)果被笑話,多年以后家人還拿出來說笑打趣。就像我問他們,草果結(jié)在草果苗什么部位一樣,結(jié)果被反問,我說出答案后,家人笑得前翻后仰。直到家父在門前院里種上幾株草果,開花結(jié)果后,我才知道草果到底結(jié)在哪里。
   遇見甘蔗地,我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家母讓我跟著家父他們一起去看三七地。道路旁沿著山坡往上種植的全是甘蔗,從眼前鋪展、四溢開來,我們的車子似乎被甘蔗林圍困。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蓖疗露?、彎道多,卻殊不知路在腳下,只需毫不猶豫地繼續(xù)往前,穿梭甘蔗林間便是。心想: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誰知已經(jīng)到達種甘蔗的地方。百聞不如一見,終于如愿遇見甘蔗林間。這次我定要認真仔細觀察,再不能把象草錯認為甘蔗,讓人貽笑大方。
   壯美的甘蔗園,遠遠望去好像綠色的海洋,一陣涼風吹過,驚起層層碧浪。那浪頭先是貼著地皮席卷,如同千軍萬馬奔騰呼嘯,卷起萬千甘蔗葉翻飛,如同浪尖激起的晶瑩水花。緊接著,整片“海洋”都跟著舞動起來,彼此推搡、碰撞、起伏,發(fā)出低沉而浩蕩的“沙——沙——”聲。
   陽光在翻騰的綠浪上跳躍,碎金般閃爍不定,時而被拋上高高的浪頭,時而又隱沒在深深的波谷。風勢稍歇時,那浪便漸漸平復,化作溫柔漣漪,一波接一波,唱著歡歌奔向遠方,消失在眼眸深處。只剩下空氣中彌漫著的草木香,風中飄來的甘蔗甜,以及我心中的那份尊崇。
   走進甘蔗園中細瞧,眼中氣勢磅礴的“海洋”,瞬間化作無數(shù)“青玉柱”,它們筆直挺立。每一株甘蔗都像一位沉默的衛(wèi)士,把根深深扎進泥土,裹著一身堅韌、泛著蠟質(zhì)光澤的翠綠外衣。它們排列成行,秩序井然,卻又在頭頂交織出一片濃密的穹頂,將熾熱的陽光篩成躍動的斑圈,零星地灑落莖稈與地面,將彼此生命延續(xù)。甘蔗林下的世界,可圈可點,將照進的光斑利用到極致,為微小生命帶進一束束光芒。低處的微妙世界,不亞于波浪的壯美。
   伸出雙手,觸摸那光滑堅韌的甘蔗稈,指尖傳來輕涼、硬實的觸感。視線沿著稈身向上攀援,可見一道道深褐色的節(jié)環(huán),如同精心篆刻的印章,記載著奮力拔節(jié)的疼痛歷程。環(huán)節(jié)之間,飽滿鼓脹的莖段,蘊藏著無盡甜蜜。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狹長而鋒利的葉片,從節(jié)環(huán)處傾斜伸出,邊緣帶著細密的鋸齒。頂部密集的甘蔗葉,在風中摩擦、碰撞,發(fā)出比遠聽時更清晰、更私密的“沙啦、沙啦”聲,仿佛置身于一片低語著的綠色迷宮深處。
   置身這甘蔗密林中,我仿佛被這純粹的綠意所包裹、所淹沒。團結(jié)的力量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密林中的每株甘蔗,就是一根蓄勢待發(fā)的綠色箭矢,沉默地指向天空,只為待到成熟季節(jié),將那份與大地、陽光共同譜寫已久的甘甜,毫無保留地饋贈人間。團結(jié)的力量,用甘甜來傳遞,傳遞給那些五湖四海需要之人。
   我對走進心坎里的這片甘蔗園念念不忘,期待著再次相遇,再次被淹沒,再次被折服……得知學校周邊的山坡種滿甘蔗,就已迫不及待想看海洋般壯闊壯、震撼的場面。于是,我每天上班、下班都細細打量,從芽冒出土,再到長葉,分蘗、拔節(jié),卷曲的嫩黃新葉平展,到漸漸變成墨綠色,載著生命的厚度繼續(xù)前進。
   走進盛夏七月,雨水多起來,天氣炎熱起來,復蘇的萬物迎來生長期,甘蔗苗也不例外,山坡已被陸續(xù)覆蓋,把學校圍起來綠油油的,抬頭低頭的瞬間涼爽愜意。工作的瑣碎與疲勞,總能被一顆綠色浸泡過的歡喜心給霸占。從家父那得知,我要看到心中那種雄偉壯觀的海洋景象,估計要到下年六七月份,布谷鳥聲被蟬鳴聲淹沒時。
   關(guān)于甘蔗,家父懂得多,關(guān)于過去與現(xiàn)在,他都說得一清二楚。他曾告訴我,在我們邊陲之地馬關(guān)轄區(qū)內(nèi),因盛產(chǎn)甘蔗,蔗糖生產(chǎn)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是零星小作坊土榨(木榨),每年總產(chǎn)量可達兩三百噸,銷往周邊縣區(qū),文山、西疇,遠達蒙自等。因國家政策幾經(jīng)起落,種植面積增增減減、減減增增,到如今年產(chǎn)量保持在一千噸以上,銷往全國各地。從剛開始只有紅糖廠,到后來白糖廠并存,兩種相差甚遠的糖類,都來自甘蔗的那份甜。木榨紅糖,焦紅色,以碗為計重到位,一碗糖稱一“扇”,兩扇稱一“盒”,一盒糖約500克重。當時秤少,加之糖笨重,攜帶不便,聰慧的制糖人如此計重,便于運輸、做交易。
   隨著甘蔗種植的擴寬,生產(chǎn)生活對蔗糖的需求發(fā)展,榨取方式也因經(jīng)濟發(fā)展,1972年由土榨改進為小鐵機榨,發(fā)展到六個有小鐵機榨的紅糖廠。在1983年新建白糖廠,投入大批量生產(chǎn)設(shè)備。白砂糖,細如鹽粒,晶瑩潔白,大約500克一袋,便于儲存、運輸、售賣。此時生產(chǎn)的糖,除銷往州內(nèi)各縣外,還遠銷江西、浙江等省和出口越南等地。1989年白糖廠與云南星火公司共同興建云南莎白勝保鮮食品廠,研究生產(chǎn)脫水保鮮菠蘿,產(chǎn)品遠銷武漢、浙江、四川、石家莊等地。
   融入機械生產(chǎn),效率提升,年產(chǎn)紅糖、白砂糖量上升,效益可觀,帶動機械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辦農(nóng)機廠,小鐵機榨遠銷玉溪、楚雄等。糖廠、甘蔗種植,起起落落、停滯過、興盛過。如今都還有楚雄人問我家普先生還有沒有小鐵機榨賣,想買一臺回家自己榨糖。勞動人民的德智不容小覷,總能用雙手滿足著生產(chǎn)生活。
   家父是我生活的活頁書,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他告訴我說,你們學校旁的甘蔗以及我們之前見到的成片甘蔗榨糖用,甜度倒是高,但吃起來硬。種來吃的品種粗高,生長過程中還要修剪葉片,露出莖節(jié)得以暴曬,莖才呈現(xiàn)紫紅色,甜度夠模樣才好瞧。還要是瘦地種出來,半坡上更好,還要選節(jié)間長、表皮發(fā)亮、比較直的才最甜。我過去扛回家的就是樣本,可惜如今……參照父親說的買甘蔗,保準很甜很好吃。
   甘蔗之所以甜,一生與光陰賽跑,狠狠地將光能轉(zhuǎn)化成化學能儲存在體內(nèi),奮力拔節(jié)前行。甘蔗將一生饋贈給人類,就如父母總想最好的東西給予我們一樣。每年隨普先生回家過年,婆婆都要去地里砍甘蔗來吃,總要把中間段給我和女兒。說是這一段甜,還又不硬。老人就是這樣,嘴上不說愛,而把愛演繹在行動里。據(jù)先生說從他記事起,家里每年都種點自家吃的甘蔗。村里人習俗,年年如此。田邊地角丟點下去,管理莊稼順便管理一下,年底總有嚼的,把甜一年又一年延續(xù)。曾經(jīng),大山深處,遠離集市,日子過得清苦,甘蔗注入生活的甜美。如今物質(zhì)豐盈,但還是習慣性種植,給小輩們的生活融入一絲絲甜美回憶。
   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啃甘蔗被劃破嘴角的往事,弟弟因節(jié)約誤食甘蔗渣肚子疼得滿地打滾的事,每年入冬挖蕉芭芋換甘蔗吃的歲月,家人給我們甘蔗吃的時候……如今站在源頭,才懂得這份甜美需要多少汗水的澆灌。
  

共 3769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一篇描寫甘蔗的精彩散文。作者一方面,表達出對甘蔗生長的期待與贊美,甘蔗從埋入土壤到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這一過程充滿生命力,作者目睹其變化,滿心歡喜與期待,賦予甘蔗蓬勃向上的象征意義。另一方面,蘊含著對童年和家人的深深懷念。小時候家父扛甘蔗回家、分甘蔗吃以及吃玉米稈等回憶,體現(xiàn)出家人間濃濃的牽掛與愛意。此外,還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作者在上下班途中看到甘蔗嫩芽感到愉悅,遇見甘蔗林時充滿好奇與興奮。文章情感真摯,描寫細膩生動,如對甘蔗萌芽、生長狀態(tài)的描寫,用詞精準,畫面感強。還善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將甘蔗比作“沉默的衛(wèi)士”,賦予其人的特質(zhì)。同時,以回憶穿插其中,豐富文本內(nèi)容,增強情感深度。通過甘蔗這一載體,將自然、生活與情感緊密相連,使文章富有感染力。佳作,推薦賞讀?!揪庉嫞旱脑撇省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20250717002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7 09:16:04
  甘蔗在這段文本中不僅是農(nóng)作物,更象征著生命的頑強、成長的歷程以及家庭的溫暖與回憶。它見證了作者童年的歡樂、家人的牽掛,也承載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期待。佳作,再次欣賞學習。感謝老師大力支持云水。
淡淡的云彩
回復1 樓        文友:軒潔        2025-07-24 18:42:23
  謝謝舍長,親自為小文寫精美編者按。每天都忙忙碌碌,卻又不知自己忙些什么,如今才來回復。甘蔗于我們家是緣分,是親情的傳遞,是愛,是暖,看到后彼此牽掛的原由。
2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7 09:31:11
  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甘蔗園的壯美景象以及甘蔗林下的微妙世界,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畫面感,仿佛身臨其境。讓讀者在欣賞甘蔗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深處豐富的情感。感謝軒潔老師帶來的精彩美文,祝老師清涼一夏,開心不斷,佳作連連。
淡淡的云彩
3 樓        文友:阿巧        2025-07-17 18:14:28
  讀了軒潔老師的美文,對甘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不但外形長得筆直高大,而且味道甜美,是做糖的主要原料。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行文流暢,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讀著給人以美的享受。感謝老師的精彩分享!
時光安然,歲月靜好!
4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8 07:22:24
  文章通過甘蔗這一意象,將自然觀察、童年記憶與生命哲思融為一體,語言細膩而不失力量,情感真摯而不矯飾。甘蔗不僅是植物,更是家庭溫情的載體、自然偉力的象征,以及作者對生命堅韌的禮贊。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使文章在個人記憶之外,具有更廣泛的文化共鳴與生命啟示。
淡淡的云彩
5 樓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18 07:23:47
  恭喜軒潔老師江山征文榮獲精品!佳作再次品讀學習,期待更多精彩呈現(xiàn),問好老師。
淡淡的云彩
6 樓        文友:鄉(xiāng)笛        2025-07-18 10:45:32
  讀此文后,感覺好像置身于甘蔗林中,正吃著甜甜的甘蔗。文章描寫樸實,情感真實,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感人至深。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