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最美】初探扶風博物館(散文)
寶雞市扶風縣博物館就在扶風老縣城的東邊,坐北朝南,南面正對戲樓。
小時候時常聽老人講過城隍廟對戲樓,我對這概念十分模糊。認為廟就是人們燒香拜佛、祈福求子的地方,戲樓就是表演的場所。初見城隍廟和戲樓覺得眼前一亮——戲樓坐南朝北,街道從中間穿過,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其寬10.6米,深9.6米。戲樓安裝有木牌面,中間雕刻楷書“鉤天雅奏”,東西兩側(cè)雕刻楷書“清歌”“妙舞”共八字。斗拱部雕成龍首、象鼻狀,檁枋施以彩繪,柱頭上有雕花,臺口兩金柱內(nèi)框柱上飾有蓬蓮、童子木雕。宛如一幅古建筑彩色畫卷,讓人心曠神怡。
6月28號,我第一次踏進扶風博物館。是隨扶風縣作協(xié)、扶風縣讀書協(xié)會及攝影協(xié)會的眾多成員,來記錄扶風博物館即將搬遷這一珍貴時刻和歷史印記。
漫步在關中平原的古老縣城,歷史的厚重感無處不在。行至城東,赫然可見扶風城隍廟。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歷經(jīng)滄桑,朱漆雖已斑駁,飛檐斗拱間的威嚴卻不減當年。主殿莊嚴肅穆,雕梁畫棟間依稀可見昔日的精巧;東西配殿拱衛(wèi)兩側(cè),訴說著歲月流轉(zhuǎn)。青石鋪就的院落里,古柏虬枝盤繞,仿佛在無聲地守護著這片連接人間與神界的凈土,也默默見證著扶風城數(shù)百年的興衰更迭。
這座城隍廟,就是現(xiàn)在的縣博物館。我兒時就聽奶奶講過,那是一個星月撒滿天空的夜晚,天氣涼爽,一個個流星從天上滑過,留下一條長長帶白色的尾巴,奶奶仰頭望天,解釋城隍廟的來龍去脈,并講了城隍廟對戲樓風趣幽默的故事,講了王倫不威權(quán)威、伸張正義的感人故事。我默默地想,奶奶咋知道這么多知識,她老人家是跟誰學的。我更佩服奶奶的記憶力。如果她在年輕個二三十歲,保證是一個歷史學家。
這片土地不僅孕育了扶風的農(nóng)耕文明,也滋養(yǎng)了深厚的民間信仰。扶風城隍廟便是這信仰的重要載體。
香煙繚繞中,當?shù)匕傩镇\地祭拜著這位被尊為“鑒察司民顯佑伯”的城隍爺,祈求一方平安、風調(diào)雨順。廟宇雖不算宏大,但那份源于敬畏的寧靜與莊重卻直抵人心。無論是年節(jié)時的盛大廟會,還是平日的默默祈福,這里都承載著扶風人最樸素的精神寄托和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仰望巍峨的建筑,我感嘆于人類智慧的偉大,它像一首凝固的詩,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輝煌。扶風縣博物館就隱匿在這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建筑群里。
講解員講述著珍藏在博物館的每個文物和歷史背景。我洗耳恭聽,得知我們天度有位“鐵膽御史”王倫,一生清廉勤政,心系蒼生。他面對權(quán)臣劉瑾的專權(quán)跋扈,剛正不阿,直言進諫,深受人民愛戴,被尊奉為城隍爺,列于歷史博物館,他的精神在人們心中代代傳承。
博物館這里最高處的建筑是位于城隍廟內(nèi)北部中央的正殿,亦稱大殿、上殿,它是廟宇古建筑的主體,代表著城隍廟的創(chuàng)建歷史。正殿在嘉靖三十年失火,萬歷四十二年重修。清代、民國均有修葺。民國二十四城關鎮(zhèn)下原峪村木匠羅天章領人施工,在沒有揭掉房頂?shù)那闆r下,用八根杠桿,打房頂頂起,換了大立柱,這一智慧在當時傳為佳話。
香煙裊裊繞殿門,人來人往拜神仙。正殿供奉著城隍神以及陰間鬼卒,它是城隍神朝事而稱尊的場所,是萬姓瞻依,祈求福祿壽,積德行善之地。
博物館在這神圣的地方隱匿,讓我更加感慨。展廳內(nèi)的青銅器鼎是1975年在扶風縣法門鎮(zhèn)莊白村西周墓葬中出土。冬簋與冬戈方鼎(甲)在燈光下泛著幽光,記錄西周文化。冬簋腹底的百余字銘文,是周穆王時期與淮戎的戰(zhàn)事,更鐫刻著“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君子擔當;其雙耳的鳥風紋飾與蓋子上的垂冠風鳥相映成趣,將“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化作流動的線條。而冬戈方鼎(甲)上“受王夫人賜”的記載,則詮釋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感恩情懷,這些青銅器,不僅是工藝的頂峰,更是君子品格的化物。又是禮器、祭祀、宴饗及國家級典禮,并作為傳家寶,也承載著古人對先輩的敬重與對國家民族傳承的重視。
展出的唐三彩是唐代的低溫釉陶器,是唐高宗隨葬品至唐玄宗時期。它以黃、綠、白三色釉為主,兼有褐藍、黑等多釉色,以擺件用于家居飾品,它有歷史的韻味,給家室增添藝術氣息??吹轿乙磺?,是我聯(lián)想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生活和對藝術的追求,也是他們的精神面貌。
初探扶風的博物館,使我對文化古跡有了更深的認知——文物記錄特定歷史時期的人類活動,研究古代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社會關系及人與自然互動的實證;文物凝結(jié)古代藝術智慧,反映不同時期的審美范式;文物是民族認同的精神紐帶,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睹扶風縣博物館,讓我倍感自豪。中華文明,悠悠千載,如江河不息,璀璨奪目。我期待博物館遷至新區(qū),有更多的人來參觀學習,傳承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用民族的根、歷史的魂,滋養(yǎng)華夏兒女的心田。
回來的那晚,天氣炎熱,我怎么也睡不著,參觀的那點點滴滴不斷在我眼前浮現(xiàn),一座座古老的石碑,碑文上的文字,都記載著千百年的歷史,還有那展覽室都沉淀著一代代歷史文化,這都是民族的玫寶,也是民族的象征……
夜?jié)u漸深了,一天的勞累襲擊著我的身子骨,不一會兒進入了夢鄉(xiāng)。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