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高粱米飯(散文)
對于高粱米飯,我并不陌生,幼時我家可沒少吃。那年住在東北,就有兩塊地是專門種高粱的,主食也是以高粱米飯居多。而今離開東北也有十多年了,家里生活條件也好了,即使老嬸也時不時給我和哥郵寄一些來,我也是看都不看直接轉(zhuǎn)手送給鄰居和同事了。所以我也有很久沒吃高粱米飯了。若不是前幾日偶在鄉(xiāng)間小店見著,怕是要將它也全然忘卻了。
那日我和幾個同事去鄉(xiāng)下,行至正午,腹中轆轆,便尋了一家小店打尖。店是極小的那種的農(nóng)家小吃。飯館里面只有四五張桌子,墻上貼著些褪了色的招貼畫。店主是個五十來歲的漢子,紫膛面皮,粗手大腳,顯是常作農(nóng)活的。我問他有何吃食?他道只有高粱米飯與幾樣鄉(xiāng)野菜肴。我聽罷,竟有些恍惚,高粱米飯——這名字何其熟悉,又何其陌生。
高粱米飯上桌,是暗紅色的,顆粒分明,較之白米飯更為粗糲。我舀了一勺入口,那滋味便如一把鑰匙,驀地打開了我記憶的倉庫。
幼時家貧,白米是稀罕物,高粱米倒是???。彼時村里人多種高粱,不為釀酒,只為飽腹。高粱這種作物耐旱,產(chǎn)量亦不低,雖味道不及白米,卻也能填飽肚子。母親每于晨起,便量出半升高粱米,淘洗干凈,倒入大鐵鍋中,加水煮之。待水沸,便用笊籬撈出,置于甑中蒸熟。如此做出的高粱米飯,顆粒分明,不黏不膩。
高粱米飯的味道,老實說,并不甚佳。初入口時,有一股澀味,咀嚼久了,又覺有些發(fā)苦。尤其是那層紅皮,每每塞入牙縫,需用舌尖費力挑出。兒時的我,對此飯頗為厭惡,常于飯桌上皺眉撇嘴。母親見狀,只是默默地將自己碗里的那半個咸蛋放進我的碗里,道:“吃吧,吃飽了才有力氣讀書?!?br />
記得有一年大旱,田里莊稼歉收,連高粱也長得稀疏。家中存糧將盡,家里僅剩下的兩袋米一袋送給了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剩下的那袋米為了省著吃,母親便在高粱米中摻入紅薯干一同蒸煮,頓頓如此。那飯吃起來難以下咽,紅薯干硬如木屑,與高粱米的澀味相得益彰,堪稱“絕配”。我那時也是年少氣盛,每天總吃難免生厭,有一天我實在忍無可忍,將飯碗推到一邊說道:“這飯?zhí)焯斐裕页詨蛄?!”父親聞言,默不作聲,只是將我剩下的飯倒入自己碗中,一粒不剩地吃了。次日清晨,我發(fā)現(xiàn)父親早早出門,中午回來時,手里竟拎著一小袋白米。后來才知,他去我們前面的浴池幫人搓了一上午澡,掙的錢買的白米。
如今想來,何其慚愧。高粱米飯雖粗糲,卻是父母竭盡所能給予的最好之物。他們自己吞咽著生活的苦澀,只為讓我嘗到一絲甘甜。而那時的我,竟渾然不覺,只知一味抱怨。
高中時我離家住校,伙食雖不算好,卻頓頓是白米飯。初時頗覺欣喜,久之卻也習以為常。偶爾回家,母親仍會煮高粱米飯,說是“換換口味”。我知道母親說的“換換口味”只是一種借口,實際上我上學的時候她和父親每天的主糧還是高粱米飯。我那時已能體諒家中艱辛,不再挑剔,但心中總不免覺得此物終究是貧苦的象征,盼著有出息那天,一定讓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能吃上大米白面,過上好日子。有時我回家會在學校食堂打幾個饅頭,打上一盒白米飯一盒肉菜拿回家里。但每次飯菜打回來,母親都會說我,不讓我再給家里拿飯菜了。她說每月給我拿的錢都是有數(shù)的,給家里買回去了我就不夠吃了。但母親說是說,有時我回家還是會省下一些錢給他們買幾個饅頭和白米飯。
后來我考上大學,離家遠行。臨行前夜,母親煮了一鍋白米飯,又特意做了一小碗高粱米飯?!俺詰T了好的,也別忘了這個。”她如是說。我那時不解其意,只覺得母親多此一舉。如今回想,那碗高粱米飯,分明是她怕我在外迷失了本心。
大學畢業(yè)后,我住進了城里,也在一家三甲醫(yī)院做了醫(yī)生。每日精米白面,雞鴨魚肉,漸漸將高粱米飯拋諸腦后。偶爾回東北,老嬸和老叔也不再給我煮高粱米飯吃了。村里人多種經(jīng)濟作物,高粱地少了,年輕人甚至不識此物為何。高粱米飯,似乎正隨著那個貧瘠的年代一起,悄然退場。
直到前日在這鄉(xiāng)間小店重逢,我才驚覺,這被我刻意遺忘的味道,原來一直潛藏在記憶深處,從未真正離去。此刻細細咀嚼,竟品出一絲別樣的甘甜來。
店主見我吃得認真,便過來搭話:“現(xiàn)在很少有人點這個了,你們年輕人更是嫌它粗糙難咽?!?br />
“確是粗糙了些,但嚼久了,倒也別有滋味?!蔽艺f到。
“是啊,”店主笑道,“我們老一輩人,都是吃這個長大的。那會兒覺得苦,現(xiàn)在想想,倒也沒什么不好。至少,它養(yǎng)活了一代人。”
我笑著說:“其實不瞞您說不光老一輩,我這個年齡以前家里窮地里就種這個,也頓頓吃這個?!钡曛鼽c頭道:“世上富人雖然多但窮人也不少呀!”忽然想起母親說過,高粱是最頑強的作物,旱也耐得,澇也受得,便是貧瘠的土地,也能扎根生長。高粱米飯雖不精細,卻最是養(yǎng)人。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哪個不是被這樣的粗糧喂養(yǎng)長大的?而今生活富足了,反倒生出許多嬌氣病來。
離店時,我問店主買了些高粱米,他頗為驚訝,但他還是給我裝了一小袋?;丶液螅乙乐洃浿械姆椒ㄖ罅艘诲?,嫂子嘗了一口便不再動筷了,因為嫂子一直生活在城市,又是獨女,這種粗糧她哪能吃得下呢?而我不以為意,獨自將一碗吃完。
這高粱米飯,苦中帶澀,澀中有甘,它教會我在甘時不忘苦,在富時不忘貧。而今我每日吃著精米白面,卻總要在柜中存一小袋高粱米,不為充饑,只為提醒自己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生活終是由粗礪走向精細的,但人這一生,總該記得最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