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巧梅(情感小說)
張家村是江南水鄉(xiāng)常見的村莊。村中屋舍儼然,綠樹掩映,家家門前有一片水泥場,場邊種些月季花、美人蕉之類,屋后庭院里種枇杷、橘子等果樹。村外河塘眾多,土地平曠。村民的責任田早就收歸村委管理,包給浙江來的私人老板種瓜、種糧。村民中還在侍弄土地的,是老一輩的農(nóng)民,農(nóng)二代大多把家安到了鎮(zhèn)上,做別的營生。
七十二歲的巧梅,生在張家村,長在張家村,嫁在張家村,打小與泥土打交道。
盛夏的一天,暮色四合。巧梅手持水勺,直起腰來。塑料桶里還有一點兒水,她拎起水桶隨意一潑,桶里的水在空中散開,像一把打開的扇子,隨后大珠小珠落在長豆的葉上、藤上、架上,也有水珠滾過豆角,滴落到土地上。
這路邊的三分地里,巧梅種了兩壟長豆,一畦洋瓜,十棵茄子,八棵辣椒。這塊地正是收成的時候。長豆不停地結(jié)豆角,采掉一批,過兩三天又有一批。茄子仿佛跟長豆比賽似的,紫色的長條這些天總也采不完。最喜人的是洋瓜,個大、味甜、聞著噴香,這地頭的二
十個瓜,少說也可以賣五十塊錢。
巧梅嘆了口氣。她還想去荷花塘邊轉(zhuǎn)轉(zhuǎn)。荷花塘邊的那塊地是福生家給她種的。福生得了老年癡呆,進了康復(fù)醫(yī)院,福生嫂被兒子接去鎮(zhèn)上享福了。他家老早就放棄了侍弄大半輩子的土地,一任雜草將土地占領(lǐng)。她跟福生嫂要地,福生嫂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那塊地上,她種了生菜、空心菜、玉米,扦了五十個山芋頭。這幾天,空心菜、生菜都可以收獲了。玉米已經(jīng)老透,應(yīng)該清除掉了。那五壟山芋按說要除一除草,澆一澆水。想來那除草、澆水的活丈夫應(yīng)該去做了。丈夫跟她同歲,身體強健,白天在私人老板那里打工,下班回家?guī)椭膛恋?。她還有塊地,在張家河邊,是自己開墾出來的,地里種了二十棵芋頭,那里澆水很方便,那幾棵芋頭長勢喜人,到八月里,芋頭肯定也能賣出好價錢。
巧梅再嘆了一口氣。她本來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土地,比她的老伴還值得信賴,可以依靠。只要她有力氣,她付出勞力,土地總會給她相應(yīng)的回報。江南水鄉(xiāng)是塊福地,天災(zāi)少,土地肥??恐恋厣系氖粘?,她翻了新房子,幫兒子成了家,助孫子買了車。她手上還有五十萬養(yǎng)老的錢。
她的日子,本來過得很滋潤。吃的,幾乎不花錢。蔬菜,都是自己種的;雞、鴨,自己養(yǎng)了十余只,雞鴨下的蛋,老兩口來不及吃,攢起來滿二三十個,就讓住鎮(zhèn)上的兒子回來取,偶爾買點魚、肉,要吃一個禮拜?,F(xiàn)在的人,肚子里不缺油水,她和老伴也吃不了多少。吃的米和喂雞鴨的飼料是要出錢買的,那也花不了多少錢。她穿衣服不講究。整天在土地上忙碌,什么真絲、香云紗,她巧梅穿著不合適,她穿孫子不穿的校服,那衣服是全棉的,穿著透氣。攢錢很容易,看著卡里的數(shù)字不斷增長,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侍弄土地的勁頭越來越大,她做夢都沒有想到,窮苦大半輩子,還有這樣的好日子在后面等著她。
暮色里顯現(xiàn)出一條狗的身影。那是巧梅家養(yǎng)的阿黃。阿黃來到地頭,趴下來,眼睛看著女主人。一會兒,巧梅的老伴也來了。阿黃站起來,朝主人搖尾巴。巧梅知道,老伴來接她回家吃晚飯了。她把水勺放進塑料桶,說聲:“走吧!”轉(zhuǎn)身踏上回家的路。老伴跟在后面,阿黃又跑到前面去了。
門前水泥場上,絲瓜棚旁邊,擺著一張小桌,兩張小板凳。巧梅摘了草帽,取下袖套,洗了臉,洗了手。老伴擺出晚飯——兩碗粥,三個菜。菜有絲瓜炒蛋、紅燒排骨、炒莧菜。張家村上別的人家都關(guān)起門來開空調(diào)吃晚飯了,只有巧梅家還習慣夏天在門前水泥場上邊乘涼,邊用餐。
巧梅胃里長了東西,明天要去城里住院看病。
巧梅吃了一碗粥,起身進屋整理明天住院要帶的東西。打開衣櫥,她遲疑了。衣櫥滿滿當當?shù)?,里面竟挑不出一件像樣的出門衣裳。妹妹巧珍給她的舊衣裳,太花哨,她穿不出去;孫子的校服,穿著舒服,可是當出門衣服,太寒酸;她又取出藏了六年的兒媳婦給她買的裙子,這條裙子花紋素凈,式樣洋氣,她很喜歡,可是她把裙子穿到身上再看,就看到一段枯槁的木頭裹上了綢緞。四季輪替的風吹日曬,把勞碌和辛苦刻進了她臉上的皺紋里,刻進了她的每一寸黝黑的肌膚里。她最好的衣服,是一件冬天穿的酒紅色羊絨外套,那是媳婦為她挑的,連著幾年,她都是穿這件外套跟著兒子兒媳去酒店吃年夜飯。
她嘆了一口氣,跟自己商量:“去醫(yī)院又不是去吃席,衣服自己穿著舒服就好。再說,醫(yī)院會給住院病人發(fā)病號服?!钡降讓O子的校服塞進了行囊。
手機微信鈴聲響了,兒子邀她視頻聊天,兒子囑咐她不用費心整理,缺什么到城里買,城里大醫(yī)院里有超市,里面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家里那些破破爛爛的雜七雜八,趁早換新的。她忙說:”怎么能不帶呢?牙膏、牙刷、洗潔精,勺子、筷子、飯盆子,買起來都要花錢?!眱鹤硬荒蜔┢饋恚f:“你聽我的。你的病就是節(jié)省省出來的,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誰還要你這么節(jié)約——明天早上六點半,我開車來接你?!彼€要在說什么,兒子已經(jīng)把通話掛斷了。
巧梅有點傷心。兒子當然是孝順的,她的病是兒子有心,才發(fā)現(xiàn)的。村里組織七十以上的老人體檢,兒子想到她偶爾要胃痛、胃脹,叮囑她體檢時加做個胃鏡,沒想到一做胃鏡,醫(yī)生就找家屬了。兒子又帶她去城里大醫(yī)院看門診,醫(yī)生就讓住院做手術(shù)。可是,兒子并不貼心,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兒子總是嫌棄她做飯難吃,家里邋遢,節(jié)儉過頭。兒子總是說:“都什么年代了,你還是天天跟泥土你儂我儂,泥土能讓你一夜暴富?你就不能學學巧珍阿姨,有空跳跳廣場舞,打打小麻將?你還要干什么大事業(yè)呢?”她承認,她光顧著地里的瓜菜,荒了家務(wù),洗衣靠洗衣機,做飯靠老伴,打掃衛(wèi)生靠老伴興致??墒?,她要不是專心侍弄土地,地里哪有那許多出產(chǎn)?她手中怎能攢出錢來?她已經(jīng)囑咐過老伴,路邊田里的長豆、茄子、洋瓜,明天一早采了拿到集市上賣,賣完了再去私人老板那里上班。明天一早上的買賣,應(yīng)該又有百來塊錢的進賬吧?這幾年,兒子承包了一個車間,手下有二三十個工人,每年有二三十萬收入。兒媳婦在兒子手下當助理。孫子大學畢業(yè),在村里當村官。雖然兒子的日子過得順風順水,她還盤算著,等孫子結(jié)婚她要包一個大紅包。她大半輩子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臨到老了,她也不要靠兒子養(yǎng)老,有力氣做,還是要做。
第二天,巧梅起了個大早,怕到醫(yī)院要驗血,早飯都沒吃。巧珍開著電動車早早來了。她戴著遮陽帽,穿著防曬衣,穿一條棉綢的碎花連衣裙,背一個雙肩背包。巧珍看起來,不像是去醫(yī)院當陪護,倒像是要上哪里去旅游。兒子準時開車來了,見了姨母,打趣姨母打扮洋氣,有御姐范。姨母很開心。兒子再看母親身上的校服,哭笑不得:“姆媽,你就沒有比較正式的出門衣裳嗎?我出門好歹被人叫一聲張總,你穿得還不如我車間里的工人?!鼻擅肺貌铧c掉下淚來,這些年,就是靠著精打細算,能省則省,才攢出錢來幫助兒子買房買車,到頭來兒子卻嫌棄她穿得寒酸給他丟臉。
到了醫(yī)院。
巧梅九點多進了病房。巧珍讓巧梅在病床上躺著,她來整理帶來的日常用品。巧梅撫摸著胳膊說:“能不能把空調(diào)關(guān)了,太冷了?!鼻烧渚桶炎约旱姆罆褚陆o巧梅先披上,擋擋寒氣。巧梅讓兒子下次來醫(yī)院看望她的時候給她帶件長袖襯衫來。兒子卻看著母親的口杯,道:“姆媽,你的刷牙杯是啥年代的?無錫縣中藝繡品廠建廠四周年紀念,1986年到1990年,上世紀的古董,你還在用!”
兒子離開了病房。不久,兒子拎著一個鼓鼓的背心袋回來了,里面有兩套長袖睡衣褲,一套洗漱用品,一袋濕紙巾。
兒子要走了,臨走對姨母說:“小姨,我預(yù)交了1500元飯費,是按兩人一天100元算的,你和我媽選有營養(yǎng),味道好的菜去訂,不要心疼錢?!?br />
巧梅把話聽在耳朵里,著實心疼錢。她多少天澆水施肥除草才能收獲瓜菜,然后坐在菜場里跟買主討價還價,掙下一百塊。一百塊錢,夠她和老伴一個月的伙食費了。她張了張嘴,又不好反對。再看兒子給他買的睡衣睡褲,洗漱用品,這一袋子,只怕又花了二百多。這錢怎么可以這么隨意地花出去呢?她又怪自己身體不爭氣,跑到醫(yī)院里來花這個冤枉錢。巧梅鼻子一酸,眼淚就流下來了,又怕手術(shù)還沒做,先流淚,不吉利,忙把眼淚擦了。
巧珍道:“姐,你這病,發(fā)現(xiàn)得早,不妨事的。只是,你這病是累出來的,出了院,一定要好好休養(yǎng)。你那些地只能拋掉一點。兒子已經(jīng)成家,孫子雖說還沒有對象,可家里房子、車子都準備好了。你和姐夫有失地農(nóng)民的補貼,手里又有存款,你肩上一點壓力都沒有。你實在不用像從前一樣,不是在地頭,就是在菜場。錢財身外之物,掙多少算個夠?等出了院,好好養(yǎng)身體,吃點好的,買幾身像樣的衣服打扮打扮自己,對自己好一點?!?br />
吃好點,巧梅覺得自己每天都吃得很好,在家時每天都有葷菜上桌,天天過年,還要怎樣吃得好呢?穿好點,她都七十二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給誰看呢?
手術(shù)很成功。巧梅在醫(yī)院住了兩周就出院了。兒子把她接到鎮(zhèn)上休養(yǎng)。兒媳很熱情,把客房收拾得清清爽爽,早早把空調(diào)打得和醫(yī)院里一樣涼。半夜,巧梅凍得吃不消,兒子家的中央空調(diào)跟她家里的掛壁式空調(diào)不一樣,她不會調(diào),只好翻出住院時兒子為她買的長袖睡衣睡褲穿上,再蓋上空調(diào)被,總算不那么冷了。
第二天五點,巧梅起床了,在家她也是這個點起床。她用電飯鍋煮了四碗白粥,自己就著腐乳吃了一碗,吃得很香甜。她把余下三碗涼在廚房灶臺上。到了七點多,兒子兒媳起來了,她趕緊讓兒子教她關(guān)空調(diào),人不在,房間里還開著空調(diào),巧梅為此愧疚。巧梅煮的粥,兒子兒媳和孫子都不吃。兒子的早飯是一杯牛奶,一個煮雞蛋,一個水蜜桃,一個刀切饅頭。媳婦也吃了一個水煮蛋,喝了一杯綠綠的果蔬汁就不吃別的了,說是要減肥。一會兒門鈴響,巧梅要去開門,孫子嘴里叼著牙刷搶在前頭,外賣到了。孫子點了一份肥腸面。巧梅想,那這粥她可以當午飯和晚飯。八點,兒子兒媳和孫子都去上班了,臨出門,兒子說:“中午我給你點個餛飩,你喜歡什么餡的?”巧梅忙說不用。不一會,三室二廳里空蕩蕩的,只有巧梅一個人了。她關(guān)了客廳的空調(diào),可是找不到一臺電風扇。在張家村白天她和老伴總是開著風扇防暑降溫,晚上睡覺才開空調(diào)。轉(zhuǎn)了一圈,她連把扇子都沒有找到。她又換上校服,去逛超市,蹭空調(diào)。超市里的長豆茄子又讓她動了思鄉(xiāng)情,老伴每天給她打電話,可電話通了,老伴無非說他蠻好,家里都好,讓她不要牽掛。別的也說不出什么。她牽掛她的長豆、茄子,放心不下家里的雞、鴨,又看市場上秋葵賣得不錯,她想回去后她也要試著種幾棵秋葵。
逛完了超市回住處,吃飯還早,巧梅找了一張報紙當扇子扇著,又掏出手機刷了會。眼睛累了,巧梅又上床躺了一會。又想象著如果在家里,她可以戴上草帽,到地頭去轉(zhuǎn)轉(zhuǎn),聞聞泥土的芳香,看看自己種的瓜果蔬菜。那種天高地闊的日子,當時只覺平常,后來在醫(yī)院里躺著的時候她就深深懷念過了,現(xiàn)在,真想馬上回家。
中午,巧梅將一碗冷粥從冰箱里取出來,在微波爐里加熱了,就著腐乳吃了。過了一會兒,門鈴響了,兒子回來了,手里拎著一個背心袋,里面是一碗餛飩。兒子進門就說:“姆媽你怎么不開空調(diào)?寧可把錢交給供電局,也不要把錢交給醫(yī)院啊?!闭f完開了客廳的空調(diào),請巧梅吃餛飩,巧梅哪里還吃得下?只好對兒子說,她留著餛飩當晚飯吃。兒子說晚上只有孫子陪巧梅吃晚飯,他和老婆有應(yīng)酬。晚飯孫子會回來做。巧梅覺得她給兒子孫子添麻煩了,她又想回家了。
下午,巧梅在兒子家的客廳里這兒摸摸,那兒坐坐,又刷了會手機打發(fā)時間,真是度日如年。她想回家。
傍晚,孫子回來了。帶回來三個熟菜。菜有涼拌黃瓜,雞蛋羹,紅燒黃鱔。巧梅又吃了一碗冷粥,就著熟菜;孫子吃了餛飩。三個熟菜沒吃掉多少,巧梅便把菜收好,蓋上保鮮膜,放到冰箱里。
吃過晚飯,孫子去菜鳥驛站取回了幾個快遞包裹,孫子拆開快遞包裹,取出一瓶沐浴露、一管防曬霜,一套短袖雪紡套裝。巧梅看那上衣花色文靜,褲子是黑色的闊腿褲,她穿上在鏡子前照照,自己看著覺得人精神了不少。巧梅問孫子這套衣服多少錢。孫子笑道:“奶奶,你又來了。這套衣服二十塊錢,劃算吧?”巧梅道:“你小看奶奶了,你不告訴我,我就沒法子知道價格了?”巧梅拿出手機,打開淘寶網(wǎng)頁,掃一掃,衣服的價格跳了出來,199元。巧梅嚇了一跳,忙道:“退掉,退掉,太貴了?!睂O子道:“我的沐浴露246元,媽媽的防曬霜640元,都比你的貴,奶奶,掙錢是為了花錢。錢花出去了,你才會感到錢給你帶來的快樂?!鼻擅沸南耄粚?,錢握在手里,才是快樂的,可是,她不知如何反駁孫子。
新的一天,巧梅去開冰箱找冷粥。冰箱里的冷粥和冷菜都沒了。她心疼得打了個哆嗦,那扔掉的都是錢啊。她在兒子家才住了一天,回家的念頭就在腸中轉(zhuǎn)了千百遍。她要回張家村。
兒子拗不過她,只好開車送她回家。兒子一再囑咐,不要再到地頭去,好好休養(yǎng),她不說話。
場上的絲瓜還在開花結(jié)果,阿黃趴在樹蔭下,看到巧梅就站起來迎接。巧梅站在門前水泥場上,想起在醫(yī)院和在兒子家中的種種,恍如隔世。巧梅的日子,又和從前接上了軌。回家當天黃昏,她又戴上草帽,套上袖套,拿起鐮刀、竹籃,踏上了去往地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