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詩韻中華 >> 短篇 >> 詩詞古韻 >> 【詩韻】駢文:詩韻中華賦(古韻)

編輯推薦 【詩韻】駢文:詩韻中華賦(古韻)


作者:北斗永春 布衣,168.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68發(fā)表時間:2025-07-25 19:41:10
摘要:詩韻者,中華之靈也。千載以降,或歌或詠,皆民族心聲。今以賦體,溯其流,薈其華,以彰詩與華夏共生之妙。原創(chuàng)首發(fā)

駢文:詩韻中華賦(古韻)
  
   蓋聞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詩騷雅韻,歷久彌芳。自結繩記事之始,已有詠嘆之聲;及倉頡造字而后,漸成錦繡之章。觀夫三代以降,風雅肇興;秦漢以還,辭賦騰驤。故江山萬里,皆入吟哦;歲月千年,盡付詞章。此所謂詩韻中華者,非獨筆墨之妙,實乃民族之心聲、天地之清響也。
   當夫上古鴻蒙,民風樸野。擊壤而歌,見堯舜之治;斷竹而詠,傳葛天之情。《南風》起于虞舜,阜民之財;《卿云》興于唐堯,光華復旦。夏有《五子之歌》,明得失之鑒;商有《盤庚》誥辭,昭遷徙之由。周室既興,采詩官巡于列國,觀風俗,知得失,陳于王前。三百篇成,經孔子刪訂,“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黍離之悲,惻惻乎動心。此詩之濫觴,中華之文心初萌也。
   秦掃六合,文尚法家,詩道暫歇。然長城之磚,刻戍卒之怨;阿房之瓦,載黔首之嘆。及至漢興,承楚騷之余韻,啟大賦之鴻篇。司馬相如《子虛》《上林》,鋪張揚厲,寫山川之盛;揚雄《甘泉》《羽獵》,閎麗深湛,狀宮苑之雄。樂府采詩,緣事而發(fā),《陌上桑》贊羅敷之貞,《孔雀東南飛》悲蘭芝之烈。五言初興,《古詩十九首》寫游子思婦,語淡情深,“驚心動魄,一字千金”。魏晉風度,詩風丕變。曹氏父子,引領建安風骨:孟德“周公吐哺”,有吞吐宇宙之志;子建“捐軀赴國難”,含磊落英奇之氣。陶潛歸隱田園,“采菊東籬下”,開沖淡之宗;謝靈運探奇山水,“池塘生春草”,啟雕琢之派。
   隋唐盛世,詩道鼎盛,群星璀璨,光耀千古。初唐四杰,破六朝綺靡,子昂《登幽州臺》,“前不見古人”,發(fā)天地之蒼茫。盛唐氣象,李白杜甫,雙峰并峙。太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為詩仙;子美“朱門酒肉臭”,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是為詩圣。王維“詩中有畫”,寫輞川之幽;孟浩然“荷風送香氣”,抒田園之樂。高岑邊塞詩,“大漠孤煙直”,寫盡沙場豪情。中唐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長恨歌》《琵琶行》,敘事婉轉,千古傳誦。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奇詭瑰麗;劉禹錫“沉舟側畔千帆過”,豁達沉雄。晚唐小李杜,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朦朧多思;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詠史興嘆。
   五代以降,詞興于花間,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綺麗香軟;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家國之痛,字字血淚。宋承唐緒,詞達巔峰。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婉約多情,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蘇軾“大江東去”,開創(chuàng)豪放,“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稼軒“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壯志難酬,悲歌慷慨;易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婉約之宗,巾幗不讓須眉。宋詩重理趣,歐蘇王黃,各擅勝場。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一生賦詩萬首,憂國憂民;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正氣浩然,光照汗青。
   元明清三代,詩脈不絕,詞韻猶存。元曲通俗,關漢卿《竇娥冤》,感天動地;馬致遠《天凈沙》,“斷腸人在天涯”,寫盡羈旅愁思。明有高啟“雪滿山中高士臥”,清俊超逸;清有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哀感頑艷。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呼喚變革,振聾發(fā)聵。
   縱觀千古,詩韻流淌于中華大地,浸潤于民族血脈。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蛟伾胶又畨邀悾骸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或抒家國之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或嘆人生之感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表友情之深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中有悲歡離合,有喜怒哀樂,有治亂興衰,有天道人心。
   今我中華,日新月異,詩韻傳承不息。江山文學網,聚天下墨客,匯四海文心。騷人雅士,或吟新時代之風貌,或頌祖國之強盛,或抒個人之情懷。筆落華章,墨灑春秋。此非獨文字之巧,實乃詩韻之脈,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噫吁嚱!中華詩韻,如長江黃河,奔流不息;似日月星辰,光照千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愿此詩韻,長存于天地之間,永銘于民族之心。是為賦。
  
   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星期三
  

共 1614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作者這篇詩文,作者這篇《詩韻中華賦》以駢文形式,洋洋灑灑鋪陳出中華詩歌文化的宏大篇章,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作者以時間為脈絡,從華夏文明之初、上古鴻蒙時的擊壤斷竹之歌寫起,到近代龔自珍呼喚變革之句,將數千年詩韻發(fā)展徐徐道來。文中大量引用經典詩詞,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海內存知己”等,使文章詩意盎然,也讓讀者更直觀感受到不同時期詩歌的獨特魅力 。在描述詩歌發(fā)展歷程時,對各時代代表詩人、詩作及風格特點把握精準。建安風骨的慷慨、盛唐氣象的豪邁、婉約詞派的細膩等,皆生動呈現。如寫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短短數語,詩仙的飄逸豪放躍然紙上;講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詩圣的憂國憂民形象也呼之欲出。文章語言優(yōu)美,駢句工整,音韻和諧,兼具形式美與韻律美,充分展現了駢文的獨特魅力。不足之處在于,由于涵蓋內容太過豐富,部分時期的詩歌發(fā)展描述稍顯簡略,對于一些小眾卻有特色的詩人、詩作未能提及。但總體而言,這篇賦仍不失為一篇佳作,對傳承和弘揚中華詩韻文化有著積極意義,為讀者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詩歌文化盛宴,推薦共賞。【編輯:貴州王先生】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貴州王先生        2025-07-25 19:44:12
  欣賞詩友佳作,感佩才情,問好詩友,祝愉悅筆豐?。?!
2 樓        文友:楓葉飄零        2025-07-25 19:50:28
  欣賞佳作感佩才情!遙祝筆豐!
四季盡蔥蘢,渾身節(jié)氣濃。人生當效竹,不做扁平庸!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