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星月】滬上打工記(散文)
一
那年,我做了一個別人看來“匪夷所思”的決定——申請?zhí)崆巴诵荨J掷m(xù)辦妥,思考該何去何從。畢竟未滿知天命年紀,在家養(yǎng)老未免太早。那就出門打工,管它掙不掙錢,起碼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換個環(huán)境和活法,也是兩全其美之事。
去哪兒呢?
猶豫再三,選擇了滬上。理由是它在我心中充滿神秘色彩和誘惑,何況有親戚在那里,必要時起碼能有個照應(yīng)。
我向親戚打聽得知,趕集網(wǎng)和58同城都能找工作。于是,我在兩個平臺先做了注冊認證,填寫簡歷,考慮到自己除了教書再無所長,就把選擇范圍鎖定在教育培訓和家教方面。
滬上之所以是滬上,信息快捷超乎想象。我這個準“打工大媽”,簡歷剛發(fā)出去,就有人打電話來聯(lián)系,鈴聲讓我興奮,甚至有點慌亂?;盍舜蟀肷?,我第一次大膽和陌生人電話交談,似乎思維也不再遲鈍了。經(jīng)篩選,我答應(yīng)閘北區(qū)的一家輔導機構(gòu)和浦東新區(qū)的一家教育雜志社,等考慮成熟再做答復。閘北的老板很執(zhí)著,幾次交流我就心有所動,便答應(yīng)去她那兒當輔導老師。
二
計劃終于變成了行動。
拉上行李箱出門,心像長了翅膀,追著天空的云朵飛翔。家鄉(xiāng)的山巒在眼前不斷后退,心有一絲眷戀,更多的卻是喜悅,隨機在朋友圈記錄下此刻的心情:《九月九日小別故鄉(xiāng)》
秋雨絲絲縷縷
空氣裹著一絲寒涼
九月九的天空
太陽和云捉著迷藏
我背起希望的行囊
懷揣對南國的向往
去遠方追隨夢的綻放
一道道青山
與我握手作別
山嵐默默囑托
道不盡對游子的眷戀
我本是一只追隨季節(jié)的雁
秋日遷徙南飛
待迎春花奏響金色嗩吶
我會再次回歸北方家園……
到天水坐上火車,穿越八百里秦川、廣袤中原和華東大地,眼前疾馳而過的每一寸風景都令人著迷。也許只有遠行,才能真正體會華夏大地幅員遼闊,祖國美景如畫。
火車駛過南京長江大橋時,看碧天下浩浩長江船來船往,感慨油然而生。這座我最早從小學課文知曉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數(shù)十年風風雨雨中依然剛勁挺立。大橋還是那座大橋,它迎送的卻是新世紀的過往與變遷,目睹的是長江兩岸日新月異與崛起。
經(jīng)過近20個小時車程,火車終于停在了終點站。
九月的滬上,暑氣還沒完全退去,地鐵站中冷風機用力吐著冷風,卻驅(qū)趕不盡人潮帶來的燥熱。這里乘地鐵的幾乎都是剛下火車的外來人員,風塵仆仆的眾生,用不同的相貌、衣著、口音,向這座城市介紹自己的年齡、身份,來此地的目的。購票排隊,安檢排隊,進閘機口排隊,等地鐵排隊——這是一個干什么都得講究規(guī)則的城市,盡管人多得如一鍋滾水,但行動卻井然有序,不像我們小地方,超市買個菜都有人插隊。
我以為火車站的地鐵人流已經(jīng)到了極限,哪知到換乘站人民廣場,人更是多,如大鍋煮滿餃子。行人接踵磨肩,踩著地標步履匆匆,幾臺電梯上上下下忙碌仍剪不斷一波又波人流。我夾在人群中,就像一片樹葉隨波逐流,一時無所適從。滬上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缺什么都不缺人,尤其如我一般的人。
三
電話聯(lián)系后,閘北的老板已經(jīng)在公交站口等我。一到陌生的城市就有人接應(yīng),實屬幸運。
輔導機構(gòu)設(shè)在閘北區(qū)靈石路的一座高層內(nèi),和我之前的想象大不相同。七八個老師,幾十個學生擠在一套復式單元樓里,再怎么安靜也安靜不到哪里去。若是響動大了點,就會惹來鄰里的投訴。住宿在附近另一小區(qū),幾個老師同住單元房里,熱鬧也和諧。大家最多的話題便是議論老板。她們都是初涉社會的年輕女孩,唯我年長,多數(shù)時候少言多聽,對年輕人接納尊重。如此環(huán)境于我來說,有點難以適應(yīng)。盡管老板讓我只參與管理工作,但我還是想要離開。
離國慶小長假不遠了,我向老板提了出想法。她誠心挽留,但我去意已決。
“也好,如果后面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歡迎再來!”
頗感意外的是,老板給我發(fā)了勞動報酬。同事說老板黑心,給我錢少發(fā)了,可我不以為然,這段時間食宿免費,感謝都來不及呢;哪怕一分錢不發(fā),我既不會討要也不會生氣的。親戚告訴我,在上海打工,哪怕只干一天,報酬是要付的;如果工資被克扣,你只要打個投訴電話,立馬就會有人過問此事??磥砦拿鞒鞘兄晕拿鳎厝挥兴奈拿髦?。
我去了閔行侄子那里,開始第二輪尋找工作大戰(zhàn)。
和之前那家雜志社再次取得聯(lián)系,一大早就從吳涇出發(fā)了。趕公交,乘地鐵,換乘幾次才到浦東新區(qū),然后再坐幾站公交,到達目的地時太陽已爬上頭頂。
雜志社也在一個新小區(qū)的高樓上,小區(qū)大得看不到頭,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才找見樓牌號。開門的是個女孩,她和另外一個女孩在大辦公室辦公。老板(我稱他周老師)六十歲左右,高大結(jié)實,走路腿腳有點不夠利落,普通話跟播音員似的,一看就不是當?shù)厝?。他倒了一杯茶水,招呼我坐下。從談話得知,他辦的雜志屬國家正規(guī)刊物,主要面向全國各地教師征收論文,同時還辦學生刊物,他苦心經(jīng)營了二十多年,如今想放下心有不舍,而身體原因使他行動不便,急需一位年長如我有工作經(jīng)驗的人幫忙打理,因沒得到我的及時回復,就又重新找了人。我并沒因此而失望。在長時間的交談中,從他出版的多部書籍,我了解到周老師是個有學識且非常敬業(yè)的人。
談到找工作,我無不抱怨地說,為什么中國社會對女性的年齡那樣苛求?四十五歲是女人各方面都成熟的時候,但許多用人方卻以此作為界點把女人擋在門外,這樣極不公平。周老師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說:“這是社會現(xiàn)象,但這種偏見我們無力改變。”我說,可能是因為女人年歲大了就婆婆媽媽多事,單位不好管理才限定了年齡。我這樣說的時候,默想自己千萬別成那種討人厭的大媽。周老師認同我的看法。他建議我還是在教育機構(gòu)做老本行好一點……
四
一連好幾天為找工作奔忙。對方選擇我,我也選擇對方。覺著條件不適合自己的就忽略不計,對感興趣的就前去碰碰運氣。每天早起顧不得吃早餐,包里備點牛奶面包等裹腹之物就趕緊出發(fā)。早上七八點是地鐵人流高峰期,車廂內(nèi)人貼著人,能感覺到對方呼出的氣息,尷尬得人不由自主屏息靜氣。下車時,包卡在人群縫隙中拔不出來,真是“人滿為患”。
幾天時間,我去了嘉靖、寶山、黃浦、靜安等區(qū),有的地方單趟就要坐二十幾站地鐵,一天跑下來身心俱憊。晚上躺在床上舒展筋骨,不禁嘆息打工人的不易。通知面試的信息很多,但對于我這類人,不過是保險、社區(qū)文化、文員等,學校宿舍管理員的一個崗位,就有好幾百人搶,這哪是我等競爭得了的。有的工作你完全勝任得了,可年齡硬是把你拒之千里;有的可放寬年齡,自己卻不喜歡或者沒有攬瓷器活兒的金剛鉆。
重新又把目標轉(zhuǎn)向教育培訓。教育機構(gòu)非常歡迎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甲方總有電話打來:包吃包住、房子精裝、有全勤獎、發(fā)十三月工資等等,以良好的待遇吸引你來加入。
第五家面試后,我選擇了松江區(qū)浦南小鎮(zhèn)的一家輔導班。這里雖隸屬于滬,卻離外灘陸家嘴四十多公里?,F(xiàn)代化建設(shè)與田園風光給小鎮(zhèn)賦予別樣風情。我租住的居民小區(qū)以低層樓群為主,松散舒適的環(huán)境我很喜歡。小區(qū)門口就是上班的地方,來去十分方便。
大概上班一月后,我又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想讓我到她家做家教。電話中感覺投緣,我想不妨前去看一究竟再做定奪。
趁休息日,我去了一趟閔行雇主家。她家有智能門窗廠、園子,還帶我看了她家的別墅。女主人看起來和我差不了幾歲,大連人,高挑個子,干脆利落中透著精明與世故。男主人是溫州人,英俊儒雅,溫和內(nèi)斂,都稱他李總。主人一心留我吃飯,說專門買了大閘蟹招待客人,見其誠懇,我就應(yīng)了。
餐廳布置如會客室一樣的豪華,歐式桌椅、精致餐具、一桌高品質(zhì)菜肴,盡顯主人奢華生活與品位。女主人告訴我,她家有專職廚師,日常生活多以海鮮為主。
飯后,我跟女主人坐她朋友的車,去參加某塑身產(chǎn)品的展示會,酒店大禮堂座無虛席,到場的幾乎都是女人,個個打扮入時、花枝招展,有的珠光寶氣,有的高冷傲慢、目不斜視。眼前景象,讓我想起電視劇中老上海的名流社會。對于我這長期待在小地方的人,真是眼界大開??此齻凁B(yǎng)尊處優(yōu)的樣子,似乎她們才是真正的女人。我自認為自己穿得并不差,但還是明顯與場合不搭。當然我不會自漸形穢,因為眼前的繁華世界與我著實無關(guān)。
五
回松江后,我想此事該到此為止。可是經(jīng)不住女雇主一說再說,心又熱乎起來。約好時間,我找理由向老板請了三天假,先去來個“實地考察”。
這次是去她家黃浦區(qū)住宅,出地鐵口即到。接我的是她家阿姨,看起來比我老氣,胖乎乎的,衣著樸素,對人溫和。雇主不在家,她什么話都對我說,包括雇主家庭結(jié)構(gòu)及婚史,唯獨不提她每月的報酬。不一會兒,她就用語言給我描畫出她和主人清晰的大致輪廓——她是東北人,雇主生小兒子時來此,算起來已滿10年,孩子從小她來喂養(yǎng)、晚上睡覺也在一起,因為關(guān)系密切,家里人都稱她大姨。女主人和李總半路結(jié)合,婚后又生了一兒一女,把李總管得很緊,工廠要職都安排了她的娘家人;李總的大女兒在某國留學,前妻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女方帶來的兒子在學習做生意等等。復雜的家庭關(guān)系,讓我擔心這家人恐怕不好相處。
要我教的是小兒子,讀四年級,看起來很乖,一說寫作業(yè)就流眼淚。問也不吭聲,和他不太容易交流。
大姨天不亮就起床,默不作聲地擦地板,做早餐,說李總每天早餐都要吃一條海參。她打開廚房冰柜給我看,里面全是高檔營養(yǎng)食材。一家人吃完早餐,主人兩口子去工廠,大姨送小兒子上學。我探頭看一眼主臥室,床上被子堆了一團;衛(wèi)生間更是凌亂,地上扔著幾雙臟襪子,洗衣盆扔著先夜換下來的衣服,潔白的洗浴池上落滿了頭發(fā),黑乎乎的一看令人作嘔。這要是放在咱家,我非發(fā)怒不可。大姨說每天都是這樣,這些是她的份內(nèi)工作。
快放學時,大姨帶我乘地鐵去學校接孩子。冷風刮得人睜不開眼,我倆站在人群中翹首以望。沒人知道我倆的身份,根本就沒人在意我倆是誰,但大姨知道自己的責任。接到孩子,他要吃漢堡包,大姨二話沒說就爬樓梯去買。她那樣任勞任怨,謹小慎微,也許是長期搞家政,使她多勞而隱忍。
傍晚,一家大小都回來了,晚飯吃罷一桌狼藉,殘湯剩飯要大姨忙乎大半天??焖X時,小兒子要吃蘋果,大姨又去樓下買了最好的蘋果來,清洗、削皮、切塊,再給孩子吃。夜里,我和大姨還有小兒子同睡一張大床,孩子要枕在她的臂彎,對她甚是依賴。
和他們接觸,我才明白女雇主的心思。她是要辭掉大姨,讓我既給孩子輔導功課又做家務(wù)。怪不得大姨事事叮囑我,態(tài)度對我不錯,但多少流露出點抵觸情緒。大姨說雇主對她不是太好,逢年過節(jié)把她叫到別墅那邊,所有活兒都是她一人承擔,沒有休息的時候,累得直不起腰來。說孩子也是沒良心,聽她要走竟然沒有一句挽留的話……
我問她出了這家,還去找活嗎?她說不找啦,現(xiàn)在的活兒不好找,她沒有丈夫,女兒在上海開網(wǎng)店,生意還過得去,她就貓在女兒跟前算啦!我意識到,我的到來,給大姨生存造成了危機。何況,讓我像大姨那樣侍候人我是無法做到的。
第二天中午,家里瓶裝水沒有了,小兒子從來不喝桶裝水,大姨要在接他之前去超市把水買回來。大姨走后,我坐在陽臺望著不遠處的中國館和川流不息的車輛,哀傷莫名其妙地爬上心頭。我麻溜收拾好自己的物品,趁大姨沒有回來,趕緊逃之夭夭。
坐在地鐵上,給大姨和女雇主發(fā)了一條消息表示歉意。
從此,我便安心在松江這邊工作,不再折騰。每天上午不上班的時候,畫畫、習字、看書,去田園散步;休息天,背上包去動物園、博物館、城隍廟、陸家嘴……想去哪里去哪里,好不瀟灑,隨性感受魔都的魅力。安然享受人生最悠閑,最自由,最快樂的時光。
——后記
至今,還有人說我當年的選擇太不劃算,失去了優(yōu)厚的待遇,可說話的人哪里知道,有的東西無法用金錢衡量?;赝麥洗蚬そ?jīng)歷,連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哪來的一份勇氣。大上海,我沒能讀懂它的厚重歷史文化和內(nèi)涵,但我體會到了它的包容、文明、繁華與領(lǐng)先,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夾縫中怎樣生活。這次難得的人生體驗,促使我開悟,不再那么幼稚而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