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星月】“雎鳩”鳥為什么不是山斑鳩(散文)
大暑節(jié)氣后的一天早晨,我照例到裕西公園荷塘邊,這幾天黃葦鳽正忙著哺育幼鳥,每天都要來荷塘抓魚,荷塘水淺,小魚、小泥鰍很多,黃葦鳽喜歡躲在大荷葉后面抓魚。拍黃葦鳽抓魚如開盲盒,每一次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曲曲折折的荷塘四面,高大茂盛的垂柳濃遮蔽著水岸,八點鐘剛過,盛夏的陽光早已把周圍渲染得亮堂堂、熱烘烘的。一只山斑鳩忽悠悠飄過來,落到荷塘邊一塊探向水面的巨石山,它查看了一下周圍的動靜,便毫不猶豫地爬下來,隨即展開了翅膀,它要趁著老天還不算太熱的時候,晾曬一下被清早的露水打濕了的羽毛。
我躲在一棵小樹的后面,慢慢靠近它,通過鏡頭,終于近距離看清了這種常見、幾乎已經(jīng)淪為“菜鳥”的山斑鳩——深綠的柳蔭,嫩綠的荷塘,偶爾粉紅的荷花的光暈,襯托著的山斑鳩居然這般美艷。
山斑鳩是鳩鴿科斑鳩屬的鳥種,體長30來公分,跟家鴿大小相近,但其背部覆羽層層疊疊,像排列整齊的扇貝一樣,又像是古建筑屋頂參差的覆瓦,而且每一片棕黑色羽毛的邊緣,都鑲有一圈酒紅色羽緣,更凸顯其一片片羽毛的分界,恰如麒麟甲片一般,鱗次分明,正是這個原因,它便享有了金背斑鳩、麒麟鳩、麒麟斑、雉鳩、花翼等一連串美麗的別稱。比起它的近親來,如灰斑鳩、珠頸斑鳩等,山斑鳩的羽毛的確靚麗了許多,當然,也是相對少見原因,山斑鳩還比較招人待見。它們一般喜歡棲息在山地、山麓或平原的林區(qū),在林地的邊緣一帶活動,不像灰斑鳩、珠頸斑鳩那樣,整日跟人類混雜在一處。
美麗的鳥兒總是會給人帶來美感的愉悅的。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一看到斑鳩,尤其是看到山斑鳩,就情不自禁想到《詩經(jīng)·關(guān)雎》,想到“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而且認定,這里提到的“雎鳩”就是斑鳩,而且是山斑鳩。然而,查閱相關(guān)資料,雖然關(guān)于“雎鳩”鳥的推斷、猜測很多,但認為是斑鳩的卻寥寥,甚至一開始,人們就把斑鳩鳥排除了,因為斑鳩不是水禽。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薄对娊?jīng)》三百零五首,第一首就是這篇《關(guān)雎》。《關(guān)雎》選自國風(fēng)是“周南”,“周南”指周天子所轄疆域之南方,大概方位在漢水中下游地區(qū),后來屬于楚地的那一片區(qū)域,現(xiàn)在的湖北省一帶。后代的研究人員對《詩經(jīng)》國風(fēng)出處的認知意見比較統(tǒng)一,不存在疑義。“關(guān)關(guān)”指的是鳥的叫聲,也有人認為是雌雄鳥的唱和,相向和鳴,也未嘗不可。這也是共同的認知,沒有不同見解。然而,“雎鳩”到底是什么鳥,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還在爭論中。
人們從“在河之洲”推測,“雎鳩”應(yīng)該是一種水禽,因為“洲”是水中的小島,能在小島上活動的肯定是水禽。水禽包括游禽、涉禽等,以攝取水里的動植物為食物來源。然而,斑鳩卻不在其列。根據(jù)后文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可知,這首詩寫夏天的一條小河邊的場景,因為“荇菜”是夏天開花的水生植物。
故事的畫面大概是這樣的。
時間是一個夏日;地點在漢水中下游一條小河邊,河中有一座小島;小島上水鳥在不停鳴叫,此時一位“窈窕淑女”從水里采荇菜,不成想被“君子”看中,于是,這位君子就想盡一切辦法去追求女子……
畫面美好,故事纏綿,從比興手法的角度思考,那“雎鳩”也一定是象征美好生活的愛情鳥。哪種水禽夏天在漢水中下游水邊常見,還能發(fā)出“關(guān)關(guān)”的叫聲,形象如“窈窕淑女”般美好,情懷猶如“君子”般專一呢?于是乎,人們就開始推敲、猜測,最終確定為:鶚或鸕鶿、大葦鶯、河燕鷗、赤麻鴨等。當然,這些猜測只能是猜測,也有根據(jù)《爾雅·釋鳥》的解釋,認為是“王雎”,是頭頂上長有羽冠的一種鳥,“頗具王者風(fēng)范”,可是,這種“王雎”誰見過呢?那就更不好確認了。
對古人或今人的一些推測,我也一直懷疑,尤其是開始“打鳥”(拍鳥)以后,更是執(zhí)拗地認為:既然叫“雎鳩”,那鳥肯定跟鳩鳥相關(guān),興許就是一種斑鳩鳥,沒準就是這種長得漂亮的山斑鳩。
看看他們列舉的這些鳥吧。
大鶚是猛禽,喜歡抓魚,但很少結(jié)伴而行,所謂“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是也,愛情故事它根本談不上。
鸕鶿,俗稱魚鷹子,南方謂之墨鴨,黑不溜秋的,長得極丑陋,雖然成群結(jié)隊,但與大眾審美不沾邊。
大葦鶯,雖然名字里有個“大”字,但那個頭也的確太小了,跟小麻雀似的,根本不會有人在意,求偶季倒是整日“洽洽”叫喚,卻也往往討人厭煩。
河燕鷗有點意思,求偶的時候,雌燕鷗會停駐在河中的石頭或沙洲上,等待雄燕鷗抓了小魚來投喂,然而,它們的叫聲非常沙啞,像公鴨嗓,不會“關(guān)關(guān)”呀。
赤麻鴨是真正的鴨子,公鴨嗓貨真價實,即使個頭、色彩、忠于愛情這些方面都符合,但它們是候鳥,夏天不會在漢水中下游一帶活動,它們的繁殖地在比較涼爽的北方,而且在冰雪開始融化的3、5月份就到繁殖地了。
以上種種,最站不住腳的就是它們都不是“鳩”!
斑鳩不是水禽,但在水中小島上的就一定是水禽嗎?在水邊活動的猛禽、陸禽、鳴禽、攀禽我們見得多了,斑鳩鳥就常常來水邊喝水。何況,大鶚、大葦鶯一個是猛禽,一個是鳴禽,也不是水禽。山斑鳩“咕咕”的叫聲非常接近“關(guān)關(guān)”,形象也很可愛,尤其是別稱里還有一個“雉鳩”,多接近“雎鳩”呀!還有,山斑鳩求偶期間,相互唱和,“咕咕”“咕咕”叫聲不絕,并且,一旦配對成功,便會不離不棄,據(jù)說,倘若其中有一方受傷,另一只就會多次往返,不忍離去。
還有一種涉禽叫水雉,長得好看,人送外號“水鳳凰”“凌波仙子”,尤其喜歡在荇菜生長茂盛的水域活動,在荇菜花上求偶、搭窩、孵化、哺育后代。那個“雉鳩”是不是也有些相近呢?
一個“打鳥”人拍到山斑鳩而引發(fā)的求證,觀點、見識絕對存在疏漏,敬請方家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