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人生家園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見證】【家園】生而平凡(小說)

編輯推薦 【江山·見證】【家園】生而平凡(小說)


作者:吉珍 布衣,223.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18發(fā)表時間:2025-07-31 14:56:46
摘要:眼前的西安城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發(fā)源地,千里之外他的家鄉(xiāng)萬德,有著三百多年的土司歷史,是彝族文化的延續(xù)地,他不知二者之間有沒有過交集。蕓蕓眾生,就這樣從東西南北中各個角落綿綿延延地走成了豐富的歷史長河。能夠見證、伴隨千年人世滄桑變化的,唯有亙古不變的自然,諸如華山和大裂谷。在這樣的歷史長河里,在強大的自然之力面前,人如此渺小,人生又如此短暫,但能生而為人,用短暫的一生見識著過往,親歷著一切,就像砌筑城墻的小石子砂粒,渺小而偉大。千萬人,吾往矣,歷史不就是這樣一點點堆積書寫而成。就算平凡如斯,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生而平凡(小說)
  
   第一章
   四川最南端的尖尖角隔著金沙江的云南地界上,有個叫己依的鄉(xiāng)鎮(zhèn),再往南與萬德鄉(xiāng)毗鄰。己依有自然奇觀大裂谷,形成于地殼變動時期,兩側(cè)懸崖筆直,崖上有村莊。萬德有那氏土司府,有幾百年的彝族土司歷史文化,一直綿延到五十年代。兩地聚居著相同的民族,講著同樣口音的方言。
   從萬德到己依,直線距離只有20公里。兩地間曾有古老的茶馬道,靠大裂谷狹窄處的巨石壘搭??蓜e小瞧了這深山老林的地方,這條茶馬古道起源于元代,曾是川滇茶馬交易的重要通道。萬德的土司也曾修過一條近五十公里的車馬道直通往金沙江邊己依熱水塘獨享溫泉。這些早已成了歷史中的故事和記載,無跡可循。如今人們的來往,得先起個大早坐上每天一趟的班車,盤山繞水往南一百多公里到縣城,再趕上去己依的中巴,從另一條往北的四級公路爬行幾個小時,天擦黑才能到。
   崇山峻嶺也擋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曾經(jīng)熱鬧的歷史更留不住長出翅膀的年青人。這些年從這兩地走出去的孩子可真不少,走出去便很少再回來了,尤其是靠讀書走出去的。那一年,偏偏有個萬德青年楊一禾,從省城師大畢業(yè)后,分到了己依中學(xué)任教。
   小楊老師不胖不廋,中等個,面色比本地人稍白一點??赡芏嗄曜x書的緣故,略顯文弱,戴個眼鏡,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文縐縐的樣子。剛離開熟悉的學(xué)校、同學(xué)和老師,獨自來到這個與家鄉(xiāng)無異卻又完全陌生的地方,他內(nèi)心敏感脆弱,還是那個戀家的孩子。
   己依一條灰撲撲的土街五分鐘可以走個來回,單位不多,年青人更少,學(xué)校的老師就那么幾個,半數(shù)以上還都是本地人。楊老師除了上數(shù)學(xué)課,還兼著物理。平時忙著備課上課,和學(xué)生們呆在一起,覺得日子也過得簡單快樂。周末無事,常去周邊爬爬山,在己依這邊最高的山頭遙望,甚至可以看到萬德那邊走勢熟悉的山巒。走過懸崖上的村莊田地,下到大裂谷邊上,沿著村民簡單修繕的石徑一直往深處走。遠遠看著更深的谷底,百度搜索過多次的茶馬古道大致的方向,巨石坍塌斷裂,雜草樹木郁郁叢生纏繞,看不出曾經(jīng)有路的蹤跡。不然,二十公里的徒步,算得了什么!正午出發(fā),也許還趕得上媽媽做的晚飯。
   楊老師最怕的就是三五天的小長假,回家往返路上就得兩三天,留在學(xué)校又耐不住孤獨和寂寞。而且一到放假,學(xué)校就不開火了,他只好去路邊的小館子對付吃食。
   己依畢竟是鄉(xiāng)鎮(zhèn),趕集的日子還是熱鬧的,又灰又窄的街道上有著幾家館子。平日里也沒人,蒼蠅嗡嗡地飛。唯有這一家,店旁架著個水龍頭,下面支個大盆,時常有個姑娘忙出忙進,在嘩嘩的水龍頭下洗涮著各種物件菜品。大盆里的水滿了,她就手舀出來沖洗店前的空地和路面。店面有些年頭了,但收拾得干凈整潔,矮矮的四方餐桌擦得沒有一絲油膩。小楊老師好歹是省城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生活是有些講究的。他沒有多余的選擇,就常來這家館子吃飯。炒飯、面條、米線,實在饞了就點上一葷一素一個湯,味道真不錯,價格也公道。店是姑娘的父母開的,老兩口一看就是會做吃食的人,穿著利索干凈,做事麻利。一來二去,姑娘也留意上了這個清廋文靜的小伙子,知道他在中學(xué)教書,只不知他從哪里來。
   國慶節(jié)收假前兩天,傍晚時分,風(fēng)塵撲撲的楊一禾從臭臭的中巴車上挪了下來,疲憊地又走進了這家館子。他放下包,就著外面的水龍頭簡單清洗了下,姑娘無聲地給他拿來香皂和干凈的毛巾。小伙點了炒飯,姑娘麻利地炒好端上來。小楊老師大口吃,他趕了一天車,實在是餓壞啦。
   姑娘在一旁,忍不住好奇,輕聲開口問:“收假還有兩天呢,咋不在家多呆會?”小伙輕言答:“家太遠了,怕臨時趕不上班車,錯過收假上課,就提前回來了,車倒是不擠?!惫媚镉謫枺骸奥牽谝艉臀覀儾畈欢嗝?,家在哪?”小伙邊吃邊答:“萬德?!惫媚锿O率种械幕钣?,“萬德?看著近走起來著實遠吶,你咋拐彎拐到我們這兒來了?”嘆口氣,返回廚房,不一會給小伙端來一海碗熱騰騰的青菜湯和一個糊辣椒蘸水,又加料炒了些飯,加到小伙的盤子里。小伙低聲道謝,埋頭吃,這來自陌生人的些許溫暖似曾相識,讓他心生親近。
   后來他們漸漸熟悉了,他教他的書,她開她的館子。一到學(xué)校不開火,他就到館子來吃飯,該是多少,她就收多少,只不過總會給他多加些肉菜,總說是自家的東西不值幾個錢。他過意不去,碰上店里有稍重的活計,也會搭把手幫著干點。一開始她稱他楊老師,后來得知他比她小,就按當(dāng)?shù)胤Q呼弟弟的方式,喚他“阿禾”。他有些羞澀卻滿心歡喜,家鄉(xiāng)的親人們也都是這么叫他的。他聽見老兩口叫她“阿芬”,便稱她“芬姐”,她也脆生生地答應(yīng)著。
   日子就這樣像金沙江水一樣一刻不停向東流淌,轉(zhuǎn)眼兩年過去。小楊老師褪去剛出校門的青澀,漸漸成了學(xué)生們愛戴的老師,在師資本就缺乏的鄉(xiāng)村中學(xué)成了青年骨干。他仍然愛去小館子,吃上芬姐做的飯,和芬姐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常常是他講著他的學(xué)生們,芬姐邊做事邊笑瞇瞇地聽著,偶爾會幫他識別出誰是哪村哪家的娃,家里是什么個情況。他漸漸貪戀上了這種家人般的溫暖。
  
   第二章
   萬德和已依都是少數(shù)民族混居的地方,姑娘們一般都長得健康勻稱,皮膚細膩,五官立體有型,頭發(fā)黝黑濃密。芬姐也一樣,樸素的樣子很是耐看,笑起來的時候更是俊俏。楊老師甚至把日子過出了充實和愉快的感覺,對這個本就四處鄉(xiāng)音的地方有了些許歸屬感。他甚至開始生出幻想,他和芬姐之間是不是有了愛情,和芬姐就這樣在本地扎根生活下去,平淡也不失為一件幸福的事。
   青年楊一禾還從未談過戀愛。大學(xué)時也曾有過心生好感的女同學(xué),但從不敢有半點多余的想法。大山深處的農(nóng)家娃,懂事早,知道家里供他一個大學(xué)生十分不易。而且家里再難,倔強的父親也不肯讓他申請助學(xué)貸款,更不準他接受貧困生補助,只一個勁叮囑:獨自在外,做人要挺直脊梁,守好本份,踏實讀書。四年的大學(xué),他除了埋頭苦讀就是勤工儉學(xué),最讓他感到體面的就是各科成績和年年的獎學(xué)金。臨近畢業(yè),幾個老師都勸他繼續(xù)讀下去,一個老教授甚至拍著他的肩說:“小伙子,是個做學(xué)問的好料啊?!?br />   如今的楊老師可再顧不上這些曾經(jīng)的遺憾了,念頭一旦生出,就象地里的韮菜一樣一茬一茬往外冒,愣誰也擋不住它旺盛的長勢。這讓他頭一次覺得一個寒假的時間如此漫長,好歹過完年,離開學(xué)還有一個星期,他破天荒地拎上家里新腌好的一塊上好臘肉,急急趕回己依。
   也是傍晚時分,小楊老師從那個破舊的中巴上跳下來,背著行囊拎著臘肉大步趕往那溫暖的小館子。天已擦黑,春寒料峭,小山風(fēng)直往脖子里鉆。眼見著館子里透出的燈似乎沒有往日明亮,門前的路上還有過年炸過的鞭炮碎渣。他撲通的心跳緩了半拍,但還是滿懷期待地走了進去。芬姐沒有一如既往地迎過來,只有老兩口聽見動靜從廚房探出頭來。
   他們知道這常來的小楊老師,忙招呼他坐下,不一會給他端來滿滿一大盤炒飯和一大碗熱騰騰的青菜湯,還不忘他配上個糊辣子蘸水。他有些局促不安,獨自一人埋頭吃了飯,喝了湯,站起來結(jié)了帳,拿起行囊和臘肉訕訕走到門口。實在忍不住了,回頭問:”芬姐呢?”老兩口瞬間停下手中的活計看向他,老頭子哼了一聲,轉(zhuǎn)身進了廚房,老大娘猶豫著還是走了過來,嘆著氣說:“你還記著這死丫頭呢!”大娘的聲音有些哽咽,楊老師的一顆心提到了噪子眼,不知這短短一個月不到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從大娘邊埋怨邊傷心的講述里,才知道,原來芬姐一直談著個男朋友,西安人,是個邊防武警,也不知她是怎么認識的。年前退了伍,就來己依找芬姐。也不知他倆是怎么談的,芬姐鐵了心要跟著去西安。老兩口外加親戚朋友輪番勸說無果,老頭子發(fā)了大火,年都未過完就把他們攆了出去。老大娘抹著眼淚說:“這死丫頭可真不聽話,老頭子也夠心狠的,這大冬天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來得及帶,就跟著人家走了,去西安了。也不知這西安倒底是哪里?!?br />   楊老師一瞬間楞神了!他不記得是否把那塊臘肉給了老兩口,更不記得是如何回的學(xué)校宿舍。他不知自己是傷心、失望、或是憤怒,還是別的什么。他只覺得這兩三年里一直有一盆給他取暖的火滅掉了。在這偏僻的高寒山區(qū),身心的冷讓他捂在被子里還哆嗦個不停。
   開學(xué)前這一整個星期,小楊老師沒有走出過學(xué)校。他沒覺得餓,但潛意識還是驅(qū)使他到校門口的小賣部買了幾包上學(xué)期剩下的方便面。安靜的校園里,太陽每天照常升起又落下,風(fēng)依然把樹葉吹得沙沙響。有月亮的晚上,他會出來走走,走累了就坐在球場邊的臺階上。鄉(xiāng)村的星空真美?。§o謐、深遠、遼闊。滿天亮晶晶的星星閃閃爍爍,好像在遠遠地對他說著什么。
   他想起了家、想起了童年,想起了那些年的苦讀,想起了考上大學(xué)時的驕傲與欣喜,想起了在省城的大學(xué)時光,想起了那些睿智從容的教授們,還有曾經(jīng)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以及曾經(jīng)的年少輕狂、撞了南墻亦不知回頭的熱血和勇氣。他不知短短這幾年自己倒底是怎么了。走出如魚得水的校園回歸社會,倒讓他時時手足無措了。他不知自己該立足于什么位置和地方,更不知該以什么樣的方式過上自己的人生。他覺得自己都快成了后山的那棵老柿子樹,就那么孤獨地在田野上矗著,日升日落一天,春夏秋冬一年。除了深秋掛一樹火紅的柿子會偶爾引人駐足外,平時無人注意它的生機和存在。
   他自以為芬姐的善意和彼時讓他感受到的溫暖就是愛情,可回頭一想,他對芬姐卻一無所知。當(dāng)他笨拙地想以當(dāng)?shù)厝说姆绞较蚍医惚磉_自以為是的心意之時,芬姐早已不告而別,和男朋友遠走他鄉(xiāng),他為此感到十分羞愧。一開始他感到非常難過,不知該生誰的氣。芬姐尚且知道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破除萬難義無反顧地奔向遠方的未知,而自己卻自憐自艾地貪戀眼前的一點小溫暖,更可氣的是居然還想著過上和本地農(nóng)人一樣的安穩(wěn)日子。和芬姐相比,他除了那點虛無的自尊和混沌迷茫,脆弱得就象個軟殼核桃一樣,輕輕一敲就碎成幾瓣。
   人常常會有些這樣那樣的經(jīng)歷,在某個時期的某處,也許會遇上一些人事,彼時彼地,彼此相伴同行,相互給予溫暖和慰藉,象是同時走入了一個秘境,欣賞對方的角色和表現(xiàn),共同攜手打怪升級,一旦離開秘境回到現(xiàn)實,曾經(jīng)以為的好感也就隨著時日消失了。
   讀書人常常給人奇怪的感覺,外表看著呆呆傻傻,殊不知他內(nèi)心在天人交戰(zhàn)?!爸R就是力量”,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之力量,往往在于精神境界上的韌性和信念上的開拓。多年累積的學(xué)識文化加上自身的思考求真,最終匯聚成困頓中撥云見日的沉穩(wěn)和勇敢。有時人內(nèi)心的成長似乎就在一瞬間,人還是那個人,但整個人已不再是昨天的那個自己了。
  
   第三章
   終于在開學(xué)前一天的晚上,青年楊一禾收回長久仰望星空發(fā)了酸的脖勁,從操場邊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顛顛地回到宿命,開始了大掃除。第二天一早,清瘦、整潔、笑容和煦的小楊老師早早站在校門口迎接紛紛歸來的學(xué)生們。一整個寒假的快樂還留在孩子們曬黑了的臉龐上,個個笑容燦爛,見到老師,靦腆又開心地打著招呼。
   小楊老師默默地清點著歸來的學(xué)生,每次收假,按時返校的孩子總會少了那么幾個,一問,都說家里不讓繼續(xù)念書,外出打工去了。今年將是他帶的第一屆畢業(yè)班,在他眼里,朝夕相處了兩年多的學(xué)生,個個都那么聰慧能干。他們周末假期回家要參與農(nóng)活,在校的時間,只要引導(dǎo)得當(dāng),大都很用功,學(xué)習(xí)上稍加點拔就能舉一反三,考一個好成績也不是什么難事。
   綴學(xué)的孩子外出打工個一兩年,攢下點錢,一人一輛摩托轟著回來,再轟著滿處轉(zhuǎn)悠。碰上曾經(jīng)的老師,實在繞不開,就慢下來心虛地打招呼。看著他們一臉的蒙昧,一身的野氣,被打工搓磨得稍顯變形的小身軀,楊老師總是一陣心疼。
   他開始了家訪。學(xué)生們的家可真是遠吶,一村和一村的相隔常常就是幾座山的距離,要坐拖拉機、再換順路的馬車,下來還得徒步。他還記得芬姐曾講過的一些學(xué)生的家庭情況,如今外面的世界發(fā)展變化很快,大山深處的人們卻依然傳承著古老的生活和勞作方式,依然貧窮。高寒山區(qū)種出來的老品種蔬菜瓜果口味品質(zhì)一流,但產(chǎn)量低,又礙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往往養(yǎng)在深山無人識。小楊老師是個有心人,邊家訪邊留心著這些事,業(yè)余便開始上網(wǎng)學(xué)習(xí)查找途徑。在不知不覺中,小楊老師成熟了,大大方方跑鄉(xiāng)政府、村委會反映,主動聯(lián)系外地的同學(xué)求助。他只想幫助農(nóng)戶多賣上點錢,留住他的學(xué)生回到校園。
   山里人家淳厚好客,更何況來的是孩子的老師,怎么說都要宰上一只雞,煮上一塊臘肉相待。他萬般推辭不過,也熟悉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只有入了席才能說得上話。農(nóng)家主人邊夾讓著菜勸著吃喝,邊聽著楊老師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家長們常會問:“楊老師,你去省城上了大學(xué),不還是回到我們鄉(xiāng)下來?”“楊老師,你當(dāng)老師工資一個月有多少?”“楊老師,你都來了好幾年了,成上家了嗎?”“山那邊老普家娃,出去打了幾年工,回來蓋了房,年前把媳婦都娶回來了?!薄皸罾蠋?,就算供娃讀書,供他上了大學(xué),現(xiàn)在不分工作了,不還得打工去?”......

共 11055 字 3 頁 首頁123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小說如一條緩緩流淌的山溪,在川滇交界的崇山峻嶺間,勾勒出平凡生命的軌跡。萬德青年楊一禾從省城師大畢業(yè)后,走進己依中學(xué)的土坯教室,他的故事里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藏著最動人的人間煙火。?初到異鄉(xiāng)的文弱書生,在芬姐餐館的炒飯香里尋得慰藉,又在突如其來的離別中體會成長的陣痛。作者以細膩筆觸,將鄉(xiāng)村教師的日常鋪展成時代的剪影:家訪路上的拖拉機轍、輟學(xué)學(xué)生的摩托轟鳴、大裂谷旁悄然生長的新公路,都在訴說著大山里的變遷。?楊一禾與芬姐的兩次相遇,恰似人生的兩個坐標(biāo)。從己依街頭沉默的青菜湯,到西安古城含淚的炒飯,歲月洗去青澀,卻沉淀出超越世俗的情誼。那些被命運推著向前的瞬間 —— 學(xué)生綴學(xué)時的無力、調(diào)令突至?xí)r的惶惑、重逢故人時的釋然,拼湊出平凡生命最真實的褶皺。?強烈推薦加精!【編輯:田沖】 土司府的殘垣與大裂谷的懸崖見證著歷史,而楊一禾們正在書寫新的故事。當(dāng)鄉(xiāng)村教師的粉筆灰落在教案上,當(dāng)農(nóng)家姑娘的裙擺掠過西安的街市,這些看似細碎的片段,實則是千萬平凡人共同托舉的時代。小說告訴我們:所謂偉大,不過是無數(shù)平凡在時光里的堅守與生長,就像大裂谷的巖石,沉默卻自有力量。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田沖        2025-07-31 14:57:51
  這篇小說以楊一禾的人生軌跡為線,串起平凡者的微光。從初到己依的青澀,到扎根鄉(xiāng)村的堅韌,再到進城后的從容,他的成長里藏著無數(shù)普通人的影子。芬姐的離去與重逢,學(xué)生的去留,鄉(xiāng)村的變遷,都在訴說:平凡從非平庸。那些炒飯香里的暖意、講臺前的堅守、跨越山水的牽掛,恰是生活最厚重的底色。正如大裂谷的巖石,沉默中自有力量,平凡生命的堅守,本身就是偉大。
出版長篇小說《迷局》(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xué)獎)散文集《春暖花開》詩集《守望家園》。西安市新城區(qū)作協(xié)主席
2 樓        文友:吉珍        2025-07-31 19:21:30
  多謝田沖老師編按推薦,老師的編按比這小說表達的都好,讓我重新審視了小文,非常感謝!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