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地下的光(散文)
蟬這東西,真挺有意思的。大伙兒都覺得它吵,一到夏天就“知了知了”叫個不停,可誰也不知道,它在地下已經(jīng)待了整整七年。七年都待在黑乎乎的地方,就為了到地面上享受一個夏天的光亮。這光亮還特別短,也就一個多月,之后它就死了。但它好像一點兒都不覺得苦,還是使勁兒地叫,聲嘶力竭地叫著。
那年我住在東北老屋,見過一個挖蟬蛹的孩子。他大概十二三歲,臉黃黃瘦瘦的,嘴唇有點發(fā)青發(fā)白,每天傍晚都拿著一把鐵鍬,在村口的老槐樹下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吹降厣嫌行《纯?,他就蹲下身,用手指頭輕輕一摳,洞口就變大了。接著把草莖插進去,蟬蛹以為找到出路了,就會抱住草莖。他就把蟬蛹釣上來,裝進布袋里。一晚上能捉二三十個,第二天賣給城里人,一個能賣五分錢。
“蟬蛹好吃嗎?”有一回我問他。
“不知道,我沒吃過?!彼卮鸬煤芨纱啵百u了錢,給我媽買藥?!?br />
后來我才知道,他媽媽得了肺癆,已經(jīng)三年了。他爸爸在城里當(dāng)建筑工人,很少回家,也很少給家里寄錢。這孩子就輟學(xué)了,在家里照顧媽媽。村里人都說他懂事孝順,他只是笑笑說:“我媽生了我、養(yǎng)了我,我必須管她!”他還是每天悶聲不響地挖蟬蛹。
蟬蛹在地下,靠吸食樹根的汁液活著。黑暗是它們注定的命運。它們不知道地面上有光,有風(fēng),有雨露,有高大的樹可以攀爬。它們就只是活著,一天又一天地活著,等待著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到來的破土而出的時刻。
這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的世界不過是三間土房,一張病榻,一口冷灶臺。他的未來,大概也只是重復(fù)他父親的路:去城里,賣力氣,換錢,寄回家。他未必想過這些,只是每天醒來,就知道要做什么——挖蟬蛹,煎藥,煮粥,伺候母親。
七月的一個傍晚,暴雨快要來了。烏云壓得很低,空氣中彌漫著土腥味。那孩子還蹲在老槐樹下,專注地挖著蟬蛹。我正好從那里經(jīng)過,勸他回家。他搖搖頭:“再挖幾個,今天的藥錢還差一點?!?br />
忽然一聲悶雷,雨點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來。我躲進附近的瓜棚,看見他收拾好鐵鍬和布袋,卻不往家跑,反而向村外的小溪奔去。好奇心驅(qū)使著我,我就冒雨跟了上去。
小溪邊有棵倒下的柳樹,樹干已經(jīng)半腐朽了。他跪在泥水里,用手扒開樹根處的泥土。雨越下越大,他的頭發(fā)貼在額頭上,衣服全濕透了,可還是不停地扒著。大概一刻鐘后,他突然歡呼一聲,從泥里捧出一個東西,那是一只成年的蟬,剛剛蛻去外殼,翅膀還濕漉漉的,不能飛。
“這么大的蟬,能賣一毛錢呢!”他興奮地對我說,完全不管自己滿身的泥水。
我看著他手中的蟬。它安安靜靜的,也許是剛蛻殼的緣故。它的身體是嫩綠色的,翅膀透明,在雨中微微顫動。它還不知道自己會飛,會鳴叫,會交配,然后死去。它只是剛從七年的黑暗中出來,懵懂地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
這孩子不也一樣嗎?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樣,不知道母親的病能不能好轉(zhuǎn),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也能背上書包重新上學(xué)。他只是每天醒來,就知道要做什么,無非就是挖蟬蛹,煎藥,煮粥,伺候母親。
雨停了,他小心地把蟬放進布袋,向我道別,踏著泥濘的小路回家去了。我站在溪邊,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暮色中,忽然想起一句話:“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br />
蟬是這樣,人也是這樣。
后來我離開了東北,從此后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孩子。只聽一直住在鄉(xiāng)下的老嬸說過,孩子母親的病后來基本痊愈了,是村里人被他的孝心打動了,都自發(fā)地湊錢推著他母親去了城里醫(yī)院治療。而且村干部還給他家申請了困難補助,他母親在家也能做一些手工活了,他也重新上學(xué)了……
如今我離開東北也有十多年了,也不知道他如今咋樣了?是否已經(jīng)像那只蟬一樣,學(xué)業(yè)有成,等到了自己的夏天呢?
人這一生,難免有被困在“地下”的時候。黑暗漫長,前途渺茫,每天只是重復(fù)著同樣的苦役,看不到出路。但只要我們還能呼吸,還能行動,堅定信念,就總有一線希望。就像蟬蛹,七年的黑暗,只為那一夏的歌唱。那一夏雖然短暫,卻已是它生命的全部意義。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大二那年母親去世,那種痛苦讓我看不到一點希望。我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每天躲在黑暗的小屋子里酗酒、昏睡、痛哭,我沒有活下去的勇氣,只有的是頹廢等死。后來多虧鄰居鄒娘的每天陪伴,勸導(dǎo)我才從痛苦中走了出來。鄒娘就如我母親一樣對我好,她就如黑暗中的一抹光亮,讓我走出了困境勇敢地活了下來。那時候我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人生一些意外失去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對它戰(zhàn)勝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還有那年我摔傷,每天躺在床上無法行走,性格剛烈的我因此變得焦慮恐慌,感覺人整個都要廢了。我同事和幾個好友聽說后,每天都來我家看望我,幫我泡腳勸導(dǎo)我。他們知道我是個急性子的人,就每天輪流陪我聊天逗我開心。我的主治醫(yī)生也經(jīng)常在微信上反復(fù)勸我說,凡事都需要過程,只要靜下心來,慢慢等待,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他們的陪伴反復(fù)勸導(dǎo)下,我慢慢地接受現(xiàn)實不再急躁。一個月后,我終于能行走自如,并且回到了工作崗位。那次摔傷后,我開始變得沉穩(wěn),做啥不再急躁,學(xué)會了耐心等待。因為我知道黎明前的黑暗其實并不可怕,只要等待,挺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有些時候我們不必問等待值不值得?因為我們生命本身,就是個答案。
地下的光,不是肉眼可見的光。它是心中的一點火,微弱卻不肯熄滅。它告訴我們:只要心住陽光,堅持下去,總會有破土而出的一天。到那時,我們也會像蟬一樣,在陽光下盡情歌唱,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季。
這便是生命的韌性,也是生命的美。只要我們在困境中不放棄,在黑暗中不迷失,始終懷揣著對未來的期盼,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就能看到屬于自己的那片的光亮。
蟬的七年蟄伏,孩子的默默堅守,以及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挺過去的那些苦難日子。其實都是都在告訴我們,生命中總有一段需要忍耐和等待的時光,這段時光可能很艱難,很枯燥,甚至讓人看不到任何希望,但只要熬過去,定會迎來屬于自己的綻放。就像蟬蛹破土而出那刻,在陽光下自由飛翔、放聲歌唱。就如那個挖蟬蛹的孩子,他何嘗不像一只在地下蟄伏的蟬蛹,雖然生活艱難,但他的心中有那份對母親的愛和責(zé)任,在經(jīng)歷了生活的磨難后,最終迎來了母親的康復(fù)和自己重返校園的機會。這大概就是生命最動人的地方吧。
所以,無論我們身處什么樣的困境,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我們無論經(jīng)歷多少黑暗,只要我們?yōu)橹^斗,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光亮,直到綻放。
很喜歡一句話:“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陰影,別怕,那是因為你的背后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