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歡迎您! 用戶筆名:密碼: 【注冊】
江山文學網(wǎng)  
【江山書城】 【有聲文學】 【江山游戲】 【充值兌換】 【江山社團】 【我的江山】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長篇頻道>人生百態(tài)>哭泣的墓地>第二章 父親

第二章 父親

作品名稱:哭泣的墓地      作者:醉墨      發(fā)布時間:2013-09-25 11:05:12      字數(shù):3009

  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父親就一直留著濃密的“八字須”,偶爾也會讓這打眼的“八字須”蓋過上嘴唇。
  父親是一副標準的農(nóng)民漢子身材,有著強健的肌肉和骨骼,身材魁梧,小腦袋的鑲嵌,整個形象有些像現(xiàn)代的安卓標志了。父親的整張臉比較滄桑,唯獨比例失調(diào)的是那張大嘴,上嘴唇濃密的胡須也會隨著嘴巴大小的收縮而跳動著。他一回到家里,家里的任何角落里都有他的聲音,因為他的勞累,心中總有一些怨氣,發(fā)發(fā)牢騷而已,一直到吃飯都是喋喋不休,所以弄得我跟三哥不上桌吃菜,光是吃飯了。
  父親對富裕的人家總有些他個人看法,比如古老二開小賣鋪,生意很火的時候,他總是會說富不過三代,對于那些買電視機的人,他總會說是投機倒把,是一種浪費……父親是生在舊社會,活在新社會,他歷經(jīng)饑荒、文化大革命、洪水、地震……讓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過來人”,該經(jīng)歷的現(xiàn)如今都譜寫在了他滿臉褶皺的臉上。
  我們一家人的所有開支都是靠父親下苦力來維系的。常年累月,積勞成疾,他有腿痛的毛病,后來經(jīng)赤腳醫(yī)生給開了幾副中藥泡酒,他喝了好些年都不見好轉(zhuǎn),再后來就用去痛片、阿司匹林等藥止疼,慢慢的父親便對阿司匹林有了依賴性,只要犯痛的時候,就嚼兩顆阿司匹林,他說這樣就會好些。也就是這樣,只要我們有什么小痛小病的,父親總會給我們幾顆阿司匹林,說:“小病不死人,能捱就捱,吃了這阿司匹林就好了?!?br />   對于吃藥,父親總有他自己的講究。我小時候怕打針吃藥,最怕吃西藥,西藥片苦并且大,總是會卡在喉結(jié)的位置,難以下咽,基本上我是吃一片西藥片就吐一次,后來沒辦法,父親給我磨成粉,當沖劑服用了,而父親吃西藥片,總愛先在嘴里嚼一嚼,他說雖苦,但得力(意思是藥效吸收快)。像中藥,父親將熬過的藥渣也會拿來嚼一嚼,他總會在第一時間響起這樣一句話“恨病吃藥”。
  記得我讀中學的時候,學校離家遠,乘車也需要一個多小時,走路快的話也要在五個小時左右,我基本上是走路回家的,心里想著能省下車費為父親買瓶阿司匹林,父親拿到我給他的藥瓶后,很欣慰也很感動,摸著我的頭說:“以后你長大了會有出息的,我苦了也值得?!?br />   父親勤勞且能吃苦耐勞,他什么都好,唯獨脾氣不好。父親嘴巴大,且厚,所以不善言辭,每次別人總有理的時候,回駁兩句,他便大打出手。他這樣的脾氣,在自家屋里都吃虧,更何況在外面呢?所以,父親勤勞終生,身邊無親戚無朋友,但我作為他的兒子,必須并且也有義務(wù)為他養(yǎng)老送終,我做到了。
  父親經(jīng)常會對母親拳腳相加,口舌相爭那便是家常便飯。
  苦難的生活能磨礪人的意志,更能激奮人心。我從出生到現(xiàn)在都在逆境中煎熬,而父母卻在這種苦難的日子中相繼老去,我們在一天天長大,時間就是最好的見證,我們能留下的也只有那一點點的回憶了。
  
  父親兄弟姊妹五個,他排行老大,其他從未將他當大哥看,就因為他脾氣臭。五兄妹相隔較遠,但走動還是挺方便的,爺爺奶奶離我們家較近,所以逢年過節(jié)什么的,五兄妹總會碰頭一聚。那個時候因為我的表兄表弟一大群,相聚一八仙桌,不多不少,父親會拿他的教師、糧食局等工作來炫耀他曾經(jīng)年輕的過去。父親眉飛色舞,唾沫四濺,講述著當教師所教過的學生,其中大姑、三叔,以及古老二的媳婦都是他曾經(jīng)的學生,那時候由于他自己的不稱職,醉酒后將學生鎖在教師一天一夜,很多學生都屎尿拉得滿褲子都是,政府給他以“不作為分子”請辭,父親眉飛色舞后一陣嘆息:“只怪太年輕,好玩。”
  當父親講起他的糧食局工作的經(jīng)歷,他更是滿腹怨氣。六十年代的時候,父親在村里還算年輕有為的青年,小學畢業(yè)后便分配到縣糧食局任職。通過一年的努力,他逐漸被上級領(lǐng)導(dǎo)認可,得到領(lǐng)導(dǎo)的欣賞,當他回憶起這段過往的輝煌,他嘆息說:“如果我一直在糧食局里工作,現(xiàn)在可能是局長的位置退休了?!闭f完,滿臉惆悵。父親說那份工作完全是因為爺爺奶奶的不支持,三天兩頭給他發(fā)電報,告知:母病危,速回。父親給單位請假回家探母,回家后見奶奶無恙,知其真相是因為奶奶想念大兒子才出其下策。爺爺奶奶是生在舊社會,也活在舊社會,養(yǎng)兒育女是必須為自己養(yǎng)老送終的,由于縣與本村相隔甚遠,且行程不便,一年到頭回家也只能春節(jié)相逢,奶奶不甘,認為自己的兒子須在自己身邊,待父親回到爺爺奶奶身邊后,奶奶不讓父親再去縣局工作了,最終連行李都沒收拾,就這樣無以告終。父親每當說到爺爺奶奶,他都會說:“以后我的兒子要是像我一樣有出息,我支持,堅決不走別人的路,讓我兒子來說我?!?br />   父親這兩個故事是他一生的故事,有時候他像阿Q,有時候他又像孔乙己,還有些時候他更像祥林嫂,我不知道父親對魯迅知道多少,他的裝束包括打眼的胡須,有些像魯迅的膜拜者。曾幾次開學,父親送我去學校,他背著手離開的背影,讓我的同學跟我說:“真的挺像魯迅。”那時父親在我心目中總是一個非常偉岸的且遙不可及的形象,簡直就是我的偶像。
  
  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整個縣城都興起一種邪教——“信主”。
  信主的基本教義跟基督教完全一樣,唯獨不一樣的就是:人可以不用勞動,坐享其成,作為主的忠實信徒,主會給予我們最大的恩惠。如若生病,便是你所犯下的罪過,主不可寬恕,忠誠禱告,懺悔,不打針不吃藥,自會痊愈。當時這些教義是我聽到最多的,讓我聽到最多的也是“愛”字,只要人心中有愛,便會得到最大的恩惠。那段時間,來我們家宣傳的,邀我們信主的人絡(luò)繹不絕,父親一直不拒絕也不肯定,因為信主的人到我們家來來去去的多了,也便讓周圍的人認為父親開始信主了。直至后來,村里的某家男主人信主發(fā)瘋致死,導(dǎo)致那家女主人上訴傳至省里,后嚴厲查處信主相關(guān)事宜。
  縣里下達命令要求抓出一批作為典型批判,以示眾人。
  整個縣里都在糾正這些不良教義,宣傳要大愛無私,博愛,人還是需要勞動才能獲得生存,生老病死并非上天安排,應(yīng)按需救治。
  父親當時很害怕,從他的話來講,感覺又回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現(xiàn)在就像那時的“打倒牛鬼蛇神”一樣,父親惶惶不可終日,好幾天都不曾出門。其實父親根本沒有跟他們同流合污,人言可畏。那個開著大喇叭的車,上面用繩子捆綁的五個人面前都寫著幾個大字:“信主是邪教!愛祖國!愛科學!”沒過幾天便開到了我們家門前,從前面警車里下來四個帶帽子穿著制服的警察叔叔,到我們家里要把父親帶走,他們說有人舉報父親信邪教。
  父親當時不服,大呼:“我娘生!不信主!我娘生!不信主……”當時圍觀的人群越積越多,人群里指手畫腳,說什么的都有,小孩子們淘氣往車上掛牌的罪人扔泥土和石子。車上還有一個婦女,他們始終沒有抬頭,大喇叭的聲音一直不停的廣播:“請鄉(xiāng)親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份,愛祖國,愛科學,堅決抵制一切不良的反動行為……”
  最終,父親被抓上了車,跟其他的那幾個人一樣,面前掛著一個大牌子,而父親仍然高抬頭,仰天大吼:“我娘生!不信主!”
  父親的一生都將譜寫著傳奇,雖然他脾氣很臭,但他的心地是善良的,父親和母親是患難夫妻,他們終究是誰也離不開誰。到后來我有了小孩,將母親接到身邊給我?guī)『⒌臅r候,那種生離死別的情感在父親和母親之間一步步上演,這是后話,待我后續(xù)慢慢道來。
  我對父親的情感是隨著我的成長以及閱歷而改變的,而我這一生最大的愧疚就是對父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啊。
  父親離開我們的時候,享年七十四歲,在他臨終前,我沒能在身邊,后來三哥告訴我說父親走的時候,嘴里還低喃著我的乳名,當時的那種心酸與痛楚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從那以后,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照顧好母親,不再讓愧疚填滿心中的空白。

  
發(fā)表評論 查看評論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