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父親手中的年(散文)
每年接近年關,作為轉業(yè)軍人的父親,提前想著今年給孩子們怎樣過年。母親是家里的賢內助,父親是向家里置辦年貨的外交官。年!在父母親珠聯(lián)璧合的打造下,總是那么花樣倍出,那么令孩子們渴望和祈盼。
父親曾在支援朝鮮戰(zhàn)場上,擔任過炊事班班長。一次敵機轟炸,憨實的父親用魁梧的身體擋護住軍鍋,腰部和左小腿掛了彩,被立為三等功。
轉業(yè)回到地方,在我們村,父親是唯一對國家有功勞的人。所以村里年節(jié)有什么樣的慰問品,都少不得父親。父親常說他的資格比村支書老。
父親在村里的資格的確不亞于村長,人品也不亞于村長。他的厚道人所周知,盡管孩子多生活比不得其他人家,但他喜歡向外施舍。只要對人有意義的事和物,都主動無私奉獻。每每做了件好事,父親都會樂得一踮一踮地回來告訴母親。
但在大隊領導面前,父親總是要和人家平起平坐。特別到了年節(jié),向家里分東西時,父親會不斷地去大隊聽信。唯恐遺漏,虧了孩子們的嘴。母親和我們做孩子的,大可不必費心想外面那些老百姓很少吃得到的年貨。
“一進入臘月就年哄哄的了”,這是母親總結出的格言。父親則會刮著妹妹的鼻子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那天,父親會一大早去大隊部,等待分粘糕糖。粘糕糖有圓圓有長條的,是大隊粉坊在頭兩天專門為臘八日加工制作的。一次做不多,頂多夠大小隊領導們和粉坊里的社員分,所以那是緊俏貨。父親將糖拿回家后,總要把長條的跺成一小塊一小塊,分給鄰居家孩子。我們會和那些孩子聚在一起,比試吃粘糕糖,比誰的牙沾得響。這時,父親會看著我們嗨嗨地笑,那笑是那樣的開心。
從臘八開始,父親不但把一正月里的劈柴柈子準備足,母親的活計也幫著做。
父親部隊炊事班生涯,令他做得一手好面點。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母親把準備過年的活計事項拉上單,貼到老土墻上,父親便照著單子配合母親來做。
煮大碴子撈干飯、煮紅小豆、炒瓜子、熬皮凍、烀肉等等活計,是母親這個小工的事,而父親這時捆上圍裙,正八經地被請到面案上做了大師傅。
孩子多需要蒸幾天面點,方可夠一正月里食用。包子、豆包、粘豆包、饅頭、花卷,啥時倉房里的二缸裝滿了,啥時才可以停下。東北的倉房就是天然冰箱。
父親這個山東后裔天生具備山東人的面點技藝,他會在二缸裝滿后,錦上添花再蒸一對大面魚,一對大桃饅頭,一對用大棗裝扮的糧囤,及祭祀用的小饅頭。
父親膀實,揉面有勁,啥時不把面揉到時候不會停手。父親對面食總結的經驗,“打到的老婆揉到的面”。父親每每這樣比喻時,都要看看母親的臉色,父親從來不會碰母親一根手指的。父親揉面,由開始的一盆面放到面板上撒上干面整體揉,再切成四塊分體揉。揉完放盆里醒一會,醒完合到一起再揉。揉得面勁道有彈性,上手去拍發(fā)出空空的響,這時才算好。如果不放心,可用刀切開,看切面上有均勻的豬肺子似的窟窿眼,兩塊面觸到一起不沾合,這時可謂最佳狀態(tài)。這時該做什么放心的做,做成再醒二十多分鐘,就可以下鍋蒸了。
父親蒸的饅頭全村人都叫絕。秋天打小麥時,社員割麥子,學生撈麥捆。中午隊里要供飯,父親在食堂唱主角,主抓饅頭或花卷。所以,大人孩子都享受過。
臘月二十七八,父親會為我們走油(油炸面點)。如果早一天走油,怕我們偷著吃,子夜大餐做不得配菜惹母親不高興。父親的油炸面點有桃扣、佛手、福人糕、沙琪瑪、江米條、面魚等。這些面食比肉好吃。特別福人糕、沙琪瑪、江米條、面魚,名字好聽也不油膩。也許里面專門有蛋清或蛋黃的作用,色澤有銀白或橙黃,吃時柔軟適中,香甜可口。
父親的拿手菜,有四喜丸子,拔絲地瓜。再則就是大白菜、五花肉、大豆腐燉粉條子。這三個拿手菜父親做了一輩子,那味道是任何人比不得的。子夜大餐煎炒烹蒸的其它菜,則由家庭主婦母親來做。
父親手中打造的年,還有罐頭瓶子糊上紅紙、栓上繩子的紅燈籠;豆面做的各種動物豆面燈;火藥做的呲花炮、摔炮……
父親打點完孩子們過年的事宜,已近大年三十。年三十這天,父親還要帶著我們幾個小的,一瘸一拐地去墳頭請年,請爺爺奶奶回來過年……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每年到了年根這個時候,我的思緒情不自禁地回到兒時,父母親為我們置辦年的情境中。
那時的年,有味道。那時的年,是幸福的!
編按如有不妥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