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長春114中學的回憶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有各自不同的經(jīng)歷,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奮斗史把這個世界裝點的五彩繽紛,不論成功的大與小,每個人都會各自享受著不同的經(jīng)歷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樂趣。
在我的記憶中,在長春市第114中學的教學之路是我生命中工作中最為重要的階段,那些年是我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我出生在剛剛建國后,與共和國一起成長。建國初期的生活是相當貧困的,但并沒有影響到童年的快樂,少年的小學階段也大體上是無憂無慮的。但在那講階級斗爭極左的政治氛圍很濃的時代,內(nèi)心還是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時不時地“壓抑著”稚嫩的靈魂。我出生在地主家庭,與貧下中農(nóng)的待遇是不同的。我的小學升初中受限,只能到農(nóng)業(yè)中學學習。1966年風云突變,16歲的我同父母哥哥姐姐全家下放到農(nóng)村,一呆就是十年。1976年文革結(jié)束,終于解除了精神枷鎖,神州大地恢復了正常,人間恢復了正道,每個人不受家庭成分的限制,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我在農(nóng)村勞動之余自學英語,在人過三十天過午的時候和他人比得晚十年的情況下才踏上教育工作之路。1981年初,我在長春郊區(qū)第114中學當民辦教師。當時的英語教員很少,尤其在農(nóng)村。我所在的114中學當時只有我一名英語教員,要承擔三個年片的教學任務,可想而知,英語教員是多么缺啊。
我能走上教學之路,要深深滴感謝兩個人。我的哥哥和他的一位朋友-----就是我所在學校的生產(chǎn)大隊(即現(xiàn)在的村)的黨支部書記,是這位書記介紹我到114中學教學,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命運,這是我生命中永遠銘刻的,不會忘記。
1981年2月16日,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略有春天暖意的日子,我與哥哥乘郊線車到學校與校領導見了面。接待我們的是教導主任(王銳)。在他的辦公室聊了一會兒,談了交給我的教學任務,從初一開始,因為當時只有一名英語老師(后來陸續(xù)調(diào)進兩名)。主任說,從初一開始,一直教到三年畢業(yè),你要有思想準備。然后給我六冊英語課本,每個年級兩冊。32開的六冊課本,沉甸甸的,遠超過我內(nèi)心激動和高興的分量。因為我大略翻了一下,我只能看懂初一的內(nèi)容,看到初二課本就有一些陌生的單詞和語法知識。因為我自學的那點知識太少,只是聽了當時北京廣播電臺辦的學英語節(jié)目,在長春聽的,有時候還聽不清楚,經(jīng)常間斷,根本沒有老師指點。
就這樣,沒有恐懼興奮大于略微心里沉重的我,接受了教導主任交給我的任務。
在回家的路上,思考很多。生活的貧苦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無知。通過翻閱英語課本,才感受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和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正含義。
到了家里,我把六冊書都看了一遍,尤其是初三的課本,有自己找不到答案的知識點,但我認為這不難,邊教邊學,更何況我首先教的是初一的課程啊。
我自認為我的能力和知識與悟性一定會解決前進路上的障礙!
我是個性格偏內(nèi)向的人,語言和形體表達并不豐富,而且在眾人面前也很少發(fā)表言論。善于思考和想象的我,似乎并不符合做教師的條件,但這些并沒有絲毫影響我的教學情緒。對于一個教學經(jīng)驗沒有從零開始的我,在三月一日開學的第一天的第一節(jié)課,我信心十足地走進了課堂登上了講臺。因為,在上課前一周已把課備好,從字母、音標、短句、對話開始教學生??吹竭@個班的30幾個13歲左右的少年學生們都很精神地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眼神,讓我無比地激動,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沒有任何教學經(jīng)驗的特別是教授英語的老師,根據(jù)備課和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盡可能地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給學生們講課。我看到了,教學效果很好,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認認真真地記筆記,一些同學能夠站起來響亮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我的內(nèi)心欣慰了。
在八十年代初,學生們對學習英語認識不足不愿意學,教學有難度是普遍現(xiàn)象。學生對掌握學記單詞都很難,多數(shù)學生發(fā)音不準,不愛開口讀是共性問題。
第一節(jié)課,只教了26個字母的前6個、書寫格式,看起來很簡單,但部分學生發(fā)音不準,反復多遍地重復,仍有不會的,雖然教得很費力,但還是很高興,萬事開頭難嗎?更何況另一部分學生接受得很好。
下課前,我用鼓勵表揚的語言對課堂教學進行小結(jié),同學們用熱烈的掌聲結(jié)束了我擔任老師的第一節(jié)課。
下課后,我和同學們交流學習英語存在什么問題,可愛的孩子們回答問題時那真誠幼稚的面孔和眼神,至今留在我的腦海里。這也是有生以來已經(jīng)31歲的我最為高興和難以忘懷的事?,F(xiàn)在回憶起來仍樂在其中。
114中學位于長春市內(nèi)西北約30公里處,學校不大,每個年片只有兩個班級,但學校占地面積不小。學校里有校辦工廠、校園田地,還有車馬。校園周圍有樹木、花草,盛夏時鮮花爭奇斗艷,引來不知名的各種鳥兒爭鳴。校園內(nèi)生機勃勃,朗朗的讀書聲時而吸引到過路人的腳步。
我在學校住宿(每周六乘郊線車回市內(nèi)),還有一位教語文的老師與我同住。八十年代初,無論市內(nèi)還是郊區(qū)的生活水平都差。我所在的學校因為有校辦工廠有些財經(jīng)收入,中午還免費供老師就餐,優(yōu)于一般學校。
1985年暑假,我們?nèi)w教職員工(包括工廠的12名工人)去北京旅游,一切費用學校支付,至今回想起來還感到高興。
由于學校的領導對教師的辛苦很理解很體貼,特別是主要領導很有正事有正義感,處事公平公正,所以教師們干勁十足,沒有混日子的。
說起來,我對這位校長很有印象。校長是一個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人,語言水平絕對一般,他在每年的開學典禮的大會上對我們的講話沒幾句,各位老師要頭拱地地好好干,我這個校長就會盡一切努力給你們撐腰謀福利。但就是這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語言和行動讓大家感動了。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每個老師都不遺余力地教學,盡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當然,類似我,還有一顆為教育事業(yè)為孩子們奉獻力量感恩改革開放感恩時代感恩貴人使我能夠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良心。
我從1981年至1986年的五年在114中學的教學生涯中,共送走四屆畢業(yè)生,送走的第屆學生英語中考成績在全區(qū)中名列第三,有一個學生個人成績也名列第三。這些成績對于我這個沒有教學經(jīng)驗的新兵真是莫大的獎勵、獎賞。其余的學科如物理、數(shù)學的中考成績也在全區(qū)中排前五名。
初出茅廬第一年的令人心悅的成績,促使我激,當時幾乎沒有工具書和學習練習的資料。因為英語學科是各個學校后開設的課程,上面還沒有下發(fā)教學參考書。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市內(nèi)居住處的鄰居家的一個初中學生那里借了一本英語習題書,我如獲至寶,硬是一頁頁地利用幾天的業(yè)余時間把這本書的內(nèi)容全部抄寫下來,然后給學生們練習。
對這些英語練習資料,農(nóng)村學生根本買不到。即使當時的書店里有,很多同學也沒有錢買,有些同學還不重視。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很難使大部分學生過英語單詞這一關。音發(fā)不準,書寫記不住,有時候讀和寫都出現(xiàn)過笑話。盡管這樣,我從沒有灰心過,耐心講解輔導。利用早自習或下午自習去給學生補課。那時候的補課是沒有任何報酬的,而且還是滿懷激情地去補。留給我最深印象的是一名男生姓名叫周鳳鳴。這孩子雖然聰明但特調(diào)皮,各科老師都對他很頭疼,有幾次在某個學科的課堂上跳窗逃走。學校要開除,他自己也沒有信心繼續(xù)讀書。在他兩天沒上學的一天下午,我去他家了解情況。我雖然不是班主任,但他的英語學得較好,我不忍心看到一個有前途的孩子就這樣毀了自己。他在我的課堂上表現(xiàn)很好,而且在兩次英語競賽中(初一初二)都取得了好成績,獲一、二等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周鳳鳴在我的勸說下又上學了。1986年初升高時,他考上了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也任英語教師。時隔十八年后,我們在長春又見了面。當他看到我時激動地擁抱,淚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他動情地回憶起我去他家家訪的一幕,還說我給他媽留下的一封信已經(jīng)留的白紙都變黃了。他說:黃老師,您是我再生的母親。沒有您教我,我就是個農(nóng)民,不會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
這件事的有些細節(jié)特別是給他媽寫信的事我早已忘記,但學生卻記得清清楚楚。雖然我只是做了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卻給學生留下了這么深的印象,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書育人的責任重大和榮譽。那一天,我們坐在一起吃飯,暢談很久,陪同的還有一位女生和鳳鳴同班,姓名為李曉輝,后改為李亞茹。她的英語也很好,在初一的英語競賽中也獲過獎。她后來考入大學政治系,畢業(yè)后也參加教育工作,學習工作都很努力很上進,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長春技術(shù)學院校長助理。我在住校期間,她曾陪同我住同一宿舍。
后來我的孩子考入內(nèi)蒙古大學后赴學時,我們路過長春,亞茹熱情地請我到她家做客,師生又是一次感情的回顧……
每當我回憶起這一幕幕校園生活時真是夜不能寐。五年的114中學教學時間送走四屆畢業(yè)學生,而且成績都在前五名,曾獲過全區(qū)第一第二的好成績。
成績只能說明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付出,得以回報的是我在學生中的形象及他(她)們在賀卡中的感恩語言,他(她)們的每句感恩的話和每個舉動行為都是我終生不忘記的并引以為驕傲的,這就是人民教師的幸福所在。
這就是教育工作的魅力和偉大。作為一名從教者,從幼師到博導,都是無上光榮和幸福的。為了培育一代代新人,充實自己也要不斷地學習,這是永恒的快樂,這是沒有教過學的人們是體會不到的。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退休多年,與同學們同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現(xiàn)在的114中學已經(jīng)不存在了,由于學生的不斷減少,已合并到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中學。
時過境遷,現(xiàn)在整整三十幾年過去了,留給我的114中學的影像依然是:長成才的樹木已經(jīng)成蔭,樹木環(huán)抱著學校的一排排教室,學生們的讀書聲、在操場上的歡笑聲似乎依然在耳邊回響。
這些昔日的學生們,現(xiàn)在,有的在務農(nóng),其中的一位還當上了村支部書記;有的當上了工人,成為技術(shù)能手;有的“成了我”,其中還走上了學校的行政領導工作崗位;有的還成為科技人員……
114中學是塊人杰地靈的寶地,在這個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們出息了,給老師們增添了光彩。這個學校的老師們分流到其他學校后,也各展風采,有的是教學骨干,有的當上了校長……
2008年,當我回到長春辦事,一名學生知道后就將院114中學的老師和學生能夠找到的一部分請到一起和我聚會,師生們共同回憶在學校的那一段美好快樂的時光。男士們喝著五糧液,女士們飲著葡萄酒,有的侃侃而談,有的引吭高歌,學生們無拘束地表達著對老師尊敬的感情,老師們也對學生們?nèi)〉玫某删捅硎举澰S,那場面那氣氛那言語,令人興奮不已,欣慰的心情難以表達。
師生們聚會從下午三點到晚上十點,他(她)們用車把我送到了居住地后,我們暫時告別,我們互說:再見!
那一夜,我失眠了。
清閑不清閑呀,祝創(chuàng)作快樂,老有所為,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