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味】我的大學,我的家(散文)
古老的貴州民族大學,坐落在美麗的花溪河畔,她就像家一樣給我溫暖,見證著我的成長。
一
學校建于1951年,歷經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現(xiàn)在已有了歲月的味道。但卻看不到一點衰敗的跡象,學子越來越多,師資力量越來越雄厚。
近來年,學校發(fā)展很快,還增添了許多新氣象,各種社團翻滾而來,考研人數(shù)增加,學校還正在申請博士點。隨著學校的教學評估,這個大學正以一種嶄新的姿容迎接著時代的考驗。
學校佇立在溪北社區(qū)的高山頂山,被一片綠色包裹著,恰如綠光森林一般迷人。據(jù)老師們說,民族大學的老校址在今天的貴州大學。不料在1959年,貴州大學遷入民大的校址,學校被迫并入貴州大學后被撤銷,按上級指示,民族研究室的全部人員和全部文物、資料并入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研究所。還好到了1974年,經國務批準恢復貴州民族學院,后來為了辦學方便,學校特意搬到這個大山上來,前幾年,改名為貴州民族大學。
多少年過去,記得剛搬到山上時,學校僅有一兩棟教學樓,宿舍也稀缺,條件艱苦,環(huán)境惡劣,生活極其不便?,F(xiàn)在好多了,校園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面積在擴大,位置優(yōu)勢逐漸突顯。西面火車路,每天夜晚都能聽到火車嘶啞的鳴笛聲,總讓人產生遐想;北門是一片火鍋店,有排骨味、酸湯味、豆花味、特色魚、吃法新鮮,味道獨特;南門則是一條小吃街,隱藏著無數(shù)商店、網吧、舊書店等,熱鬧極了;東面是正大門,宏偉壯觀,緊挨著十里河灘,并和孔學堂遙遙相望。
小小的校園,教學樓一棟挨著一棟,對稱而協(xié)調,風格各異,氣勢宏大,最高的有十多樓,最低的也有兩三樓。吃的東西五花八門,綠化也在慢慢普及著,讓人大開眼界。
二
除了校園歷史,只要走過校園定會被它獨特的氣候吸引。春天到了,陽光溫柔,燕子匆匆從南方趕到學校,幾千只不同品種的鳥兒在校園里安了家,每天嘰嘰喳喳,熱鬧極了。
春到校園,學校大多花兒都開了,梅香園的梅花和桃花,文學院的櫻花,高職學院旁邊的杜鵑花,這些花兒有的羞澀的開著,有的打著花骨朵兒,風吹過,味兒飄來,可謂清香彌漫,實在醉人。
而到了多彩的五月,學?;▋捍蠖嗟蛑x,這個季節(jié)適合讀書靜心。天氣炎熱,好多高校都得開空調,買風扇才能避暑。而我們學校不用,住在山頂山,清風拂動,晚間又多雨,白天陽光燦爛,涼爽極了。
每到周末,沒有課,有男女朋友的,已經去十里河灘溜達。而那些單身的學子,則喜歡在校園里閑逛,有的文學院坐一會兒,然后又到狀元橋看風景,一天就這樣過去。狀元橋是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橋下的湖水中,水波蕩漾,偶爾還會出現(xiàn)一兩只水鳥,沒人知道它們的名字。
每到這個時候,天氣熱,同學們就會拿著幾本書,約好在池邊凳子上看書,就這樣靜靜度過這個午后。有時候到了狀元橋,實在無聊,同學們也可以拿出手機拍照,留下瞬間的美好。
秋天的校園,最有詩意和美感。勵志山的那些百年老樹,佝僂著軀體,默默卸下沉重的葉兒。不一會兒,校園各處已然堆滿一層,雖然愁壞了保潔阿姨,卻是很有意境。足球場依舊人來人往,剛開學不久,足球場飄滿落葉,同學們正在進行著體育鍛煉,有落葉的陪伴,一圈又一圈跑著,哪怕汗流浹背,大家也興奮不已。
冬天來臨,氣溫下降,細雨綿綿不絕,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學校的冬天并未曾經歷過冬天一場酣暢淋漓的雪景。多少年來,不知咋的,學校總不能遇見下雪的日子。就算有時終于下了一會兒,白楊樹上好不容易聚集一點,剛好想在窗前拍一張照,瞬間雪的蹤跡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每個季節(jié)都有屬于它的美好,因為不同的景色,不斷的變化,才構成校園這個詩意而美好的世界。
三
美麗的學校除了氣候外,寢室文化也惹人難忘。大學的寢室就像家一樣,一待四年,給人慰籍,讓人心安。
每次放假回家,沒住幾天,就迫不及待的趕回學校。當坐車到了大門,看到校園那熟悉的古樹、教學樓、小吃街和宿舍,心里瞬間找到家的感覺。
學校的宿舍很多,一棟連著一棟,互相排列著,恰如一群剛強的戰(zhàn)士。宿舍有好有壞,有貴的和便宜的,但所有宿舍每年都會將寢室粉刷一新。窮人家的孩子,經濟困難,住差一點,可以住屌絲樓,我就在里邊住了四年,和室友關系較好。我們的住宿費一年三百元,一層樓共用衛(wèi)生間,環(huán)境差點,其它也方便,四年也就一千二百元,這對于貧困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天大的饋贈。
而航空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的學生則有機會住白美樓。那檔次高得多,方位好,寢室高檔,室內設計獨特,有單獨衛(wèi)生間,墻面純白色,還只四個人住,寢室費也只比屌絲樓多幾百,總讓人羨慕。
我是2013年進入這個學校,當時就覺得這個學校是我夢中渴望的地方,填志愿時毫無猶豫就選擇了它。我感激學校錄取我,給我體驗大學的機會,從入校那天開始,我就把她當成了家,決心一定要學出一個樣子來。
后來,我還是抵不住誘惑,大一大二天天待在寢室,守著宿舍,玩手機,看電影,看閑書,浪費了太多時間,學習一塌糊涂,成績排名班級最后,這讓我愧對學校。
到了大三,才想到要好好學習,從而走出寢室,瘋狂讀書,考四級、考教師資格證,考研,急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還好后來都堅持到底,雖然結果不盡人意,但在校園里奮斗的過程,永遠難忘。
四
學校這個大家庭占地面積一般,有兩個校區(qū),而我們住的老校區(qū)也就1325畝,其中圖書館最受歡迎。
圖書館很安靜,藏書豐富,適合看書和搞研究。期刊和報紙一天更新一次,學子們爭相翻閱,不久前在文學上還出現(xiàn)出了民大現(xiàn)象,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的詩人,像貴州三劍客,啞馬、若非、吳天威等,大多都是出自我們學校。
貴州民族大學的圖書館是看書的天堂,它是學校的一塊寶地,無論考研,公務員,教師資格證,四級等,宿舍不行,圖書館就變成了最受歡迎的地方。漫步在圖書館的書架旁,這里的書籍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琳瑯滿目,處處飄逸著書卷油墨的清香,這是一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這是一個需要用一輩子去遨游的知識的世界。
圖書館藏書豐富,總共六樓,每一樓的藏書都不一樣。一樓是民族文化展廳,二樓是中心機房,三樓是民族文獻閱覽室,四樓是圖書館辦公室,五樓是社會科學類書庫,六樓的文學書庫和社會科學類書庫。六樓的文學書庫,環(huán)境優(yōu)雅,里邊還放了些花花面草草,同學們可以一邊看書,一邊戴著耳機聽歌,既可以調節(jié)心情,又能汲取知識,美妙極了。
在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位置很緊張,只要去晚了,就沒了位置。好多同學都是興奮的來圖書館,最終沒位置,只得失望地回到寢室,坐著發(fā)呆。有些干脆坐在書庫地上看閑書汗流浹背,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形象。
看書累了,學校圖書館的閱覽室還可以免費上電腦。在電腦上輸入學號,可以聽歌,也可以看電影,放松放松心情,調節(jié)調節(jié)眼睛。
轉眼之間,四年大學劃上句號,真的有點舍不得,不愿離開母校,不愿離開這個大家庭。真的非常感謝民族大學,是她激起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助我成材,助我飛翔;是她讓我懂得了感恩,懂得友誼的珍貴;是它讓我認識了自己,知道了世界。
我愛我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我愛這個大家庭,我會永遠記住這里,將她的一切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