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山頂洞人”
在貴州紫云的大山深處,有一個神秘之地--格凸河。格凸河在苗語中意為“桃花圣地”之河。在千萬年地質(zhì)演變中,格凸河有12公里長的一段陷入地下伏流,上面留下了它當年穿山鑿洞奪路奔流制造的奇妙景觀。目前已探知的就有堪稱一絕的世界最高古河道遺跡穿上洞、盲谷,有舉世無雙的大穿洞絕景燕王宮,有巨大幽深、氣勢恢宏的世界第二大洞穴廳室苗廳,國內(nèi)最深的巖溶豎井通天洞……燕王宮數(shù)萬鷹燕早晚競翔,天星洞百具苗族祖先懸棺洞葬,洞外峽谷景觀壯麗,田園風光旖旎,苗寨風情純樸。更讓人感到神秘的是,在這兒的喀斯特溶洞中,有個被稱為“現(xiàn)代山頂洞人”、“最后的穴居部落”的苗族村寨。
在這個高50米、寬115米、深200多米的天然洞穴里,居住著王、吳、梁和羅四姓苗族人。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今天,他們?nèi)匀辉趫允亍叭粘龆?,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房屋之間僅用只有兩米高的籬笆相隔,沒有屋頂,四面通風,空氣流暢。他們自己紡紗織布,推磨碾谷,一日兩餐,無憂無慮的過了一年又一年。
為防止近親結(jié)婚,洞內(nèi)人家互不通婚,別看他們沒有文化,但是也知道近親結(jié)婚的壞處。都是采起嫁出去、娶進來的的方式,來繁衍他們的氏族。
這山洞距離最近的公路約5公里,山路崎嶇陡峭。洞中的居民平均每星期到30公里外的集市上買些油、鹽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都在家種田、放牛或養(yǎng)豬,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但是他們感覺很滿足。洞中年長的老人說:“我們對現(xiàn)在的生活很滿意。洞里面冬暖夏涼,地勢開闊,鄰居之間相處和睦,沒有紛爭,如果那一家有事,大家會熱心的幫忙,這么多年來,從來不為雞毛蒜皮的事吵鬧過。農(nóng)閑時節(jié),洞內(nèi)的男人們會圍著火塘喝著自己釀造的土酒,女人們聚攏在一起談?wù)撋瞵嵤乱约盎閱始奕ⅰ?br />
洞中記憶力最好的老人,能隱約地回憶起當年老人們對他口傳的遷徙歷史。“當年為逃避兵役、雜稅和強盜的搶奪,很多人都到山上來躲避。大家的財產(chǎn)都被強盜掠奪或者焚燒。在山上的住房都是簡易的棚子。新中國成立后,強盜逐漸絕跡,我們才搬進洞來。以前長期在山洞周圍輾轉(zhuǎn)居住,遇到強盜可以四處逃命。但是,如果住進山洞,被強盜堵住洞口,就插翅難飛了。”
由于居住在山洞中交通不便,吃水困難,當?shù)卣冢保梗福改晗群笤诰嚯x洞口300多米的地方修建可以無償居住的移民房,希望他們搬遷出山洞,但是都失敗了。他們住進新房不足1個月,又都搬回洞了。
他們說:“住在政府統(tǒng)一修建的磚木結(jié)構(gòu)的屋子里,我們感到很不習慣。每個屋子只有一個門,而我們自己修建的屋子有好幾個門,可以很隨便地從這個屋子走進那個屋子,或者從后面進來,從前面出來?!薄皣缹嵉奈蓓斒刮覀兏械胶軌阂?。洞中的房子不需要屋頂,天亮的時候,光線照進來,我自然就睡醒了?!?br />
除了毛澤東逝世這一消息外,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重大歷史事件均一無所知。
幾乎與世隔絕的洞中人家,在2000年發(fā)生了變化。由于這個山洞處于周圍的幾個村寨的中間部位,而且洞中場地開闊,地方政府征得他們同意后,在洞內(nèi)建了一座小學,拉進了電線,在洞口附近修建了一個大型水窖以解決枯水季節(jié)的吃水問題。
“周圍12個寨子的學生都在這里上小學。家離得最遠的孩子往返學校需要5個小時,所以大部分學生每天只吃兩頓飯,分別在早上5點多鐘和下午6點多鐘左右。家庭富裕的孩子,可以帶一口鍋和少許糧食,中午的時候在山洞里做一頓簡單的午飯?!?br />
小學有6個年級、190名學生,可是卻只有4間教室8名教師,不到10平米的狹小教室,卻要容納一個班級的60多名學生同時上課。因為教室不夠用,有的班級只能在洞里的一塊平地上面上課,給他們提供光源的是一只60瓦的燈泡,燈泡泛出的淡淡黃光,只能照亮周圍的幾個學生。學校的體育課也在洞內(nèi)上,打籃球是孩子們最普及的運動。由于長期見不到陽光和營養(yǎng)不良,這里的孩子比其它地方的同齡孩子要矮小許多。孩子們的歡笑聲和追逐嬉戲給單調(diào)的洞中生活帶來了新意。老人們經(jīng)常坐在門前目不轉(zhuǎn)睛地觀看孩子們跳繩、打籃球等熱鬧的活動。
沒有文字的苗族文化靠口授得以世代傳承,洞中35歲以上的人幾乎都是文盲,而且聽不懂普通話。讀書的孩子經(jīng)常充當他們父母與講普通話的游客們對話時的翻譯。
在當?shù)?,人們每天只吃早晚兩頓飯,中午并不吃飯,不是因為學生們不餓,而是缺少糧食。在那個風景秀美、景色怡人的地方,并不適合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石頭多地少,到處是懸崖峭壁,當?shù)卮迕裰荒茉谟邢薜耐恋睾褪p中間種幾棵玉米,孩子們吃的都是難以下咽的玉米飯,沒有菜沒有肉、沒有油也沒有鹽,大米飯是難得的美食。
由于中洞四周群山環(huán)繞,學生們每天上學都要翻山越嶺,最遠的要每天來回走6個多小時。即便如此,孩子們也很少因為個人原因遲到缺席,對于知識,他們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和熱情。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想走出大山,脫離貧困,學習是眼前唯一的出路。除了家住洞里的孩子之外,還有20多名學生寄宿在中洞,學生宿舍是由幾片葦席臨時搭建起來的狹小空間,里面陰暗潮濕,到處都是霉斑。
給孩子們一間明亮的教室,給孩子一片艷陽的天空,讓他們在陽光下健康、快樂成長!是洞中人家的希望。2009年,在媒體的宣傳下,中洞小學得到全國眾多好心人的扶持,已經(jīng)把學校搬遷在公路沿線。是寄宿制學校,學生住校吃飯不用出錢。洞中人家的生活條件也相應的有所改善,因他們不愿意搬遷,政府也就給他們拉通電網(wǎng),大多數(shù)人家有電視機,洗衣機了。
中洞小學的昨天已經(jīng)成一段永遠難忘的歷史。那些曾經(jīng)為中洞小學付出青春、付出汗水的老師,將永遠留在大山深處人們的記憶里,將進入歷史的史冊
后記:2007年,王東靈河南三門峽市一個尋常女子從央視西部頻道了解到這所小學后,瞞著家人只身來到大山洞穴里義務(wù)支教,與中國最后的“穴居部落”的孩子們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后因車禍受傷,傷愈后,她返回了河南。2009年被評為貴州十佳青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