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詩意池州(散文)

精品 【流年】詩意池州(散文)


作者:任茂谷 布衣,464.66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9353發(fā)表時間:2017-07-20 09:13:16

一 山水
   從干熱的北京飛抵池州,迎面是若斷又續(xù)的雨絲??諝饫镲栵柕乃痘肟诒?,讓原本對南方悶熱的擔心霎時消散,裸露的皮膚潤了一層水霧,身體舒展,心里便有詩意的情愫活躍起來。到池州才知道,安徽由江南、江淮、淮北三個地理風情完全不同的區(qū)域組成,皖南婉約,皖北豪放,江淮間色彩斑斕,猶如同姓不同宗的仨兄弟。地處江南的池州,北依長江,南枕黃山,既利出發(fā),又便歸宿。山水雄奇浩蕩,頤養(yǎng)詩性;人生遠行回歸,激發(fā)情懷;于是留下無數(shù)的詩詞名篇,有了“千載詩人地”之譽。
   簡單午飯后,去看城中風景。清溪河邊,建于明代的興濟橋,連著沿河新建的歷代名家詩畫墻。四百多歲的石拱橋,鏨痕如新,赭褐色的條石讓雨刷洗得棱角分明,與岸邊新修的石堤渾然對接,一體傳承。走下青石臺階,如同赴一場古今同位的詩會。李白、杜牧、蘇軾、岳飛、王陽明、李清照、黃賓虹……一百多位歷代大師的詩詞繪畫,雕刻在長有里余的石墻上,文學、書法、雕刻三大藝術立體呈現(xiàn)。從古至今,文脈氣韻貫通,近若昨天,又耀若星辰。凝望滿河清水向七個橋孔閑適地流去,品讀古人描寫山水人情的語言,伸手觸摸凹凸有致的字跡,絕妙的文字便有了鮮活的氣息。“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庇杲z濕衣,花傘點綴,有人吟誦李白的詩句。此情此景,沒有詩才的人,心中也會萌生些松散縹緲的詩意,多出些游覽池州的興致。
   再去看與青山相連的平天湖,登齊山翠微亭,瞻仰岳飛廣場,遠眺綠意葳蕤的濕地,現(xiàn)代化的城市在青山碧水間愜意展開,蘊含了和諧自然的良性生長。
   晚上,一個人踏著水漬,沿百荷公園的湖堤行走。偶爾有人撐著雨傘,躲避淫淫細雨匆匆走過,我卻感覺這雨溫潤柔和。頭發(fā)濕透了,積水流過石階灌滿鞋子。爽性多走一會兒。淋著雨絲,看湖里倒映的燈光,由不得想沽酒而談。有一家賣燒烤的夫婦店在雨中堅守,走過去,要幾個烤串,邀人一起來坐。設想幾位詩人細斟慢飲,聽屋檐的水珠時緩時驟淋漓落地,遠望夜色里湖水若有若無的水紋,不時傳來蛙鳴和魚兒撥弄荷葉的聲響。幾杯灑下肚,會生發(fā)多少奇思妙想呢?
   天地知心,第二天雨后放晴。郊外水田如鏡,山綠得密不透風。我不停地猜想,那層層濃綠之間的茂盛生長,會有多少奇花異草,神秘物種?
   石臺縣的牯牛降,李白寫下十七首詩的秋浦河的上游,綠樹間突然空出一片輕綠,便是一座茶園。初夏六月天,茶季已過,偶有一兩片鮮嫩的新葉。摘下咀嚼,微苦的清香滿口婉轉,似一曲茶娘的山歌在心頭回旋。江水從奇石密林中匯聚,時緩時驟。遇龍?zhí)叮?,深,被陽光折射出無限色彩。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薄棒隼擅髟乱?,歌曲動寒川?!痹鴰缀螘r,李白徘徊江邊,目觀淥水明月,耳聞情歌悠悠,怎一個詩情涌動。我們魯迅文學院社會實踐的作家們乘筏漂流,在秋浦江里打了一場恣意水仗。河水驚浪,珠灑夕陽,濺起無限詩意。有人當即作詩瘋癲吟唱。
   綠與花易生安適,河和雨啟發(fā)靈感。幾日之游,只略夏情,卻也知道了池州山水,春秋冬景別有妙趣,四季秋浦定然詩意不絕。
  
   二 杏花
   來到貴池杏花村,自然想到那場曠日持久的“杏花村之爭”?!敖鑶柧萍液翁幱校镣b指杏花村?!蓖陼r學到這首詩,老師理所當然地講解,是寫山西呂梁汾陽杏花村。我家后山有杏林,對面山坡有杏樹,每年清明時節(jié)杏花開,也會隨口吟誦。這首詩實在太生活,太寫意,太入人心了。忽一日,眾多杏花村爭這首詩的原出處,最后集中到汾陽池州兩地。
   杏花村之爭,說明對杏花的鐘愛。小時候,村里很少有樹。春天里,光禿禿的黃土地,干燥無綠的院墻邊,一樹杏花是最好的景致?;ㄩ_幾日過去了,最跟心得是杏。長到花生米粒大時,偷偷揪幾顆,裝在衣袋里,趁無人張口含進,一點點咬破嫩皮,吮吸酸酸的味道,滋潤干燥的嘴巴。一旦被人看見,笑話一個男孩子吃酸杏,羞得半天回不了神??墒牵芩撬崾菨?,能吃的東西,吃了再說。杏子熟時,樹枝早空了,就連樹葉也不放過,大筐子捋回家,老嫩分撿,煮熟,發(fā)酵。嫩些的人吃,老些的豬吃。忽然看到最高的梢頭挑一顆漏網之杏,或搖或夠,就算把樹枝撆斷也要吃到嘴里。學校勤工儉學,能交一些杏核,必得老師表揚。后來日子好了,杏依然是家鄉(xiāng)最早熟的幸運之果。賣杏子,曬杏干,砸杏仁。
   杏在新疆是排前幾位的特色林果,地位僅次于紅棗核桃葡萄干。初到新疆那些年,紅棗還不成氣候,每次探親回家,除了葡萄干,就是帶些杏干。新疆杏子甜,杏仁也是甜的。南疆、北疆、東疆,農民家房前屋后,莊稼地里有杏樹;牧民家氈房棚圈旁,放牧的草原上也有杏樹。有家栽的,也有成片野生的。杏子熟時,到老鄉(xiāng)家里隨便吃。巴扎上論堆賣,花幾毛錢能吃個夠。這些年,生活好,審美情趣也多了。每年開春,到吐魯番看第一場杏花。葡萄開墩上架,杏花招蜂惹蝶,身著民族服裝勞動的男男女女,樹下捻須閑坐的白髯老者,蹦跳穿梭的花樣兒童,都是花事的主角,讓攝影人的長槍短炮“大快朵頤”。而后轉戰(zhàn)伊犁,漫山遍野的野杏花,牧民的氈房掩映其中,羊群牛群馬群在花下吃草,騎馬的情侶從樹下相伴而過,那是春天最浪漫的景色。南疆的杏樹長在麥田里,麥草返青時,杏花開放,藍天白云,雪山映襯,又是別樣風景。
   去年在帕米爾高原腳下的托特庫勒村,和維吾爾族老鄉(xiāng)大搞杏產業(yè)。栽杏樹,賣杏子,曬杏干,把鮮杏從每公斤兩元賣到六元,賣到北疆的烏魯木齊、阿勒泰,內地的北京、深圳。少數(shù)民族同胞把我當兄長,那是杏子給我的莫大成就。
   江南花多樹多果子多,池州何以偏愛杏花?到了杏花村,才知其中緣由。清人郎遂編撰的《杏花村志》,第一次在明洪武四年的戶帖中列出:池州府池州縣杏花村。明清時期,當?shù)厥咳诵闹校踊ù宓奈幕饬x超越地理名稱。晚清時,池州地方官紳文人營造杏花村文化概念,收錄從唐到清歌詠杏花村的詩文兩千余篇。杜牧曾為池州刺史,當?shù)厝水斎荒J《清明》一詩寫于池州。乾隆年間修撰《四庫全書》時,《杏花村志》以一個村的名分入選其中,已經是方圓十余里的風景。相傳其時有老樹萬余株,絢爛迷觀,堪稱盛景?!佰E以名重,地以人傳”。杏花村成為文人理想中的“千古詩村”。
   北方之杏為果,池州之杏為詩?!肚迕鳌芬辉姵鲎哉l手,寫于何處,其實并不重要?;顫娦[的杏花,相伴柴門炊煙村姑,耕牛美酒牧童,給江南的柔美纏綿,賦予熱情奔放,成為池州的一個文化符號。杏花村建成了宏大的生態(tài)旅游文化園,以詩意的休閑創(chuàng)造著生活的品位與價值。
  
   三 儺戲
   “楚人信巫鬼,以歌舞事神?!辟F池屬吳楚之地,儺文化盛行,舊有“無儺不成村”之說,像北方有村就有土地廟。南部山區(qū)的梅街鎮(zhèn)當?shù)亟小皟C子”。去那里看“儺戲”,心里便有了種種神秘的想象。
   坐大巴車走幾十公里山路,看著窗外景色,聽當?shù)貙W者說儺。
   貴池儺事從古人戴面具驅鬼逐疫的儀式,演變?yōu)榫瓷耢胱妗噬駣嗜?、消災納福、道德教化、有程式、有戲劇情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文化。最早記載于唐,盛于明清,多為宗族社事,無職業(yè)戲班,由本村本族男丁戴面具,穿戲裝,每年正月初七到十五在祠堂、社壇、廟址祭演。從第一天迎神下架的儺儀開始,每天日落前演到到次日日出,俗稱“兩頭紅”。太平天國、日軍入侵和“文革”時期,儺戲被迫隱匿無跡。上世紀八十年,一些老藝人自發(fā)恢復。所謂根深葉自茂,歷經變遷,中斷多年的儺戲,如蟄伏長冬的種子,隨一夜春風遍地生長,在現(xiàn)代生活的土壤里,打開神秘的面紗。與文化旅游相契合,風貌更勝昔時,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繞山過橋,彎道連著彎道。大巴車不停地轉彎,晃得頭暈??粗巴獾纳剿L景,暈暈乎乎地想著所知甚少的巫、薩滿、儺,頭皮似有發(fā)緊。
   劉街村上村,山間相對平坦處,祠堂居于幾十戶人家的中心。前院屏墻門樓上書“天一門”,旁邊有牌匾簡介:“……南山劉姓發(fā)祥七百多年,傳二十五世?!边^“崇德門”,進祠堂,頂頭掛有藍底金字御賜牌匾“一品當朝”,彰顯家族曾有棟梁重臣。往下的門額上是紅布披掛的白底黑字牌匾“親遜堂”。古老的木結構廳堂,四根立柱貼著春節(jié)的大紅對聯(lián),正面紅字寫著“忠孝可嘉”。左邊黃羅帳里擺放著儺面具,右邊靠墻幾人組成鑼鼓班子,立柱中間為表演場地。到了歷史深厚的地方,自然會肅然起敬。我們像一群小學生,排排坐好在前廳的長條木凳上,背著火辣辣的太陽,滿脖子熱汗等待開演。
   身著便裝的儺戲會首手舉五色傘從左側走出,高喊一聲“都來呀!”右邊所有的鑼鼓手應一聲“嗬!”場面立時肅穆。儀式在聽不懂的方言詩贊和一聲接一聲的“嗬”中進行。第一出,舞傘。一位頭戴童子面具,身穿粉紅戲服的舞者,從會首手中接過五色傘,踏著鑼鼓的節(jié)奏,不停地點著頭,腳下小跳碎步,向各個方向舞動花傘。動作簡單,卻有著嚴格的方位次序,似乎有看不見的魔力,牽著觀眾的心。第二出,“魁星點斗”。戴黑面獠牙面具,著紅披,穿紅褲,赤上身,右手擎筆,左手拿紅榜的魁星,舞著點著,為智慧點化。第三出是文戲“孟姜女”。兩個青年男女咿咿呀呀地慢舞清唱。第四出 “打赤鳥”,紅面紅衣人手舉赤鳥,黑面藍衣人手拿弓箭,在舞臺上角逐,最終赤鳥被射殺在地。第五出又是文戲“劉文龍”,將要離家趕考的孝子劉文龍為父母祝壽。一部簡化了的儺戲,演出人數(shù)寥寥,情節(jié)簡單古樸,卻透著虔誠神秘,粗獷奔放,優(yōu)雅意味,讓我想到古老的巖畫,以及人類早期陶盆陶碗上的神人獸面舞者形象。
   表演結束,帶著好奇,去看卸裝后的演員,真的就是幾位平常村民,還有兩個靦腆的小青年。若是平常相見,很難將他們與表演的角色對應。臺口墻上貼著洇過水尚未退色的紅紙,寫著“丁酉年正月初五上村儺神大會捐款名單”,幾十位村民捐款幾十到幾百不等,歷年滾存,收支結余一目了然。還有一張 2015-2023年各村演出排序表,一冊南山劉氏宗親尋根到訪聯(lián)系記錄。就算我這個鄉(xiāng)俗不通的外地人,一看便知儺戲在當?shù)厣钪械奈恢谩奈椎蕉Y,釋禮歸仁。一切透著生活的敬畏、秩序與傳承。
   回程路上,日光漸沉,幽暗的密林間閃過道道陰影。多山,多雨,植被繁茂,氣候多變,生物眾多。在人類漫長的自然生存時期,這里既能獲取豐富的生活資源,又面臨種種危險,毒蛇猛獸,煙瘴邪魅。儺,驅逐人內心的恐懼,在敬畏中抗爭,在娛樂中施教。儺戲一直演到今天,靈魂不斷,信念不絕,凝聚著宗族內力,作為一種文化深植人心。這樣的村莊,這里的人,即使遠行,無論多遠,都會懂得回歸。
   那只射落在地的赤鳥,讓我想到古代神話。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鉆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都有一個堅硬的精神內核——不屈與抗爭。中華五千年,在挑戰(zhàn)不可能的抗爭中曲折綿延。我們的祖先不像西方神話,需要火,不是派個“神”上天去偷,而是自己鉆火;洪水來臨,不指望有個諾亞方舟,而是由英雄帶領主動治水;大山阻隔,愚公們用手搬走它;即便太陽為惡不仁,也要用土制的弓箭射死在地。祖先用神話傳喻后世:可以輸,不能屈服。每種文明的初期都有神論,只有中華文明敬神不懼神。生生不息的信仰作為文化的筋骨,生活的詩意平凡又神奇地延伸。
  
   四 天籟
   去看長江吧,來到她的身旁,咋能不去看望呢。
   明天就要離開了。晚飯后,幾人相約來到江邊,看無際的江水緩緩而來,緩緩而去。我們玩童似的在水邊喧嘩跳躍,放聲唱歌。蹲下身,摸摸水溫,好想游泳呀。天色很快變暗。還好,月光亮起來。就著月色,擺各種姿勢與長江合影,形象略有模糊,反倒顯出特別的意境。
   回程中,月光如霜,給綠樹與道路涂了一層朦朧。搖下車窗,微風吹拂,心里裝著長江的遼闊,興致漫延得無法平息。到了平天湖畔,停車賞月。月亮的大盤子掛在中天,里面山形清晰,似有人影走動。天空太干凈了,盡管月色明亮,也掩不住滿天的星辰。北斗七星的大勺子垂得很低,繁盛的銀河若寬闊的長江,讓心又變小變輕,跟著記憶里的童話回到兒時。
   忽一低頭,看到水邊有星火劃過。難道有人叨著煙頭偷釣嗎?定下心再看,星火一顆,兩顆……原來是成群的螢火蟲。我在干燥的北方度過大半人生,只從課文里讀過夏夜里的螢火蟲,何曾見過著熒熒之光神奇閃爍。幾人趕緊禁聲,憋著呼吸,生怕驚滅這些微小的光亮。螢火蟲卻落落大方,根本沒有擔驚受怕的樣子,反而像好客的主人,引導我們的目光,去享受一場天籟盛宴。
   月亮的背光處,樹影婆娑。隱約看著是個植物豐茂的水灣。螢火蟲到這里開始表演。一會兒群集,一會兒離散,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變幻著復雜的隊形,演繹玄妙的舞蹈。多重鳴叫交織響起,黑暗里有無數(shù)的觀眾為它們的表演喝彩。我們只是偶爾過路的不速之客,觀不觀看,螢火蟲并不在意。嚯嚯嚯,啾啾啾,大的小的,飛的走的蟲子在叫。嘰嘰咕咕,撲撲棱棱,高的矮的,白的花的鳥的家族在叫,它們似乎還在小聲議論,小鳥扇動著翅膀相互擠占地方。呱咕呱咕,青蛙在叫。啵噗啵噗,魚兒探出水面在叫……
   仁德慈愛的長江啊,只是看了她一眼,離開后才知道,送給我們如此珍貴的禮物。
   好吧,既然是一場天籟,就靜靜地聆聽吧。不遠處一家燈火,兩扇明窗,他們與自然如此親近,每個夏夜,會做怎樣美妙的夢呢?
   記憶的純真和未來的暢想相互交織,不知道該說是懷念還是奢望,內心涌動著詩意的無限感動。
   2017年6月22日于魯院601

共 5375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池州景美,但更美的是浸潤在池州每個角落、與優(yōu)美的景致融為一體的文化內涵。地處江南的池州,山水雄奇浩蕩,引發(fā)了無數(shù)詞人墨客的詩情壯意,留下無數(shù)的詩詞名篇,有“千載詩人地”之譽。此地的山水,婉約而又豪邁。雨中賞景,靜聽蛙聲水聲,細品古人情懷,更有無窮的妙趣。此地的杏花,因杜牧的一曲《清明》和清人郎遂編撰的《杏花村志》,而添了如許的文化氣息,杏花村也就成了著名的生態(tài)旅游文化園。與北方之杏形成鮮明的對比,很好地詮釋了池州的詩意。貴池屬吳楚之地,儺文化盛行,儺戲是當?shù)氐奶厣c文化旅游契合,更添無窮魅力。文中儺戲表揚的場景生動活潑,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讓人很好地感受到那種虔誠神秘、粗獷奔放、透著生活的敬畏、秩序與傳承的文化氣息。長江,在月夜下,有一番別樣的意境。月色明亮,卻掩不住滿天的星辰,成群的螢火蟲在此翩翩起舞,蟲聲嘰嘰,鳥聲啾啾,青蛙呱咕,魚兒跳躍……這是一場夜的盛宴,宛如天籟。追隨著作者娓娓的述說走來,一幕幕如詩如畫的美景讓人陶醉,浸潤于美景之中的文化氛圍讓人流連。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佳作,薦閱?!揪庉嫞核匦娜缬瘛俊窘骄庉嫴烤吠扑]01707222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素心如玉        2017-07-20 09:14:19
  如此美文,讀之忘俗。
   感謝賜稿流年。問好作者,祝創(chuàng)作愉快。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