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武師
郭固集向來有尚武風氣。
不過,郭固集人拋棄了武術的角斗殺戮和競技性質(zhì),主要將其當成了健身和娛樂手段。在郭固集,歷經(jīng)千百年的修煉,武術已經(jīng)和村中的社火,比如獅子舞、高蹺、秧歌一起,成為世世代代郭固集人貧乏的文藝生活中的主要娛樂形式,成為郭固集人的一種生活習俗。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郭固集五道街連續(xù)上演大半個月的武術、獅子舞、秧歌、高蹺等社火活動,三鄉(xiāng)五里的鄉(xiāng)親們也借機走親訪友;晚上怒放的煙花爆竹,展示著郭固集人把西方人殺人的火藥變成喜慶工具的和諧向往。
同時,武術還被當成對外交往的工具,郭固集的武術大師們通過武藝與周圍村莊的武術發(fā)燒友切磋交流,建立起日常生活互通聯(lián)絡的橋梁。
郭固集流行的武術門派,大多源自東京汴梁。
出郭固集,沿過去的官道、今天的106國道,一路正南不到兩百里,渡過黃河,就到了繁花千年的古都汴梁。東京汴梁是距離郭固集最近且交通便利的繁華都市。它的這種繁華,不但表現(xiàn)在它涵養(yǎng)著眾多的王公貴胄,即便赤貧的外來者,也可以在它那里找到較貧瘠的鄉(xiāng)下更多的覓食求生機會。因此,一次次襲來的不成景饑荒歲月里,郭固集的人們背井離鄉(xiāng),他們逃荒要飯的第一選擇地,即是東京汴梁。在那些艱難歲月里,郭固集村西的官道上,朝向東京汴梁就食的男女老少,車拉肩扛,挈婦將子,黑壓壓的人群掩塞道路。千百年來,一代一代逃向汴梁尋找活路的郭固集人中間,落戶汴梁城成為城里人者不在少數(shù)。
出門在外討生活的流民大多喜歡習武,這也是殘酷環(huán)境逼出來的自保自衛(wèi)手段。再者,開封城里及四周郊區(qū),有不少武師身份的大戶人家,他們靠武功聞名,聞名后,廣招徒弟。師傅免費教授徒弟,不收學費,還管吃管住;徒弟則成為師傅家里的廉價勞動力,不要工錢。這也算是一種勤工儉學雙贏模式吧。
二同姥爺就是這樣的一名勤工儉學生。20世紀初期,二同姥爺帶著一家老小逃荒到了開封,并拜師學藝。他的師傅好生了得,名震黃河南北兩岸。二同姥爺跟隨師傅,在開封打擂、護擂,并獲得國民政府頒發(fā)的國術比賽銅牌。
二同姥爺修習的武藝,源自正宗少林功夫,叫子路白拳。也有人說,子路白拳遠比少林功夫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代,由文圣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所創(chuàng)?!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份d:“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暇豚”。這樣一個“好勇力”而又深得文圣真?zhèn)鞯目组T弟子創(chuàng)造出來的拳法,肯定文武兼?zhèn)洌αι詈?,非一般的技擊術所能比肩。
二同姥爺功夫好生了得!一個恨腳,二同姥姥給他新納的千層布鞋底子頓時斷為兩截——齊整整的兩截;再一個恨腳,一聲嘯叫,眾人眼前一閃,定睛看時,二同姥爺不知去向。上天了?入地了?莫非二同姥爺還學得了隱身術?有眼尖的小子突然手指屋頂高喊:“看吶,二老爺在屋坡上嘞!”眾人向屋頂望去,只見二同姥爺雙腿蓮花座,正打坐在屋頂上,嗞嗞嗞嗞地吸旱煙呢!
勇斗車家二少,是二同姥爺出師回鄉(xiāng)后第一場漂亮仗。
車家二少并非大戶人家少爺,只是兄弟二人天生剽悍且喜逞強斗狠,故有此綽號。聽說西街來了一個習武的,而且還是從東京汴梁來的,而且學的還是正宗少林武功,車家二少不服氣了,要找二同姥爺切磋切磋。車家二少什么流派的武功也未曾修習過,別說正宗武功,就是野路子的武功也沒學過,他們只是靠著一身蠻力一身悍氣混世界。這樣的野路子往往比正宗正統(tǒng)更自信,更喜歡挑戰(zhàn)、挑釁。
二同姥爺從開封返鄉(xiāng),起初因為離家多年無良田可以耕種,就一邊開荒一邊在集上賣水為生。有一天,車家二少晃著膀子來了,他們和二同姥爺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地聊著,開始是口頭上切磋,二同姥爺給他們倒的一碗開水沒喝完,兄弟二人一前一后,拉開架勢,用拳腳和二同姥爺切磋。圍觀的眾鄉(xiāng)親還沒看出究竟,眨眼工夫間,只聽一兩聲干凈利落的拳腳劈啪,然后是兩串喊叫……幾秒鐘后場面安靜下來,車家二少一前一后躺在了地上,只不過,兄弟二人的位置,正好與剛才掉了個個兒。再看二同姥爺,剛才端在手中的大半碗開水還是大半碗,滴水未曾灑出。
二同姥爺從此名聲大噪,威震郭固集周遭十里八村,也成為郭固集地區(qū)的一方保護神。許多年來,各路賊人不敢側目郭固集,不但不敢側目西街,也不敢對其它四街和周圍村莊多灑一個眼神。
在二同姥爺?shù)陌駱恿α抗奈柘拢碳宓澜值纳形渲L重新振興。
二同姥爺?shù)恼谡y(tǒng)少林功夫輕而易舉地戰(zhàn)勝了蠻力蠻氣的敵手,然而,在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鐵拳威力面前,二同姥爺卻不戰(zhàn)自敗。
歷史運轉到了20世紀50年代,二同姥爺這名本來沒有土地而不得不逃荒要飯的貧苦佃農(nóng)經(jīng)過土地改革分得了田地;接著,靠著一身習武人的力氣,靠著武術開門收徒,小日子一天天茁壯起來,幾年下來,大有發(fā)展成為新興的富農(nóng)、地主的陣勢。正當二同姥爺一心盤算著按照師傅師祖?zhèn)兊陌駱樱揽客阶油綄O的廉價勞力給他佃活創(chuàng)造財富的時候,轟轟烈烈的農(nóng)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在華北平原、在整個中國暴風驟雨般地開始了。二同姥爺?shù)呢斨鲏粢簿痛吮环鬯榈寐浠魉?。對此,二同姥爺感到異常遺憾、不解乃至氣憤,最終對合作化運動產(chǎn)生了抵制情緒。
工作隊隊長是本村本街人、二同姥爺?shù)谋炯抑蹲?,他來做二同姥爺?shù)墓ぷ?,要他把自家的兩扇門板搬到社里公用。雖然算不上膀大腰圓,卻也身高八尺、膘不夠但凈是肌肉的二同姥爺?shù)芍Q垡粯臃派涑鑫湫g大師咄咄殺氣的大眼睛,沖著私塾出身、從小就斯文膽小、眼睛里瞇縫著病貓一樣溫柔目光的本家侄子怒吼:“誰敢搬走我二同家一根玉蜀黍稈,誰就別想囫圇著走出我二同的家門!”
在武術暴力的威脅下,個子瘦削的侄子只好動用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力量,一群沒有學過少林武功的小伙子仗著人多勢眾,把武術大師關進了社里的禁閉室,好讓他在里面不但可以面壁打坐追憶一下佛祖的功德,也可以好好品味一下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威力。
第一天,武術大師忿忿不平;第二天,長吁短嘆;到了第三天中午,大師央人喚來侄子,臉上有點泛紅、眼中有點不好意思地對侄子說:“讓妞她娘把門板搬到社里吧?!?br />
文化大革命時期,武術在郭固集地區(qū)基本絕跡,僅只較僻遠村莊中有極個別習武者,偷偷摸摸地,專揀深更半夜練武。結果,他們的偷偷摸摸倒是在少年人心中造成了一種武術神秘主義。同時,偷偷練武的少年人,不知道是別人因為他們的神秘而把他們看得神秘了,還是因為他們自身故作神秘的原因,在一般少年眼中,他們總是怪怪的另類,渾身散發(fā)出一種神秘得令人恐怖的殺氣。
20世紀80年代,隨著電影《少林寺》在內(nèi)地公映,絕跡了幾十年的尚武之風,一下子在全國瘋起為武術龍卷風,郭固集自然也難逃席卷。二同姥爺?shù)膸酌阶油綄O、其它大師的徒子徒孫,盡管年逾花甲,卻也老當益壯,紛紛在村中開館設場收徒,有專業(yè)教授武藝收學費的,有免費娛樂的。與此同時,獅子舞、秧歌、高蹺等社火也死灰復燃,愈演愈烈。
在眾多武場和武術愛好者中間,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武術班和一幫武術大師。武術班的名頭倒是不?。汗碳鹘治奈湮湫g大師培訓班。說是培訓班,卻不收費,按照郭固集的優(yōu)良習武傳統(tǒng),以娛樂、交流為主要目的,以培養(yǎng)郭固集武術后起人才為宗旨,以傳授中華國術為義務。教頭和教務管理人員均為郭固集西街鄉(xiāng)親:寅武姥爺、秀文大舅、相臣大哥,外加一名外聘的女教頭。
寅武姥爺六十開外,跛著一條老殘腿。這條老殘腿是當年作為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參加劉鄧大軍過黃河戰(zhàn)役留下的,享受著傷殘軍人待遇。年輕腿不殘的時候,寅武姥爺和村中幾名少年拜二同姥爺為師,前前后后習得了幾路拳腳、幾套兵器。寅武姥爺尤擅梢子,就是那種末端鏈著一截一尺長的裹鐵短棍的長棍,練習難度頗大,弄不好就會甩到練習者自家腦袋上。寅武姥爺已經(jīng)有幾十年不摸這玩意兒了,然而,一上場,照樣把個梢子舞打得上下翻飛,嘩啦作響。他那條老殘腿固然讓他的動作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不過,因為要穩(wěn)住身體,寅武姥爺更加用力,從而也讓動作更加威武。一場表演下來,打谷場長一片坑坑洼洼,那是寅武姥爺?shù)睦蠚埬_踏出來的,就像少林寺禪房里少林武僧們常年累月練武踏出的那些著名的深腳坑。
秀文大舅是一名老鰥夫,也就是俗稱的老光棍兒。論起行內(nèi)輩份,四十多歲的秀文大舅當屬二同姥爺?shù)耐綄O,他父親年少時期曾經(jīng)跟著二同姥爺學過幾手幾式。秀文大舅膀大腰圓,又黑又壯,壯得幾乎可以稱作胖了,這讓他的武打動作顯得沉穩(wěn)有力,只是也露出了一些笨拙。一個四十多歲、又黑又胖的老光棍兒,笨拙地在打麥場上展轉騰挪,蹦來跳去,活像一只笨狗熊在扭秧歌,圍觀的村民老是想哈哈大笑。但是,看到秀文大舅那一臉嚴肅,那一招一式的認真,鄉(xiāng)親們卻又不好意思哈哈大笑,只能竭力憋著笑,掩著嘴。
相臣大哥原先是一名民辦教師,先是在周固寺中學教初中語文,后來轉到郭固集小學教小學語文。他是村中讀書較多的人,寫得一手好中楷。村中少年知道的典故,比如盲人摸象、一把筷子折不斷等等,不少是從相臣大哥口中傳授出來的,因此,他也算是村中不多的具有人文素養(yǎng)的學人之一。相臣大哥為人謙和到幾近謙卑,說話前總是先掛上笑臉。可惜的是,因為相臣嫂子神經(jīng)總是過度亢奮,相臣大哥這名本來斯文儒雅的鄉(xiāng)村儒生,竟然也跟著老婆一起神經(jīng)兮兮的。再到后來,相臣嫂總是咒罵、欺負老實本份的相臣哥,直至最后把他逐出家門。相臣大哥無奈,只好在杏樹園里自己搭了間泥棚棲身。許多年來,相臣大哥被相臣嫂折磨得了無生機,整日蓬頭垢面,奄奄一息。
最近幾年,相臣大嫂的亢奮勁頭隨著歲數(shù)的蒼老而失去了咒罵尋釁的激情,她安分多了,相臣大哥也就省心多了。寅武姥爺和秀文大舅組建郭固集西街文武武術培訓班時,誠邀識文斷字的相臣大哥前來擔任教導主任。
正在慢慢恢復生機的相臣大哥二話不說,欣然接受了邀請。他和幾位武術教頭一起,悉心經(jīng)營著這所武術培訓班,悉心教導著前來習武的孩子們。他教導他們武術的真諦、武術的要義,給他們講武術的起源、與武術有關的傳奇人物、傳奇故事。當然了,相臣主任更忘不了教導孩子們注重修養(yǎng)武德。相臣老師、相臣主任在作為文化課教室的一間就要坍塌了的老屋里用幾塊磚頭壘起來的講臺上侃侃而談:“我們大中華,向有習武風尚。而習武最需謹記者,首屬武德。常人無德,破壞力還不是那么大;習武之人,既然習得了功夫,功力增長,殺傷力、破壞力陡增,倘無武德,還讓一般人兒活不活了?”“武術的主要功用不是打架,也不是打仗;武術的主要目的,是娛樂,是健身,是交流。”“別看咱們的培訓班規(guī)模小,但咱們以培養(yǎng)武術大師為己任?!?br />
郭固集西街文武武術大師培訓班上的武德教導,伴隨著打麥場上的聲聲練武吶喊,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習武的鄉(xiāng)村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激發(fā)出孩子們積極向上、與人為善、見義勇為、不欺負弱者、不畏強暴的心理。孩子們深信:我已經(jīng)是習武之人了,不是一般人兒了。既然是習武之人,就要把武德放在做人的首位,就要見義勇為,就不能像過去那樣欺負比我小的小孩兒、同學,就要關心比我小的小孩兒、同學。既然我已經(jīng)成為習武之人了,我就要以電影里揚善除惡的俠客為榜樣?。?br />
教導主任的職業(yè),讓相臣大哥如同杏樹園里的百年老杏樹一樣枯木逢春。同時,鷹首鸮面、走起路來風擺荷葉般的相臣大哥,還跟著寅武姥爺、秀文大舅練習了幾招。據(jù)秀文大舅悄聲說,教給相臣大哥的,全都是秘笈絕招,一般人兒他是不會輕易傳授的。相臣大哥可謂一舉兩得?。?br />
培訓班特聘的唯一一位專職教頭,據(jù)說是一位專業(yè)武術教練,至少是專業(yè)練過武術的。她是鄰村一名小姑娘,也就十五六歲的樣子。村民們不知道她的底細,前去觀看了她的表演后,生在武術大師之鄉(xiāng)的郭固集鄉(xiāng)親對于小姑娘教頭的武藝倒是沒有留下太深印象,讓他們記憶深刻的,是小姑娘教頭的“不凡氣質(zhì)”:“哈哈,那個小教頭,那個小妮兒,大冷天的總是挽著胳膊捋著衣袖,一副二巴夾的樣子!”“二巴夾”,就是“二”和“夾生”的意思,單是“二”或單是“夾生”就讓人夠嗆了,既“二”又“夾生”,小姑娘教頭可還了得?!
不必打啞謎,不必開玩笑,實事求是地說,這幾位武術大師、教導主任的確就是村民眼中的怪人另類,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被大多數(shù)村民不那么看重、在村民眼中不那么顯要的村民。然而,觀看了他們的表演,旁聽了他們講授的文化課、武德課,看到他們那股認真勁兒,村民們開始刮目相看,開始從內(nèi)心敬重幾位武術大師和教授,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村民把孩子送到他們那里。家長們說:“在這兒學武術,比他們?nèi)ゾW(wǎng)吧打游戲強多了。”“管他能學幾招幾式嘞,不學壞就中?!?br />
能夠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各色培訓市場上讓家長們放心,能夠得到家長們的認同,郭固集文武武術大師培訓班的寅武姥爺、秀文大舅、相臣主任,還有那位不知道名字的外聘小姑娘教頭,的確就是武術大師啊,的確就是教授?。贿@樣的大師和教授,也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大師和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