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文學
對于我們這幾代人,至少八零后九零后這兩代人。閑暇時間能背出“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弟子入則孝,出則涕”之類的句子,就會被許多人視為“文藝青年”。但稍有文化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只是中國最簡單的蒙學知識!
前幾天,一個初中學生在我宿舍里不經(jīng)意翻到我手抄的《千字文》,感覺甚是新奇,經(jīng)我詢問,竟是從未見過!而這學生竟對這《千字文》的內容倍感興趣,于是,我建議他也手抄一份。他照做了,我還問他能否花時間背下來,他看了看那個篇幅,又仔細看了看文中的生僻字,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個字:“難!”接著補充道:“比我們學過的古文難多了!”確實,要讓他短期內背下《千字文》,難度確有點大。因此,我又給了他一個建議:每天背兩句!這樣他便來了勁了,都懶得跟我談了,一邊背著“天地玄黃”,一邊開溜了!他已經(jīng)走遠了,我還能隱約聽到那四句《千字文》在我耳邊回響!仿佛又聽到了埋藏心里許久的聲音!
說實話,對于《千字文》《弟子規(guī)》這兩部蒙學經(jīng)典,我是上大學的時候才接觸的!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中國古典文學。也是那時候,我翻閱字典,鄭重地查一查“蒙學“的概念。因為我實在不敢相信,一個重點大學生,竟對蒙學還一無所有!
為什么大學的我還對蒙學一無所知?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小時候家庭條件太差,根本沒見過基本課外書,而教科書上又沒有!上了中學后,忙于應付各種考試,更無心去理會什么蒙學?!蔽以疽詾橹皇俏疫@樣的山里娃兒不知道有這些蒙學經(jīng)典。但當我把那本《蒙學經(jīng)典》從圖書館借回寢室,室友們竟也沒有讀過這些經(jīng)典!后來我一了解,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這一代人就沒幾個人讀過……
閑來無事,我也會想,可能是古典的蒙學已經(jīng)不適合新時代的我們了。更何況其中的生僻字和深奧語言、深奧的道理也不是小孩能輕易弄明白的!新時代的孩童們不應該在這些古籍上下功夫,而應該更多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緊跟時代步伐!
如果真是如此,以后的孩子們也像我們這一代人一樣:小學中學拼命學習數(shù)理化,拼命應付各種考試;大學生活被各種娛樂填滿;走出校門后忙于各種工作或生活瑣事,即使偶爾有閑暇看看書,也只是看些職場類的書籍!那么,博大精深的國學對我們還有什么意義?難道這些經(jīng)典就該是與祖宗一起,埋葬在土里!或許,有人會說:“不是還有文科生嘛,這些經(jīng)典就是留給他們研究的?。 蹦敲?,若果真如此,難道國學經(jīng)典就只是留給文科生的財富?
不!沉積幾千年的國學經(jīng)典,不是祖先留給某一部分人的財富,應該是留給所有華夏兒女,乃至全人類社會的財富。
如今,許多外國人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還不遠萬里,漂洋過海來學習中華文化。而作為中華文化最直接的繼承者,我們卻將其拋至九霄云外,這難道不是一個莫大的笑話!難道不是我們的悲哀?
我自知力量太薄,無法呼吁國人共同學習古典文學。幸運的是,有更多有份量的人更有先見之明!
昨天,去一個朋友的補習班參觀。兩個小學五年級學生做完作業(yè)后找我玩游戲,不經(jīng)意就談到了《弟子規(guī)》。兩學生搶著說:“這個我會背”,然后又搶著背了下去!聽著這熟悉而又陌生的《弟子規(guī)》,心里好不舒適!之后我問他們?yōu)槭裁磿?,他們很自然地回答:“因為書上有啊,老師要求我們背!?br />
聽到兩學生的回答,我心里說不出的高興?;貋淼穆飞希乙恢痹谙耄骸盎蛟S,古典蒙學乃至古典文學被我們這一代人忽視,但終將在下一代人身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