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xiāng)】怨懟(散文)
一
“咚咚咚——咚咚咚……開門?。 背翋灦鴬A帶著復(fù)雜情緒的叫門聲,男人的聲音有些撕心裂肺,突然振醒了深夜里睡熟的小區(qū)。
似夢非夢中,我微微側(cè)動了一下身,耳畔繼續(xù)傳來男人短促而粗獷的哀吼,我瞇了下眼,意識從睡夢回到了現(xiàn)實,我把裸露在外的小腿縮回被子里。
窗外微黃的路燈下,入秋的夜有了幾分涼意,男人的吼叫聲的間隙,依稀可聽見初秋的雨在淅淅哭泣和女人閉在房中的回懟,既感臨近又是那么的幽遠。葉子上積攢的雨滴拍打著什物的聲響,時斷時續(xù),錯落而清晰。
我住在底樓,聽其聲響,男人和女人應(yīng)該就住在隔著花壇的對面的樓上,我算徹底醒了,被就在臨窗外的細雨聲、叫門聲、怨懟聲,驚醒了!
閉著眼假寐,也不只是一個這樣的夜晚了,通常夜半醒來,一個人靜靜躺在床上,聽風(fēng)、聽雨、聽蟲吟、聽月光傾瀉大地,當然今夜有些特別,還伴有男女混合聲的旋律。
稍稍停頓了一下,敲門聲與吼叫聲的混音再起,持續(xù)了好長時間女人就是沒開門,男人在門外反復(fù)著叫門,我都聽得有些厭煩了,這兩口子大半夜的犯什么?。坑诌^了一會兒,女聲由遠及近,似乎終于女人開了門,這男人進得屋后,只聽得男女混雜的互懟聲,像窗外的細雨,連綿不絕。
聽不清男人和女人在吵些什么,為啥而吵,只感覺女人帶有哭腔。幾分鐘后,吵鬧聲由屋中走出來了,下得樓來,男人緊跟其后,“走,回去睡了,等明天我酒醒了再說!”男人應(yīng)該是在扯拽女人,女人在掙脫反抗:“說什么說,懶得給你說……你干脆就別回來了!”看樣子女人是要出走,男人火了,聲音又膨脹了:“都給你說了,是幾個朋友在一起喝酒……回得晚了,別的啥都沒干……”男女的互懟中只能斷續(xù)地聽清些對話內(nèi)容,只聽女人也開始了怒吼,但一句也沒聽清哭罵的是什么。
此時小區(qū)里被驚醒的遠不止我一人,只聽得一老婦孺隔著窗戶說道:“這大半夜的你們這樣吵算什么嘛,這是居民小區(qū),又不是你們單門獨院的,就不怕影響別人,快把你兒子送回去了,哎,現(xiàn)在這人啊,真不知是怎么了?”
聽口氣是鄰居老人起來勸架,也驚動了那男人的父母,但其父母好像一直都未曾說過話,我在想,老人是不知該說什么?還是什么也不敢說?亦或無法說去?但不管如何,這老婦孺的幾句話倒也挺管用的,一會兒,男人與女人的懟罵聲漸漸停息了,這段懟戲應(yīng)該是暫且落下了帷幕,只是不知男人和女人各自的歸處如何?
小區(qū)又恢復(fù)了夜的悄音,偶爾雨滴樹葉的聲響,把夜滴得更加寧靜,幾乎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
二
婚姻自古就是一個破譯不了的難題,也是日常生活討論最多的話題,很多哲人或是文學(xué)家都發(fā)表過各自對婚姻話題的見解,但始終沒有誰把它完美的詮釋,徹底的解決。
不久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定義”婚姻的段子:“婚姻就是……有時候很愛他……有時候想一槍崩了他……大多時候是在買槍的路上遇到了他愛吃的菜……買菜卻忘記了買槍……回家過幾天想想還得買槍?!边@定義有點滑稽,不過說的有那么點兒味道且貼切。
我只是個極為平庸的人,完完全全沒有資歷和學(xué)識來談?wù)撨@個沉重的話題,更何況面對它,我也是迷茫者之一,只是一時興起,據(jù)實涂鴉幾行淺溥的文字,聊表一下自己此刻的心情,僅此而已。
生活就像潑墨畫到水彩畫的過程,就像素描,開始很簡單,慢慢地變得復(fù)雜,進而頻添了許多色彩。亦如清水底的一灘鵝卵石畫卷,清澈見底,斑斕各異。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婚姻與家庭都會有怨懟,至少今夜的男人與女人有,想想自己,也有,同時還包括我的父母。
地處四川一個名叫金銀巖的小山村,那是我童年的家鄉(xiāng),按理說不算偏遠的,但當年的經(jīng)濟狀況和閉塞的交通,阻隔了家與城市的親近,拉長了貧窮與富貴的距離。
記事起,母親總喜歡給我講故事,故事當然是她與父親的居多。由于我爸爸的爸爸是個理不起事的主,一生窮困潦倒,奶奶就撇下有些癡癲的爺爺和還在襁褓中的父親走了,從此爺兒倆開始了流浪。也算菩薩供得高,我爺和我爸幸運的挺過了饑寒交迫的“文革”,最終落腳到了當年政府的“幸福院”,也算是有了個“家”。
父親也讀書的,只是是個超齡小學(xué)生,還寫得一手好書法,他與我舅舅是同班同學(xué),他倆很要好,我爸常去我舅家玩,后來我媽不知為何反正就鬼使神差的嫁給了這么個“幸福院”長大的男人,當然是有媒婆的功勞。但我就沒弄明白這媒人是怎么看待和如何配對婚姻的,把兩個不相干的人就這么嫁接在了一起。
因我舅公,也就是我父親的舅舅的關(guān)系,我爸還沒念完小學(xué),18歲就去參加了工作。后來我想想,我媽當年能嫁給我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有份工作吧。然而,這種嫁接式的婚姻,總會有缺憾的。
爸媽婚后的二三十年里,父親一直在外工作,難得回家一趟,總是離多聚少。母親作為一個弱女子,擔(dān)起了哺育我和妹妹的重任,還得承攬全家所有的家務(wù)和農(nóng)活;而常年在外的父親,早把當年窘迫的生活給忘了,把當年在雞缽中抓食的日子給忘了。亦或許根本就沒忘,反倒是記憶猶新,才要奮力地拽住那些來得遲緩的安謐的日子,反正最終是沒逃過山外世界的花紅酒綠的誘惑,愛上了煙,愛上了酒,當然也喜歡上了別的女人。
這樣的家庭,吵架順理成章的成了必修課,記得我剛上初一的那年冬天的一個夜晚,爸媽吵架到了深夜,我膽怯地躲在自己房間的被窩里關(guān)注著,聽媽吵著說要與爸同歸于盡,一起去握電線觸電,雖我年齡尚小,但也知道電是會電死人的,我慌忙悄悄地爬起來,躡手躡腳地來到電閘下,個兒不夠高,就輕輕挪動凳子爬上去,把手放到電閘上等著,以便好隨時拉下電閘。
這事一直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揮之不去,我不清楚當年的我,是懂事了,還是出于無奈,從不敢對人說起,也不知對誰說,如何說,只能壓在心底,烙上印塵封。
多年以后,沒想到爸媽的怨懟,一直持續(xù)到了現(xiàn)在,是的,是現(xiàn)在,直到他們的兒子也有了兒子,還是爭吵不休,甚至于這近70的年紀了還在怨懟中吵著要離婚,但多少次的吵離但也沒離,就這么反復(fù)著。
以前沒在一起,是見面才懟的;現(xiàn)在老了終于守在一起了,可就成了每日的“工作”,天天互懟,老兩口哪天沒懟,反倒不正常了。這不,就在今晚,我打電話給我媽,告訴她讀住校的孫子國慶節(jié)要放10天假,讓她到街上的房子陪她孫子住,好照料一下,一提電話就聽到電話那端老兩口正在“嘮家常”,我不知該說什么好,只知道這是見怪不驚的事了。
街上的房子都空鎖著,一直都勸說她們到街上的房子住,就是不聽也不去,給出的理由是,在街上吵架不方便,怕有影響,農(nóng)村多好,左鄰右舍都被吵著習(xí)慣了,不怕人笑話。你說這是啥荒誕的理由,哎,真是可氣又可笑。
父親常打電話給我訴苦,說母親管得太緊了,每月給的零用錢不夠買煙酒。母親卻說就得管緊點,前幾十年讓他在外漂安逸了,現(xiàn)在得管回來。但也有一次例外的,我爸打電話給我不是向我訴苦,而是罵我,罵我怎么這么久不回家看看我媽,罵我說不知道我媽是個常年多病的人嗎?
我聽后心里酸酸的也怪怪的,這仇人似的老兩口啥時候也在關(guān)心著對方。哎,這老兩口的事,我真管不了,可也丟不下,在沒人沒事的時候,我總會偶爾揀來想想,體會下他們那代人的婚姻與家庭,可于我,也只能是體味體味罷了,悟不出其中的內(nèi)涵。
三
此刻窗外的雨應(yīng)該是停了,雨滴的間隔越來越稀疏,一聲清脆的鳥鳴就來自窗外的白果樹上,這鳥兒興許也是從男人與女人的懟聲中醒來的。我翻過身,腦海中繼續(xù)呈現(xiàn)著男人與女人、老爸和老媽、還有我與妻子間關(guān)于婚姻與家庭的那些破碎的事兒。
我一直認為婚姻是有緣的,不然怎么說“姻緣”呢。我與我妻既不是同學(xué),也不是同事,是通過介紹認識的,按理說我們這一代應(yīng)該不會再像父母一代那樣通過說媒定親了,但巧,我的婚事隨了父輩。
我與妻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閃婚,從介紹認識到結(jié)婚就經(jīng)歷了20多天,沒有小城故事,也沒有花前月下,就這樣,平如沙丘,淡如清水,她找了個人嫁了,我找了個人娶了。一切都那么自然,又是那么簡單,記得當年我們就買了幾斤糖果,到鎮(zhèn)民政所花了9元錢就把證給領(lǐng)了。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穿婚紗,沒有拜天地,沒有宴請高朋,也沒有眾星捧月的祝福,就這么悄悄地,靜如今夜,這雨滴秋窗的夜晚,寧靜而幽遠。
回想我與妻剛結(jié)婚的前幾年,我的婚姻與家庭也傳承了父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爭吵似乎也成了一日三餐,都是為了些雞毛蒜皮的事,相互埋怨、慪氣、指責(zé)。
記得有一回,我與妻又懟上了,她懟我說,未嫁我之前想吃啥就吃啥,想到哪玩就伙著閨蜜去了,想買衣服就買了,而自打嫁我之后,這樣的日子再也沒有了,錢得數(shù)著花,掰著用,別的姐妹嫁了老公可以隨心地打打牌什么的,而她連這個都成了一種奢望。她罵的這些都是事實,是的,她也不再擁有自由、不再是一個無拘無束的女孩,有了她才有了我延續(xù)著的家。
婚后,就得面對居家過日子的歲月,是再已回不到那山花爛熳的未婚年代了。
時常,我會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里,靜靜地,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發(fā)呆,難道婚姻就是在自找沒趣嗎?爭吵是不是婚姻的必經(jīng)階段?人生是否得必須經(jīng)歷婚姻?或不娶亦或不嫁,可否?
多半的夫妻吵架都會涉及到孩子和公婆,這在后來我們兩人的怨懟中得到了證實。開始的爭吵只是限于兩個人之間,后來就蔓延到了父母及孩子身上,這在當時是沒意想到的。以至后來劇烈的“兩伊戰(zhàn)爭”中,我內(nèi)心很受傷,曾一度懷疑過這段婚姻,這段沒有感情基礎(chǔ)的婚姻,當初的我是否太過草率?是不是只是為了完成“兒子應(yīng)該為父母娶回兒媳而后抱上孫子”這一使命,而太過隨意?
我很無助,也很徬徨,幾近失去信念,失去希望,甚至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在云南大理,那整瓶安眠藥若是真下了肚,我想我早已客死異鄉(xiāng),現(xiàn)在想來,若真是那樣,我想我應(yīng)該是錯了。
換位思考下,不能怪妻,她也只是個普通的女人,不是圣人,我沒資格也找不到理由讓她如圣人般待我。她也有她的委屈,或許別的女孩兒都嫁了“高富帥”,而她卻嫁了個“矮丑窮”,誰都會有攀比心、自尊心、好強心,在這點上可能她受傷不小,也正是我虧欠她的。
回頭想想,我用20多天的“自然和簡單”奪走了岳父母20多年的“哺育和呵護”,我沒有給過什么,只留下虧欠,是妻給了我家庭的延續(xù),我應(yīng)該接過老人的愛,把愛延續(xù)下去,直到生命終了。
婚姻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世俗,錯的是自私;亦或錯在了橫流的物欲,錯在了貪婪的奢求。每個婚姻就是一部人生劇,生活的劇本早已寫好,演員沒固定,假如換了演員,劇情依舊不會變,唯有變化的,只是演員自身的感染力?;橐鲞@部戲里,除非換劇本,若是一味想著換演員,我想意義應(yīng)該不會太大。
四
已記不清是在哪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意講的是教堂里在做一個關(guān)于人生抉擇的測試,牧師提問,人生的危難關(guān)頭,在以下給出的選項里:父母、陌生人、朋友、同事、同學(xué)、愛人、親戚、鄰居、孩子……,你會最終選擇留下誰?答案是唯一的,沒有多選。可以想象,這是個多么的艱難與刻薄的選擇。
一位漂亮的女信徒被牧師抽中了測試,女信徒膽怯地走上臺,在牧師的示意下,她先輕輕地劃掉了陌生人,接下來又劃掉了鄰居,再往下她似乎有些遲疑了。牧師提醒她繼續(xù),她再次不舍的劃掉了同學(xué)、同事和親戚等,最后黑板上只剩下父母、愛人和孩子,她的手開始了發(fā)抖,再也劃不下去了,臺下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女信徒哭了,她實在劃不下去了,牧師接著說,只能留下一個,請繼續(xù)!女信徒強忍著內(nèi)心的痛苦與掙扎,悲痛欲絕地劃掉了父母、孩子,臺下所有的人都驚呆了。有人說應(yīng)該留下父母,有人說該留下孩子,此時牧師說話了,阿門,耶穌的女兒!你是勇敢的,虔誠的,上帝會關(guān)愛你的!
所有的人都不解地望著牧師,牧師解釋道,父母和孩子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都是我們至親至愛的人,但生命中途,父母會先期于我們在途中到站下車;而孩子會長大遠飛,終究也會離我們而去,唯有愛人,才能陪伴自己經(jīng)歷生活的每一場風(fēng)雨,才能最終陪伴自己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
故事講罷,我真不知記憶里的東西有沒有遺漏而不完整。真的,面對這個故事我只能無言以對,無法言論,只因此刻毫無睡意而不經(jīng)意地把它想起。若愛情應(yīng)該是一種信仰,真愛了,你是否會堅守陣地,直到彈盡糧絕?若婚姻不應(yīng)該是種使命或者說游戲,而是一種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責(zé)任,我們是否應(yīng)該擔(dān)當?shù)降啄???br />
婚前,總會有人去八字先生那兒卜卜卦,算算男女雙方是否“合”或者缺點什么。其實,合是一定合的,男女即陰陽,一陰一陽,不用算準“合”的;至于缺點什么吧,先生說是缺“五行”之類的,我覺得缺的不應(yīng)是這些,反倒認為應(yīng)該是缺包容、缺理解、缺尊重、缺善心、缺坦蕩、缺真心、缺無私、缺信仰,亦或還缺錢缺權(quán),偶爾,大腦可能還缺氧!
枕邊的秋窗外,此刻已雨過天晴,一切風(fēng)雨已過去,朦朧中,是誰在皎潔的月光下牽著一只牛,一只纖纖繩子拴著的蝸牛,在銀色的路上慢慢地爬行,這樣多好,人生苦短,行走得慢些,以至能細細體味生活的全過程。我,應(yīng)該是又漸漸地,沉沉地進入了夢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