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掛念與期待
摘要:一場秋雨一層寒,在這個秋雨過后的清晨,睡眼朦朧的我,捧起手機的瞬間熟悉的來電鈴聲響起……
一場秋雨一層寒。在這個秋雨過后的清晨,睡眼朦朧的我,捧起手機的瞬間熟悉的來電鈴聲響起……
我低頭一看是父親的電話,我準備起床去吃早飯,等吃完飯之后再撥回去。然而就在我買飯的時候,母親打電話過來了,當然是用父親的手機打的。也許是家鄉(xiāng)下雨的緣故,母親的第一句話是問我這兒下雨了嗎?這就是我們的母親,她們永遠擔心的都是兒女們的衣食冷暖。當我們呆在母親身邊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母親過于嘮叨(母親的言語里總是一些衣食冷暖的關懷)。然而,一旦我們離開母親,遠赴他鄉(xiāng),我們會突然覺得我們之前所認為的嘮叨,現(xiàn)在是多么的親切與溫暖。透過那些所謂的嘮叨,你知道千里之外的一個人在掛念著你。我們甚至渴望被嘮叨。由于趕上我吃早飯,母親說了簡短的幾句話,便掛斷了(為了讓我好好吃飯)。不一會兒,我回撥了一個電話給他們,這次開始說話的依然是母親,不過母親說了幾句之后,就將電話交給了身旁的父親。父親的話語里從來沒有太過直接的關懷,而是流露著樸實的期望。在上大學之前,父親從不會主動去問我的學習。到了大學之后,父親電話里說得最多的往往是在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但是他最關心的莫過于學習了,因為身處大學校園的我們,承載著他內心深處的對未來與生活的期待。我們的父親并不是為他們自己而期待著,而是為我們期待。也許這歸根結底是因為父親與母親在性格與習慣上的差異吧,也是他們所扮演的角色的差異。
我很難想象在涼氣襲人的清晨,手捧手機站在田野里為了心中的那一份掛念與期待,而給遠方的兒子撥打電話時的父母的形象以及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
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孩子。每個在人生路上漸行漸遠的人,都需要母親的掛念,也需要父親的期待!
【編者按】在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秋季,接到來自父母的電話,聽到父母親切溫馨的問候聲,心情的激動不安是可以形象的,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就是如此。“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其實就是父母深深的期待和無言的掛念。文章語言樸實清新,感情真摯。問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斷!【編輯:平淡如水】
1 樓 文友:平淡如水 2017-10-05 19:48:20
在一場秋雨一場寒的秋季,接到來自父母的電話,聽到父母親切溫馨的問候聲,心情的激動不安是可以形象的,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就是如此。
不與他人攀比,只求自己進步!
3 樓 文友:孜然 2017-10-05 20:02:14
我寫文很少刻意去寫,大部分都是靈感與情感的巧妙結合,是以寫的文以隨筆居多,隨筆隨筆,就意味著不可能太長,一般情況下千字左右吧,這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孜孜以求 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