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我的紅薯情緣(散文)
紅薯是村里人必須栽種的植物,是大人、孩子們最可貴、最香甜的零食,凝結(jié)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但是,紅薯并不是原產(chǎn)我國。相傳,明代萬歷年間,在呂宋(即今天的菲律賓)經(jīng)商的福建人陳振龍,無意間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募t薯味道甜美,耐活禁旱,產(chǎn)量較高,他就想帶回家鄉(xiāng),來幫助忍饑挨餓的村民們??蓞嗡问俏靼嘌赖闹趁竦兀瑖澜t薯外傳。他便絞盡腦汁想出辦法,將紅薯藤編入貨船的纜繩里,帶回來并栽植成功,為家鄉(xiāng)人渡過糧食難關(guān)做出了巨大貢獻。從此,紅薯便在我國生根發(fā)芽,遍布大江南北,成為重要的糧食補充品。
我家也不例外,每年春天種完莊稼后,父親就去大集上尋覓紅薯秧。集市上擺了一溜秧子,品種多,育秧的方法不同,秧苗也各異,需要認真挑選,不能有絲毫馬虎大意,否則栽種后成活率低,口感不佳。父親是行家里手,認真看完秧苗后,打聽好賣苗的姓名,就去趕集買別的物品了。等到要散集了,就去找那個人,跟著到家里,親自從火炕上拔秧子,新鮮、根須長、粗壯,基本上棵頂棵的成活率,品種也不會錯,138紅薯,可以蒸、烤著吃,香甜、熱乎,入口生津,如熨帖熨地一般,從嗓子眼到五臟六腑,舒服的難以言表;脆瓤白薯可以烤著吃、生吃,皮薄、瓤白、脆嫩,那時買不起水果,它就是最美的享受了。
每年父親都買兩千左右棵紅薯秧,栽種在不宜種其它莊稼的貧瘠的土地上。只在栽種時澆水,待紅薯長起來時,再去薅草,拎起長長的秧蔓,以免長蔓上的根須扎進土里,搶奪根部所需的養(yǎng)料。拎折的秧子帶回家,將葉子當成菜餡,蒸大餃子吃;剩下的莖部分扔給豬,沒有一點浪費的地方。然后就是等待紅薯結(jié)果了。
刨紅薯需要在下霜后,葉子讓霜一打,迅速地由翠綠枯萎成黑色。父親說這樣的紅薯放到窖里,回一回后,再蒸、烤,特別甜。刨紅薯要小心謹慎,不能任性。既要沿著紅薯壟來刨,又要注意壟溝里,有的紅薯很調(diào)皮,專門長在壟溝里去,等你一鎬下去,紅薯就被腰斬了,白漿立刻冒出來,黏黏的,粘在手上、衣服上就會變成黑色,不易洗去。一天的勞動,刨出來的紅薯如小人參,擺成一條龍,小心的撿起來放進父親編的大方簍里。一個人是難以搬動的,需要兩個人抬著放到馬車上,拉回家,在挑揀出破皮的、鎬傷的,剩下完好無損的都放到地窖里面,用細沙子埋起來,看著一排排的紅薯,心里特別踏實,即使饑荒來了,也能果腹度日了。埋好后,就隨時吃隨時取,可以一直吃到來年春天呢。
而母親把帶傷的紅薯,放到大盆里,一個個的清洗干凈,再整齊的擺到大鍋的蒸屜上去,用木柴燒火,在嗶啵的響聲里,母親打開鍋蓋,熱氣升騰,如孫猴子出世般,取出蒸熟的紅薯來,品嘗最新鮮的味道,這時的紅薯清新中帶著些許青澀,香甜還沒有放出來。但是,每年吃第一口紅薯時,心里滿是感動,辛勤的耕耘了一年的父母,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安下心來,不再為餓肚子而傷心,不再為沒錢買好吃的給孩子而憂慮,餓了、渴了、想了,隨時就可以得到稍許的滿足了,小小的紅薯幫助父母挑起了養(yǎng)家糊口的一部分重擔,升騰的熱氣、入口的紅薯,牽動的竟是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待到過個把月,母親就利用難得的閑暇時間,一鍋一鍋的蒸生紅薯,蒸好了,一揭開鍋,一團熱氣升騰起來,涼一小會,我們按耐不住地大快朵頤起來,抓一把花生,一個粒一個粒的摁到上面,一口下去,熱乎、甜潤的紅薯味道和花生的香味混在一起,在吃夠了玉米面、高粱面的時代,這就是人間美食。但是,母親是不讓我們吃飽的,每個人分幾塊就行了,其余的還有大用處。
母親把剩下的紅薯用刀切成小塊,放到平房的頂上晾曬,旁邊綁個小假人,嚇唬來偷食的家雀,但是卻很難抵制住老鼠的偷襲,每年都要被老鼠偷走一些。等到晾曬成干后,就用籃子收起來,掛到墻壁上,想起來時就和蒸米飯、蒸花卷一起熱乎一下,硬硬的紅薯干,變成軟軟甜甜的香甜零食,成為那個時候唯一的大人孩子都喜歡的零食。
父母下地裝進口袋幾塊,累了充饑;我們?nèi)ド蠈W也放進書包幾塊,下課嬉笑打鬧后,扔嘴里嚼著,好吃的很;晚上在外面聊天,邊吃紅薯干,便侃大山,有勁頭;誰家小孩來家里串門來了,也拿出蒸好的紅薯干來,讓人家品嘗。每當我們?nèi)ダ牙鸭?,玩著玩著,肚子餓了,就吵嚷著吃好吃的,這時候姥姥就把屋頂上掛著的籠子小心翼翼地摘下來,掀開蓋著的薄毛巾,一個個干凈、紅潤的紅薯干就露了出來,看一眼口水直流,姥姥挑出幾塊,分給我們,然后又掛上去。好吃的東西是不能一次吃太多的,連老舅去外面干農(nóng)活,姥姥都是數(shù)著數(shù)給的。小小的紅薯干竟然成為了我們小時候最重要的零食,焦黃、筋道、香甜,能充饑,耐儲存,讓村里的人們都愛不釋手,倍加喜愛。
我想僅僅是為家鄉(xiāng)著想的陳振龍無論如何也不會預(yù)料到,他的善心之舉竟是造福了全國人民,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高產(chǎn)、味佳的紅薯成為了那個年代忍饑挨餓的人們的救命符,使他們度過最艱苦的時期,迎來了改革開放,迎來了溫飽解決,邁向富裕發(fā)展的美好時期。它猶如一枚印章,深深地烙刻進了每個人心里;又像一枚火炬種子,扎根于貧窮土壤的最深處,無畏生長,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給那個年代以些許的溫暖和希冀。
時至今日,紅薯和紅薯干依然是我的最愛。每當母親打來電話,讓我們回家去吃紅薯時,都雀躍不已,立刻喊上妻子、孩子,開車回家,好好地品嘗那曾經(jīng)伴我整個童年的味道,那始終讓我魂牽夢繞的味道。是啊,筋道的紅薯飽含了生活的哲理,再貧瘠的日子,再漫長的征途,只要不放棄生長,勇敢地拼搏堅守,就會熬出苦難,迎來熾烈的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