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PK大獎賽”】品讀“賣油郎”經(jīng)營之道(隨筆)
近日退職閑居幽室,有朋友找上門來,欲說服我合作開家門店。我說我舞文弄墨爬格子,對經(jīng)商之事鮮有沾染,隔行如隔山,何況現(xiàn)在都過了“知天命”之年,還是不參與的好。朋友循循善誘,說工農(nóng)兵學商,行行有講究,難道你不想與時俱進弄點“孔方兄”鼓鼓腰包?
我盲知水深淺,怕掉進商海淹溺了,朋友進而啟迪我:“你是喝墨水長大識文知字的,若是靈醒善悟,不妨看看馮夢龍老先生的《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領(lǐng)略秦重的經(jīng)營之道,定會醍醐灌頂腦洞大開!”
我說:“前三十多年就瀏覽過《三言兩拍》,那不是講賣油郎與京城名妓莘瑤琴的愛情故事么?”朋友搖搖頭說:“此言差矣,不是叫你看風流熱鬧,好好揣摩下賣油郎是怎樣把生意做大做強的?”
心揣著好奇,我從書柜中找出了《醒世恒言》藏書,一絲不茍地研讀起來。細讀三遍,剔除秦重沾花惹草的風流韻事,專門琢磨起“賣油郎”如何潛心做生意。別說,還真應驗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古語,看出了些門道來。在馮老先生的筆下,秦重不僅“風流”知趣,而且精明強干,深諳經(jīng)營之道。細細品讀后,讓我收獲不薄。
一是量力而行,擇善從之。秦重被家父逐出家門的時候,身上只有三兩銀子,做什么生意好?左思右想,覺得“挑個賣油擔子,是條穩(wěn)足的道路”。他考慮自己過去干過油行買賣,而且“這些油坊多曾與他識熟”。熟人多了路好走,精明的秦重就充分利用熟門熟路的有利條件,干起了“賣油郎”。果然油坊有心扶持他,揀上好的凈油給他,分量上也小讓他些,使他在進貨上處于有利地位,從而奠定了開業(yè)基礎(chǔ)。
二是買賣誠信,薄利多銷。秦重在進貨上占了便宜,就轉(zhuǎn)賣于人也放寬些。自古以來顧客均是“便宜蟲”,在同等質(zhì)量的前提下,價比三色,哪有舍賤揀貴的傻子,于是“秦賣油,做生意甚是忠厚”名聲便傳開了。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的憨厚有了積淀就成為一種品牌,人們知道他買賣公平,不會欺老騙幼,都想與他打交道,主動與之套近乎,做他的主顧。這樣,他的油比別人分外容易出脫。可見,“賣油郎”深知生意人的名聲是金字招牌,他把誠信買賣看得至關(guān)重要,將薄利多銷運作得恰到好處。
三是態(tài)度和氣,招徠主顧。常言道:“和氣生財”,秦重在花魁娘子家門前,王九媽要買油,丫鬟粗魯?shù)剡汉鹊溃骸百I油的!”秦重分明聽得扎耳,權(quán)當耳旁風,盡管不中聽,卻不以為怪,反而和顏悅色地說:“媽媽要用油,明日就送去!”歡喜得王九媽主動要求與他“做個長主顧”。秦重受的一時吆喝委屈,卻與王九媽結(jié)成了生意上的聯(lián)盟體,這等放長線釣大魚的事兒,他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四是關(guān)注市場,相機而動。古往今來,商家做生意盯準市場先聲奪人,所謂“先下手為強”是也。一次,他聞知昭慶寺僧人要起個九晝夜功德,斷定用油必定多,遂挑了擔子來寺中賣油,結(jié)果收獲頗豐。敏于聞、善于斷、勤于遂,這正是他生意興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精打細算,廣開門路。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秦重做生意天長日久了,窺出了些門道,不免想,特為王九媽這一家挑這么多路來,生意也做不大。又想,昭慶路是順路,難道尋常不用油嗎?于是,他就去與和尚們約定,“間一日便送油來用。”道家李耳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彼匀齼伤殂y的小本錢,苦心經(jīng)營一年有余,賺了一大包銀子,“上秤便是一斤”,難怪平素脾性傲慢的銀匠驚呼:“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朋友問我:“是否茅塞頓開?”我便如實反饋:“領(lǐng)教受益了!紙上得來終覺淺,斷不敢輕易下水,須斟酌穩(wěn)妥了再拍板定奪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