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遇見】提貨籃籃(外一篇·散文)
提貨籃籃
說起提貨藍藍,如今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沒有見過,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提貨籃籃。其實,提貨籃籃在我童年時的農村,那可是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的一件物品,它是走親戚裝禮物必不可缺的一個竹藍,人們叫它提貨籃籃。
提貨籃籃一般為長方體,約有四十厘米長,二十厘米寬,三十厘米高,籃子的上面還有一個蓋子,在籃子的左右兩側編織著一個襻兒,是能夠挎在腕上,也能夠提在手上的。整個籃子的所有部件,全都是用精細的竹片編織而成。于由提貨籃籃是用竹片編織的,它有通風的功效,所以放著禮物不易變質糜爛。
逢年過節(jié)走親戚,人們在提貨籃籃里裝著白面饃饃或幾把掛面,這樣走多遠的路,也不會將禮物碰到,掛面也不會被折斷。夏季出嫁的女子去看娘家媽,在提貨籃籃里裝上桃子、西紅柿、蘋果之類的水果挎在腕上出門,既洋氣也氣派,誰也看不出女子帶的什么禮物走娘家。
農家人的親戚多,不論大小節(jié)日紅白喜事,來的客人滿屋子都是,所有來的親戚提的禮物都裝在提貨籃籃里,主人每接過客人手里的提貨籃籃,都會在上面貼一張小紙條寫上親戚的名字,防止送親戚走時提錯籃子。不要小看那時的提貨籃籃,它可給走親戚的人給足了面子。禮品全都在提貨籃籃里裝著,所有來的親戚,誰也看不到誰提的什么禮物,沒有了所帶禮物貴賤之分,這一下子就拉近了大家之間的距離,也少了攀比心。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已經很少能夠看到走親戚的人們提著提貨籃籃了,因為任何一件禮品都開始有了精美的外包裝。那大紅大大紫上面印著精美圖案的禮品盒禮品袋,讓提著他的人們也開始有了距離感。只要提著這類帶有外包裝的禮品走入親戚的家,眾多親戚一眼能夠看出這人提的是什么禮物,價值多少。于是,讓人和人之間有了一種的距離,更有了一種尊卑。
記得自從提著帶有外包裝的禮物走親戚后,我曾幾次見過村里的一些年輕人拒絕帶著父母買的禮物走親戚,年輕人說,帶著樣廉價的禮品,一進門讓其他親戚怎么看,讓人笑話死啦,我不去,讓我去就得換禮物。打這之后,原本很純樸的帶點小禮物走親戚也比攀比化和庸俗化了,讓人和人之間有了距離感和陌生感。在禮物攀比的心理作用下,有很多家庭因買不起禮物而把一些遠房親戚丟下不走了。
如今,早已沒有人再提著提貨籃籃走親戚了,提貨籃籃也幾乎消失了。一次回老家,看到母親炕頭上放著一個破舊的提貨籃籃,母親說,這個提貨籃籃陪伴了她一生,如今沒有用場了,她在里面放些常用的零碎東西,每天能夠看到它有一種親切感。不要說母親,我看到自己童年時用過的提貨籃籃何曾沒有親切感。
土墻
我的老家在陜西楊凌,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在我兒時的記憶里,那時的農村,家家院墻都是用土夯成的土墻,房子也是用土坯砌成的。
到了上世紀80年代,農村人富了,一些土壞房開始淘汰,富裕的人家開始用磚砌墻,蓋起磚房。
進入上世紀90年代,農村很少有土墻了,房子大都是用磚蓋的。我所在的村子有個五保戶,打了一輩子光棍無兒無女,死后,他的房子無人拆除,一直在風雨中矗立了十多年,后來連同墻體全部倒塌了。村里人說,這是全村最后的土坯房,以后再也見不到了。
前些年,家鄉(xiāng)人開始種溫棚蔬菜,溫棚墻體全都是用磚砌成的。技術員說,用土夯成的墻,保溫效果好,可村里的壯勞力根本無人會夯土墻,只能作罷。
村里的楊三,是已去世的五保戶的遠親,他翻開五保戶坍塌多年的房屋,竟然還刨出了幾車土坯,便用土坯砌成了溫棚墻。
果然,楊三的溫棚蔬菜長勢最好,當年賣了個好價錢,著實讓村人羨慕了一把。但沒辦法,青壯年沒人會打土墻,只能眼睜睜看著楊三發(fā)財。
莊稼需要倒茬種,不能連年在同一塊地種植同一種莊稼,這樣會減產。蔬菜也一樣,所以,種了三年的大棚必須換地。楊三很簡單地推倒土墻打碎撒在地上,土墻還是很好的農家肥。而磚墻就不行了,打碎的磚塊不能再利用,需要裝車拉到很遠的垃圾填埋點交費填埋。
看到土坯墻的好處如此之多,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坐不住了,重新找出了祖輩們留下的打土墻的工具,指導著兒孫們打了幾次土墻,也至少讓這門老手藝有所傳承。
在我的童年生活里,住的是土坯房。土坯房冬暖夏涼,記憶里不論生活多么窘迫,但土坯房里的生活卻是溫馨的。現在的年輕人無法體驗到土坯房里的感受,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祖輩們勤勞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