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飲水的故事(散文)

編輯推薦 【荷塘】飲水的故事(散文)


作者:姚俊林 白丁,60.8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247發(fā)表時間:2018-10-01 17:54:49
摘要:如今,機井終于完成了配套,村里人誰都明白,這是沾了政策的光。若不是移民搬遷工程,怕是再等上十三年也不一定能吃上清澈的井水……

才過完春節(jié),從上邊傳來一個令德寧人高興不已的消息,村里打了十三年的機井,要被重新拾起配套抽水了。
   這是真的嗎?村里絕大多數(shù)人將信將疑,認為不大可能,人們之間互相打問著、印證著。
   無風不起浪。這不,沒過多久,沙子來了,水泥來了,石頭和鋼筋也來了??磥?,這回上邊來真?zhèn)€的了!
   像十多年前打井時一樣,人們三五成群來到井邊,在深及膝蓋的荒草中圍著井口轉來轉去??粗呀?jīng)生銹了的井口,都在懷疑:這井能用嗎?怕是連下在井里的泵都銹得提不出來了。
   十幾年前為了解決德寧的水荒,上邊投資在村北最高處打下了這眼井。打井時需要探測選址,水工隊的人拽著幾百米長的電線,在村北農(nóng)田里轉來轉去。那時候麥子已拔節(jié)了,一踏就是一大片。不論走到誰家的地里,都沒有人出來攔擋過。人們都有一個念頭,只要給德寧人把井打下,踏一料子莊稼算啥?
   后來井終于打成了,試抽時大水淌了半個村。幾戶住在低洼處的人家水漫金山,流得院里到處都是,也沒人出來尋過事。若是有人來到門前取樂,這些“災民”都會堆著一臉的幸福說:“水流富貴家嘛,只要不拉著吃水,淌到甕里更好??!”
   然而,井打成了,卻被圍墻給圈了起來,大門一鎖,就是十三年。后來,不知是誰氣憤不過,晴天大白日的把圍墻給推倒了。再后來,大門也沒了,亂磚也沒了。國家投巨資打的機井,就這樣湮沒進了荒草中……
   提起吃水,德寧人一肚子的苦,三天三夜都說不完。我是六零后,活了大半輩子,一生都在為吃水發(fā)愁。七八歲時,便和弟妹們在澇池抬水吃。那時,村里家家戶戶都有窖,但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不用窖了,怕的是把窖水吃完了,二三月就沒處尋水了。
   九九寒天,天剛麻麻亮,村南的澇池里桶擔聲就響成了一片。有鑿冰的,有舀水的,走的來的,像趕集一樣熱鬧。人們之所以起來這么早,都怕后邊的水渾,誰都想打些清水回去。
   澇池里水再清都不干凈。夏天里大人洗衣服、娃娃耍水,飲牛飲羊,甚至漚麻泡牛皮,做啥的都有,但人們有一句口頭話:“水流百步凈,水停百日清?!比藗兙瓦@樣自我安慰著,無可奈何地吃著“清水”,一年又一年……
   黃土高塬有一大特性,就是土質疏松,易流失,易下滲。散布在黃土高塬上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澇池,之所以能夠收住水,讓人們吃到年底,那是因為它有著自已特殊的結構。
   我見過一次挖澇池,人們肩挑棍抬,男女老少,全隊動員。耗時幾十天,在地勢低洼的走水處刨出一個將近一畝地大的椎形大坑,然后就滿溝滿洼地去尋紅土,把擔回來的紅土在挖好的坑里鋪上厚厚的一層,接著幾個上了年紀的老者,就像技術員一樣,從下到上細細地檢查一遍,才算正式完工。當然,澇池成了,澇池岸上還要栽上一排楊柳,這是因為楊柳速生易活,它能起到固岸護池的作用。
   誰都知道澇池里的水不干凈,就這還吃不到頭。到了臘月底,人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溝里。
   溝里彎急路陡,令人膽戰(zhàn)心驚。我稍大些時候在溝里擔過水,那時畢竟還是個娃娃,長的再高也不敢把桶擔滿。走上幾十米遠,都尋不到一個歇腳處。稍不留神,水就倒了,只得返回去再挑。通深溝溝深坡陡,千百年來不知流了多少德寧人的血和淚……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德寧人挖空心思尋求鉆眼,好不容易向上邊要了些錢,在村東溝畔修了個小高抽泵站。白天抽,晚上抽,把個抽水員累得要死要活的。抽水員饑一頓飽一頓,一熱一冷,不久就病倒了。技術員這一病倒,因為沒人懂如何發(fā)動柴油機,柴油機也就成了擺設,也就抽不了水。
   到了八十年代,德寧終于通上了自來水,這水是從鄰村強家引來的。強家一個井的水,供了馬家一個公社一萬多口人的人畜飲水。那時井上沒有高塔,只有一個落地塔。南部一些村子由于地勢低水位落差大,水管難以承壓,管道時常爆裂,德寧就時常沒水,人們被迫無奈,就拉著裝滿桶的架子車到強家村去拉水……
   2006年,上邊終于決定要給德寧打井了。記得那天開工時有人買了好多炮仗,直震得天搖地動,引得一些老婆老漢都跑到打井處看熱鬧。
   幾十天以后井打成了,完成了配套,村里人誰都明白,這是沾了政策的光。若不是移民搬遷工程,怕是再等上十三年也不一定能吃上清澈的井水。

共 168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在經(jīng)濟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吃水問題時常困繞著人們,尤其是生活在黃土高原的山區(qū)農(nóng)村人,吃水可以說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澇池水、窖水這些收集來的雨水是生活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八十年代好多農(nóng)村都搞過轟轟烈烈的打井,正如文中所說,人們只有一個念頭,只要給村里人把井打下,踏一料子莊稼算啥。然而,他們這種樸素的美好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作者以紀實地筆觸描寫了德寧村人吃水和打井的歲月,每一滴水都是淚都是汗,讀之讓人心酸。德寧人吃水的經(jīng)歷映射了不同時期的經(jīng)濟與社會生活,如今德寧機井終于完成了配套,德寧人吃上自己井里的水指日可待。作者對于吃水歷程的描摹中,更多了一份環(huán)境的關懷,六七十代收積的雨水還可飲用,八十年代后由于環(huán)境的污染,不說飲水,就是洗漱都不敢用。如果我們再不注重環(huán)境保護,那么若干年后,井水也會不能吃了。作者行文自然,現(xiàn)實與回憶交替,語言流暢質樸,文末升華了主題,抒發(fā)了作者對黨的惠民政策的深情贊養(yǎng)。力薦賞析!【編輯:紅葉搖秋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葉搖秋風        2018-10-01 17:58:22
  文章充滿地域特征,生活氣息濃郁,農(nóng)村人對水的渴望也是對生活的渴望。百年飲水,應該是農(nóng)村工作的重點,建設新農(nóng)村首先要解決吃水問題。
2 樓        文友:紅葉搖秋風        2018-10-01 17:58:58
  問好老師,祝老師在荷塘創(chuàng)作愉快!
3 樓        文友:姚俊林        2018-10-02 15:12:19
  謝謝紅葉搖秋風老師寫的精采按語。的確,六七十年代雖則飲水困難,但人們用水放心。如今,別說是澇池水窖,就是河水淺源井都面臨著化學污染的問題。人們自己給自己制造出了新心麻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磥?,面臨飲水,人們要做的功課還很多,很多。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