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散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臨行前,寒風瑟瑟,細雨蒙蒙,猶似母親的深情挽留,每一次遠行,母親都是臨窗而泣,不知為人兒女的我,何時是歸期,回首間,母親又怕被我看見,故作堅強,以笑相迎。每次遠行歸來,宰鴨烹雞,盡是家鄉(xiāng)佳肴,盡管平淡如水,卻另有他味,母親也是倍加歡喜。
往日,因生活窘迫,父母背上行囊,遠離故土謀生計,一年半載才有歸期之約,歸來日,是漸老的父母,二十幾載的風花雪月,早已經(jīng)沒有了年輕的年少氣盛。但不論過往如何貧瘠,未成委屈為人兒女的我。堅信過往艱辛已去,來日不會再有如此的艱難,母親常說:“迎向朝陽的人兒,陽光會給他溫暖,藍天會給他飛翔的空間?!?br />
這些年,歲月流轉更替,總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回不去的地方就成了故鄉(xiāng)。草木無心而有靈,它伴你四季流轉,不求果報。這些年的經(jīng)歷,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是一株樹,今生無論你浪跡何方,去往何處,總會有一株植物,收藏你的靈魂,惦記著你的你平安。
母親如樹,年年歲歲守著故鄉(xiāng)的風景,日夜企盼遠行的兒女歸來。古訓有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比耸里h忽,多少人背著行囊漂泊于天南地北,又怎知何處可以停留,何處又是歸所。所有經(jīng)歷的人情世故,冷眼熱諷,又是尋何人傾訴,漂流的靈魂又該如何安放。
近年來,容顏漸衰的母親,她不再是當年那個坐于檐下,婉約靜美的婦人。歲月給了她傷害,災劫,還給了她病痛,以及許多皺紋和白發(fā)??粗荒昴昀先?,我自是無能為力,又心痛難當。我知道,有一天,她會離去,再不能為我穿針引線,洗手做羹湯。我知道,無論我現(xiàn)在是否過上富庶安逸的生活,她始終朝夕牽掛,放心不下??p衣做飯,針刺錦繡,打掃庭院,從豆蔻少女變成農(nóng)家婦女,與人不爭不搶,得失無謂。于我,每次遠行前夜,叫至客廳再三囑咐“遠行他鄉(xiāng),注意安全,勿念”。且不論游行多遠,去往何處,總有一雙滄桑的眼睛在默默地關注著你前進的每一個腳步,不管深秋寒冬,風雨雷電,依舊注視著。不求果報,只是希愿你所走過的路和未行之路,可平坦一些,艱難險阻少一些。
縱算往后我有了屬于自己的安靜宅院,有花有茶相伴,在她心里,我還是那個背井離鄉(xiāng)的蕩子。唯有棲居于她的身旁,陪她三餐茶飯,晨起日落,方能不再憂思。人間事豈能遂人心愿,也許今日的我可以隨時歸去,做個閑人,長伴雙親。但這意味著我將割舍當下的一切,對禪茶的心事,對煙雨的情結。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長長的掛念,母親是攢了多少年的期盼與等待。點燈縫衣,一針一線,便是一日一夜,日日夜夜是臨窗等待歸來之影的眼睛,其意勿擾故土,常伴你左右,期待早謀歸期之日。孟母是,我母親亦是如此,告之歸期,打掃我的臥室,于庭院前,大門敞開,時刻準備著我的歸來,朝也等,暮也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薄弱的孝心,如同微風中的小草,如何能回報春暉的恩澤,報答慈母的深情。孟郊只是萬千游子中平凡的一個,他所訴說的,又何嘗不是萬千游子的心?母愛之偉大,浩蕩如天,如何回報,都渺小若塵,微不足道。但世上所有母親的付出,都是無私的,何曾圖過報答?母親當年為了成全我那顆追夢的心,給了我足夠的自由和勇氣。盡管我飽受風霜苦楚,嘗盡冷暖辛酸,但我知道,在遙遠的故鄉(xiāng),她會守著那扇小窗,晝夜不閉,日夜將我等候。
窗外遍地春色,草木欣然,不知道與母親下一次遇見,是在何時?往后日子繁忙,奔波生活,歸來之日漸少。人世渺渺,過往煙云氤氳,不可再追,多少將來亦不可預測,守著當下的緣,惜時惜景惜人,無悔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