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究竟有多少人覺得對?大概是100%(隨筆)
在中國歷史上,有鐵臂擔國的錚錚硬漢,也有陰險毒辣的奸佞小人,有豪情萬丈的熱血狂徒,更有忠勇無雙的百戰(zhàn)之將。這些品格突出、標簽明顯的人物一眼就可以區(qū)分其好壞,但有時候,并不能簡單粗暴地用好或壞來看待一件事或者一個人。比如李陵,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人物??催^《大漢天子》,了解漢朝歷史的人對李陵并不陌生,他是一員勇猛的武將。他不僅身懷絕技,善于騎射,而且體恤下士,謙和有佳。他的爺爺是當年威震匈奴的飛將軍李廣。不過在李陵的身上,卻還有著另外一個標簽——叛將。但這個叛將卻又是一個充滿各種矛盾色彩的叛將。眾多史學家和學者,甚至在這位叛將身上加上了忠義的評價,這是為什么呢?這就不得不提李陵的成名之戰(zhàn)。在這次戰(zhàn)斗中,主角分別是漢武帝劉徹、司馬遷,還有李陵,奇怪的是他們三個都自認為做了對的事情,可是三件對的事情加在一起,卻促成了他們誰都不愿意看到的結局。
當時漢朝剛剛攻破了大宛,漢武帝想乘勝追擊,派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繼續(xù)對匈奴施壓。同時,漢武帝讓名將之后李陵帶一隊人馬為主力大軍押送糧草,擔任輜重的運輸官,但是李陵不同意。他回絕漢武帝說:“臣的手下,那都是荊楚的勇士、奇才的劍客,百發(fā)百中,力可擒虎。”所以李陵提議,如此出色的士兵不能僅僅是讓他們押運輜重,而是應該讓他們奔赴前線、進行戰(zhàn)斗。李陵愿意自領一軍,分散敵人的注意力。漢武帝點點頭說道:“先前朕已經派出去很多兵馬了,可沒有馬再分給你了?!闭l知道李陵卻淡淡地說:“沒有馬不要緊,臣愿意帶步兵五千,直搗匈奴單于的大本營?!?br />
“哦?你哪來的這么大的信心?”
“因為臣的手下,那可都是……”
“打住,我知道你后面要說什么,朕同意你。”
最后漢武帝還是同意了,并且很賞識李陵的勇氣,于是他派老將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軍到時候在半道接應李陵的部隊。可當時的李陵在軍中地位并不高,路博德作為一位老將軍,比李陵就強多了,所以漢武帝下令讓路博德去接應李陵。路博德覺得也挺沒面子的,又不好直接拒絕,于是漢武帝寫了一份奏折,說皇上,您看現如今是秋天,匈奴的馬正肥的時候,不如還是等到春天的時候,我和李陵再出發(fā),到時必定能夠勝利。漢武帝那邊一聽就怒了,他以為是李陵打算反悔不想去了,才讓路博德給自己上書的呢。漢武帝怎么能允許手下如此的忽悠自己呢,于是駁回了路博德的請求,并且命令李陵馬上出發(fā)。
按照漢武帝的命令,李陵帶兵來到了?;健@盍瓯鞠敕稚耻娮⒁饬Γ绻疫\的話,李陵也許根本就碰不到敵軍的部隊,還可以試著騷擾一下敵人的大本營??沙龊跻饬系氖牵瑑H有五千步兵的李陵,面對的卻是匈奴的三萬主力部隊。
面對敵軍的三萬人馬,李陵和手下的五千步兵毫無懼色。李陵先把部隊駐扎在兩山之間,他們以兵車作為營壘,而李陵更是親自領兵沖出營壘、擺開陣勢,前排的士兵雙手緊握長戟和盾牌,后排的士兵拉滿身邊的烈弓和弩機。匈奴眼見漢軍人少,于是信心滿滿的一擁而上,準備直接擊垮漢軍的營壘??裳矍暗臐h軍卻仿佛像鐵筑的城墻一樣,根本難以撼動。在李陵的指揮下,荊楚勇士們發(fā)揮出了非凡的能力,而匈奴的士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戰(zhàn)友,在漢軍弓弩的齊射中一個個倒下。就這樣,足足三萬人的匈奴主力部隊,被李陵的五千漢軍殺了一個措手不及。匈奴軍敗退而走,漢軍卻還緊咬不放,硬生生地留下了敵人數千具尸體。匈奴單于震驚,他認為自己一定是碰上了漢軍的主力,然而沒想到這居然是李陵的部隊!望著腳下匈奴的尸體,也許李陵的心中也回蕩著那句話:“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仗還沒有打完。被李陵的軍隊震懾住的單于也并不脆弱。單于馬上又在周圍的領地召集了八萬騎兵,想要集合此前一戰(zhàn)中剩下的兩萬多兵力,把這支漢軍徹底消滅。這次李陵的對手足足有十萬之多,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只能一邊戰(zhàn)斗一邊撤退。就這樣,李陵的軍隊向南行走了數日,到達一個山谷。連日的戰(zhàn)斗雖然使匈奴軍損失慘重,但是李陵手下的士兵中間受傷的也不少。所以李陵下令,凡是身上傷口有三處以上的就用車載,受傷兩處的就去駕車,受傷一處的,繼續(xù)參加戰(zhàn)斗。李陵的手下沒有怕死的孬種,而李陵除了優(yōu)秀的指揮能力之外,還有敏銳的嗅覺。途中李陵察覺,自己的部隊似乎士氣有所下降,懷疑軍中有女人。一查果然如此。原來是在軍隊出發(fā)的時候,有些被流放到邊塞的盜賊妻女隨軍做了士兵的媳婦兒,而這些女人大多被藏在了車里。李陵把搜出來的女人都殺掉了,第二天再戰(zhàn),果然又讓匈奴人損兵三千。匈奴單于又生氣,又委屈:“對方不到五千人,我這十萬人難道還不夠他們砍的嗎?”望著手下們鼓勵的眼神,單于一聲令下:“給我接著追!”
李陵帶著人往東南方向突圍,大概又走了四五天的時間,李陵的軍隊終于被一大片沼澤蘆葦攔住了去路。
“哈哈哈!臭小子,你跑的倒快!我堂堂十萬騎兵,還會追不上你?”
“大王,現在沒那么多了?!?br />
“還有多少???”
“大概還有九萬多吧?!?br />
“你再好好算算,我要詳細數字,算出來了以后,再減去一?!?br />
“那是為什么?。俊?br />
“因為你,我也不要了。算了,別算了,來人給我拉出去砍了。”
對話是編的。但史書上記載,當時李陵的部隊的確被困住了,而且匈奴軍隊為了消滅他們,還想縱火燒他們。就在匈奴單于心里正想用火燒的時候,卻打聽到李陵軍隊全然無事。只見李將軍開始從容地指揮將士們跟著一起放火,將士們都懵了:“不對啊,我們幫人家放火,這不死的更快了嗎?”但其實李陵的手段是相當科學的,而且最后還真就因為放了一把火,才擺脫了危機。事后將士們都覺得李陵是魔法學院畢業(yè)的,只有李陵每天不停地給大家普及知識:“跟我念,隔火帶~”以火對火,李陵帶著部隊又逃到了一座山上。
可誰知道,匈奴單于早在南面的山頭上等著他,發(fā)現李陵部隊后,馬上命自己的兒子帶著匈奴騎兵發(fā)動攻擊。于是兩軍在樹林之間開始廝殺,一番較量之后,匈奴兵又死傷數千。估計當時匈奴單于會有點錯亂。心里面大概會勸自己:“可能是因為我們主動進攻,我們偷襲成功,我們人多勢眾,所以我們死了數千人?”
這時,李陵抓獲了一名匈奴的俘虜。這個俘虜特別老實地交代了匈奴人的戰(zhàn)略。
“快說!匈奴那邊都說了些什么?!?br />
“他們說你們是漢朝的精兵,不好打??赡銈兝蠋е覀兺吓?,怕你們有伏兵?!?br />
“那為什么你們還不走啊?!”
“他們說,數萬騎兵打不過幾千人,沒面子。他們還怕這次打不過,以后就不能混了?!?br />
“就這些了?”
“噢,他們還說,再打打,打不過再跑。”
這段對話基本符合史書記載。《漢書》中是這樣寫的:是日捕得虜,言:“單于曰:‘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諸當戶君長皆言:‘單于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后無以復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辈坏貌徽f,這讓李陵的處境更加危險了,本來人數上就少于對手,而且一天要戰(zhàn)斗幾十個回合,戰(zhàn)士們都基本帶傷了,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陵他們還是滅掉了匈奴部隊兩千多人。
可以想象傳回戰(zhàn)報時的單于都麻木了:“這回死了多少人?”
“這回死了兩千多?!?br />
匈奴單于興高采烈:“噢!才兩千多啊。廁所在哪?讓我哭暈在廁所!”
本來經過這次戰(zhàn)斗,匈奴軍準備撤退??删驮谶@個時候,李陵軍隊出現了一個叛徒名叫管敢。他因為在軍中被校尉凌辱,于是投降了匈奴。這回單于可算是知道李陵的老底了。原來李陵非但沒有援兵,而且弓箭也都快用完了,真正投入戰(zhàn)斗的只有一千六百人左右。匈奴單于聽到這不禁點點頭:“太丟人了?!辈贿^既然已經知道了李陵的真實情況,就沒有什么好猶豫了,馬上下令所有騎兵合力攻打李陵部隊。
漢軍艱難的抵抗著匈奴的猛烈攻勢,一天之中僅存的五十萬支箭已經全部用光了,戰(zhàn)士們人人帶傷,有些人甚至連兵器都沒有了。此時此刻,李陵和戰(zhàn)士們應該想到,這場戰(zhàn)役應該是他們人生的最后一戰(zhàn)了,但是沒有人退縮。五千對十萬的戰(zhàn)斗,打到這個地步,對軍人來說無疑已是一枚光榮的勛章。當士兵們面對臨死之戰(zhàn)的時候,臉上應該還會有淡淡的微笑。因為戰(zhàn)士的歸宿就是沙場,此時身上只有殘缺的短刀,而沒有武器戰(zhàn)士干脆折下戰(zhàn)車的輻條當作兵器,無論戰(zhàn)士們手上拿著的是什么,他們都勇敢無畏的撲向了敵人,激起了無數血霧。
戰(zhàn)爭毫無懸念地結束了,近五千人的部隊,最后只有四百多人逃回了國。以少勝多的曠世之戰(zhàn),英勇無畏的鐵血男兒,只可惜,李陵最后沒有死,他投降了。連傻子都知道,投降之后,前面無論有什么功勞都是狗屁不如了,無論家世再顯赫,功勞再大,結果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遺臭萬年。無論是按照李陵的家風還是按照李陵的個性,我都相信,李陵的投降是權宜之計,只要有機會他一定會逃回祖國的。可惜面對此情此景,在漢武帝身邊,無數為表忠心的臣子們已經把李陵罵得豬狗不如。
這時候,只有司馬遷站出來為李陵說話,這段話就記錄在《漢書》里面。“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边@段描述是說今天李陵一次戰(zhàn)敗,那些為保全身家性命的人便不遺余力的攻擊他,實在讓人痛心??!況且李陵提兵不滿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殺數萬之師,敵人被打死打傷的不計其數。轉戰(zhàn)千里,戰(zhàn)士們還能以死效命,就算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如今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贖罪以報效朝廷啊。
可惜,司馬遷卻因為這段話被漢武帝判了宮刑。而李陵的家人最后也沒能幸免于難,被漢武帝滿門抄斬。李陵萬萬想不到,那自己曾經為之拋灑熱血的祖國,有一天也有回不去的時候。自詡為忠義之將的自己,最后卻成了一名真正的叛將。李陵的人生是何等的諷刺。
回頭想想這件事的責任究竟在誰?這個問題大概并沒辦法解答。故事的三個主要成員誰都沒有錯,李陵詐降匈奴,想來日繼續(xù)報效國家沒有錯。司馬遷仗義執(zhí)言,客觀評價沒有錯。而漢武帝呢,也沒有。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會允許自己的將領投降其他的國家,任何理由都不可以。雖然漢武帝知道,李陵的失敗跟自己沒有派援軍有關,即便漢武帝十分后悔,但他作為領導者,甚至都不能隨意地表現出來。站在不同的位置,決定了不同的思維方式。誰對誰錯這個問題,根本就說不清道不明。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即便是有,那也只能說,最后的結局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