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回歸線上 >> 短篇 >> 雜文隨筆 >> 【冰心】淺談網絡文學的基本屬性(雜談)

編輯推薦 【冰心】淺談網絡文學的基本屬性(雜談)


作者:老婁 舉人,4219.1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128發(fā)表時間:2018-11-19 18:57:33
摘要:我國“網絡文學”誕生僅有二十多年,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方興未艾,浪潮正在一潑一潑掀起,雖未到達高潮,卻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深受人民大眾歡迎和喜愛。伴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對網絡文學的關注、研究和探討,也成了文學理論界一個新的課題。筆者愿意依據(jù)自己十余年的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當今網絡文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對網絡文學的基本屬性進行一番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筆者認為,網絡文學是一種從紙媒文學傳承演變而來、借助網絡媒體傳播、充分體現(xiàn)了信息化時代的基本特征、以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樣式為母體、更為大眾化的新型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
   我國“網絡文學”誕生僅有二十多年,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方興未艾,浪潮正在一潑一潑掀起,雖未到達高潮,卻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深受人民大眾歡迎和喜愛。伴隨著網絡文學的興起,對網絡文學的關注、研究和探討,也成了文學理論界一個新的課題。筆者愿意依據(jù)自己十余年的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當今網絡文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對網絡文學的基本屬性進行一番探討,以求教于方家。
   一、網絡文學的網絡屬性
   網絡文學的網絡屬性,是由它的現(xiàn)代化的傳播方式決定的。當前,網絡文學傳播的平臺途徑主要有四種:一是屬于個人領地又對博友開放的博客;二是民營或官方創(chuàng)辦、對廣大寫手和讀者開放的文學網站;三是面向大眾開放的手機公眾微信號和在朋友圈相互開放的個人微信;四是以營利為目的、迎合大眾閱讀口味的電子書刊。這四種傳播平臺途徑,既可以相對獨立,又可以相互鏈接,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混合使用;而在很多的情況下,是混合使用的。這是信息化時代,信息傳播網絡化在網絡文學中的必然體現(xiàn),也是網絡文學的基本屬性和最大特征。
   相對于紙媒文學來說,網絡文學的生產流程要簡單得多,容易得多,其主要特點,一是生產周期短,邊耕邊種;二是發(fā)表速度快,幾乎是玄黃玄割;三是傳播面積大,可以說是遍地開花結果;四是閱讀方便隨意,能夠隨時隨地;五是閱讀成本低,甚至不需要為閱讀本身花錢。實際上,這些顯著特點,都是網絡文學的網絡屬性的具體體現(xiàn),是網絡文學之所以成為網絡文學的前提條件,是網絡文學的“長腿”和“翅膀”,是網絡文學在當代問世、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陽光和空氣,使得網絡文學“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
   二、網絡文學的文學屬性
   我們要看到,網絡文學不是“網絡”與“文學”的簡單結合,不是“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公式化的模式,就如同紙媒文學不是“紙張”與“文學”的簡單結合、口頭文學不是“嘴巴”與“文學”的簡單結合一樣。雖然,網絡是網絡文學的傳播方式,文學是網絡文學的主體內容,但網絡與文學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成了網絡文學,就有了新的內涵和外延,而這些新的內涵和外延已經遠遠大于“網絡”+“文學”的概念,已經不能從單純的字面或者詞義來解釋它了。
   但是,無論怎樣定義網絡文學,網絡文學都必須首先是文學,一旦脫離了它的文學屬性,就成了不倫不類的文字游戲。因而,許多的博客文章,許多的微信小品、段子,雖然具有一定的可讀性,表達了作者的思想,顯示了有藝術水準的寫作手法,但由于不具有文學性,也就不能稱其為網絡文學,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相對于傳統(tǒng)紙媒文學的文學屬性而言,網絡文學的文學屬性要復雜一些,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它還有許多近似于文學的“邊緣”作品,帶有迷幻、穿越、怪異、無人物、無故事、無情節(jié)、意識流等各種色彩,可讀性大于文學性,具有廣泛的讀者,令人眼花繚亂,不好明確界定。
   網絡文學的出現(xiàn),將我們多年強調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提升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成為普遍存在的繁榮景象。因而,對于網絡文學的文學屬性問題,既不能簡單地整齊劃一,也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還有一個導向引導的問題,既要做到和而不同,又要做到較大范圍的規(guī)范,使網絡文學保持百花齊放的局面,又不離大譜。
   三、網絡文學的社會屬性
   信息化時代,信息傳播的網絡化、快速度、大覆蓋,極大地影響、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網絡文學的應運而生,作為一個生命力極其強大的新生事物,比以往的任何表現(xiàn)形式的文學,都更加深入到了人們的思想領域、精神領域和生活領域,使得文學的社會性得到了空前的擴大、提升和體現(xiàn)。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文學作為一項特殊的精神活動,能夠重塑人的價值觀念,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通過文學作品,我們能夠形象生動地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也能夠多層次地把握當今社會生活的各個維度,這樣既能以史為鑒,又能充分認清當前社會的基本問題;文學的認識又不是純粹的理論說教,它并非枯燥地為我們呈現(xiàn)當下的社會面貌,而是通過審美化的語言和藝術化的形象來展現(xiàn)時代風貌;文學能夠帶給人奮發(fā)向上的正能量,并將此種能量轉化為實踐的動力,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感化他人,從而更好地改造、豐富、充實大眾的精神世界,使得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也為之煥然一新。
   網絡文學,比以往的任何表現(xiàn)形式的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它不僅來自社會生活,還參與著社會生活,干預著社會生活,改變了數(shù)千年其他表現(xiàn)形式的文學,對于不讀書、無法讀書的人們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社會現(xiàn)象,使得文學與人民大眾的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從來沒有過的緊密聯(lián)系,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了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都要接觸到的“感染”和“熏陶”,成了一種消遣、愉悅和樂意接受的公共“消費”方式,由單純的精神層面,變成了精神與物質相輔相成、相互為伴、相互交織的,以“分享”友好傳遞、慷慨饋贈的大眾“享受”。
   四、網絡文學的大眾屬性
   網絡文學社會屬性的加重加厚,充分顯現(xiàn),使得網絡文學成了大眾文學,網絡文學的大眾化,是網絡文學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網絡文學最重要的社會價值所在。網絡文學的大眾化屬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大眾化。在網絡文學盛行的當下,作者不再像傳統(tǒng)文學那樣,僅僅局限在極少數(shù)的文人層面。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體大體上可以分為這么幾個階層:第一,專業(yè)寫作人員。第二,青年學生。第三,其他人員。這里又可以分為兩類:高文化層和低文化層。二是創(chuàng)作題材的大眾化。網絡文學的題材形式主要是大眾喜愛的言情、武俠、玄幻、偵探、驚悚等“俗文學”,同時也有傳統(tǒng)樣式的“雅文學”。網絡文學淡化了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色彩,沒有嚴格的限定。這就使得網絡文學的題材更加大眾化,可以是個人隱私、心靈感悟等等。創(chuàng)作主體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切身感受以及內心情感,更加貼近生活的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三是創(chuàng)作方式的大眾化。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是多元化的,不像傳統(tǒng)文學,必須要先構思,然后打提綱,才開始寫作,寫完后還要進行刪改等等。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甚至可以直接在電腦上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然后發(fā)表。四是傳播方式的大眾化。顧名思義,網絡文學,是以網絡為媒介進行傳播的?,F(xiàn)在網絡普及,網絡傳播無疑是最大眾化的途徑,因此網絡文學的傳播方式,較之傳統(tǒng)文學,也就更為大眾化。五是受眾的大眾化。網絡文學由于傳播方式簡單便捷,所以有了更廣闊的讀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文學的讀者。六是文學批評的大眾化。以往的文學批評僅局限于專業(yè)批評家,一般人無法參與文學批評,只能是談談自己的看法。而網絡文學時代,網絡技術使每位讀者都可以成為批評者。原創(chuàng)文學網站和文學博客在文章后面都有評論系統(tǒng),讀者可以跟帖發(fā)表評論,這樣就使所有讀者都可參與到平等自由的文學審美活動中來,每一個人既是讀者,同時也是作者和批評家,真正實現(xiàn)了文學活動的大眾化。
   五、網絡文學的商品屬性
   網絡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充分展現(xiàn)了它作為文化產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商品屬性,網絡文學出版物居高不下的銷量,也令其成為出版商手中炙手可熱的財源,文學網站、文學圖書、文學期刊三分天下的格局也日趨固定。為了推動網絡文學產業(yè)化、規(guī)范化,出版機構和網絡平臺頻頻聯(lián)手,試圖建立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生產、銷售渠道,網絡文學評獎活動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火熱起來的。有獎征文活動,所頒出的獎項五花八門、不計其數(shù),逐漸成為發(fā)現(xiàn)推廣人才、宣傳推介作品的重要渠道,和商業(yè)出版一起成為驅動文化產業(yè)向前發(fā)展的巨大車輪,“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讀者——閱讀”,產出和消費一體化,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新型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傳播閱讀關系模式。
   網絡文學在傳播過程中呈現(xiàn)出大眾性的特質,即大眾共同參與寫作與閱讀,與傳統(tǒng)的紙媒寫作有了明顯的不同。文學作品不具備大眾性的文本,根本無法存活,為大眾所喜愛是網絡文學生存的前提。人氣不足的作品即便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也難逃夭折的命運。網絡文學的這一特質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商業(yè)價值,是吸引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的“硬件”。網絡文學的大眾性和資本之間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加速了網絡文學的發(fā)展。這就不難解釋,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之間為什么存在差異,網絡文學為什么在贏得讀者的同時卻也遭到詬病。因此,真正需要分析和討論的是,具有文化產業(yè)大眾性特質的網絡文學,其從屬于文學的哪一部分,是否具有經典化的可能,如何才能出現(xiàn)精品。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網絡文學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它雖然在認知領域給文學提供了新的可能,但畢竟在價值觀和藝術審美方面,尚不能達到傳統(tǒng)文學的高度。當傳統(tǒng)的理論無法完全規(guī)范網絡文學的時候,就需要作者自己有一個尺度,來自覺地把握這種自由,不能因為網絡寫作的寬容便愈來愈隨心所欲、漫不經心甚至不負責任、為所欲為。在把握好自由度的同時,作者還要自覺提高藝術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此才能在網絡空間中得到真正的創(chuàng)作自由,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意義上的好作品。
  

共 378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網絡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發(fā)展產物,在人間引發(fā)了巨大的震撼,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到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答案。為此,在人類社會的許多地域和領域之間還沒有做好相適應的準備,只能是在探索中倉惶應對挑戰(zhàn),在驚喜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網絡的傳播結構會改變人類命運的進程。作者在此文中描述的網絡文學的基本屬性,是一種感覺認識,其中不乏許多讓人思考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網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必將成為我們心中夢想實現(xiàn)的利器,我對此深信不疑。佳作,特此推薦!【編輯:策馬南山】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策馬南山        2018-11-19 19:00:47
  感謝作者賜稿冰心,對于那些影響我們生活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是一種積極態(tài)度,為此為你點贊。問好朋友了!
人生如夢
2 樓        文友:孫鶴        2018-11-21 21:09:10
  雞湯文學也好,快餐文學也好,虛無文學也好,噴子文學也好,既然能夠存在,即證明它們是有意義的,至于意義為何,仁者見仁。作為讀者,好壞對錯,全憑自己,沒必要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作為作者,別明目張膽做個商人便好。問好作者,此文很有深意,奉茶。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悅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