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心語心愿(散文)
光陰的腳步剛跨進12月的門檻,原本平靜的心海,不由自主的泛起波瀾。那些被擠壓在心底的記憶,仿佛一下獲得了超強的能量,在腦海中漸漸鮮活起來。心靈亦似長了翅膀,一點不顧寒冬冷冽,漫游于浩瀚的天宇,恣意地輕舞飛揚。
今晚下雨,不方便其他鍛煉。便開車前往辦公樓,在乒乓球室與發(fā)球機酣戰(zhàn)一氣。
打完球,才晚8點。時候還早,便習慣性的來到辦公桌前坐下。
桌上擺著一本《當我遇見一個人—維吉尼亞?薩提亞演講集》?!半p11”前,女兒為我購買了薩提亞家庭治療系列書共8本?!端_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薩提亞家庭治療實錄》和這一本,均已囫圇吞棗看完,尚待慢慢消化。
今晚不想看書,只想靜靜地整理一下不斷跳躍著的思緒。
記得去年此時,我正深陷離婚糾紛。前夫和我,相愛相伴近30年,從滿臉青澀守到滿頭花白,時間不可謂不漫長。然而,這一切,終究敵不過年逾半百的他,渴望有一個兒子為家族傳宗接代的執(zhí)念。我漸漸能理解,可被父親重男輕女觀念嚴重傷害的女兒不愿茍同。一時間,本系當事人的我,竟成了他們父女關(guān)系的調(diào)解員?!按笱惫?jié)氣那天,一個曾令所有親朋戚友稱羨和贊賞的家庭終于解體。20天后,我親愛的媽媽又突然駕鶴西去。我那些曾被幸福暈染的文字,仿若幻化成了一張張充滿嘲笑的猙獰面孔。于是,我將記憶關(guān)上閘門,在工作和家務(wù)之余,讓閱讀、靜聽、鍛煉填充著所有時光,并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前往慧蓮心理咨詢工作室,體驗和學習心理咨詢實操技術(shù)。
彈指一揮間,冬去冬又來。一年的淬煉,那些記憶中曾不敢直視的畫面,早已剝離傷痛的外衣,還原其真實的面孔。如今,溢滿內(nèi)心的愛、感恩和祝福,真正替代了曾因婚變引起的憤怒和怨懟,也真正替代了因媽媽離世引起的悲傷和落寞。偶爾在慧蓮心理咨詢工作室,遇上那些因家庭變故引發(fā)抑郁、焦慮和恐懼的求助者,同情之時我亦會情不自禁的、由衷的贊賞我自己。當然,也由衷感恩那些陪伴、幫助和安慰我的親朋好友。
凝視著《當我遇見一個人》這個書名,突然想起臺灣心理學家張德芬所著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身心靈三部曲。我沒資格說活出了全新的、心想事成的自己,但我真有勇氣告訴世人,我已遇到了一個更好的自己:幸福、平和,知足、感恩,自信、積極,尊重、包容,愛己、助人。
人類應(yīng)該追求什么?竊以為,無外乎“真愛”“喜悅”“和平”。要想真正擁有這些,就必須找到“真我”?;橐隽疗稹凹t燈”后,我便開始在探尋“真我”的路上孑孑而行。我念過《心經(jīng)》和《大悲咒》,聆聽過《金剛經(jīng)》和《六祖壇經(jīng)》;涉覽過《故道白云》《次第花開》《透過佛法看世界》等與佛學相關(guān)的著作。并在干部網(wǎng)絡(luò)學院學習了不少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課程。而更令我欣慰的是,是我與心理學的結(jié)緣。正常工作學習之余,我高分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并擠時間閱讀了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的《心流》、拜倫?凱蒂所著的《一念之轉(zhuǎn)》、格雷姆?考恩所著的《我戰(zhàn)勝了抑郁癥》、美國作家維泰利所著的《零極限》、以及薩提亞家庭治療系列等心理學著作,參加過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張久祥老師的抑郁癥治療工作坊,傾聽了張久祥老師關(guān)于佛洛伊德、榮格精神分析法研修班課程。與此同時,我在“喜馬拉雅”和“樊登讀書會”聽取了《特蕾莎修女:奇跡的故事》《活出生命的意義》《活法》《活好》……等一系列講書。之所以羅列這么多書名,是因為它們真的是我極好的精神食糧,我愿與更多的人分享。
一部部充滿哲理智慧的書籍,就像一盞盞明亮的心燈,伴我踽踽獨行。年齡的關(guān)系,記憶力衰退,也許知識層面我收效甚微,亦無法讓自己變得世俗眼光中的優(yōu)秀,但心靈層面卻絕對的愈發(fā)豐盈。我甚至坦言:人生不再有任何風浪能將我擊倒。雖然還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心境似乎已大不一樣。體會了緣來緣去,都可以那般云淡風清,仿若日升日落一樣自然;明白了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都是上蒼精心量身打造的“禮物”,懷揣感恩接納就好;懂得了每個人來到世界,都擁有不同的使命,彼此尊重體諒,才能和諧相處。知曉了做好自己,便問心無愧;活好當下,便是永恒。
想起今年“十一”,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fā)出了這樣的消息:“我驕傲——我是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微信公眾號第218878位志愿者!”“這并非是一個什么了不起的舉動,但我確實覺得,這是自己靈魂升華之后的具體表現(xiàn)?!?br />
靈魂升華?消息發(fā)出之后,我便打起了問好。太抬高自己了吧?我在心里說。之后,在冥想狀態(tài)下,我與自己的心靈進行了一次嚴肅的對話。
作出這樣的決定,后悔嗎?害怕嗎?
不!不后悔!更不害怕!只有喜悅。
為什么要作出這種決定?
因為愛和感恩。
愛什么?感恩什么?
愛生命,愛生活,愛世界!感恩一切!
難道過去沒有愛和感恩嗎?
以前擁有的愛和感恩,要膚淺、狹窄很多。愛的對象主要是親人和朋友,感恩則基本限于對自己有恩之人。
為何有這種轉(zhuǎn)變?
因為經(jīng)歷、修煉和領(lǐng)悟。54年的人生,耳聞目睹無數(shù)悲歡離合。世事滄桑,萬象變遷,唯愛和感恩彌足珍貴,既能溫暖別人,又能滋養(yǎng)自己。
為何選擇捐贈人體器官和遺體這種方式來表達愛和感恩?
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虛無,并無意義。人,從出生的那天起便開始邁向死亡,誰都無法幸免。如何讓這一段有限的生命過得無悔且快樂,才是活在世界的要義所在。漫漫人生途中,自身這具肉體,耗費了太多的資源,卻無以為報。若能在臨終前后發(fā)揮“余熱”,于己于人于社會于自然,都是一種回饋吧!目前想不到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真正擁有愛的能力了嗎?
有,還不夠。修煉和提升愛的能力,是一輩子的事,但明顯感覺內(nèi)心愈來愈強大。焦慮、恐懼、擔憂早已蕩然無存,憤怒、怨懟、生氣再也難得一見,而平靜、喜悅、幸福之感溢滿身心。愛,已不滿足于自給自足,還常想著要分享與他人。
最令自己驕傲的事是什么?
真正實現(xiàn)了心靈的自由。那些曾經(jīng)束縛心靈的名利、虛榮、欲望和執(zhí)念,代之以寧靜、淡泊、簡約和快樂活在當下的理念。
還有夢想嗎?
當然有。夢想世界和平,自然和諧,家庭都幸福,人人都快樂。
如何去實現(xiàn)?
記得英國圣彼得聯(lián)合教堂一塊墓碑有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xiàn)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蔽以缫堰M入人生秋季,明白不切實際的想法應(yīng)該摒棄。我無法讓世界和平,也做不到讓自然和諧。但我還有機會可以從真正愛自己和家人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和積累業(yè)已涉及的心理學知識,再選擇一條相對正確的途徑予以分享,說不定真能在滋養(yǎng)自己的同時,又惠及他人,從而惠及世界。
將這段話貼在此處,不為彰顯自己有多高尚,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當我們真正不被生前身后那些虛妄的信念束縛,就會賦予心靈一份完完全全的自由,就會享受到更多、更充分的人生樂趣。
“心是自己的殿堂,它既可以是地獄中的天堂,也可以是天堂中的地獄?!蔽矣H身驗證了約翰?彌爾頓此言真實不虛。期待有更多的有緣人,能夠攜手一起構(gòu)筑自己心靈的天堂。
啟迪人,給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