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讀史有感(雜文)
秦國歷史很長,有數(shù)百年之久,但秦朝卻只有短短的幾十年。為什么?因為秦自從被封為諸侯國后,歷代國君都勵精圖治。秦穆公披孝服跪迎戰(zhàn)敗被俘釋放回來的將軍,并將戰(zhàn)敗的責任歸己,鑄就一支戰(zhàn)無不勝,以為君王死命為榮的無敵之師;秦孝公不顧滿朝王親國戚和大臣反對,強行重用商鞅進行變法革新,終致國富民強,為統(tǒng)一六國奠定基礎(chǔ)!
然而嬴政初一統(tǒng)天下就橫征暴斂,修長城,筑阿房宮,建秦陵,逼得民眾苦不堪言,只不過因秦始皇的威嚴令百姓不敢反抗。所以秦皇剛一駕崩,便天下大亂,短短數(shù)年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便轟然崩潰滅亡了。
秦始皇太過于相信武力的效用,自以為功蓋三皇五帝,卻不懂體恤民情,焚書坑儒,雖大利于千年之后的中國卻苦了當時的百姓。終于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被揭竿而起的流民趕出了歷史舞臺。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為什么朝代更迭如此頻繁?在世界發(fā)展史上也是獨無二的。即便是中國人最自豪的唐朝也僅僅存在了將近三百年而已。究其因,每個朝代建立者初期無不倡儉節(jié)奢,體恤民情??墒侵型净蚰┐鯚o不是重用奸臣,任由其玩弄權(quán)術(shù),再或是剛愎自用,排除有識之士,貶斥忠臣,閉塞言路自由,窮奢極欲,橫征暴斂,窮兵黷武,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期間也有末代皇帝很英明勤奮的,可惜大勢已去,回天乏術(shù)!如明朝崇禎皇帝,不可謂不勤勉,錯殺袁崇煥,逼反熊廷弼,并且由于其祖輩對民眾虧欠太多,終致國滅身亡!清末的光緒帝,終其短暫的皇帝生涯也沒能改變大清帝國的衰敗命運。
凡讀史之人都知道康乾盛世才是中國國力最強盛的時代,所謂漢唐的盛世并不足以與康乾相盛世相提并論。然而由于雍正大興文字獄導致民不敢議政,官不敢言君,官民報喜不報憂,你欺我瞞,埋下了大清衰敗的隱患。乾隆時期好大喜功,坐享康雍的成就,妄自尊大,閉關(guān)鎖國,而嘉靖,道光,咸豐的懦弱昏庸和慈禧太后的外強中干墨守陳規(guī),雖晚年用張之洞開展洋務(wù)運動,用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然而究是表面文章,即便被八國聯(lián)軍攆得如喪家之犬,被諸列強侵辱分裂仍不愿徹底放開言論自由,真正改革軍事和政務(wù),最終將中華民族推向苦難深重的亡國邊緣。
現(xiàn)在的人大肆推崇秦始皇,因他大致奠定了中國現(xiàn)今的版圖,但是你們可曾聽到當時燕趙韓齊魏楚六國人民的哀嚎?可否感受到秦朝人民在酷律苛政下的呻吟和絕望?雖說史料證明陳勝吳廣并不是因為怕延期被斬首而起義但毋庸置疑的是此舉說明了當時人民的生活是極度困苦的。
現(xiàn)在的人鼓掌為隋煬帝翻案,說他挖大運河,造福沿河人民千百年,但是你們可曾了解此運河工程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的苦難有多重?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諸候,六十四路煙塵都是吃飽了撐得沒事舍命玩造反游戲?調(diào)動天下兵馬三征高麗,勝之無用,數(shù)敗卻亡命喪國。
縱觀二十五史,所有的朝代都是在開國初期至中期,興旺昌盛之時,無論皇帝還是官吏與普通民眾皆是恣意享樂,以為從此天下可以萬世太平,整日里風花雪夜,尋歡作樂。可是天不遂人愿,北宋在最經(jīng)濟最繁華的徽、欽時期被金國滅亡,南宋在蒙古征西和內(nèi)亂的近四十年的時間里不是整頓軍備,清理政務(wù),而是忙著爾虞我詐奪權(quán)謀利,百姓則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永不休,暖風薰得百姓醉,哪把蒙古正眼瞅。于是轉(zhuǎn)眼即亡,空留《正氣歌》在釣魚城上哀鳴。
讀罷二十五史,興奮與悲傷交替,自豪與自卑糾纏。作為千百年的后人,遍讀史冊當然知道朝代興衰的因由,然而史冊中的君王將相子民他們卻始終無法參透這個道理,因為在封建集權(quán)獨裁之下他們永遠無法擺脫一個悲哀的定律:
君清則民幸,君昏則民苦!
以人為本,方是立國之根本,以人民生活之幸福指標為治國之標準,方是國家永久昌盛強大的基石!就像唐太宗所說: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倘若非要以個人意志治理國家,以個人喜好任命官員,以個人耳根限制民眾言論,那么再過千百年的后人要讀的就不是二十五史了,可能是二十六史,二十七史,甚至七八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