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星月詩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過年隨想(散文)

編輯推薦 【星月】過年隨想(散文)


作者:逆流成河 白丁,97.9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313發(fā)表時間:2019-03-03 21:43:44

【星月】過年隨想(散文)
   今天大年初三,我值班。難得的清靜,難得的閑適,真有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感覺。屋外,冬日的嚴寒不曾走遠,仍是寒陽斜照,冷風襲骨;屋內,圍坐紅泥小爐,卻也剛好舒適,不時還有冷涼的感覺。
   正值春節(jié)高潮,不曾想做些什么,或是聽歌,或是直播,或是看看極美的短文,享受這靜謐、安逸,樂趣盡在其中。與走親串友,吃酒行樂相比,到是另有一番情趣。
   泡一杯龍井,品一口香茗,香而不濃,苦而不澀,任由其行,茶味在身體內慢慢擴散、氤氳。在這靜閑時刻,過去的一切,甜的、酸的、辣的、苦的,一股腦兒在心底涌起,千千思,萬萬想,一波一波在心底浮現。就過年這事兒,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它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感受。見證著我們生活的變化,心智的成長。
   小時候,感覺一年好長好長,總是盼著過年。一到冬天,農人們便也閑了下來,那些民間的藝人,尤其是彈弦子、拉胡胡的,也就是所謂的唱賢孝的瞎仙,便背著口袋,提著家當,來到村子里。村子里,一些生活條件好一些的,地方上有點威望的人家,便把這些藝人請到屋里,唱上個三五日,那場面可謂熱鬧了。村民們問詢趕來,遠的、近的,都來了。老人上炕,盤腿而坐;小孩子立在地上,婦女們拿著針線,納著鞋底,坐的坐,站的站,后生們也是有站的有坐的,來的遲的,就立在屋外。屋里屋外,水泄不通。來的差不多了,藝人們便開唱了,什么《丁朗克母》《十八摸》《四郎探母》等。老人們聽著感慨頗多,想起了自己的生活,有相互評論的,有低頭摸眼淚的。那些酸曲兒,聽得媳婦子們臉龐紅暈泛起,后生們跟著起哄。小孩子們,大多純屬圖熱鬧。屋內卷煙的煙氣,如同天邊的黑云彌漫,破窗而出,伴著藝人抑揚頓挫的曲調兒,飄的好遠好遠……
   第二天,純樸的鄉(xiāng)親們,每家一碗糧食,或是一個饅頭,便是對藝人們最好的俸祿。那些藝人們便也笑著,眼睛瞇成一條縫兒。
   進了臘月門,家家戶戶便忙活了起來,準備著過年。小孩子們也不敢示弱,屁顛屁顛的,我也不例外。那個年代,村子里只有一個商店,一進臘月,人很多,甚是擁擠。我懷揣大人給的幾張毛毛錢,或是幾個“鋼镚兒”,抑或是幾個雞蛋,高興地便去離我家不遠,村口的商店里去買些什么煤油呀、花糖呀、鞭炮呀之類的東西。等到商店里,已是人山人海,里三層、外三層,就著大人們的后面,等呀等,等呀等......直到饑腸轆轆,日落西山,才可以噌到跟前,買上所買的東西,急匆匆回家。雖是這樣,卻也樂此不疲。
   小年之前,家家戶戶都是要做好過年的饃饃。做饃饃規(guī)模大著哩,先是蒸的,后是炸的。蒸饃饃有饅頭、花卷,還有燒的爐盔子;炸的饃饃叫“油果子”,有”狗花子”、“巧巧子”等。炸饃饃的頭幾天,母親就要用自制的酵頭子做發(fā)面,等到炸饃饃的頭一天晚上,母親就要一遍又一遍在發(fā)面里摻面,還要摻進去花椒水、雞蛋、白糖、熟清油這幾樣東西,這樣炸出來的“油果子”酥、甜、脆、香。睡夢中,被母親叫起來揉面,睡眼惺忪,極不情愿?,F在想起來,樂趣無限。第二天天不亮,全家都要出動,揉面、做饃,等做的差不多了,就開始燒油鍋,炸饃饃。等饃饃炸完已是日頭偏西,饑腸轆轆。
   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殺雞祭灶,燒香拜灶神,據說是灶爺灶奶奶下凡查戶口,走親戚家的小朋友都得回家。
   臘月三十,除夕。是我們兄妹最高興的時候,早上,母親要拿出提早給我們兄妹準備的新衣服、新鞋,讓我們穿上。天氣熱和一點的時候,幫著父親貼春聯、帖門神。約莫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開始殺雞祭灶,據說是灶爺灶奶奶上天回宮降福。還要與一個府上的家親們一起去祭祖。晚上,家人團聚,開時吃年夜飯,說是年夜飯,不過就是一頓餃子罷了,那也很開心的哦!最讓我們兄妹開心的還是給祖父祖母磕頭拜年,祖父祖母給我們兄妹壓歲錢了,把那拴拴好的核桃串掛在我們的脖子上。那時的壓歲錢是拴在祖父祖母串起來的核桃串上的。那個年代,沒有電視,除夕夜只是喝著祖父熬的四合湯,和祖父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的上香化裱,熬福敬先人。不知什么時候,在祖父母的故事中,回味著四合湯的甜味,已進入夢鄉(xiāng)了。
   初一,接老爺、出行,初二開始走親串友。那時的走親串友不需什么買禮品,只是裝一包包饃饃便可,回來的時候,親戚家還有要回四個或是六個饃饃,那是有講究的哦!初五,獻盤、上香、放炮;十五亦是如此。就這樣,年就算過完了,年味也漸次淡沒。
   一個正月,卻也熱鬧。村子里有社火、皮影戲,鎮(zhèn)子上有大戲。鑼鼓鏗鏘,唱腔渾厚。白天,約三五小孩,不怕路遠,跑鎮(zhèn)子上看戲;晚上,摸黑去村子里看皮影戲,樂此不疲。
   兒時的年味,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幕。
   如今,科技發(fā)達,經濟猛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味也非同往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四通八達,網絡鋪天蓋地,車水馬龍,火樹銀花,城鄉(xiāng)融合,零距離拜年,日子如火如荼,家家戶戶,其樂融融。

共 1976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年,作為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jié)日,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天南海北,都是以一個鋪天蓋地的架勢而來,年的味道滲進了華夏大地的角落。作者因為工作需要,本該熱鬧的時光里卻偷來一些屬于自己的悠閑,于是,小時候過年的記憶全部一股腦兒地來到了面前。雖然那時候物質匱乏,但過年的甜蜜似乎并非打折,過年的熱鬧并沒有減弱,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年已過成了車水馬龍,火樹銀花。通過作者此文,向我們還原了一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人過年的原貌,文章具有歷史價值,好文推薦賞讀!【編輯:紅塵一蓮】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塵一蓮        2019-03-03 21:45:09
  感謝作者對星月的支持,一蓮問好,期待更多的美文!
2 樓        文友:紅塵一蓮        2019-03-03 21:47:53
  小時候的物質匱乏,但留下的是滿滿的甜蜜。我們似乎有過相同的經歷,讀罷此文,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滑過心間,又勾起了我快要忘記的畫面。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